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用电流缓冲器的反嵌套密勒补偿型LDO

2022-12-28 05:39商世广姚和平闫冬冬
关键词:裕度缓冲器零点

张 森,唐 威,商世广,姚和平,闫冬冬

(1.西安邮电大学 电子工程学院,西安 710121;2.上海电子线路智能保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 201202;3.上海维安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201202)

0 引 言

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具有结构简单、低成本、高精度等特点[1],是电源管理电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设备中[2]。如今,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的迅速发展,如何使LDO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具有高增益和高稳定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3]。

在许多情况下,两级放大器的增益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需要级联多个增益级,大多数LDO均采用三级放大器的结构[4]。然而,每增加一个增益级都会不可避免地引入零极点,从而造成电路的稳定性下降,此时需要对电路进行频率补偿,实现电路的稳定性控制[5]。

近年来,针对LDO的频率补偿已有大量文献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献[6]采用零极点追踪补偿技术,通过引入一个动态的零点补偿输出极点来提高电路稳定性,但是,这种结构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增加了电路复杂度;文献[7]采用等效串联电阻(equivalent series resistance, ESR)补偿技术,利用输出电容的等效串联电阻引入一个左半平面(left half plane, LHP)零点来提高稳定性,但是,这种方法需要消耗较大的面积。除此之外,共源共栅密勒补偿[8]、伪ESR补偿[9]、反嵌套密勒补偿[10]等技术都提高了LDO的稳定性。

本文针对反嵌套密勒补偿(reverse nested miller compensation, RNMC)会引入右半平面(right half plane, RHP)零点,且不适应将PMOS管作为LDO功率级的问题,提出一种采用电流缓冲器的反嵌套密勒补偿(reverse nested miller compensation with current buffers, RNMCCB)型LDO,在不引入RHP零点的同时,使用反嵌套密勒补偿提高LDO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的稳定性。

1 传统反嵌套密勒补偿

反嵌套密勒补偿是三级运算放大器频率补偿的重要方案,它改善了放大器的小信号和大信号特性,如增大带宽、缩短稳定时间等。由于RNMC的内环密勒电容不加载到输出端,因而更适合驱动大负载电容[11]。图1为传统RNMC的等效小信号电路。

图1 RNMC等效小信号电路Fig.1 RNMC equivalent small signal circuit

RNMC的传递函数为

(1)

(1)式中:gmi是各级放大器的等效跨导;roi是各级放大器的等效输出阻抗;Ci是各级放大器的等效输出电容;Cm1、Cm2是反嵌套密勒电容。由(1)式得出,RNMC会引入一个RHP零点,即Z≈gm3/Cm2,且RHP零点更接近原点,使电路的相位裕度(phase margin, PM)变差,降低电路的稳定性。为了减弱RHP零点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通常要求gm3≫gm1、gm2。RHP零点产生的原因是密勒电容Cm2从运放的输入端到输出端存在前馈通路。此外,为了保证电路的负反馈性质,使用RNMC方案的通常是输入和输出级为同相增益级,中间级为反相增益级的三级运放[11]。

2 基于RNMCCB的LDO主体电路设计

2.1 基于电流缓冲器的RHP零点消除技术

本文RHP零点消除技术如图2所示。图2a为传统密勒补偿,密勒电容Cm除了极点分裂外,还会在节点X、Y之间形成前馈通路引入RHP零点[12],即Z≈gmY/Cm。图2b中,密勒电容Cm通过串联一个适当阻值的调零电阻Rm,将RHP零点变为LHP零点[13],即Z≈-1/RmCm。类似地,电流缓冲器(current buffer, CB)也可以用来消除RHP零点[14]。图2c利用电流缓冲器MCG消除前馈通路,并引入一个LHP零点,即Z≈-gmCG/Cm。图2d利用电流镜作为反相电流缓冲器[15](inverting current buffer, ICB)与密勒电容Cm串联,引入一个LHP零点,即Z≈-gmCB/Cm。

