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的策略探讨

2022-12-28 11:47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2年5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企业

苏 敏

(泰山区发展和改革局,山东 泰安 271000)

小微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在“2018陆家嘴论坛”中给出的数据:小微企业贡献了全国80%以上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是最具活力的企业群体。小微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存在天然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不经济。基于此,应首先正确认识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国情,掌握小微企业金融供给不持续的原因,再从推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出发,提出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策略。

一、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

1.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具有必然性和长期性

小微企业融资贵是市场问题,与其风险高紧密相连,具有必然性。小微企业具有天然的弱质性,主要体现在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不经济等方面。发展不确定是指小微企业对市场环境变化的风险防范能力与抵御能力较低,由于自身资产价值不高,破产成本较低,极易产生破产逃债现象;信息不对称是指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够规范透明,银行难以准确掌握小微企业的信用状况、发展前景以及经济效益;规模不经济是指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度高、周期短的特点。发展不确定、信息不对称以及规模不经济导致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增加。

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体制问题和融资通道问题,与金融体系市场化程度不高有关,具有长期性。当前,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育不完善,小微金融同质化现象严重,创新能力不足,民办金融机构、新型数字化金融机构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限制,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金额和利率是市场供求均衡的结果。贵是因为难,解决了难,贵的问题通过市场的规则自然也会得到缓解。

2.当前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具体表现

现阶段,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主要表现为:金融供给不可持续、融资比例不够协调以及利润分配不够合理。

一是金融供给不可持续,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小微企业虽然数量多,但规模小、发展散、缺乏核心竞争力,导致寿命也较短。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小微企业平均寿命约为三年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带来了大量的非有效信贷需求。在非有效信贷需求的影响下,部分银行为提升经济效益与完成考核目标,竞相争夺优质客户,打破了金融市场的生态平衡,严重影响了小微企业竞争市场的长期培育。

二是融资比例不够协调,直接融资是短板。小微企业资产轻、风险高,主流金融机构和融资方式并不是小微企业最为适当的服务主体。特别是科创型小微企业,更适合私募股权投资、发行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但当前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新三板)、各省新四板股权交易量和企业数规模都很小,体现并支持民营及小微企业的小微企业集合债其规模和数量也十分小。真正适合、适用小微企业融资的机构、产品、工具种类少之又少。

三是利润分配不够合理,政策精准性和直达性有待提高。真正享受到结构性货币政策、差异性信贷政策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的小微企业的比例不是很高。相较小微企业,金融机构数量较少但却获得了更多的利润占比,这并不利于我国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因此,应通过税收、利差调节、信用支持等精准性、直达性政策来使利润分配更加合理,推动金融机构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原因分析

1.间接融资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这两项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之前,我国的大型银行贷款占全部普惠小微贷款的比例约为20%,中小银行不足10%。小微企业贷款抵押率始终在50%左右波动,普遍高于欧洲国家,应收账款延期支付天数也远高于OECD国家的平均天数。由于小微企业的信用类和中长期类贷款缺乏完善的保障机制,使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远低于发达经济体,并且不良率水平仍高于发达经济体。

2.供给主体偏离主责主业

中小银行大多定位于区域性或者地方性银行,客户以民营和中小企业为主。与国有大型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本应坚持立足当地,与所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金融服务需求相适应,重点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然而,由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技术支撑不充分,人才储备不充足等因素,部分中小银行的经营严重偏离资金融通,解决流动性困难的核心职能,盲目追求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过度跨区域经营,热衷于理财、投资、铺设机构,不仅难以为小微企业提供充足的金融服务供给,还加重了金融风险。

3.风险分担体制机制不健全

小微企业的融资便捷度取决于是否具有完善的担保机制以及信用风险评估机制,但是,我国信用担保体系的健全程度还远远不够,融资担保业务的整体覆盖率和杠杆放大效率较低。银行对民营担保公司的资信顾虑较多而倾向于和国有担保机构合作,而国有担保机构顾虑企业还款能力,对反担保品要求相对严格,小微企业难以获得有效的融资支持。当前,我国抵质押品管理机制尚不够健全,如应收账款融资面临确权问题,在实际的应收账款服务中,实际登记的应收账款债务人确认比例仅超过20%,严重影响后续企业融资相关服务。

4.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不够

对科创小微企业来说,直接融资方式对其具有天然的适配性,但当前我国股权融资的支撑力度弱,债券市场分层不足。股权融资方面,我国创业板与新三板融资额与同期小微企业贷款增量均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并且风险资本的整体规模、单项投资额也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差过大。针对债券融资而言,我国小微企业的各类债券余额占所有债券余额的1.3%,是同期小微企业贷款余额的3.41%,并且债券融资的70%以上都要由银行发债来实现。因此,小微企业债券市场的发展还需进一步推动。

