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及防治措施

2022-12-30 22:21肖喜东
中国乳业 2022年3期
关键词:病牛支气管炎注射液

胡 军,顾 洁,肖喜东*

1 河南省南阳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南阳 4730002

2 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

0 引言

牛呼吸道疾病是奶牛养殖中最常见而又危害严重的疾病之一。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并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呼吸道疾病多因气候突变、寒冷、应激等外界刺激或病原微生物感染而引起。近几年来,不断出现新的病原感染呼吸道,既有细菌感染(如巴氏杆菌、链球菌),又有病毒感染(如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副流感病毒),还有支原体感染,且常出现混合感染[1],给疾病防控带来一定风险,应引起奶牛养殖场(户)的重视。

奶牛的御风抗寒能力较强,其适应的温度范围较广。但气温变化过快时,奶牛不能立即适应变化,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在奶牛抵抗力差(如犊牛和孕产牛及老龄牛)或治疗不及时的情况下可引发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影响奶牛健康和产奶量,给奶业生产带来损失。奶牛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有感冒、流感、支气管炎[2]等。下面重点介绍奶牛常见呼吸道疾病的病因、症状及防控措施。

1 感冒

感冒俗称伤风,是由于气候骤变,机体受寒冷刺激而引起的,以上呼吸道黏膜炎症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发热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呼吸加快、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及羞明流泪等为特征。

1.1 发病原因

奶牛突然遇到寒冷袭击,如气候突变、气温突降,贼风侵袭、牛舍潮湿、牛床冰凉等条件刺激,机体不能调整到位,出现机能紊乱,致使奶牛发病。此外,长途运输和应激反应、营养不良等因素致机体免疫力降低或患有慢性病的奶牛及免疫机能差的犊牛、老弱牛更易患病。

1.2 临床症状

常突然发病,全身症状明显。病牛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眼结膜充血、羞明流泪,皮温不整。产奶牛产奶量下降。

呼吸系统症状明显。呼吸和心跳加快,肺泡呼吸音增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病初为清鼻涕,随病程延长转为浓稠鼻涕,鼻黏膜充血肿胀。

1.3 临床诊断

临床上可根据受寒冷作用后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皮温不整、羞明流泪等上呼吸道症状,使用解热镇痛药物有效等特征进行诊断。注意要与牛流行热、流感等疾病鉴别诊断,牛流行热和流感均是病毒性疾病,具有传染性和一定的流行规律,无特效治疗药物。

1.4 预防措施

一是要防寒保暖,寒冷季节或气候突变时,要提前作好防护。如牛舍修缮、保温处理,防过堂风和贼风,不饮冷凉水,温水拌料;加强犊牛和老弱病牛护理,提高抗病能力等。二是加强对易感牛群的饲养管理,适当增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喂给营养、易消化的饲料。减少运输、应激等发病诱因[5]。

1.5 治疗

治疗原则以解热镇痛、祛风散寒为主,防止继发感染。

1.5.1 解热镇痛、祛风散寒

可选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50 mL,柴胡注射液20~40 mL,分别肌内注射,1 天2 次,连用3 天。或选用30.0%安乃近注射液20~40 mL,板蓝根注射液30~50 mL,分别肌内注射,1 天2 次,连用3天。

1.5.2 防止继发感染

可有针对性的使用抗生素类及化学合成抗微生物药物,防止继发感染。但要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类药物,避免药物残留,产奶牛应严格执行用药期及休药期牛奶废弃规定[6,7]。

1.5.3 中兽医治疗

中兽医辩证施治,把感冒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

(1)风寒感冒

表现为精神倦怠,被毛逆立,食欲下降、反刍减少,鼻寒耳冷,拱背低头,恶寒发热,空咳,鼻流清涕,鼻镜不洁,舌苔薄而淡白,脉象浮紧。治疗以辛温解表、祛风散寒为主,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处方为:荆芥40 g,防风40 g,桔梗40 g,柴胡30 g,前胡30 g,枳壳30 g,羌活30 g,独活30 g,茯苓45 g,川穹30 g,甘草20 g,混合打粉,用开水冲调后候温,1 次灌服,1 天2 剂,连用3 天。

