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气留滞”理论辨治Ⅱ型心肾综合征进展

2022-12-28 15:25廉坤姚涛杨梦张君宇谈宇权胡志希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利水血瘀病机

廉坤,姚涛,杨梦,张君宇,谈宇权,胡志希

1.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2.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450046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心脏和肾脏生理功能紊乱,一个器官的急慢性病变引起另一个器官的急慢性病变,其中Ⅱ型CRS是由慢性心力衰竭导致的慢性进行性肾脏病。若同时患有慢性肾脏病和心力衰竭,则患者住院率和病死率会显著增加[1]。因Ⅱ型CRS病理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中医辨证论治Ⅱ型CRS可发挥整体调节优势,并取得满意疗效,兹将近年来相关进展整理如下。

1 病因病机

《格致余论》“人之有生,心为火居上,肾为水居下,水能升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阐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五行属火,位胸中,为阳中之阳,主身之阳气,主血脉;肾为先天之本,五行属水,居腹中,为阴中之阴,内寄相火,主水。《素问·天元纪大论篇》有“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备急千金要方·心脏脉论》“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阐释生理状态下肾水上济于心,同时心火下降于肾,心肾相交,水火相济。若心肾关系失调,致心肾不交、水火不济病理状态,可见气短、喘闷、少尿、水肿等。所谓“心本乎肾……心气虚者,未有不因乎精”(《景岳全书·怔忡惊恐》),终致心肾同病。

当代学者认为,Ⅱ型CRS主要为气虚血瘀而致[2],其为心病日久及肾,而致心肾两伤[3];或肺、脾、肾三脏虚衰为本,血瘀、水湿、湿热、浊毒为标[4]。也有观点认为,心肾阳虚,水饮内停、瘀血阻络为本病病机[5]。邢海涛等[6]提出,心肾相关,肾病传于心、心病传于肾,心肾间形成恶性循环是CRS的病机核心。

综上,Ⅱ型CRS属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是心肾阴阳两虚、水火不济,标实为湿、毒、瘀、痰。《仁斋直指方论·腹满方论》指出“虚者,时胀时减,虚气留滞,按之则濡,法当以温药和之”。王永炎院士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虚气留滞”理论[7]。其内涵乃元气亏虚,气血失调,致气、血、津液等流动性物质运行无力、郁滞不前的病理过程,故又称为“虚气流滞”,是多种慢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艾滋病、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心力衰竭等的共同病理阶段[8]。Ⅱ型CRS总的病机可归纳为“虚气”和“留滞”两端,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螺旋上升,构成恶性循环。

在Ⅱ型CRS发病过程中,心肾两虚为起病根本,即所谓“虚气”;脏腑虚衰,水湿、痰饮、瘀血、浊毒等产物堆积,乃“虚气”所致“留滞”,是发病之标。“虚气”使人体气、血、津液运行不畅,痰饮、血瘀停聚,难以排出,导致水钠潴留、液体超负荷、毒素及代谢产物清除率降低等[5],以致“留滞”,日久加重心肾负担,“虚气”更甚,临床上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所以为核心病机,贯穿本病始终。

1.1 心肾两虚乃发病之本

Ⅱ型CRS总以心肾阴阳、气血虚衰为根本,痰湿瘀毒内停为标。病机为心肾亏虚,水火失交,气化失司,实邪停积;病位在心和肾,涉及脾、肺、肝、三焦等。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保持脉道通利;肾主水、司气化开阖,调节水液代谢平衡,二者在气血和津液化生、运行和代谢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若心气、心阳亏虚,血行无力,血不利则为水,同时阳虚则寒,肾失温煦,肾络因寒则凝,气血瘀阻,最终心肾两虚,气滞血瘀,水湿泛溢。心气、心阳二者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气虚可伴阳虚,阳虚亦可兼气虚。现代医学认为,心力衰竭时,心输出量及有效循环血液量减少,造成肾血供减少,出现肾缺血坏死;同时肾血流量减少引起肾素释放增多,过度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导致肾小球灌注量减少和炎症因子增多,加重肾组织缺血坏死、水钠潴留和心肾纤维化,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形成恶性循环[9]。总之,心肾两虚为Ⅱ型CRS发病之本,即心肾亏虚,气化失常,代谢产物堆积,导致肾功能障碍、血浆内毒素水平增高。