图2 RHP零点消除技术Fig.2 RHP zero elimation technique

以上分析表明,采用电流镜作为反相电流缓冲器与RNMC的外环密勒电容Cm2串联,既可以消除RHP零点,又可以在保证系统内部负反馈性质的同时,使运放的第2级和第3级都采用反相增益级。

2.2 基于RNMCCB的LDO主体电路

本文设计的基于RNMCCB的LDO主体电路如图3所示,包括第1级高增益跨导运算放大器、第2级共源级放大器和第3级功率级。

图3 基于RNMCCB的LDO主体电路Fig.3 LDO main circuit based on RNMCCB

与使用传统RNMC方案的运放不同,本文设计的电路第2级和第3级都采用反相增益级,M3、M10构成的电流镜作为反相电流缓冲器,保证了电路的负反馈性质。

电容Cm2和反相电流缓冲器M3、M10构成外部补偿环,电容Cm1和电流缓冲器M9构成内部补偿环。外环密勒电容Cm2主要用于对主极点的压缩,将第1级运放的输出极点推向低频,成为低频主极点。在M11的负反馈路径上添加M9构成并联负反馈,降低共源级放大器的输出阻抗并使其极点向高频移动,提高电路的稳定性。

利用第1级运放固有的共栅级M9和电流镜M3、M10分别作为电流缓冲器和反相电流缓冲器,分别与密勒电容Cm1和Cm2串联,消除密勒电容的前馈通路,进而消除RHP零点。引入两个LHP零点,可以补偿由LHP极点引起的相位滞后,增加相位裕度,改善稳定性。电流缓冲器自身引入的零极点均位于高频,对电路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RNMCCB补偿结构不需要额外的晶体管,因此可降低电路复杂度,不引入额外的静态功耗。

2.3 稳定性分析

基于RNMCCB的LDO等效小信号电路如图4所示,在推导LDO电路的传递函数前,再说明一下各参数的含义。本文中,gm1,gm2分别是误差放大器第1级和第2级的等效跨导;gmp是功率管MP的等效跨导;gmCB,gmCG分别是反相电流缓冲器M3、M10和电流缓冲器M9的等效跨导;roi是各级放大器的等效输出阻抗;Ci是各级放大器的等效输出电容;Cgd是功率管等效寄生电容,用rmi代表各晶体管的输出阻抗,gm12代表M12的跨导。先做近似处理,假设gmp≫gmi;COUT≫C1、C2、Cm1、Cm2;Cm2≫Cm1;gmiroi≫1;功率管等效寄生电容Cgd与输出电容COUT相比,COUT占主导。第1级放大器的输出阻抗ro1≈rm8‖gmCGrm9rm10,第2级放大器的输出阻抗ro2≈rm11‖gm12rm12rm13,第3级放大器的输出阻抗ro3≈RL。

图4 基于RNMCCB的LDO的等效小信号电路Fig.4 Equivalent small-signal circuit of LDO based on RNMCCB

得到该LDO电路的传递函数为

(2)

低频增益|ADC|为

|ADC|=gm1ro1gm2ro2gmPRL

(3)

主极点为

(4)

两个次极点和两个LHP零点分别为

(5)

(6)

(7)

(8)

增益带宽(gain bandwith, GBW)数值GBW为

(9)

该LDO的相位裕度为

(10)

由(4)—(6)式可以得出,采用RNMCCB补偿结构,主次极点显著分离。

不同负载电流使得极点P2、P3的位置不同。在重载情况下,LDO的输出阻抗降低,功率级的等效跨导gmp增大,输出极点P3向高频移动。次极点P2在并联负反馈的作用下也向高频移动,P2、P3均位于带宽之外,此时LDO近似为一个单极点系统,可确保电路的稳定性。

