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师声乐教学方式多样性研究

2022-12-29 06:19曹宏彬
轻音乐 2022年3期
关键词:声乐学习者教学方式

曹宏彬

当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国民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陆续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指导性文件,教育信息化正迎来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十三五”期间,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等对教育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等院校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创新空间。[1]在此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声乐课程教学的应变、求变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应顺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寻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发展亦凸显其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现状梳理

长期以来,传统声乐教学模式——即一对一、面对面、口传心授的声乐教学方式在高师院校的声乐课堂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即各级各类高校扩招之前,这种师生零距离交流、一对一指导、精英化的教学方式,在艺术人才培养和声乐师资培训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执行,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师比逐年提高,声乐教师的教学任务也逐年递增——一位声乐教师往往要承担三十、四十甚至五十多位学生的声乐教学任务。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一对一、精英化声乐教学方式已经满足不了声乐教学的需要,必然要做出改变。与之相适应的,高师声乐课堂教学中,除了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以外,出现了小组课、集体课等新的声乐教学方式。小组课和集体课的出现,打破了一对一、精英化声乐教学方式的传统,对一些共性的学习内容,如声乐发声、呼吸、共鸣等基本理论、声乐作品的风格分析、声乐表演的基本艺术规范讲解等,可以集中讲解;具体的曲目布置与完成度检验,再通过个别一对一授课解决。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技术逐步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师声乐教学方式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互联网资源的极大丰富,局域网、校园网各类平台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个人电脑、手机的迅速普及,都为新时期声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互联网时代高师声乐教学方式的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声乐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慕课”指的是“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2]因为互联网资源的丰富与开放,往往也是免费的。这种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的形式被声乐课程的教学所借鉴,便在我国飞速发展,比较有影响力的如:“戴你唱歌”“阎歌好听”,等等。“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是从英语“Flipped Class Model”翻译过来的术语,一般被称为“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3]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来教授知识。而课堂和老师的角色则发生了变化,老师更多的责任是去理解学生的问题和引导学生去运用知识。“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师声乐课程的教学中,亦作“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主要采用声乐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学习内容、提前预习声乐学习的曲目及背景知识等,课堂上则侧重于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予以解答,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二、传统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优势与局限

声乐艺术就其艺术性本身而言,需要学习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这就需要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中贯穿审美育人原则,具有较为精深的音乐美学修养。除了审美基础,声乐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对学习者进行语言学、心理学、舞台表演学等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其学会对特定的声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进而顺利完成流畅、自然、富有感染力的艺术化歌唱。一段时期以来,国内高师院校声乐课程的教学,借鉴专业音乐学院的声乐教学方法,沿袭了中国传统戏曲、曲艺师徒式一对一的口传心授模式。在教学硬件资源匮乏、生师比相对较小的年代,这种一对一、师徒式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是合理且有效的。然而,随着高师院校音乐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师比逐年提高,传统声乐教学模式日益显示出其弊端,不能完全满足新时代高师声乐教学的需要。

(一)传统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的优势

1.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保证了声乐学习的方向性

美好的歌唱离不开积极向上、高品味的审美情趣引领。声乐初学者,往往对音色、位置、音量等歌唱要素的运用感到迷茫,容易跑偏。这就要求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第一时间予以指正和引导,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和良好的演唱习惯。传统声乐教学方式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精英化教学,由声乐教师口传心授,保证了声乐学习者良好审美品味的建立。

2.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保证了声乐学习的系统性

声乐艺术是一门融合了语言、音乐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造型性和较强的系统性。同样,声乐学习亦是复杂系统的慢慢积累过程。发声技巧的简单到复杂、声音跨度的增加与开发、咬字吐字的准确与流畅、情感表现得充分与自如,都需要长时间的打磨与修正。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一对一、面对面的授课特点,避免了声乐学习者,尤其是初学者走弯路,最大程度保证了声乐学习的系统性。

3.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保证了声乐学习的精确性

声乐演唱是较为抽象的直觉表演艺术。理论知识的学习、技术动作的讲解、作品风格的把握最终都是为轻松的声音驾驭和恰如其分的舞台演唱服务的。声乐艺术的直觉性,决定了其没有数据化的评判标准和固定的学习参考值,发出声音是否悦耳全靠演唱者内在听觉的直觉把控和外在音响效果的及时反馈。传统一对一、面对面声乐教学方式,注重师生直接互动模仿,靠不断地学习、调整与巩固,来保证声乐教学的精确性。同时,这种零距离教学,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声乐学习者走弯路。