除心肾两虚外,本病还与其他脏腑相关。《素问·五脏生成篇》有“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难经·三十二难》“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荣,气为卫”,可见心肺气血相关。当心功能出现异常,心气亏虚、血行无力,势必影响肺主气,进而出现气促、憋闷等[10]。又“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血证论·脏腑病机论》),“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丹溪心法·六郁》),因心肝在气血运行、情志、经络循行等方面相互联系,若心病及肝,则会出现情志异常、气滞血瘀等临床表现。《灵枢·经脉》指出“脾足太阴之脉……其支者,复从胃,别上膈、注心中”,而“脾土磨化,全赖土母,火旺土燥,力能克水”(《四圣心源·天人解》)。心脾为母子关系,若心阳不足,火不暖土,则脾阳渐衰,运化功能下降,可见食欲不振、腹胀痞满等[11]。

1.2 痰湿瘀毒乃发病之标

“留滞”对人体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三方面:①脏腑功能和免疫代谢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停聚。研究表明,CRS患者脑钠肽前体、胱抑素C、尿素、肌酐水平较正常人升高[12];②炎症因子释放增多和氧化应激反应过度[13];③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贫血[14]。

Ⅱ型CRS日久不愈,正虚无力运血,血行不畅、津液布散不利,而成瘀血、水湿等产物,进一步阻滞气血津液运行,郁而化热则成毒。徐峥等[15]发现,Ⅱ型CRS病理基础是心气虚,中心病理环节为血瘀,病理产物主要是痰浊,心阳虚为病情转折点。Ⅱ型CRS中医病机与西医相应病理机制见图1。

图1 Ⅱ型CRS中医病机和西医病理机制

总之,Ⅱ型CRS多因心肾虚衰,阳气不足,感受六淫邪气或饮食、劳欲失常而发病。本病既有心肾两虚、气血不足,又有瘀血、痰湿等病理产物堆积,“虚气”和“留滞”相互影响,螺旋式进展,形成恶性循环。

2 治疗

基于上述认识,Ⅱ型CRS治疗上当标本兼治,调补心肾、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祛瘀泻浊。调补心肾以治本,可改善心肾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活血利水以治标,可减少炎症反应的损伤,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2.1 补“虚气”——调养心肾、温阳益气

心力衰竭日久,穷极必肾,心肾两虚,故治当心肾同调,补气温阳。气血充盛,阳气健旺,则心肾功能增强,血行得畅,代谢正常。常用方如参芪附子汤、复方交泰汤、济生肾气丸。常用药有黄芪、人参等能大补元气、回阳固表,附子、肉桂可温肾壮阳、化气利水,气足则推动血行;此外,泽泻、车前子、茯苓等利湿泻浊,使补而不腻。

黄方斌[16]采用参芪附子汤治疗CRS阳虚血瘀证患者,发现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且中医症候积分显著降低;进一步评价心肾功能指标表明,该方可降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血尿素氮(BUN)、肌酐,提高肾小球滤过率(GFR),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大鼠实验发现,复方交泰汤可改变心脏结构,降低脑钠肽(BNP)、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β-肌球蛋白(β-MHC),增加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α-MHC/β-MHC比值等[17]。周世青等[18]采用济生肾气丸和α酮酸协同治疗CRS发现,该方除改善GFR、心输出量、LVEF外,还可降低血肌酐(SCr)、BUN水平与LVEDD、LVESD。有报道用加味参芪地黄汤治疗老年CRS表明,该方可提高GFR,降低NT-proBNP、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19]。研究发现,芪苈强心胶囊可以降低胱抑素C(CysC)、NT-proBNP[20-21],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方能显著降低BUN、SCr、尿微量白蛋白(ALB)[22],并可减轻Ⅱ型CRS的肾小管损伤,提高GFR[23]。姚岚等[24]研究发现,疏肝滋肾清心方可降低肌钙蛋白I、NT-proBNP、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NP、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神经营养因子-3水平,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含量,从而有效改善心肌损伤、心肌能量代谢。李娜等[25]观察右归丸加减治疗Ⅱ型心肾阳虚证CRS患者发现,右归丸能改善SCr、BNP等以缓解临床症状。有报道,益气温阳活血利水方能降低血管紧张素Ⅱ、重组蛋白生长分化因子-11水平及减少炎症反应,显著降低SCr、BUN,并改善GFR[26],联合西药还可改善氧化应激反应,提高心肾功能[27]。

