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助力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2022-12-29 05:36朱张来
参花(下)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朱张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信息的收集和变化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人们对信息的广度和精度管理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一个大数据时代,为了更好地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我们需要一种新的、更高效、更有吸引力的服务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因此,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与服务模式的创新、升级迫在眉睫。本文基于互联网思维和数字化服务概念,探讨互联网思维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途径。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互联网思维

伴随全球经济文化的一体化发展,互联网思维已通过网络云计算、互联网大数据等手段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也正在经历一场全新变革,在思维模式以及公众服务模式上进行数字化变革。很多领域以互联网技术作为支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文化馆的经营与管理也应该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创建数字化转型,实现低成本、广传播的文化发展模式。互联网思维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产生的一种思维观念的升级与创新,很多领域应用这种思维,并已取得了巨大成功。

(二)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

数字文化馆是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载体,是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实现线上线下联通,文化与科技结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功能,数字文化馆能突破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效能,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在公共数字文化整合的背景下,全国的文化服务机制已形成统一标准,全国联动创建新时期的文化馆访问门户网站。目前,省市级别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已取得一定成绩,通过不断发展和创新数字化的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文化权益保障;通过数字化资源统一建设标准,打造技术、服务和管理的标准化体系,为全国的文化馆实现全面数字化服务保驾护航。形成上下联动、线上线下联通、内外相互促进的开放、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数字服务体系。文化馆可以通过网站发布信息、预约活动、预约场地、提供公共培训。当前,数字服务是文化馆的主要工作内容。未来,数字文化建设应利用互联网思维形成一种新的大众文化服务形式。

二、互联网思维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意义

(一)丰富文化传播内容,扩大文化传播范围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为群众文化服务提供了新的平台,数字化平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和终端设备,就可以连接文化馆的入口。在资源共享方面,数字化平台具有更方便、更丰富的共享优势,能有效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此外,数字化建设与高新网络技术相结合,可以提高文化馆的基础服务能力,扩大文化的传播范围。数字化建设的程度影响群众获取文化知识的方式和兴趣,文化馆数字化建设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群众的需要。因此,数字化建设是对文化馆功能的综合运用,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文化馆的建设和发展。

(二)挖掘文化馆的功能,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自然地理风貌和人文风俗存在差异,导致各地作为公益性文化服务单位的文化馆具有地方性特点。文化馆肩负着继承中国历史、弘扬和发展中国文化的重要任务。与层出不穷的文化娱乐形式相比,文化馆传统的展示形式单一、内容枯燥,已经失去了对群众的吸引力。因此,需要支持文化馆利用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将传统文化馆改造升级为数字文化馆,并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数字文化馆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群众的文化需求,准确了解群众的文化品位、兴趣倾向、参与时间、行为习惯等,进行有针对性的文化推送服务,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

三、互联网思维下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的途径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要从空间、内容和服务三方面同时进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整合本地资源,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馆内资料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整合。利用互联网衍生数字化技术,构建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数字化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内容融合,从而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效能。

(一)加强平台的运营与建设

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以内容和服务为中心,而资源平台是服务的支撑和基础。平台的运营更加注重平台的建设,在构建数字化平台的基础上,要规范运作,科学运营,标准化构建高效的资源管理平台和科学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系统,盘活现有数字化资源。要从国家层面引进高质量的资源,深入挖掘地方特色资源,开展品牌活动,强化数字产品的生产,把地方的优秀资源推广到全国,实现各种数字化文化资源的共享,形成良性循环,真正让广大群众得到文化资源共享服务。

(二)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群众文化精品活动

文化馆要实现数字化转变,最终落脚点就是人本身,从以往的普及化,到“我们可以提供什么”,再到“我们可以为他们提供什么”,更多的是着眼于群众的需要,为群众提供有目标的服务。思维模式属于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前提,然后是服务场景和技术支持。在互联网时代,文化馆应坚持互联网建设和服务的数字思维,实现数字化服务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保证群众享受更多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在数字化服务建设中,要利用特色文化建设线上线下文化宣传渠道,让广大群众在关注优秀文化的过程中,自愿参与到中国的各种文化互动活动中。借助当地的特色文化内容,提高当地人的参与度和凝聚力,让全国各地的朋友对特色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根据群众的需要构建精品文化项目、主题活动,创建差异化文化服务模式,激发群众的好奇心和兴趣,吸引更多群众的关注,增强当地群众对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用特色文化艺术丰富城市的文化内涵。根据互联网思维升级文化服务模式,找到适合大众需求的、优质便捷的文化服务形式。

