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绳青年观及其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2022-12-29 01:17吴梦娇刘招成
青年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才

吴梦娇 刘招成

胡绳原名项志逖,1918年1月出生于江苏苏州,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历史学家。他抗日战争时期参加革命,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参与党的文化领导机构和统一战线工作。革命战争年代,他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报刊和其他进步报刊上发表了大量文章,出版了多部著作,在社会科学界享有盛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出任政务院出版总署党组书记、人民出版社社长、中共中央宣传部秘书长、《学习》杂志主编、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第一部主任等,负责党的理论研究和宣传工作,参加党和国家许多重要文件的起草。“ 文革”中,他遭受迫害。改革开放后,他出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对中共党史的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代表作有《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等。

作为一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学者和革命家,他一生关心青年、爱护青年,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对青年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发表了诸多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论述,形成了具有丰富时代内涵的青年观。虽然当今时代和胡绳所处的时代相比有所不同,但他对青年成长成才的总的看法和主张仍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对新时代大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一、胡绳青年观的基本内涵

胡绳青年观是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关于青年的思想,立足于时代背景,结合自我反思及实践经历融会贯通的成果。从革命战争年代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胡绳青年观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基本成熟再到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涵盖了青年人生观、青年使命观、青年学习观以及青年人才观等丰富的内容。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青年要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

“曲折有时难免,前途定是光明”[1],胡绳提倡青年要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青年能否健康地成长成才,能否承担起历史责任,能否实现人生价值,都受其人生观的影响。在战争年代,一些青年因为看不到民族的前途和个人的出路,而陷入深深的困惑和苦闷之中,面对任何一个打击都会选择逃避、退却,甚至自杀。为了“帮助他们更结实地、更合理地处理身边的一切事情”[2],胡绳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要义的基础上,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他们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提供导航。

1.青年要正确认识理想和现实的关系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青年在成长过程中,时常会因为找不到从现实的“此岸”到达理想的“彼岸”的道路而陷入现实和理想的矛盾中进退失据。对于青年的这一困惑,胡绳认为,我们既要承认现实,又要追求理想。他在《评冯友兰著〈新世训〉》(1942年)中强调说,“承认现实,并不是承认现实就是不变的真理,而是在承认现实中追求真理,也就是深入到现实中,改革现实,而达到理想。追求理想,并不是把理想当做渡过苦难的现实生活暂时用以自慰的蜜糖,也不是要一步跨过现实去捕捉不可触的鸟”,而是“要认真地、切切实实地生活在现实中间,承认现实中的苦难和从现实达到理想的艰苦的距离,要能够一面忍受这一苦难,一面用合于现实的武器来击退这一切苦难。只有采取这样的态度才真能解决现实与理想的矛盾”[3]。

2.青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对待人生的态度,决定了人生的高度。针对一些青年对人生没有明确的态度,抱持着随波逐流的自发人生观,甚至受到纷繁复杂社会的不良影响,确立了各种错误的人生观,如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享乐主义的人生观、定命论的人生观、厌世主义的人生观等,进而作出错误的人生选择,自身遭受无法挽回的伤害等情形,胡绳鲜明地提出,青年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他在批判冯友兰所认为的“人的生活方式”时说,“一个人对人生保持某种的看法,他就会用某种方法来对待人生”,如果“不确定对人生采取什么态度,也就不能确定生活的方法”[4]。他坚决反对把生活看作“享受”和“领略”,他认为这是超然物外的哲人的生活观。1936年,他在批评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所贯穿的对待人生的基本态度时指出:“我们不能站在生活的外面,用‘一副冷眼'来‘静观'生活,而应该钻到生活里面去。”[5]这样才能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他在《新哲学的人生观》(1937年)一书中激励青年:“一个坚定的战士一定有他的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6]

3.青年要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

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青年时常感到彷徨无路可走,感到烦闷,感到悲观。对此,胡绳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出发认为,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所以,青年成长的道路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和失败。他指出,这就需要青年练就过硬的心理素质,积极面对人生中的苦难。在《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1936年)一文中,他说:“青年应该积极地从事于改造‘人生'和‘世界'的事业,来消除一己烦恼。”[7]在《肃清悲观,建立自信》(1937年)一文中,他强调青年应该“化做群众中的一分子,积极地发挥出广大群众中的抗战力量,从而肃清一切悲观心理”[8]。

(二)青年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

“伏枥犹存千里志,劳生岂为一身谋”[9],胡绳鼓励青年要有强烈的使命意识。在他看来,青年的使命就是指青年应该承担的重大的责任和任务。他在分析青年特质的基础上,指出了青年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对青年在不同历史时期应该承担的使命进行了论述。

