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肾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探讨*

2022-12-29 05:11李绍旦杨明会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肾精素问肾虚

王 鹏,李 敏,王 亮,陈 旸,李绍旦,杨明会

(1.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医医学部,北京 100048;2.解放军总医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853)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难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对该病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1],其中年龄是PD发病率的正相关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65岁以上人群PD的患病率为2%~3%[2]。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PD的发病率、患病率、致残率呈明显上升态势,已成为我国老龄化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健康问题[3]。因此,寻找防治PD的有效策略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1 帕金森病的中西医发病认识

1.1 帕金森病现代医学机制研究

PD为难治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已明确的是PD与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和功能障碍关系密切。此外,中枢多巴胺能神经系统和胆碱能系统失调也与PD的发生有关,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PD的病理机制逐渐被发现[4]。路易小体是PD的主要病理学标志,错误折叠的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α-Syn)作为路易小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在PD发病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疾病进展过程的中心环节[5]。

PD现有的发病机制包括α-Syn调控异常、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功能异常、免疫和神经炎症等,其中α-Syn生成增多和UPS、自噬-溶酶体系统(autophagy-lysosome system,ALS)两大降解网络系统功能低下是导致路易小体形成的主要原因。由于α-Syn的聚集,诱导了免疫和神经炎症的激活,既可造成多巴胺能神经元发生退行性病变,也可导致UPS功能异常和神经元轴突损伤。而UPS功能异常、免疫和神经炎症以及细胞自噬功能紊乱等,亦可引起α-Syn的异常聚集,上述过程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恶性循环,最终导致PD的发病与加剧[6-9]。

此外,铁死亡是一种铁依赖性的脂质过氧化损伤诱导的细胞死亡,常认为铁死亡与氧化应激、铁离子失衡、氨基酸代谢异常相关,与PD的生理病理进程有着相似之处。α-Syn和二价铁离子及三价铁离子均有很强的结合力,且在细胞中铁离子增多可以促进α-Syn聚合[10]。

1.2 帕金森病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PD临床以静止性震颤、姿势平衡障碍、运动迟缓和肌僵直运动症状为主。《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试行)》中将PD的中医病名归为老年颤证,并指出该病的诱因包括感受外邪、中毒或脑部病变,证候分型为痰热风动证、血瘀动风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阴阳两虚证[11,12]。PD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其病因多样,近年来诸多学者对其开展了深入的研究。李梦頔等[13]认为,PD的基本病机为气虚络瘀,指出气虚是该病的发病基础,瘀血、气滞和痰浊是引起脉络瘀阻的原因。邱朝阳等将PD的核心病因归结为毒损脉络,认为气滞、痰湿、瘀血等为毒邪,引起脉络瘀阻,又因肝、脾、肾三脏亏虚,脉络空虚,虚毒夹杂,损伤脉络,导致发病[14]。张杰等认为,PD的发病基础为肝肾亏虚、筋脉失养,痰浊、瘀血等内生之邪是核心病机,总体上属本虚标实之病[15]。总结来看,当代医家多认为PD以五脏亏虚为本,痰浊、瘀血等标实阻滞脉络所致。

笔者研究团队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总结历代医家经验,吸纳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根据多年临床实践体会,结合肾-脑经络相连、功能相关、病理影响等理论,认为PD的病位在脑、根本在肾,并提出PD肾虚血瘀的发病观[16]。笔者在此基础上,拟进一步对PD肾虚血瘀证的生物学基础进行探讨,以期丰富中医对PD的认识和治疗手段。

2 帕金森病与肾虚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PD以静止性震颤、肌僵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以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路易小体的形成为病理学标志[4]。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笔者认为该病的中医核心发病机制当与肾虚、血瘀有关。

2.1 肾虚与帕金森病

2.1.1 肾精是脑髓化生的基础 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肾精能够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并维持组织、器官正常结构和功能[17]。《素问·六节脏象论篇》:“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肾主封藏,五脏六腑之精皆归于肾而藏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骨髓。”《灵枢·经脉》:“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肾精是人一身之本,是人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中国医药汇海》认为:“人之才力均出于脑而脑髓实由肾主之。肾生精髓生骨……即输精入脑之所。人只知脑力足则才智精力从生而不知所以生者在肾……脑髓生于肾精”[18],进一步揭示了肾精是脑髓化生的物质基础,肾精足则髓海充。《医林改错·脑髓说》曰:“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骨上行入脑,名曰脑髓。盛脑髓者,名曰髓海。[19]”肾精充则循脊入脑化为脑髓,精髓之气汇聚于脑。因此,脑与肾在生理上相互联系,是肾精化髓所汇聚并发挥功能之所。

