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创新发展思路探索

2022-12-29 05:36杨媛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古筝乐曲技法

◎杨媛

古筝起源于秦地,自秦汉以来从西北地区逐渐流传到我国各个地区,并形成了不同演奏体系的各个流派,如山东筝、河南筝、潮州筝、内蒙古筝等。不同地区的演奏手法和特色存在差异,以山东古筝乐为例,其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刚劲明亮、华丽柔美的艺术特征,且与当地文化艺术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本文对古筝的艺术特征及创新发展路径进行探索。

一、古筝艺术分析

(一)古筝概述

古筝作为我国古典乐器的代表之一,起源于秦地,又称为“秦筝”。其结构包括面板、底板、边板、筝头、筝尾、岳山、码子、山音孔几部分。古筝音乐含蓄柔美,清新舒展,清澈流畅,听之有涓涓细流、滴滴清泉之感,音律使人回味无穷。古筝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体系,根据其形成风格可划分为古典乐曲和小板筝曲两类。其中,古典乐曲,俗称“大板筝曲”,以山东古筝为例,主要采用“八板体”曲式结构,整体具有音调典雅、结构严谨和节奏鲜明等特点,且多数乐曲具有思想深刻、主题鲜明的特点。小板筝曲改编自民间小调和地方说唱,整体结构精练简洁,结构变化灵活,旋律优美柔和。

(二)演奏题材

不同地区古筝音乐演奏题材存在差异,其中,山东筝乐从内容层面可划分为写情、写景两类,写情乐曲与人民大众所熟悉的历史故事相关,乐曲情感有悲愤、哀怨、伤感等,具有速度缓慢的特征;写景乐曲多赞美祖国山河壮丽,大自然的多彩多姿,具有曲调明朗的特征。[1]

(三)表演形式

以山东古筝乐曲演奏形式为例,对其演奏形式进行划分,包括独奏、合奏、伴奏三种。其中,合奏以弦乐合奏为主,相关乐器包括筝、扬琴、琵琶、如意勾等;古筝通常出现于山东琴书的伴奏中,并与扬琴、坠胡、软弓胡等搭配,节奏变化较快,可提升说唱的柔美程度。近代,人们开始将古筝引入“两夹弦”“梆子”“柳子”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中作为伴奏乐器,可提升戏曲的表现力。

(四)艺术特色

受地区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不同地区古筝音乐演奏具有差异化特征,以山东古筝音乐演奏为例,其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音乐内容较为丰富,雅俗共赏,音色纯正,曲调古朴典雅,具有鲜明的流派特色,且音乐与民间元素相融合,充满浓厚的乡土气息。二是古筝音乐受到当地语言、民间音乐和当地百姓性格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具有高亢、豪放的特点。三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山东地区古筝音乐拥有大批观众,很多乐曲源自民歌小调,新曲受到百姓的欢迎,曲调具有悲愤哀怨、深沉激昂的特征,能够将人物忧伤等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四是山东地区古筝音乐艺术有六十八板的结构特征,曲式短小紧凑,对称呼应,能够将音乐构想完整地展现出来,音调具有独特性,能够将音乐形象鲜明地刻画出来。五是山东地区古筝音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受民间小调和故事等因素影响,使得多数乐曲呈现出短小精悍、演奏一气呵成的特征,此类乐曲注重气的运用,音断气连,乐曲整体充满生机与活力,有山东地区百姓朴实纯正的特点。六是山东地区古筝音乐经常与游吟、慢滑等表演形式相结合,能够将悠长连绵的拖腔乐句演奏出来。在长句演奏中,反复出现疑问、问答等形式,乐曲激昂,悲切处似呜咽微吟,成为山东筝派的一大特色。