1.青年承担使命的优势

青年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及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们能且应该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使命。胡绳认为,青年的特质以及他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青年承担使命的优势。胡绳认为,青年有三个特质:第一,青年具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不管敌人多么厉害,他们都是一拳打下去[10];第二,青年充满活力,精力充沛,能够抵抗战争带来的压力[11];第三,青年思想敏捷,潜力大,易于接受新事物,富于创造性,能够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12]。关于青年的地位和作用,胡绳将其概括为两点:第一、青年在战争中承担着先锋和主力的角色。他在《教育自己》(1937年)一文中谈到,知识青年有知识,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在抗战中应该发挥积极作用,担负更大的任务[13]。第二,青年在科学文化发展中具有创新作用,比中年有着天然优势。1988年,他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1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研究院培养出来的大批优秀青年人才,充实了我院各个学科的研究力量,正因为得到了他们的补充,社科院建院初所遇到的研究人员严重“青黄不接”的窘境才有所缓解,一部分新学科和新研究所才能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14]。

2.青年承担使命的内涵

胡绳认为青年应该加倍地教育自己,换言之,青年应该努力增加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同时,还要积极地服务社会、造福人民。全面抗战爆发后,胡绳多次鼓励青年要积极发挥抗战热情,勇担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重任,他说:“现在各种军校,各个军队都在大开着门,希望有抗战热情的青年进去,这个机会我们决不应该错过。”[15]1990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毕业生典礼上,胡绳指出:“作为研究生,我们决不能以此为资本来向社会进行索取,我们首先要力求更好地为社会尽力,要努力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中的优秀分子,继续发扬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的传统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与实际相结合,与工农相结合,艰苦奋斗,肯于奉献,全心全意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16]他还指出,作为国家的未来,青年要不断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文明、站在世界前列的社会主义国家而贡献自己的力量[17]。

(三)青年要不断地深入学习

“功未到时尘不去,学无止境路还长”[18],胡绳一直强调青年要不断地学习。他说,通过不断学习,我们不仅可以“知道知识的园地是何等之大”,还能“使我们养成尊重知识的心”[19]。青年时代的胡绳可以说是在“书瘾”和“沉醉”的学习状态中度过的,因此,他对于青年应该怎样学习有着深切的体会和独到的见解。

1.博览群书,温故知新

胡绳在《为什么要读书》(1937年)一文中强调:“入门书是必须读的,基本的理论是必须具备的。”但“为了使读书不只是‘装潢',我们一定要深入地读书,要多读书”[20]。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书,像马列主义的一些著作,不能仅仅只读一遍。1982年12月,他在与青年干部的一次谈话中指出,一定要结合实际工作的需要,有计划地、不断地反复阅读,但“并不是说读完一遍很快又再读第二遍,而是说隔若干年后再来重新学习”[21],这样才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2.学思并重,学以致用

胡绳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死读书,不能只学书本里的条条框框,一定要善于思考,既要做到知其然,又要做到知其所以然。在《学与思》(1940年)中,胡绳引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诫青年不仅要有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还要有独立思考的学习态度。同时指出,如果脱离了实际,即使好学深思,也不免于“罔”和“殆”,所以在“学”与“思”之外,还要积极地进行实践。他在《怎样结合书本知识与实际经验》(1942年)中说:“要使书本知识完全属于自己,还必须要把书本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否则,即使我们做到了‘得意而忘言',理论还是理论,并没有和实践结合起来,而且,正确的理论是要从实际中锻炼出来的。”[22]

3.嗜之越笃,技巧越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作为人们最好的老师,可以推动人们不断求知的欲望。那么,青年应该怎样培养学习的兴趣呢?胡绳在《怎样养成读书的兴趣》(1937年)一文中对此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要有明确的学习计划,要选择那些适合自己当前程度的书来读,即“读书要从基本的书读起,然后读到较高深的书,再读到某一问题上深入的专门著作,按照这样的顺序,一定会对学习产生兴趣”;第二,不能低估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在开始读书时不能在‘入门'和‘概要'里兜圈子,虽说读书要有顺序,但也要有突击、泼辣的精神,否则也会失去学习的兴趣”;第三,“要去找那些最和当前的生活有密切关系的,最能帮助解答此刻发生的问题的书来读”;第四,“把读书的心得写成文章发表,也是提高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23]。

(四)要注重培养和发现青年人才

“尊重知识,尊重人才”[24],胡绳始终关注和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国以才兴,人以才治”,青年人才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中最具有创造性、活力性的部分,所以终其一生,胡绳都非常重视青年人才的培养问题。

1.教育是培养青年人才的关键环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传承文明和知识、培养年轻一代、创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径”[25]。关于青年的教育,胡绳认为,第一,要加强理论路线教育。当青年“从一种虚构的幻想和脱离实际的主观愿望出发时,往往会对现实生活表示不满”,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社会生活的实际知识,缺少阶级斗争的经验”,因此,我们“应当帮助青年人学会马克思主义的从实际出发的态度”[26],不断对青年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青年只有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够解答各种各样的问题,才能够接受为什么这样解决是比较正确和全面的。他还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一定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既要体现时代感,又要将新的成果、新的理论等都纳入其中。第二,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胡绳认为,学习历史是对青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任务,因为“通过学习历史,可以使人们深刻地认识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地位来之不易,使人们对于中国人民的力量增强信心,使人们懂得,中国决不能闭关自守,妄自尊大,但必须要有充分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7]。他指出:“我们要通过纪念活动,大力宣传党的光荣历史,不仅要对广大青年进行广泛的、生动的热爱党、坚定社会主义的教育,还要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志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事业的教育。”[28]

