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文化馆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势

2022-12-29 05:36曲建鹏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馆文化遗产物质

◎曲建鹏

在新时代背景下,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落实我国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的场所,根据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进行严格的保护,并利用文化资源实现文化的展示传播、传承与发展,也成为文化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其他机构而言,文化馆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人才、技术、宣传等多方面具备明显的优势。因此,文化馆应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挖掘非遗资源,以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一、文化馆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势

首先,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具有社会引导的优势。组织群众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是文化馆的主要职能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具有公益性质,具备广泛的社会基础,同时也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这就与文化馆的职能不谋而合,因此,文化馆能够利用自身职能发挥社会引导的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推广与宣传。从当前各地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方面积累的经验看,只有在广泛的社会基础下开展的文化活动才能吸引群众参与,也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过程中,会通过组织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展开宣传、推广,这样则可以为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其次,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具有人才优势。文化馆是专业的文化机构,其自身拥有大量的艺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同时也能够与许多艺术界人士保持紧密联系,使自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形成明显的人才优势。从管理上看,专业的管理人才能够通过相关制度来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形成严格的运行管理模式,促进工作的长效发展;从文化挖掘的角度看,专业人才能够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整性,能够创新文化形式,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呈现新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的有效传承。

最后,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具有技术优势。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技术应用也体现出了更加积极的作用。例如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料进行有效保存,让面临着失传危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下来,为后人留下完整可靠的资料。VR、AR等技术手段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条件,丰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形式。

二、如何发挥文化馆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优势

(一)注重人才培养,发挥人才优势,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文化馆要想充分发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中的优势,就要建立合格的人才队伍,而这支队伍里不仅要有专业的文艺人员,也要有专业的管理人员来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这样才能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基于此,文化馆在人才培养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提高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视程度。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对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起到关键作用,文化馆要提高对人才的重视,充分结合新时期群众对多元文化的需求,转变传统的队伍建设管理思路,推动文化馆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的科学构建。提升主动意识,深入文化服务工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细致的调研,有效掌握人才建设的需求,有针对性地推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创新意识,合理利用技术手段,建设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平台,优化岗位设置,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提升人才管理的科学性。

第二,完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完善的人才队伍管理机制是保证人才管理效果的重要基础。文化馆要充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实际,构建长效管理机制,有针对性地调整相关规章制度,有效满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完善薪酬管理机制,针对艺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建立差异化的薪酬管理标准,优化薪资结构,形成强有力的激励机制,营造公平的管理氛围,激发艺术人员主动创作的热情,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意识;要完善绩效管理,根据艺术创作、日常管理等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能,设置科学的考核标准,将考核结果与激励措施进行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形成激励性的工作环境,调动工作人员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积极性。[1]

第三,重视人才引进,拓宽引进渠道。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不断提升,在人才招聘工作中,要充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招聘计划,完善招聘标准,积极拓宽招聘渠道。鼓励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内部竞聘,并合理利用网络拓宽招聘工作的覆盖面,准确掌握应聘人员的思想水平和专业素养。其中重点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有效充实人才队伍。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科学分配工作岗位,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提高其管理能力和文化服务能力。

第四,重视人才培训,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人员培养工作的高效开展是推动员工和文化馆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文化馆要充分结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情况,提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根据文化服务工作需求,科学制定培训内容,有效满足不同岗位员工的实际需求;丰富培训形式,并利用网络资源充实培训内容,与高校以及相关部门进行合作,积极引进优质师资,吸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参与培训,强化师资力量,提升培训效果;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员工的文化意识,以更好地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之中。

(二)引入技术手段,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根据新时期国家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专业记录水平,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基于此,文化馆应基于技术优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文化遗产的完整性,推动文化传承。

第一,利用技术手段保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数字化技术极大地改变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技术手段。相关部门可以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进行大数据分析,这样的数字化手段既为非遗的记录、保存与传播提供了技术平台,也为非遗的传承、创新与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式。基于此,文化馆应联合其他文化机构,针对一些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记录工程,最大限度地保护此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貌,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复原,并留下完整的资料信息。

