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流动控制与多场演化专题序言

2022-12-29 12:39
气体物理 2022年3期
关键词:国防科技大学流场控制技术

气动技术向流动“可变、 可控”的转变将促进大量新型、 高性能飞行器的出现和发展, 是空气动力学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我国著名空气动力学专家庄逢甘院士曾指出“21世纪的空气动力学将首先在流动控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美国DARPA正式启动主动流动控制飞行器研究计划CRANE项目, 目的是将主动流动控制作为核心技术融入飞行器设计, 以发展下一代革命性飞行器. 主动流动控制技术适用于多种流动现象, 能起到推迟/提前转捩、 抑制/促进流动分离、 增强/减弱流动稳定性等作用, 从而实现航行器增升减阻和降低噪声、 甚至实现飞行控制. 研究主动流动控制技术与流场-声场-温度场多场演化, 分析其流动控制机理与特性, 可为未来先进飞行器设计奠定技术基础.

《气体物理》主动流动控制与多场演化专题共收集论文6篇, 稿件来自国防科技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空军工程大学、 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国内从事空气动力学与主动流动控制技术研究的主要单位. 该专题刊载内容涉及合成双射流流动控制技术、 电弧放电等离子体流动控制技术、 激波/边界层干扰控制、 旋翼尾流流场时空演化、 流动控制声场演化和主动强化传热等方面, 研究手段包括理论分析、 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 涵盖了流体力学、 声学、 等离子体物理、 控制科学和传热学等多学科,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领域的关键科学与前沿技术问题.

执行主编简介

罗振兵(1979-),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教授、 博导、 卓青. 长期从事主动流动控制技术、 主动热管理技术与吸气式动力技术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科技委基础加强重点项目、 国家重大专项基础研究项目等20余项. 在AIAA J、 CJA、 PoF、 IJHMT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出版专著3部,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省部级一等奖2项、 二等奖2项, 荣立二等功2次. 担任科技委创新特区领域专家、 中国空气动力学会理事、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多功能结冰风洞”科技委员会委员、 《空气动力学学报》《实验流体力学》青年编委会主任, 以及《CJA》《航空学报》《气体物理》《力学学报》《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等编委/青年编委.

邓雄(1984-), 国防科技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副教授. 长期从事飞行器流场控制与热管理技术研究,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和青年、 科技委创新特区重点、 装备发展部等项目10余项. 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出版教材1部, 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2项. 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科技委第二届“源创杯”创新创意大赛全国总决赛第5名、 中国电工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1项. 入选军队青年科技英才、 湖南省湖湘青年英才和国防科技大学卓越青年人才培养对象. 担任湖南省力学学会理事和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分会青年委员.

猜你喜欢
国防科技大学流场控制技术
车门关闭过程的流场分析
“基于人工智能的探测与控制技术”专刊
面向新一代众核处理器的高性能SNC的设计与验证*
小伙500天减肥128斤被大学录取
对工程建设中的机械自动化控制技术探讨
基于BTN8962TA的PVG32比例阀控制技术
一个被建构的东方世外桃源:对香格里拉的批判性话语分析
基于Fluent 的电液泵流场与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对工业领域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的几点探讨
天窗开启状态流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