(三)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增加有效访问渠道

1.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构建数字化服务体系

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在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中的应用就是重视群众思维,解决群众问题,完善文化馆服务体系。如门户网站也是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群众开展网上业务、获取文化信息的重要途径。在建设过程中,要满足当地群众的需求,多从群众的角度开展文化咨询。通过网上邮箱、网上留言等加强数字化文化馆的建设。

2.注重线上线下互动服务

文化馆利用新媒体打造一站式文化应用平台,面向全国的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终端服务,方便他们通过网络在线体验数字化的公共文化服务。例如,很多文化馆搭建了网站、微信、App的线上服务平台,利用网络直播、视频回放、播放宣传片、公益培训等方式促进群众积极参与。结合远程服务和志愿者服务,开发了线下书画展览和网上投票的互动模式;向群众实施艺术普及,涵盖各艺术门类,服务特色鲜明。文化馆力争通过线上与线下互动环节,扩大群众文化的宣传面,引导群众积极参与。

3.注重个性化服务

由于群众的文化水平、年龄层次的不同,参与大众文化活动的目的和需求不同,群众对服务的期望也不同。在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重视群众的经验,尊重不同群众的个性化需求,定期在民间开展调研,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认真倾听群众的意见,并认真解决。实现文化馆在互联网平台中的文化价值传递,优化个性化服务板块,增加群众的文化体验满意度。

(四)以数据分析思维为基础,有效整合资源

1.深度挖掘数据的价值

人类信息社会正从信息时代迅速进入数据时代,在大数据时代,任何信息都将数字化。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我国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造资源一体化的共建共享大数据系统,大力推进全国文化服务机构的数据内容存储,丰富种类和数量。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为核心,以互联网思维为指导,转变思想,夯实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推进数据决策、数据分析的应用力度。文化馆属于社会的公共资源,利用大数据技术可以帮助文化馆由线下转为线上向群众展示文化建设成果,打破地域限制,面向更多的群众宣传和提供文化服务,让文化馆的功能和资源更具价值,让文化馆的工作增值。群众也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窗口了解文化馆的运营,随时通过网络观看和查找相关数据,满足多样化的数据需求,也促进文化馆的数据价值发挥。

2.收集用户数据,建立数据分析链

在建设数字文化馆的过程中,需要收集用户数据和后台运营数据,进行未来行为分析,通过准确的数据分析,为决策层提供决策依据,用数据建立新的业务形式。例如,当人们进行在线活动时,他们的偏好和浏览痕迹就会成为有价值的数据,经过挖掘可以形成完整的数据分析链。这些数据不仅可以进一步推动系统优化,还可以再次优化文化信息的排列组合,提高互联网思维的应用价值。在新时代的发展中,许多新的思想和文化内容需要整合。因此,在文化馆的建设和服务中,要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创新,这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五)加强文化馆的软实力,增强文化馆的服务功能

1.培养复合型人才队伍

文化馆数字化建设的基础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只有组建技术团队,才能实现数字资源建设和平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通过人才培养,不仅能提高文化馆工作人员对大数据和数字化的认知水平,还能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能力、工作能力、数字化建设服务意识。此外,软件和硬件设施的熟练运用,也能提高工作人员收集和组织文化资源的能力。

2.分类整理文化资源

文化馆要收集、整理、汇总、归档具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信息,对具有历史、地域特色的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数字化资源库是归档文化资源的重要途径,文化馆要及时拓展数字存储渠道,对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进行分类归档。还可以利用数字化建设开展培训、讲座、文化活动、文化资源咨询服务等,实现与群众的在线远程沟通。

3.协调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

近年来,经过多方努力,文化馆已进一步整合服务网站,形成统一的工程标准和规范,共建共享资源,规范管理。服务更加便捷高效,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馆还应进一步推进“互联网+公共服务”模式,协调公共数字文化项目建设,整合数字文化资源,提高服务的丰富性和便利性。深度融合,推动文化馆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效率,打造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形态。这是未来文化馆数字化发展的重点任务。

四、结语

数字化日益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文化馆的建设不仅扩大了其服务人群的范围,而且激发了广大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热情。文化馆的数字化建设打破了传统文化服务时间与空间上的限制,提高了全民的文化素质。因此,全国的文化馆数字化建设与服务创新应顺应时代发展,运用互联网思维,依据自身的地区特色,搭建传播范围更广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这就要求文化馆敢于跨越边界,不断发现和融合同行业的信息,加强交流,打造共融共通的文化共享资源,从原有的传统文化宣传思维模式中走出来,拓宽眼界,打造多层次、多内涵的文化服务内容。文化馆要定期举办线上与线下联动的群众文化活动,通过数字化的运营和管理,让文化馆数字化服务体系在群众中生根,为更多的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内容,扩大文化馆的影响力。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数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章堰文化馆
大爱有光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