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平台的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

2022-12-29 05:36王婷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古籍数据库文献

◎王婷

一、引言

在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做好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成为相关部门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从当前文化发展的时代背景出发,分析新媒体平台在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并探究利用新媒体优势,实现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相关策略。

二、新媒体平台在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拓展了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的路径

古籍文献的载体通常是竹简、纸张、布帛等,这些载体在千百年来的传承中受到不同程度的霉腐、虫蛀等影响,同时图书馆等机构在保存、研究、展示的过程中一旦操作不当,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突破传统保护机制的局限,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是保留古籍文献研究价值,实现文化传承的必然要求。目前,新媒体技术手段已经逐渐被引入古籍文献保护与文化传承中,一些保存着珍贵古籍善本的文化机构对这些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通过媒体平台展现出来,有效控制了外界因素对这些资料的影响,延长了古籍文献的寿命,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学习、查阅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例如,某短视频平台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化名人参加“寻找古籍守护人”的活动,这一团队包括国家图书馆领导、古籍修复专家、漫画家、学者以及短视频创作者,等等。平台组织这些人担任“古籍宣推官”,以趣味轻松、贴近生活的形式推介及展示古籍,吸引了大量受众的关注。由此可见,新媒体平台为古籍的保护开辟了新的路径,能够让更多的人参与平台互动以感受古籍魅力,从而喜欢甚至爱上古籍,并主动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

(二)推动了古籍文献研究工作的有效开展

目前在信息化背景下,一些拥有珍贵古籍文献的文化机构,如公共图书馆、文化研究所等,利用新媒体平台的支持,采用系统开发、古籍拍摄、书影加工、整理上传、测试预览、改进完善等方式,实现了对古籍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处理。当然,与一般书籍不同,古籍文献纳入新媒体平台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方便他人阅读,也是为了吸引更多的研究者参与其中,挖掘其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因此,相关部门在处理古籍文献的过程中会设计特色化的资源检索系统与辅助功能,保证用户可以通过图文对照、句子检索及全文检索等方式全方位学习、研究古籍文献,以实现多维度、多层次的研究和挖掘。例如,某市图书馆在创新转型过程中,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对馆藏古籍进行挖掘。图书馆工作人员定期在官方微博、微信上推送馆藏古籍的内容,其中记载清代美食的《食宪鸿秘》、介绍清代学者生平的《清代学者象传》等古籍内容吸引了不少用户的关注。用户在微博以及微信平台中不仅可以阅读古籍中的文字,还能够欣赏其中的插图、绘画,全面了解当地文化的发展。这样不仅拓宽古籍文献资源的利用途径,也有效发挥了古籍文献资源的学术价值与应用价值,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宣传。

(三)推动了古籍保护知识的普及

新时期背景下,群众对传统文化学习的热情空前高涨,而古籍文献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自然也应该走进群众生活,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但是,相较于专业机构,群众对古籍的保护和利用缺乏系统知识,甚至会对古籍造成一定的破坏,针对这种情况,新媒体平台与文化机构的合作,可以为古籍保护知识的普及创造条件,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加强对古籍的保护,提高古籍的利用率。例如,某公共图书馆与短视频平台合作,邀请平台中具有专业素养的古籍保护工作者共同制作阅读推广、公益讲座、线上宣传等短视频,多角度地展示图书馆在古籍保护中的操作,宣传古籍保护的意义,提示读者在查阅、利用古籍的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等等。这些短小精悍的视频内容充实、形式新颖,减轻了群众学习压力的同时,也唤醒人们对古籍文献的保护意识,促进了古籍保护工作的开展。此外,有些文化机构还利用新媒体平台的宣传,引导群众参与体验古籍修复、雕版印刷、碑帖传拓等工作,真正了解古籍文献保护技艺,与专家进行互动,体验古籍保护工作的繁杂,体会专业人员在文化传承中付出的辛苦,从而提高对古籍价值的重视,并主动参与到古籍保护与文化宣传之中。

(四)促进了古籍文献的“活化”

所谓古籍文献的“活化”,就是指将已经脱离了现有使用场景的古籍善本,重新赋予其文化意义,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古籍文献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厚重的历史,更在于当下的意义。古籍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让其焕发新的活力,如果将这些传承千年的古籍文献束之高阁,那么它的价值会被严重压缩,其传承也会失去动力。因此,古籍保护的内涵就是要让古籍重焕新生,让其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重新焕发活力。在过去的物质条件下,古籍保护受限于人力、资金以及技术,相关部门面临着巨大的考验,许多珍贵文献资料亟待抢救性修复,而正是因为如此,古籍文献在新时代的研究价值得不到充分的展现。但是,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古籍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例如一些互联网企业借助传统文化发展的“东风”,与文化机构合作,主动加入古籍保护队伍。这些互联网企业不仅为古籍保护提供定向资助,也为古籍活化培养用户群。目前,在一些音频、视频平台上,四大名著、二十四史、四书五经相关内容的播放量十分火爆,许多古籍文献脱离了传统形式,以更加新颖的形式与群众见面,这其中包括说书、漫画、影视、演绎、好书推荐、美食、音乐,等等。由此可见,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下,古籍文献逐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古籍保护和文化传承工作也获得了新的动力。