第二,利用技术手段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现代技术手段能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交互及动态虚拟演示,形象生动地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可让群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非物质文化的魅力。基于此,文化馆应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技术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融合,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方式。例如文化馆可以推动相关项目的发展,利用5G+AR技术与非遗文化相结合,通过文化+科技的发展思路,对非遗元素进行发掘、提炼,开发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让群众在体验中主动了解、传承非遗文化,打造能服务于非遗文化发展的宣传推广平台。此外,文化馆还可以与当地的博物馆、展览馆等建立联系,打造非遗VR体验馆,分门别类地展示世界级和国家级的非遗项目。在文化展示中运用VR技术,通过文字、照片、音像、视频、CG动画和模型等形式,详细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等,全面展示文化馆以及其他文化部门在非遗保护、传承、发展实践中的重要举措和成果。

第三,利用技术手段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管理。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中的技术优势,还体现在管理方面的技术。文化馆应做到规范管理、服务到位,制定相关管理制度,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例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中,文化馆应针对场地的运用制定管理制度,按照场地使用情况及登记先后顺序使用场地,将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保证文化展览的有序开展,让群众能够近距离接触、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加强文化宣传,引导群众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在当前文化多元的时代背景下,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推广是文化馆的重要工作内容,也是发挥其社会引导优势的关键。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历史的传承中之所以会面临“失传”的危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有效的宣传推广,群众对它们的认识度不高,甚至认为这些文化遗产与现实生活是脱节的,因而缺乏主动传承的意识。针对此种情况,文化馆应提高对宣传工作的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一,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建立文化宣传阵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阵地,推动文化发展政策的落实。通过阵地建设把非物质文化遗产送到群众身边,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让群众时刻能感受到文化的存在,体验到文化的价值,使传承文化成为群众内化于心的信念,外化于行的自觉。要加强阵地建设的规划设计,一方面,要突出文化主题,利用实地宣传的方式,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群众生活中的显性存在,使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进而形成浓郁的文化环境;另一方面,要把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各类主题文化建设之中,注重体现文化的内涵和元素,建立包括文化设施、文化网络、文化基地等在内的阵地集群,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扩大文化阵地的覆盖面,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2]

第二,创新宣传方法,拓宽线上线下宣传渠道。当前,文化馆在宣传工作中可采用的方式多种多样,因此,工作人员应积极创新,拓宽宣传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某市文化馆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非遗保护人人参与、非遗成果人人共享”的良好社会氛围,丰富市民节日文化生活,在端午节期间开展了系列非遗展示体验活动。在活动中,文化馆利用展馆将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集体亮相,组织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非遗作品和技艺,生动讲述非遗传承故事。非遗传承人现场授课,讲述非遗知识与端午节文化,手把手教市民体验非遗技艺,为市民提供“零距离”了解、学习、体验非遗的机会,感受非遗独特的文化魅力。再如,某文化馆利用互联网策划非物质文化遗产线上展示活动,活动形式有抖音预热播放、公众号推文、线上开启启动仪式、线上直播等。在宣传展示活动正式启动后,工作人员制作短视频对非遗系列项目进行跟拍,用短视频记录非遗传承人的工作,通过抖音视频播出,让非遗文化走进群众,成为全民参与的社会活动,提高线上线下观众的关注度;组织非遗线上直播活动,每天指派一名传承人,为广大网民讲述非遗的故事,献上精湛的技艺。这些活动可以展示优秀非遗资源,进一步增强文化活动的互动性、参与性,提高群众对非遗保护工作的参与感、获得感,让群众更加关注、了解生活中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三,打造文化精品,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文化精品,能够满足群众的精神生活,促进群众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来。例如文化馆可以以非遗传承为主题,组织专业的文化创作团队进行田野调研,开展创意设计,明确创意主线,打造不同的文化板块,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在文化精品的引导下,群众不仅能够了解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形式,更能够体会到其中的内涵,进而自觉地参与到文化宣传中来,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发展。

三、结语

总之,文化馆在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过程中具备多方面优势,文化馆发挥自身职能,能够打造专业化的人才队伍,能够利用技术手段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能够通过多方宣传提高民众的参与度,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效果。基于此,各地应重视文化馆的建设和发展,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发掘文化馆的优势,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

猜你喜欢
文化馆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与文化遗产相遇
章堰文化馆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大爱有光
Tough Nut to Crack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