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策略分析

2022-12-28 07:33金能龙谢黔江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教学资源课程体系院校

金能龙,曹 毅,谢黔江

(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2)

中职教育是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0年全国高中阶段招生1521.10万人,在校生4163.02万人(含成人高中),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2%。其中,全国普通高中招生876.44万人,在校生2494.45万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644.66万人,在校生1663.37万人,中职教育招生总数占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2.38%,职普招生比例为1:1.36。

2021年3月份教育部在《关于做好2021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坚持把发展中职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在义务教育后的不同阶段因地制宜、统筹推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法明确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并要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双轮驱动、双翼共进。但随着我国产业的转型升级,对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职毕业生在学历、技术方面呈现弱势,因此越来越多的中职生选择继续进行高职教育,而中高职衔接教育是中职学生继续深造的重要通道,可以帮助中职学生实现学历、技能的双提升。中高职衔接教育中,课程体系衔接是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核心,也是人才培养改革的基础,更是推进中高职人才一贯培养的切入点和突破口[1]。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中不同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分析

(一)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介绍

现阶段中高职衔接的模式主要有五年一贯制、分段贯通制(3+2、3+3、2+3及4+2制)、对口单招、自考函授委培等模式[2]。中高职衔接教育的模式不同,其特点也不同,五年一贯制是初中起点高职专科教育,初中毕业生达到录取成绩后,进入高等职业院校学习,进行一贯制培养;分段贯通制指初中毕业生先在中职院校学习2年、3年或4年,再到高职院校学习3年或2年,取得高职专科学历的一种培养模式。单独招生考试是同时面向中职毕业生和往届高中毕业生,并由高职院校在高考前组织命题、考试、评卷、划定录取最低分数线,确定录取名单,直接报省教育考试院核准备案录取的一种招生方式。

(二)不同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现状分析

五年一贯制中高职衔接教育是通过五年学制完成中职阶段和高职专科阶段学习,一般由高职院校举办并统一制定中高职衔接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以五年一贯制模式下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相对较好,但由于很多高职院校在政策、师资、建筑面积、经费等方面受限,因此五年一贯制学生招生数量在高职院校总体招生规模中占比不高。

分段贯通制中高职衔接教育常见的是“3+2”“3+3”等模式,需要先在中职院校学习3年或者2年,再到高职院校学习3年或者2年。由于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属于项目合作办学模式,所以在中职、高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会出现课程体系互相独立、衔接性不够等问题,致使知识体系、技能体系没有很好地贯通与融通[3]。

对口单招模式已经成为中高职衔接的重要方式。目前各省只允许本省的中职毕业生参加对口单招考试。中职院校相关专业学生都可以报名参与省内高职院校的高职单招,根据新修订《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中职专业与高职专业不是一一对应的升学关系,而且大部分单招中允许中职学生跨专业报考,所以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后可以自由选择专业。中职学生相比于高中毕业生,存在文化基础薄弱,已学习过部分专业内容和已训练过部分技能等情况,但很多高职学校未将单招的中职毕业生进行单独组班,而是将他们与高中毕业生一起组班,与高中毕业生使用相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这样就出现单招中职生在高职阶段培养中的文化基础学习课时不够、专业课部分内容重复学习、部分技能重复训练等现象。

综合来看,不同模式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特点不一样,课程体系衔接存在的问题也不一样。只有深入研究中高职衔接教育各模式下课程体系衔接的要点,中高职院校共同联动,制定合理的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课程体系,才能达到较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二、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属于不同的教育阶段

中职教育属于高中阶段教育部分,高职教育属于高等教育部分,两者是不同的教育阶段;中职与高职学生年龄存在较大差异,中职学生一般未成年,高职学生一般为成年人,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状态不一样。中职与高职院校分别聚焦自己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在教学管理模式、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差异,在教学理念、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学生管理、教师发展、实习实训等多个方面也存在不同。

(二)中职与高职教育有着不同的人才培养目标

《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职成〔2009〕2号)提出中等职业学校要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关于制订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教高〔2000〕2号)提出高职高专教育要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可见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提出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等人才培养目标。然而上述表述很难具体界定“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层次性、逻辑性、关联性不够明晰,导致在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中无法设计合理递进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中职更加偏向于“技能型”,高职更加偏向于“技术技能型”,高职本科更加偏向于“技术型”。但是如何使中职“技能型”、高职“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具有连贯性、可操作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三)中职与高职院校的交流与互动不足