三、新媒体平台实现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的策略

(一)建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古籍阅读与利用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线上线下已经成为人们阅读、学习的重要渠道,而在古籍保护过程中,依托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阅读与利用模式也是文化传承工作的重要思路。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截至2021年,全国已完成汉文古籍普查270万余部,“全国古籍普查登记基本数据库”累计发布264家单位古籍普查数据825362条、7973050册,同时,“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数据库”已经更新发布了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收录的752部古籍信息。由此可见,在国家力量的推动下,古籍文献的线上阅读和利用正在成为现实,读者以及相关研究人员不用走进特定的图书馆也可以获取古籍文献资料。

当然,除去线上古籍数据库的发展,线上线下古籍阅读与利用模式的构建也十分重要。例如,某知名旧货市场发挥自身古旧书籍集散地的优势,与线上某旧书网强强联手,共同打造古旧书博览会品牌。双方通过合作打造古旧书博览会,并全面整合各地书商、知名藏家及精品资源,开辟了名人信札古籍善本交易区、古旧图书展区、精品出版物区、潘书馆“汉文化”综合体验展区、线上交流交易区等板块,充分利用古籍善本集大成者的资源优势为群众打造线上线下阅读和利用古籍的平台,并助力传统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播传承和创新发展。

(二)利用媒介融合搭建古籍保护平台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技术手段在古籍保护方面的优势逐渐丧失,但是对于相关文化机构而言,它们在古籍的阅读推广、公益讲座等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丰富的,而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并借助当前新旧媒介融合的机会,打造新的古籍保护平台,促进工作的全方面开展。

例如,古籍编写、出版方面,与出版界展开合作,通过传统媒介方式对书籍进行宣传推广,并利用图书馆自身的宣传机制,展现古籍的魅力,吸引读者的关注;此外,相关部门还应通过与新媒体平台的合作,探索新的古籍编书模式和方式,将原本晦涩、深刻的古籍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迎合当前群众对音频、短视频的喜爱,吸引更多的关注。再如在古籍修复工作中,文化机构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整理、修复工作,并利用高科技和新技术的支持提高对古籍的保护程度,赋予古籍保护工作更多新的空间。在宣传过程中,参考《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档纪录片的成功经验,通过与传统电视媒体的合作制作古籍修复的相关纪录片,同时利用媒介融合搭建新的宣传平台,通过与目前比较有影响力的视频平台合作实现节目的推广。这样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古籍保护工作可以获得更多的资源,并为古籍的宣传与推广提供新的路径。

(三)依托新媒体平台引导群众参与古籍保护

在新媒体平台的支持下,群众阅读、使用古籍的机会越来越多,同时在具有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的推动下,一些珍稀善本逐渐与读者见面,提高了读者阅读的积极性,为古籍文献的传承与创新创造了条件。目前,在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过程中,人的因素没有被充分调动起来,而利用新媒体平台中的人力资源,引导一些粉丝群体较大的博主加入古籍保护工作中来,对于提高古籍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参与古籍保护是十分重要的。

当前,文化机构推动古籍保护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把珍贵的古籍藏品介绍给大众,让大众了解珍贵的藏品,亲近古籍,了解古籍,从而自觉地保护古籍。在新媒体平台上,专业人士将借助平台的力量与用户分享古籍内容,可以让现代人更多地了解古籍中的科学和人文奥秘,了解古人在古籍制作、传播中的辛劳和坚韧精神,同时展示中华文化故事,展现原生态的古籍。例如,某短视频平台挖掘用户的潜能,引导用户围绕“古籍保护”的主题进行创新活动,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呈现古籍的文化魅力,剖析传世经典的文化内涵,演绎跨越时空的名家对白,甚至呈现史书典籍中的著名桥段,等等,这样则通过人的参与来激发古籍文献的活力。

(四)推动古籍数据库的建设

古籍保护与文化传承工作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如何把古籍资料与信息技术、与新媒体平台结合起来,开展好古籍数据库建设,是相关文化机构面临的重要课题。

第一,收集整理各种类型的古籍文献,夯实数据库基础。我国古籍文献规模庞大、类型丰富,而古籍数据库的建设必然会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应当以古籍的收集、分类、整理和编纂为前提和重要基础。各地区的专家学者应依托现有馆藏资源,构建完备、系统的数据资源,并推动内容精细化、文本精准化的建设,保证数据库在内容上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第二,确立数据库主体框架,推动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开发一套通用的统一查询、辅助分析古籍文献的综合管理和应用系统,以便使用者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和文献资料的查询、下载等工作。当前,相关部门应以“古籍系统化+数字化”的理念为指导,依托现有古籍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将其转化为数字化资源,进而建立科学、全面、准确的古籍数据库。第三,整合古籍文献书目版本,系统构建子数据库。相关部门应加强古籍编目,对不同时期、不同版本进行全面收集、系统编目,注明版本、馆藏,从而编纂出高水平、高质量的古籍书目;同时借鉴吸收成功经验,探索数字、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数据呈现形式,打造更加优质的古籍数字资源。第四,打破时空限制,深化古籍研究与保护。不同地区的图书馆之间应探索合作模式,共同搭建古籍文献数据库建设平台,同时加强与国外相关机构的合作,推动古籍数据库的建设以及资源共享。

四、结语

总之,在强调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时代背景下,利用新媒体平台让民众通过不同方式共享古籍资源,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关部门应借助新媒体平台优势,完善古籍保护工作,以期有利于文化传承以及公共服务的纵深发展。

猜你喜欢
古籍数据库文献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西藏大批珍贵藏文古籍实现“云阅读”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我是古籍修复师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数据库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