另外,中成药心脉隆注射液具有通阳利水、益气活血之效[28]。研究发现,该制剂可明显改善细胞修复损伤的功能,一方面有正性肌力功能,提高心肌功能;另一方面能较好扩张肾血管,从而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缺血再灌注损害,提高肾功能[29];且能通过抑制氧自由基和炎症介质分泌,降低血清CRP、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减少心肾功能的损害[30]。

2.2 通“留滞”——祛瘀利水、化浊涤痰

脉络失和,气血瘀滞,脉道不通,血不利而为水;津液不利则生痰,痰湿生浊。故治当祛瘀利水、化浊涤痰以通其滞。方用决渎汤、真武汤、血府逐瘀汤、心肾利舒方等。药用川芎、枳壳、薤白、柴胡等行气通滞为主,气行则血行;车前子、白茅根等利水化浊;桃仁、当归、赤芍、丹参、红花等活血化瘀止痛。临床又当根据痰湿、瘀血等“留滞”的不同而灵活用药。

有报道,真武汤可降低BUN、SCr、BNP水平[31],以及NT-proBNP、硫酸吲哚酚水平,同时改善GFR[32],并可降低内皮素-1,升高一氧化氮水平[33]。郭鸿等[4]在真武汤基础上联合决渎汤,发现可改善LVEF,降低BNP、SCr、BUN水平。姚岚等[2]观察发现,在西药基础上联合血府逐瘀汤治疗Ⅱ型CRS心血瘀阻证可降低LVEDD、LVESD,BNP、BUN、SCr,改善LVEF。王悦等[34]采用血液滤过联合心肾利舒方治疗CRS,可降低IL-6、CRP、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TNF-α、SCr、肌酸激酶同工酶、CysC等水平,认为该方可降低患者的炎症因子含量,改善心肾功能。朱志扬等[35]研究发现,通痹舒心颗粒能降低BUN、SCr、CysC、IL-6、NT-proBNP水平。朱琳[36]用通脉复力汤治疗CRS发现,可改善GFR,同时降低BUN、SCr、BNP水平。

3 结语

Ⅱ型CRS病机发生发展和演变是心肾两虚为“虚气”与痰湿瘀毒为“留滞”的恶性循环。乃慢性心力衰竭引起慢性肾功能衰竭,病情较重,病程较长且病理机制交错复杂。由“虚气”引起“留滞”,“留滞”进一步加重“虚气”,最终使脏腑功能衰竭,实邪阻滞,引起炎症等。可简要概括为初期以“虚气”为主、“留滞”为次,中期两者并重,后期又以“留滞”为主、“虚气”为次。

Ⅱ型CRS治疗当以标本兼治、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以心肾共治、益气温阳、活血利水为基本治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具有协同作用,不仅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对机体的损伤,还能保护心肾组织细胞,提高心肾功能,并提高患者免疫调节功能,改善生存质量。临床应根据兼证、体质、原发病、“留滞”之邪的不同,治疗有所侧重。如兼有脾胃功能失常,则应健脾化湿利水,常用药如白术、紫苏叶、砂仁、木香等;年老体衰、肾气亏虚较甚者,应重补肾,多用熟地黄、人参、淫羊藿等。Ⅱ型CRS多由慢性心力衰竭发展而来,而心力衰竭又是多种心脏疾病的最终归宿,故应配合强心药治疗。另外,痰湿较甚者,多用茯苓、白术、泽泻、苍术等;瘀血为主者,常选丹参、红花、桃仁、香附等;邪毒较重者,可用白茅根、葶苈子等。

临床治疗还应根据疾病分期特点,初期多以温阳、益气、补肾、强心等治本之法,中期则标本兼治、扶正祛邪,后期以活血化瘀、利水降浊、化痰解毒等去滞之法为主。

目前Ⅱ型CRS研究还须进一步完善:①因病理机制较为复杂,相关假说内容较多,尚无系统完整的发病机制论述,今后可借助蛋白组学、基因组学、代谢组学等深入系统研究;②当前病机总的概括为“心肾不交”,尚无具体规范的证型分类及相应的微观指标对应,辨证较为主观,因此今后可统一相关中医证型分类,同时将证型与西医理化指标相对应,做到诊断辨证规范化;③中医治疗的机制研究较少,样本量较小、实验可重复性较低。

猜你喜欢
利水血瘀病机
张淑芬辨治血瘀型崩漏的临床经验
话说血瘀证
何复东运用自拟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虚损性疾病经验
玉米薏苡仁利水汤可改善小腿肿胀
益气活血利水复方塌渍治疗大鼠深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
血瘀体质知多少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