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的初步探索

2022-12-29 05:36孙春玉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宏村文旅融合

◎孙春玉

宏村自2000年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以来,依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旅游业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村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度增加,村民对文化的需求相应增加,文旅融合发展变成宏村发展的迫切需要。宏村文旅融合试点工作中,形成了一些特色做法。本文分析宏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开展的背景,工作创建机制和保障情况,服务功能融合情况及成效,梳理典型模式,提出发展策略建议,为进一步探索与推广提供经验。

一、宏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背景

宏村位于黄山以南,黟县以北,村落面积286.5亩。2021年,全村13个村民组、1426人(其中汪姓占70%),80%以上从事文旅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木雕、竹雕等特色手工艺品销售、民宿客栈以及徽文化展陈等。外来常住人口985人,均从事文旅相关产业。宏村原名“泓村”,在清乾隆二年为避帝讳(弘历)更名宏村。宏村始建于南宋,迄今约870年历史,为汪姓聚族而居之地。宏村被称为“画里乡村”,于2000年11月和西递一起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语“人类古老文明的见证,传统特色建筑的典型作品,人与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宏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国家5A级景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全国文明村。2020年4月,宏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被文化和旅游部列入文化和旅游融合试点名单,境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为试点工作的实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同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需求增加了实施的难度。

二、融合试点工作创建机制和工作保障情况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高度重视融合试点工作,将其纳入各级公共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工作内容,及时成立领导组和有关工作机构,明确专人负责项目实施,详细制定试点工作方案,通过开会或发文部署相关工作,省、市、县、乡有关领导多次实地开展指导和调研工作,并提供支持和保障经费。在试点工作中,加大融合试点工作宣传力度,多次在国家文旅部网站、《安徽日报》、黄山市政府网站、《黄山日报》、黟县电视台、黟县政府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2020年10月,宏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受邀在全国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培训班上做经验交流和案例分享(全国仅两家经验交流)。2021年6月,宏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的全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重点工作推进会上进行融合试点经验交流。

三、宏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文旅服务功能融合情况及成效

(一)以文旅融合推进文化建设,促进平台建设

积极推动文化与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投入800万元,在宏村景区中心区域,改建完成2000余平方米宏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内设会议室、展示中心、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图书室、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村史馆等,为众多游客和村民提供集徽文化宣讲、研学观光、展示演绎、阅读培训等为一体的综合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依托中心组织开展文明旅游宣传、文化旅游推介和文旅节庆等各类活动。

(二)以文旅融合反哺乡村旅游,实现主客共享

宏村以实现“主客共享”为目标,通过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平台,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组建村广场舞队和花灯队,常年开展宏村斗鸟、徽州婚俗、雉山凤舞、闹花灯等系列地方民俗演艺活动;成立宏村工艺品协会及徽州文化联谊会,整理出版《黟县百工》《宏村水脉》《宏村村志》等一系列极具徽文化特色的作品。开展了村内非遗传承人技艺交流、研学等非遗传承活动,培育壮大非遗传承人队伍,累计培育省市级非遗传承人8名,培育非遗项目44项,接待参观及研学团队415个,共计3.8万余人。据统计,自宏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成以来,吸引了大量游客来中心参观和学习,目前,已累计接待60多万游客,成为游客共享宏村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文旅融合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新业态

近年来,宏村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文化遗产、传统村落、徽派传承及文物保护专项资金1.32亿元;县政府设立了文物保护资金,在景区门票收入中提取20%作为文物保护资金;2014年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实施以来,黟县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安排专项资金300万元用于古村落内众多古建筑的本体修缮和周边环境整治。投资约3000万元,建成了宏村古村落智慧旅游及消防安防监控中心,依次实施了乐叙堂、南湖书院等10余处重点国保单体古建筑的修缮工程,全面实施了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工程,保护修缮一般古民居180幢,深入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项目,涌现出宏村村史馆、宏村楹联博物馆、黄岳画院、明清家具展示馆等一批古民居保护利用范本。

(四)以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宏村利用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资源,每年对全村从事文化、旅游、民宿人员进行木雕、竹雕和民宿管理等技能培训,大力推进乡村服务业和基层电商发展。截至目前,全村有文化旅游服务经营户400多家,主要包含手工艺品加工销售、特色民宿以及徽文化展陈场所等。同时,旅游相关产业从业人数占比达80%,旅游受益人口占比达100%。

(五)以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小镇,集聚文化产业

推进“艺术+”产业融合发展。宏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资源平台,推进文化创意在宏村艺术产业的应用,发挥艺术文化创意产品对产业创新和结构优化的引领作用,带动各个领域的经济革新。利用徽文化及宏村知名度和影响力,参与举办“黟县国际摄影大展”“致青春、忆当年”写生艺术节,“美丽中国、画说黟县”艺术家全国名城写生活动,“宏村·阿菊”大型实景演出(年均演出200场、观众60多万人次)等,创新徽文化演绎方式,推进艺术小镇节庆会展业、影视表演业的发展。通过引进摄影、绘画写生教育机构,支持艺术大师开办培训教育学校等形式,培育宏村艺术教育特色产业。