2.1.2 肾精亏虚是帕金森病的生物学基础 肾中精气的盛衰变化在人体生、长、壮、老、已生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曰:“丈夫……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颁白。”因此“人始生,先成精”,反之肾气衰则人始衰,说明肾虚是PD好发人群的体质特征。《素问·逆调论篇》云:“肾不生则髓不能满。”《医学从众录》:“肾主藏精,精虚则脑海空虚而头重”,说明肾主骨生髓,脑为髓之海,脑的生理功能依赖于脑髓的充养,髓海充盈则人活动正常、身体轻盈、有力。《灵枢·海论》曰:“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肾精不足,髓海不充则神明不主,从而出现头重眼花、脑转眩冒、倦怠嗜卧、运动功能异常等。研究表明,中医之脑髓的现代生物学基础是脑内神经元和神经营养因子,髓海不足的病理基础则为脑内神经元的缺失和神经营养因子的不足[20]。帕金森病患者以脑内多巴胺分泌不足、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为典型特征,从微观辨证与现代生物学基础角度,可将其归结为髓海不充。《素问·逆调论篇》指出:“肾不生则髓不能满。”髓海不充本于肾虚不能生髓。因此,肾虚的生物学基础为大脑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多巴胺分泌减少。

2.2 血瘀与帕金森病

2.2.1 气血以流,精血同源 血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其生化是以水谷精微为基础,多脏腑协调而成。《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下》中提出:“肾藏精,精者血之所成也”[21],《景岳全书》也有“血即精之属也”[22],均说明肾精是血化生的物质基础。同时,由于肾精亦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充养,肾精与血同出一源且相互滋生为用,故有精血同源之说[23]。脉道通利、心气充盈、脾气健运等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基础。《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云:“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长有天命”,气血运行通畅,腠理致密,是人骨骼强健、精强有力的生理基础,亦是长寿的基础。《伤寒论纲目》云:“大抵气血俱虚,不能荣养筋骨,故为之振摇,而不能主持”[24],气血亏虚则筋骨无以为养,临床发为头振摇而不能自制。大抵皆因骨髓需要肾精的化生以充养,气血亏虚日久,势必引起肾精亏耗,髓海不足,而致“骨枯髓减”,筋骨不能养。

2.2.2 血瘀是帕金森病的生物学基础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有:“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指出阳气既是神明之主,又是推动和促进血液运行的原动力。《灵枢·天年》云:“六十岁,心气始衰,苦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五十岁至七十岁……血气凝泣。”随着年龄的增加,肾精日渐虚衰,则精不化血,血液乏源、脉道空虚,周身难以得到营养滋润;精不足则无以化气,肾阳亦出现偏衰,推动温煦无力,从而导致气血滞涩,运行不利,血涩则脉不通易发为瘀血。《灵枢·邪客》指出:“邪气恶血,不得留住,留则伤筋络骨关节,不得屈伸,故拘挛也。”邪气与气血相凝结发为瘀血,聚集于筋骨脉络,导致肢体拘挛,活动受限。

现代医学将血液成分异常、微循环障碍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归为血瘀范畴。PD好发于中老年人群,该群体血液成分改变,其中红细胞电泳出现加快现象引起血沉增加,导致血液黏稠度升高,血液流变学出现黏、浓、凝、聚改变,影响微循环功能,形成血瘀[25]。此外,产生的瘀血会影响血小板活化基因表达,引起血小板聚集,使得血液黏稠度升高,易出现血栓等风险[26]。以上说明血瘀同肾虚一样,是PD好发人群的基本体质特征。

根据还原论,PD的发病与α-Syn聚集、路易氏小体形成及铁离子沉积有关,基于微观辨证,此有形之邪可归于瘀的结构还原基础。研究发现,铁沉积可使得细胞氧化损伤加剧,从而加速神经元的凋亡损伤,二者在病理进程上相互促进,即“虚”和“瘀”在病程上相互促进,相互影响[27]。

氧化应激反应相关代谢过程会诱发凋亡级联反应,造成神经元的凋亡和损伤,还可引起铁沉积,加剧多巴胺神经元铁死亡进程,是PD发病机制中重要的下游病理过程。神经炎症反应会破坏正常组织,导致多巴胺能神经元炎性损伤,二者相互影响,对α-Syn聚集、路易氏小体形成及铁离子沉积等过程有重要影响[28,29]。

现代病理机制研究发现,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是引起血瘀的重要因素,在PD发病过程中,血瘀是其病理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既是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是PD患病人群的基本体质特征,也是由于引起PD的路易氏小体及铁离子沉积是“瘀”的具象化表现[30]。因此,基于血液流变学改变与瘀的关系,笔者认为PD血瘀的生物学基础是α-Syn聚集、路易氏小体形成及铁离子沉积。

3 结语

PD的“肾虚血瘀”核心发病机制是笔者及研究团队基于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历代医家学术思想,从宏观与微观辨证角度对其进行再认识,并结合临床病理改变及辨证论治疗效反馈所提出的,可为中医药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猜你喜欢
肾精素问肾虚
《素问》《灵枢》引用、解说关系初探
穆志明:“产品+服务”提升生活品质
Discussion on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 from “Cold-dampness and Insidious Dryness”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 on Efficacy and Safety of Electroacupuncture on Oral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Prolonged-Release Tablets Related Constipation
春天哪来这么多怪病?
补肾8大误区 让你越补越虚
自测是否肾虚你中招了吗?
立脑为脏的可行性分析
补肾八大误区
自测肾虚10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