(二)传统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的局限

1.教学时间的局限

传统声乐教学方式教学时间相对集中在课堂的45分钟之内。由于教学环境的单一和学习材料的匮乏,造成声乐学习者的有效学习时间只能局限于短短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内。虽然课下学生也可以自我训练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但缺乏声乐教师的现场引领,往往效率不高甚至南辕北辙。

2.教学空间的局限

传统声乐教学方式要求师生面对面教学,注重学习的现场性和即时性。这就造成声乐学习更多地集中在琴房、教室,缺乏更多拓展、实践的平台。同时,声乐学习需要不间断的训练机能来稳定歌唱状态、提高歌唱能力,传统声乐教学只能有效发生在教学场所,大大限制了学习者空间上的需求。

3.学习者学习主动性的局限

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以声乐教师为主导,教师口传心授、全程操纵着声乐教学的节奏和学习的内容。长久、单一的传统声乐教学,易使学习者疲惫懈怠,丧失声乐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教学评价机制的局限

传统声乐教学方式考核评价单一,多以学期期末考试结果来评判,对学习过程的监控和评判缺乏动态的追踪。声乐学习是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知识技能缓慢积累的动态过程,学习者在声乐学习中的表现,不仅仅体现在最终的作品演唱分数的高低。声乐学习者的课前预习、课堂参与、课后巩固和舞台展演、考试现场发挥等各个学习环节的表现,都应在多元的教学评价机制中得到动态追踪与反馈。

三、互联网+背景下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改革方向与目标

互联网+背景下,各类信息资源极大丰富,局域网、校园网各类平台的快速建立与发展,个人电脑、手机的迅速普及,都为高师院校声乐课堂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互联网时代高师声乐教学方式的改革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固守单一、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是不合时宜的,亦满足不了现阶段高师院校声乐课程教学的需要。“扬长避短、与时俱进”应该成为当前声乐教学方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生师比较为合理的高师院校,以传统声乐课堂教学方式为主,课堂教学融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追踪评价机制,实现“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的改革目标。

传统声乐教学方式,由于其师生教学零距离、师徒口传心授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声乐学习的方向性、系统性和精确性,但在完成教学的时间、空间维度、追踪评价机制和调动声乐学习者学习主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在此背景下,教师要转变观念,从过去的声乐课堂掌控者角色中抽离,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要善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声乐教学的时间、空间,辅以“声乐慕课”“声乐微课”等声乐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微课、慕课可以是教师自己录制,也可以推荐名家、名师的视频;在声乐学习的课前问题预设、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完成作业、教学追踪评价等各教学环节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网络资源和平台来实现教学目标,追求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二)生师比较高的高师院校,可以采用“小组课”“集体课”为主,个人观摩课为辅的声乐教学方式。每月前三周采用“小组课”或“集体课”声乐教学方式,合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完成一些共性的学习内容,如声乐发声、呼吸、共鸣等基本理论、声乐作品的风格分析、声乐表演的基本艺术规范讲解,等等。每月保证一节课的时间用来进行个人观摩实践,有针对性地检查学生声乐技术的运用和舞台实践情况。同样,要善于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声乐教学的时间、空间,辅以“声乐慕课”“声乐微课”等声乐教学方式,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重要的是,声乐教师要顺应时代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素质,可以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声乐教学,实现“扬长避短、与时俱进”的改革目标。

结 语

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对高校学科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与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师院校声乐教学方式顺应信息化技术发展,突破传统、单一模式,寻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发展亦凸显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传统声乐教学方式,由于其师生教学零距离、师徒口传心授的特点,有利于保证声乐学习的方向性、系统性和精确性,但在完成教学的时间、空间维度、追踪评价机制和调动声乐学习者学习主动性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声乐教学“小组课”与“集体课”教学方式,最大化解决了当前高师院校声乐教学生师比居高不下的矛盾,极大提高了声乐教学的覆盖面,但在个性化需求满足、精细化实践操作和系统性追踪评价方面,尚亟待加强。“声乐慕课”“微课”等教学模式为声乐学习者提供了开阔的学术视野和自主学习的途径与动力;“混合式声乐教学模式”则旨在发挥声乐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声乐教师由课堂的绝对权威转变为声乐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最终提高声乐学习的效率和课堂教学质量。

注释:

[1]何克抗.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J].课程.教材.教法,2014(02):58—62.

[2]王秋月.“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4(08):15—18.

[3]侯艺璇,郭民建.翻转课堂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优化研究[J].当代音乐,2019(01):32—33.

猜你喜欢
声乐学习者教学方式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以“问题化教学”为导向 有效转变物理教学方式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