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杉醇DCB治疗老年人原发冠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探讨

2022-12-29 03:30鲁玮孟亮陈曦李敬辽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2年22期
关键词:冠状管腔紫杉醇

鲁玮 孟亮 陈曦 李敬 辽阳市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 (辽宁 沈阳 110024)

内容提要: 目的:探讨在老年原发冠状病变的治疗中,紫杉醇DCB(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使用随机抽签法从2016年8月~2019年7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冠状病变患者中选取58例,并以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实验组(n=29,紫杉醇DCB疗法)与参照组(n=29,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和再狭窄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治疗前两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最小管腔直径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DCB能够有效治疗老年原发冠状病变,改善管腔直径、预防再狭窄,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冠心病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在发生后,主要是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重要硬化和脂质浸润,随后会导致患者出现冠脉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的情况,这种疾病会引发患者出现局部缺血缺氧,属于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在临床治疗中,原发冠状病变是较为常见的急性病症,主要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有严重威胁。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主要治疗原发冠状病变的非药物方法,但这种治疗方法有较高的再狭窄发生率,甚至能达到30%左右,远期治疗效果并不理想[1,2]。近年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主要使用药物球囊治疗,研究证实其治疗效果并不低于洗脱支架治疗,且其操作更为简便,不必使用大剂量造影剂,具有更高的治疗安全性[3]。球囊治疗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以球囊作为药物的载体,属于一种临床治疗的新技术,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出现,受到了现代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这种治疗方式能够直接将药物作用于患者的病灶部位,使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药效的发挥作用更为良好,通过这种方式有助于使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得到提升,这种治疗方式在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中,受到了相关医务人员的高度关注,并且球囊用药在临床上多种疾病的治疗中均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为了保障患者的治疗效果,医务人员往往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对用药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保证药物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病灶。本研究对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其在原发冠状病变中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2017年8月~2020年7月为研究样本选取时间段,使用随机抽签法从此时间段内选取58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老年原发冠状病变患者,并以奇偶数法分为两组,各29例。

实验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7例,女患者12例,患者年龄42~66岁,平均(52.17±4.83)岁,其中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7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8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8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参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16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41~68岁,平均(53.94±3.55)岁,其中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5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1例为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6例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入院时,基本资料与数据库内登记有效并经过临床影像学和血液学检查,确诊患者为冠心病,在检查结果中冠脉造影提示患者非左主干血管直径狭窄>70%,患者伴有明显的缺血证据;纳入年龄41岁以上的患者;患者或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患者主观合作意识较差,无法进行后续随访调查,或本次试验过程中治疗不配合;患者发生病变或病变血管内存在大量的血栓或患者出现重度钙化的情况;患者患有严重瓣膜性心脏病,需要医务人员采用心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无法或不愿接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药物进行治疗的患者;对比剂以及紫杉醇药物过敏患者;存在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或器质性疾病,并且会对最终治疗结果产生影响的患者。

1.2 方法

实验组患者使用紫杉醇DCB治疗,具体方法如下:患者以平卧的姿势进行麻醉操作,以造影检查明确狭窄血管的位置,而后使用6F引导管在病变部位置入紫杉醇药物球囊,扩张顺序为由远至近,若再次检查狭窄情况已经消失则可以结束扩张并进行包扎。在进行球囊推送前。禁止医务人员用手直接触碰药物球囊的具体球囊部位,在治疗时需要保持球囊干燥,应用前需要做好球囊的有效管理,切不可对其进行冲洗或者浸泡,避免药物涂层出现溶解或者过早释放,在输送时需要迅速将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放置预处理的病变部位加压扩张至少30s以上,使药物能够释放足量。患者术后需长期口服拜阿司匹灵治疗,每天100mg,并口服3个月波立维,每天75mg。

参照组患者使用药物洗脱支架治疗,麻醉操作同实验组,在将洗脱支架置入狭窄位置并释放,使用普通球囊扩张后进行再次检查,狭窄成功消除了可以结束扩张进行包扎。术后患者同样长期口服阿司匹林,每天100mg,而硫酸氢氯吡格雷则需口服1年,每天75mg。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半年及1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术后管腔最小直径及再狭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相关数据录入SPSS22.0软件中,计量资料实施t检验形式校准,对比表述方式为±s,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形式校准,表述方式为[n(%)]。P<0.05为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均未出现不良情况;术后半年实验组患者有2例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0%,参照组有5例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4%;1年后,实验组未出现不良事件,参照组有3例出现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34%。实验组总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90%,参照组总发生率为27.59%,实验组不良情况明显少于参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4.3500,P=0.0370),见表1。