2.科研是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途径

胡绳说:“办好研究院是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十周年的庆祝大会上,他提出:“为了给在职的青年社会科学者以获得学位的机会,我们已经决定试行一边工作一边自学的方法,只要按照规定通过四到五门学位课程的考试,然后通过论文答辩,就可以取得硕士或博士学位,这可谓是一条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的重要途径,一定会受到广大青年在职人员的欢迎。”[29]他指出培养青年社科人才时应该注意几个问题:“首先,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其次,要积极投身到实践当中去;再次,要善于吸收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最后,各级社科学术机构既要严格要求青年社科工作者,又要为其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30]晚年,他将所有的藏书捐赠给襄樊图书馆(现襄阳图书馆),并带头捐款设立“青年学术奖励基金”,这些都体现了他对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视。

3.善于发现和爱护青年人才

胡绳不仅在青年人才培养上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而且还十分注重发现人才、爱护人才。郑惠在《胡绳培养学术人才逸事》[31]一文中谈到,胡绳十分善于发现人才,尤其注意从广泛阅读中挖掘人才。如《鲍罗廷与中国大革命》(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一书的作者丁言模是个初露锋芒的青年,许多研究党史的人都不知道他写的这本书,而胡绳不仅找来阅读,还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且还希望可以将其作者调到中央党史研究室工作,尽管这一想法最终未能实现。除此之外,胡绳很爱护青年人才,如1987年陈铁健在《历史研究》上发表《论西路军》一文,受到了某方面的严厉指责和追究,为了保护文章的作者和杂志编辑部,胡绳在巨大的压力下出面召集会议,将此事的责任完全归咎于自己。由上可见,胡绳的青年人才观充分地反映在他识才护才的行动中。

二、胡绳青年观对新时代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启示

胡绳青年观不仅内容丰富、寓意深刻,而且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新时代大学生要树立“坚定的、正确的人生观”[32]

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33]。在新的征程上,会迎来各种各样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并根据时代发展的特征制订自己的奋斗目标,积极勇敢地承担起自己应肩负的时代责任和使命,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34]

其次,要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涉世不深的大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不良思潮的影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但不能因此而悲观,要像胡绳所说的,“我们青年不是天上的神而是地上的人,我们不能不执着于世间的一切,我们不能摆脱了一切‘以行吾心之所安'!倘然生命真是‘一幕最大的悲剧',我们也只有在‘悲剧'中间打出一条向光明去的血路来”[35],“我们冷静地观察自己,观察环境,勇敢地积极地行动,你会发现一切现在使你苦恼的问题,其实都是不成问题的”[36]。新时代大学生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刚健勇毅”[37],学会在挫折中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始终以积极向上的姿态面对人生的不同境遇。

(二)新时代大学生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38]

首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提高马克思主义水平”[39]。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的时代下,各种思潮以网络平台为中介在大学生中快速传播,一些大学生受到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等各种西方社会思潮的侵蚀和毒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对于马克思主义学习不深入。正如胡绳在《马列主义使人谦虚》(1942年)一文中所说,如果“只学到几句马列主义的皮毛,就以为天下真理,尽在于我,眼睛长在头顶,什么也看不见”,这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40]。为此,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深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与此同时要积极同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的意识形态作坚决的斗争。

其次,要不断加强历史学习,善于“从中吸取经验教训”[41]。胡绳在《读点历史》中说过:“读点历史是有用处的,中国人自然还应该读中国历史。”[42]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各种途径的反华势力试图搞乱中国,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加强对历史的学习,有助于深化自己对中华民族辉煌与磨难的深刻理解,对来之不易美好生活的珍惜,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勇敢践行。同时能够提高自身明辨是非错误的能力,增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抵抗力,抵制各种抹杀历史、歪曲史实的丑恶现象,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

(三)新时代大学生要学会“自己铸造自己”[43]

首先,要养成“学习,学习,再学习”[44]的好习惯。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如果没有真知识、真本领,那就很难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因此,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抓住学习这个主要任务,像海绵汲水一样不断学习、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并且,身处这样一个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新时代大学生必须不断地学习,增强自身报国为民的本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的那样:“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干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如果知识不够、眼界不宽、能力不强,就会耽误事。年轻干部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正处在长本事、长才干的大好时期,一定要珍惜光阴、不负韶华,如饥似渴学习,一刻不停提高”[45]。

其次,“要有真才实学,要学有专长,要确实学到点真学问”[46]。在这个信息交流日益广泛的时代中,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新时代大学生要做到学有专长,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学习研究,如胡绳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应该广泛地参加校园讨论,加强学科间的横向交流,不断提升自我的研究能力,要经常参与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提高自我的思维能力,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除此之外,还要学以致用,理论结合实际,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经受考验,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猜你喜欢
人生观马克思主义人才
人才云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将疫情当作树立正确人生观的契机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人生观(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