5.数据共享设施亟待规范

现阶段,我国多地都已经建设了数据共享平台,有效解决了政府部门数据采集、应用与共享等问题,但部分地区由于数据建设意识不足,缺乏数据开放与管理的制度体系,使数据共享难以得到全面落实。数据共享平台主要由公共事业单位负责管理运作,虽然数据收集能力强,但数据分析能力与运用能力较弱,缺乏市场应用思维,导致数据共享的作用无法发挥出来。同时,商业银行数字化经营能力还有待提升,数字化技术只停留在表层操作方面,未在服务用户、拓宽业务、搭建生态场景上实现有效突破。中小银行自身难以加强科技投入,金融科技赋能反而为其带来更大发展挑战,小微企业难以享受数据共享平台带来的发展红利,所以应积极探索与大型金融机构合作的新路径。

三、解决我国小微企业融资贵、融资难的策略

1.强化中小银行主责主业,优化市场环境

要坚决贯彻落实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关于金融业要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的要求,坚持中小银行差异化、特色化、本土化发展定位,通过系统科学的监督考核和约束机制,逐步放宽对小微企业贷款不良容忍度等指标的监管要求,将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内容纳入监管考核,引导中小银行内部建立起支持小微企业的资源倾斜体系。要进一步加大中小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力度,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金融行业不断扩大开放的背景下,完善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机制,汲取外资银行的经营理念、产品理念、风险管理以及治理机制等方面先进经验,优化股权结构,在合作中提升竞争力,在竞争中倒逼转型,实现业务的创新与发展,拓展中间业务,改善盈利结构,以此促进小微企业融资产品多元化。

2.完善融资担保管理机制,加强信用支持

在强化监管,规范运营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小贷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支持小贷公司向银行融资,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与小贷公司合作,一方面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另一方面为小贷公司向银行融资提供担保。完善不同类型与不同层级担保机构之间的分保、联保以及再保的机制安排,拓宽担保业务的覆盖范围与涉及领域。构建政府性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长效机制,采取灵活的激励机制,放权让利,适度放宽反担保品要求,鼓励国有融资担保机构为有发展前景、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

3.健全直接融资管理机制,拓宽融资渠道

大力发展与建设创业投资等早期投资力量,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基金进入创投领域,扩大风险投资规模。针对信息沟通不畅而导致的供需错位问题,发挥政府桥梁纽带作用,争取机会为创投基金和有被投意愿的优质初创企业牵线搭桥。针对不同层级的资本市场构建更为流畅的转板机制,以此推动上市资源的高效流通,提高资本市场围绕中小企业的融资功能和定价能力。小微企业直接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债券市场,因此应不断提升小微企业的债券吸引力,加强对小微企业的债券增信支持力度,进一步简化发行注册流程,同时强化投资者保护和信息披露,促进高收益债券市场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化定价机制的作用,健全多元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结构,完善债务违约风险处置体系,强化风险出清效率。

4.大力发展金融科技,打破信息孤岛

大力促进金融机构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发展,利用彼此优势加强金融科技建设。鼓励支持大型金融机构的科技体系向外延伸,向市场输出自身的技术成果与赋能经验。推动中小银行开展数字化经营,利用大数据对小微企业信息流、资金流进行抓取,围绕供应链核心企业,通过获取上下游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流向和产品流向数据,从而更准确地把握企业的信用资质,把单个企业的不可控风险转化为供应链企业整体的可控风险,降低小微企业融资风险溢价。健全金融监管机构与数据收集与运营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打造权威性的金融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开发金融服务平台多元化功能,推动数据要素多向赋能。

5.构建政策支持长效机制,形成政策合力

构建小微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长效机制,设定近景目标与远期目标,近景目标需注重政策支持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的方式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坚持商业可持续原则,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扩面、增量、提质、防风险”目标的实现;远期目标须侧重改善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健全完善小微企业中长期贷款、信用贷款、抵质押融资配套服务措施和融资支持政策,建立银行“敢贷、愿贷、能贷、会贷”的长效机制。

6.提升小微企业内生动力,实现自我赋能

除了金融机构制度的完善、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金融市场发育的健全,小微企业还需要注重自我赋能、增强自身素质,才能在融资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对外要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对内还应提升筹集资金、管理资金、信誉维护的能力。首先,小微企业应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自身财务约束,使各项业务活动运作更加透明,同时重视信誉维护,塑造诚信的企业形象,为顺利获得融资奠定基础。其次,企业经营者需注重学习各项金融知识,培育金融素养,提升对企业信贷需求和潜在风险的管控与识别能力。应科学协调融资结构,完善关联交易管理,合理设置杠杆水平,避免盲目投资与过度担保行为而引起的财务危机,使企业的资金流动充裕。最后,小微企业不应过度依赖融资发展,应将核心技术的研发与产品和业务的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心,使其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抵御风险与融资的能力。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小微企业信贷规模逐渐扩大,融资成本也相对降低。但新冠疫情发生后,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和成本有所回升,融资贵、融资难问题依然是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具有长期性和必然性。现阶段,我国小微企业间接融资保障机制、融资担保管理机制仍不健全,直接融资支持力度不够,数据共享设施也亟待规范,加上部分银行偏离主业主责,难以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因此,应强化中小银行主责主业,完善融资担保管理机制,健全直接融资管理机制,构建政策支持长效机制,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同时,小微企业也需要主动提升自身素质与风险防范能力,增强内生动力,从而推动小微企业实现长远、稳健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企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