表1.两组患者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有1例出现再狭窄情况,发生率为3.45%;参照组6例出现再狭窄情况,发生率为20.69%,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χ2=4.0616,P=0.0439),见表2。

表2.两组患者再狭窄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小管腔直径比较

术前,实验组最小管腔直径为(0.87±0.62)mm,参照组为(1.01±0.74)mm,两组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0752,P=0.2869)。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小管腔直径比较

术后,实验组最小管腔直径为(1.93±0.77)mm,参照组为(1.68±0.53)mm,两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t=3.2964,P=0.0064),见表3。

3.讨论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器官功能减弱,常常患有多种器官疾病,其患上原发冠状病变的几率更高,且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血管病变情况复杂,给治疗带来了较高的难度,而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深,老年原发冠状病变的发病率逐年上升[4]。冠心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在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慢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的上升,而冠心病的发病人数有逐年增长趋势,不仅会导致人们的生活质量下降,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而介入治疗成为老年冠心病患者接受治疗的常规策略,这种治疗方式能够使患者的心脏,血管血运得到改善,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缺血心肌功能,在冠心病患者的治疗中疗效肯定。

目前原发冠状病变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支架置入,这种方式能够有效重建血运,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仍存在支架内狭窄或血栓、治疗后期再狭窄、因双联抗血小板时间较长引起出血等风险,急需找到既有较高治疗效果又能降低治疗风险的治疗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并且病情多变,在手术过程中老年患者需要面临的手术风险也增大,所以医务人员在进行治疗方案的设置时,需要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作出相应的调整。球囊治疗成为了近年来临床研究中的一种新型用药方式,目前全球已经批准上市或者即将上市的药物涂层球囊大约有10余种以上,主要包括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球囊等多种类型,相较于药物支架治疗来说,这种治疗方式不会在患者的血管内留下永久性的植入物,有助于减少患者手术后出现的慢性长期炎症反应,以及支架内皮化不全的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这种治疗方式能够有效规避炎症反应和支架内血栓的出现,同时还有助于缩短双联抗血小板的时间,是近年来我国乃至世界临床医学研究的新方向。

再次支架置入、球囊扩张、血管内部放疗、斑块消融等方法在再狭窄的治疗中均有一定效果,其中球囊扩张和药物洗脱支架是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方法。但是置入支架会导致血管壁弹性和顺应性减弱,有发生血栓的风险[5]。药物涂层球囊在原发冠状病变的治疗方面具有较高效果,其药物涂层设计能够是球囊表面的药物在病变位置快速释放,均匀进入附近血管壁[6],加速了血管内皮愈合速度,从而有效降低了冠状动脉血栓的形成。同时,紫杉醇作为具有细胞周期特异性的一种阻断剂,在抑制细胞增殖方面具有显著效果,还可以一直内膜新生速度过快防止增生。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7],患者术后不需进行长时间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仅需进行3个月左右治疗,能有效预防出血情况的出现。球囊治疗方案在应用过程中能够简化分叉病变等较为复杂的操作,减少患者在治疗期间造影剂的用量以及患者本身的射线暴露时间,同时这种治疗方式还能够减少闭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8],药物涂层球囊的出现对于冠脉介入治疗来说提供了新的方向[9]。本次研究结果中发现,相较于参照组来说,实验组中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更低,同时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中患者的再狭窄率仅为3.45%,相较于参照组的20.69%来说明显更低。提示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将药物涂层球囊应用于患者的治疗中,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额外的不良反应,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

综上所述,在老年原发冠状病变的临床治疗中,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具有显著治疗效果,能有效提高治疗后最小管腔直径、降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预防再狭窄发生以避免再次进行支架置入手术,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

猜你喜欢
冠状管腔紫杉醇
3~4级支气管管腔分嵴HRCT定位的临床意义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参与紫杉醇所致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进展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紫杉醇、奈达铂联合放疗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评价
传统纯棉白条检查法与医用导光检测仪在管腔器械清洗质量评估中的应用
尺骨冠状突骨折的入路和预后
肘后路结合多种固定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自制便携式光源管腔器械检测仪的应用效果
管腔器械清洗效果不同检测方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