二、古筝制造及艺术发展现状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古筝艺术经过历代名家的创新,已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从乐器生产角度看,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下尚未建立正规且标准的古筝制造体系。市场中品牌古筝生产厂家稀少。多数古筝制造厂商,在古筝产品生产期间,受限于市场因素,长期采用小型作坊模式制造古筝,这就导致行业中尚无统一标准,生产、制造方式较为落后,且生产管理规范性不足,这对古筝制造行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限制。同时因多数古筝制造者不受重视,且市场较小,导致其无法获得较高收入,影响了古筝制造者技艺传承的积极性,进而使得制造技术较为落后,市场占有率低,参与古筝制造者稀少。从乐曲演奏方面而言,古筝演奏者可分为两派,一是守旧派,大部分演奏者均属于这一群体。该群体演奏者坚持传统,在演奏技巧方面缺乏创新理念和创新手法,使得演奏技巧长期停滞。二是创新派,但部分演奏者存在本末倒置的现象,为追求哗众取宠和经济利益进行创新,经常将古筝音乐融入流行乐队、摇滚音乐中。[2]

三、古筝的艺术表现手法

(一)传统古筝表现手法

一方面,从传统古筝曲目创作题材特点看,古筝曲目题材较为单一,以叙事、写景和抒情为主,并结合地方音乐进行改编。如古筝曲目《高山流水》,该篇曲目源自伯牙、子期的故事,曲目叙述了两者深厚友谊以及互为知音的故事,整篇曲目具有优美抒情的特征,且充满活力。再如根据笛子独奏曲改编的《春到湘江》,通过描述春回大地、湘江奔流、鱼米之乡欢腾的景象,突出了劳动人民浓烈的热爱家乡之情。传统古筝乐曲中叙事或抒情,均融入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单纯、质朴的特质。在传统文化和演奏手法的影响下,古筝曲目多选择一个事件或一处风景进行详细描述。[3]

另一方面,古筝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弹拨乐器之一,在长期发展中,受地域、文化、民俗和弹奏者技艺差异等因素影响,古筝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特征,并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如北派的山东、河南、陕西等地区,表现方式具有刚劲有力的特征。南派的浙江、潮州等地区,表现形式具有细腻悠长的特点。古筝乐器是将琴码作为界线,可划分为左右两个演奏区域,且形成了左右手两套不同的弹奏技法。传统古筝演奏中,两套弹奏技法各有分工,侧重点区别明显。左手技法以按弦为主,于琴码左侧,用食指、中指或中指和无名指控弦,该表现手法具有润美音色的效果,技法包含按音、颤音和滑音等。右手技法是于琴码右侧,使用右手除小指外的其余四指演奏,通过对节奏和琴音强弱进行控制来展现乐曲情感。古筝传统音乐技法包括单音、和音与持续音等几种类型,借助音韵结合技法,可增加传统古筝曲目华丽婉转的韵味,可凸显曲目的美妙意境。

(二)现代古筝表现手法

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现代化古筝艺术逐渐融入了新的内容。首先,创新现代古筝艺术题材。在选材方面,现代古筝艺术创作打破了传统艺术形式的限制,其不同于传统古筝音乐艺术的风格与形式,实现了创新发展。现代古筝艺术取材范围较广,不再局限于汉族风土人情,而是将更多少数民族地域风情融入乐曲中,增强了古筝乐曲的想象力,丰富了作品的色彩。如根据少数民族舞曲改编而成的《塔塔尔族舞曲》,有着高难度的演奏技巧,音域广阔,不仅展现出少数民族奔放热烈的舞蹈场面,还烘托了载歌载舞的欢快氛围。其次,区别于传统古筝艺术,当下流行的古筝技法特点鲜明,演奏技法呈现出极大的创新和突破。其中,快速指序手法作为一种新的技法,已经在当下得到广泛运用。如古筝作品《井冈山上太阳红》,以快速指序手法为主,与传统拇指为主导弹奏方式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各个手指快速弹奏使人产生参与接力赛之感。每组弹奏结束后有一定的休息间隙,可使手指处于较为放松的状态,利于增强手指触弦动作的张力,增强音乐情感的爆发力。手指放松利于进行后续更加紧张的弹奏,可提升整体弹奏的流畅性。最后,现代古筝音乐具有流畅婉转的特征以及抑扬顿挫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往的古筝弹奏主要采用独奏的方式,而随着古筝艺术的发展,现代古筝转变了以往独奏的表现形式,开始配合其他乐器进行演奏,且这种演奏方式逐渐成为民族乐团演奏中常见的表演形式,不仅为古筝艺术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还巩固了古筝这一古老乐器在现代多种民族乐器中的地位。将古筝优美的音色融入民族乐团中,既可以丰富乐团的整体表现形式,又可提升乐曲整体的演奏效果,对推动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4]