在轻载情况下,次极点P2和输出极点P3向低频移动,给稳定性带来不利影响。由(7)—(8)式得出,LHP零点Z1、Z2的位置只取决于反相电流缓冲器M3、M10和电流缓冲器M9的等效输入阻抗,灵活性较高。通过对零点Z1、Z2位置的合理设置,使Z1、Z2接近P3、P2的最小频率,改善相位裕度,提高轻载时电路的稳定性。

综合上述对小信号电路的分析可知,本文提出的基于RNMCCB的LDO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均能保证稳定性。

3 仿真与讨论

本文LDO基于0.35 μm CMOS工艺进行设计,采用Cadence软件中Spectre仿真器对电路进行仿真。COUT为0.1 μF,输入电压范围为2.2~5.5 V,负载电流范围为1~600 mA。

图5展示了VIN为3.5 V、COUT为0.1 μF时,不同负载电流的稳定性仿真曲线。可以看到,在负载电流为600 mA时,环路增益降低,输出极点向高频移动,环路增益为90 dB,PM为55°,具有较高的相位裕度;在负载电流为1 mA时,主极点和输出极点向低频移动,带宽减小,环路增益为100.7 dB,PM为38°,此时增益交点频率小于相位交点频率,系统仍保持稳定。图5证明本文设计的LDO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相位裕度和稳定性。

图5 不同负载电流的稳定性仿真曲线Fig.5 Stability simul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load currents

图6展示了VIN为3.5 V、负载电流为1 mA时,不同输出电容的相位裕度仿真曲线。可以看到COUT为0.1 μF时,PM为38°;COUT为1 μF时,PM为56.3°;COUT为5 μF时,PM为83.6°。图6证明本文设计的LDO在不同输出电容下均能保证稳定性。

图6 不同输出电容的相位裕度仿真曲线Fig.6 Phase margin simulation curves of different output capacitors

图7展示了VOUT为2.5 V、COUT为0.1 μF时,负载电流在1 μs内从1 mA跳变到600 mA的负载瞬态响应曲线。当负载电流从1 mA跳变到600 mA时,输出电压的下冲为10.6 mV,响应时间约为5 μs;当负载电流从600 mA跳变到1 mA时,输出电压的上冲为11.7 mV,响应时间约为7 μs。图7证明该LDO电路具有良好的负载瞬态特性。

图7 LDO负载瞬态响应仿真曲线Fig.7 LDO Load transient response simulation curve

图8展示了VOUT为2.5 V时,负载电流从1 mA变化到600 mA的负载调整曲线。从图8可知,输出电压的变化量为116.5 μV,负载调整率为0.004 6%,符合设计要求。

图8 负载调整曲线Fig.8 Load regulation curve

表1为本文设计的LDO与其他相关文献的LDO电路性能对比。从表1可看出,本文设计的LDO在负载瞬态响应和负载调整率上有更好的性能,并且具有较大的相位裕度,稳定性良好。

表1 LDO性能对比Tab.1 Comparison of LDO performance

4 结 论

本文基于0.35 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采用电流缓冲器的反嵌套密勒补偿型LDO。该电路的第2级和第3级都采用反相增益级,在反嵌套密勒补偿的基础上添加电流缓冲器和反相电流缓冲器,在不引入额外静态功耗的条件下,保证了电路内部负反馈性质,消除了密勒电容的前馈通路,引入LHP零点,增加相位裕度,改善稳定性。仿真结果表明,RNMCCB提高了LDO在全负载电流范围内的稳定性,且在不同输出电容下,均能保证稳定性,同时具有较好的负载瞬态响应和负载调整率。本文设计的LDO可应用于负载变化范围大的电路系统。

猜你喜欢
裕度缓冲器零点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函数零点、不等式恒成立
更正
肋骨许用应力对环肋圆柱壳结构设计的影响
导数与函数零点的不解之缘
透视函数的零点问题
8编组A型车缓冲器选型对比分析
Ui关于汽轮发电机定子冷却水泵频繁失效的原因分析与研究
机车用MT-3型缓冲器压装方式改进
新型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