(六)以文旅融合建设为契机,促进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

宏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积极吸纳乡土文化人才、“五老”人员、退休文化工作者、文艺爱好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组建一支综合性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队伍,为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和旅游活动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大力提升文化中心软实力。通过中心组织成立的宏村工艺品协会、徽州文化联谊会、文艺教育中心,组织徽文化学者及文旅专家对宏村村民进行免费宣讲,文旅专业大学生、写生艺校学生走进宏村各中小学课堂进行免费文化支教,外来文旅学者、艺术家成为“新村民”,而村民则变成“手艺人”,积极参与文旅实践,提高全体村民文化素养,为宏村带来新一轮的文化复兴。

四、进一步推进宏村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

宏村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景区的文化历史地理优势资源,继续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机构与旅游服务中心服务功能融合的路径和方法,同时注重在实践中加强理论研究,形成特色做法和典型经验,创建宏村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品牌。

(一)努力做好景观保护与营造,维持文化遗产原貌

秉承“传承、保护、利用”的宗旨,在努力保持宏村古村落原有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加大古民居保护与修复力度;深入挖掘文化艺术内涵,适当融入现代的审美理念和时尚元素,进行合理布局,因势利导。规划景观营建与节点分布,做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虚实相生,贴切自然;展开园林造景、建筑艺术、装置艺术、公共雕塑、大地艺术、壁画墙绘等的跨界合作,多维造境,突出互动性与趣味性,增强体验深度;同时加强景观型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旧有景观营建改造,为居民和游客打造自由呼吸、遥望山水的惬意环境。

(二)大力吸纳各类文旅人才,汇聚高端文化要素

积极引进培养优秀人才,制定聚焦科技、信息、资本等高端要素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同时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加强合作,汇集创新主体,加强合作交流,共同突破宏村景区供给高端生产要素不足的问题。通过大力建设艺术名家工作室、文化实践基地等将国内外文化旅游大师、艺术名家、知名艺人、高校教师等人群以短期生活或长期居住等多种方式吸引到宏村来,使其成为汇聚高端艺术资源的摇篮。

(三)努力办好免费文旅教育,提升村民文化素养

继续组织徽文化学者或文旅专家对宏村的所有村民进行免费宣讲传授,招募文旅专业大学生、写生艺校学生走进宏村各中小学进行免费文化支教,宏村免费提供学习创作材料,形成“人人参与文化”的良好氛围,进而将徽文化元素全面融入宏村旅游、农业生产及其他支柱产业之中,令宏村整体文化、旅游氛围焕然一新。

(四)着力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提档文化产业品质

做足艺术文章,积极促进宏村区域“三产”融合发展,推进“文旅+农业”,以专业技术人员助力乡村振兴为契机,加强特色农优产品开发,打造集种植、体验、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观光农业。推进“文旅+工业”建设,培育发展旅游工艺小作坊或加工企业,生产具有较高文化底蕴的工艺品,利用建筑工艺和现代科技修缮古民居。推进“文旅+服务业”建设,推动全域文化旅游和徽文化教育,加大研学力度,加强集聚区文旅公共服务功能建设力度建设,推动民宿与餐饮产业精品化、品牌化发展,举办各类高规格展览、赛事活动,提升宏村发展品质。

(五)高度重视“三创”工作,不断推动转型升级

在当前背景下,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与“三创”(创新、创业、创意)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推动宏村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源动力。在创业方面,一方面可为毕业生来宏村创业提供学习、住宿、创业、办公等条件,利用平台为他们创业发展提供资金、培训、授业等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孵化帮助产业人才加快在文化旅游领域的发展,培养宏村区域自己的人才内核。同时,通过文化创意的设计与开发,形成一个具有可持续性的,能够产生文旅融合经济高附加值,区别于传统旅游模式的新型乡村旅游业。

(六)积极开展各类高规格活动,提升宏村国际品牌

利用世界文化遗产、“画里乡村”的著名品牌,建设文化展览中心、艺术演艺大厅等设施,举办全国乃至世界级的乡村摄影大展、文艺会演、文旅展览、高端文旅论坛、艺术设计大赛等活动,引入国内外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艺术经纪人和文旅产品交易公司,开展工艺品展卖、竞拍活动,打造文旅产品交易中心,培育交易平台,做大文旅产品交易市场。做大做强景观经济和视觉产业,提高宏村文化旅游产业品质,推广和扩大宏村文旅融合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宏村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促进宏村乡村振兴。

五、结语

综上所述,宏村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工作,在当前时代下面临着诸多机遇及挑战。我们应把握住机遇,牢牢依托政策,加强对相关从业者的培养力度,大力推进宏村文旅融合发展,提升品牌影响力,自省自查,使工作更为完善,从而保证宏村文化的稳步输出,以文旅融合打造特色小镇,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宏村的文化品牌树立,助力乡村振兴,带动经济发展,为广大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猜你喜欢
宏村文旅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齐鲁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宏村画卷
轻轻松松聊汉语:中国画里乡村——宏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