中职和高职院校是不同的办学主体,也聚焦不同的教育阶段,中职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案之间对接少、教师交流沟通少。高职教师对中职教学、中职教师对高职教学的研究与认识不够,出现对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认识不统一的现象,致使中高职衔接教育过程中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的系统性、连贯性、一致性存在偏差,中高职课程体系无法无缝衔接。

(四)中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没有统一设计

由于办学主体和办学目标不同,除五年一贯制模式外,中职、高职院校都是各自独立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对中高职衔接教育方面的调研不够深入,课程体系没有形成一体化、系统化、递进化设计。一是中职与高职阶段的专业基础课、核心课之间存在学习内容重复现象;二是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比较薄弱,在高职阶段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如何加强中职生文化基础课考虑较少;三是职业院校的实习实训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实践性教学学时会占到总学时数的50%以上,存在高职教育阶段重复学习、重复训练中职已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也存在中职与高职阶段训练内容脱节等问题。

三、促进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有效策略

(一)成立中高职衔接教育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

《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对中、高、本三个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进行了系统调整,完成了专业目录的一体化设计,其中中职专业358个,高职专科专业744个,高职本科专业247个,实现了职业教育中、高、本各层次之间,同类专业之间纵向贯通、横向融通,为有效实施中高职衔接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政策,以职业教育目录修改为基础,教育政策、教育环境要向中高职衔接教育倾斜,鼓励中高职院校在职教集团或者校校合作基础上,推进成立中高职衔接的专业(群)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中高职衔接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加大中高职衔接教育研究,保障中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递进性、系统性、合理性。

(二)依托职教集团搭建中高职院校合作交流平台

《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2015〕4号)提出“职业教育集团要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合理定位、协调发展、办出特色,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拓宽学生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以健全课程衔接体系为重点,推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布局、课程体系、教育教学过程、行业指导、校企合作的衔接。”职教集团一般由高职院校、企业、科研院所、中职院校等组成,职教集团是中职与高职院校交流的重要平台,要充分利用职教集团促进中职与高职院校之间的密切联系,打破中职与高职院校不同办学主体、教育阶段的藩篱,打造一体化的中高职衔接课程体系。同时,利用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实训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上的相对优势,帮助中职院校在教学改革、师资培训、校企合作等方面实现进一步发展,实现中职与高职院校互联互通、互利共赢。

(三)中高职院校合作组建虚拟教研室

高职院校相对于中职院校来讲,在师资、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优势,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利用职教集团、行业指导委员会、职教学会等平台,以专业或者课程组建虚拟教研室,使中职与高职院校教师之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全面建立沟通交流机制,促进中职与高职院校教师共同进行专业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并提供一定经费支持,实现师资队伍互联互通,为打造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和贯通课程体系建设奠定基础。

(四)中高职院校共同制定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为切实推进中高职教育的贯通培养,中职院校与高职院校、企业之间要进行密切沟通,优化中高职衔接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对口单招模式下的中职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所以要加强文化基础课的学习。对中职已学专业课进行技能考核分析,制定合理匹配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高职院校要根据所招中职学生的专业背景和学习经历单独组班,实施专门针对中职生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方案,保证中高职衔接教育后的人才培养质量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得到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的满意和认可。

(五)中职与高职共建共享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

课程资源、实训资源是人才培养和学生技术技能提升的重要支撑,中职与高职院校可以在相关政策支持下,共同与合作企业组建专业教学资源建设团队,签订专业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协议,进行课程资源和实训资源建设。中高职院校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有利于教师的全面交流,有利于教学内容的合理性,有利于人才培养过程中一致性、递进性,同时减轻了中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建设的压力,增加了教学资源的使用率。信息化时代,共建共享教学资源已经是时代变革的必然,推进中高职院校交流合作,全面推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让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合理、结构更加优化。

中高职衔接教育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帮助中职学生提升学历的重要途径,中高职衔接教育实施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衔接尤为关键,通过教育政策保障和教育环境引导,利用职教集团、虚拟教研室等平台,促进中职与高职院校紧密联系,共同制定中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合理的中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并根据环境变化动态调整,确保中高职衔接教育模式下的人才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教学资源课程体系院校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丰富历史教学资源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构建优质学前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用飞机航电系统虚拟教学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