四、古筝艺术创新发展的路径

(一)古筝乐曲创新

现代古筝乐曲创作中,应继承传统古筝曲目的表现手法,发挥传统古筝的优势,提炼其中的精华,再融入更多新的内容,以此展开古筝艺术的创作,实现现代古筝乐曲题材的探索与创新。在创作中,可适当融入西方经典文学与故事内容,从而突出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艺术魅力,在保留传统古筝技艺精华的同时,将新鲜元素注入古筝乐曲中。在古筝艺术主题方面,乐曲创作人员应充分挖掘古典文化中蕴藏的经典题材,以及精彩的曲调,将文学作品、文化符号、民间故事等文化元素融入乐曲中。在此基础上,结合古筝演奏的特点,对乐曲进行扩展,进而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古筝乐曲。以中国当代作家方崇清先生的交响乐与古筝协奏曲《禅宗三境》为例,其通过精心编排中西方乐器,增加了乐曲的灵性,增强了乐曲的思想深度。乐曲创作中,作曲家奔赴日本、欧洲等国家及地区进行考察,通过潜心钻研,使《禅宗三境》这首乐曲充满宁静、安详之感,且不失高雅的情怀。

(二)古筝演奏方式创新

传统古筝艺术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已经成为中华文化中重要的文化符号。在新时期社会背景下,为创新发展古筝艺术,要求古筝演奏者在保留传统古筝艺术精华同时,创新古筝演奏方式,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为古筝演奏注入新活力。如当代音乐家邱大成的《孔雀东南飞》,通过对乐曲进行改编,并适当运用复调技法进行演奏,创新了左手技法,打破了左手在琴弦左侧的限制,提升了古筝音乐的表现能力,使得左手和右手均可加入乐曲弹奏中。左右两手负责不同的音乐线条,改变了以往简单伴奏的表现方式,既可固定音型,又可弹奏复调音乐,取得了良好的表现效果。为保证古筝艺术在新时代环境下依旧保持自身的优势以及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打破传统技艺和艺术思想的限制,要在坚守传统古筝音乐严肃态度的同时,融入现代元素,将古筝艺术推向国际舞台,以此展现民族文化。

(三)古筝制造方式创新

在古筝制造方面,只有保证古筝乐器生产制造的品质和工艺,才能提升古筝的音色,并且使古筝乐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为更好地适应新时期发展需求,还应不断寻求制造方式的新突破,结合现代生产方式,提升古筝生产制造的规范性。古筝制作中,相关从业者应与专业古筝培训者、资深客户展开全方位合作,并根据古筝制作工艺现代化标准、应用优势等对古筝乐器进行改良和创新。根据当前市场环境将视觉元素、时尚元素融入古筝制作中,在坚守、传承、倡导传统古筝艺术的基础上,对古筝乐器的音色、材质进行优化。此外,应从制造工艺方面进行考虑,关注手工制作方式,对古筝手工制作工艺进行完善,加快实现工艺传承,增强古筝文化的传统韵味。[5]

五、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和审美观念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艺术鉴赏能力逐渐提升,对民族音乐艺术有了更多的了解。古筝作为一种从春秋时期就存在的古老乐器,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形成了多种流派和表演形式,且依旧活跃于现代社会的音乐舞台上,不仅具有强烈的情感渲染力,而且也是新时期一种备受追捧的乐器。通过对古筝艺术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其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现代古筝可融入更多音乐元素,进而实现古筝艺术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古筝乐曲技法
手绘技法表现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父与子
作品一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
悲伤的乐曲
STORIES ABOUT FAMOUS PERS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