(2)风热感冒

表现为精神倦怠、不食或少食,发热出汗,呼吸短促,咳嗽流涕,口干喜饮,大便干燥,小便短赤,舌苔黄白,脉象浮数。治疗以辛凉解表、散风清热为主,可选用银翘散加减。处方为:二花30 g,连翘40 g,荆芥穗30 g,桔梗30 g,竹叶30 g,薄荷20 g,淡豆豉30 g,牛蒡子30 g,甘草20 g,芦根60 g,鱼腥草50 g,混合打粉,用开水冲调后候温,1 次灌服,1 天2 剂,连用3 天。

2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并在一定区域牛群中流行传播的一种以感冒症状为主的传染性疾病[8]。其症状与感冒相近,但更严重、更顽固,因无特效治疗药物,病程较长。

2.1 发病原因

奶牛流感常在秋冬季及春季发生。在这些季节,流感病毒在牛群中传播,导致该病在一定范围(养殖场、自然村等)区域性流行或地方性流行;病牛为传染源。病毒更易在机体抵抗力弱的牛体内繁殖、传播,如奶犊牛、老龄牛、高产期奶牛、患慢性病的牛等。此外,奶牛在季节变化致气温变化较大情况或遇到冷风侵袭、恶劣天气情况,以及长途运输途中更易发病。

2.2 临床症状

多数为群发,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全身症状明显。病牛表现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体温升高至41~42 ℃(也可能体温变化不明显,如2021年秋冬季部分地区发生的流感体温变化不大),心跳加快,呼吸迫促或加快,咳嗽、流鼻涕,羞明流泪,磨牙流涎,产奶牛泌乳量下降。与普通感冒相比,症状较重、病程较长、治疗较慢[9]。

2.3 临床诊断

临床上可根据群体发病、区域性流行,病牛体温升高、咳嗽、流鼻涕、羞明流泪等症状,具有传染性的特点及使用抗感冒药物疗效不佳、病程长的特征作出诊断。注意由于流感病毒毒株不同所致的病状也不同,如有的以发热为主症,有的以咳嗽为主症等。

2.4 预防措施

2.4.1 加强饲养管理

本病流行有季节性,和寒冷天气或气候突变有关,要提前作好易感牛群的防护。加强对易感牛群的饲养管理,注意饲料的营养性,适当增加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供应。避免从疫区进牛,流行季节减少运输等诱发应激的因素。

2.4.2 做好消毒工作

对牛舍、运动场及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养殖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场外人员及车辆的随意进入[10],因运送物资或鲜奶储运等原因确需进入的,须严格进行消毒,且车辆只能在指定位置停留。

2.4.3 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

一旦发现病牛,应及时隔离,与病牛接触的牛只也均需进行隔离。对病牛治疗的同时,应对同群未发病牛投喂抗病毒中药(如板蓝根、大青叶等)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进行预防。

2.5 治疗

本病没有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基本与感冒相同,但疗程较长。

2.5.1 解热镇痛

主要选用复方氨基比林注射液30~50 mL或30.0% 安乃近注射液20~40 mL,肌内注射,1 天2次,连用3~7 天。同时选用中药制剂配合解热镇痛药物使用,如选用板蓝根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

2.5.2 对症治疗

如呼吸困难的可用樟脑注射液、尼可刹米注射液兴奋呼吸中枢,必要时进行强心补液;调解机体酸中毒可补充碳酸氢钠及维生素类药物 ;咳嗽有痰的需要使用镇咳化痰药;食欲差的使用大黄苏打片、苦味健胃等药物,以促进食欲。

2.5.3 防止继发感染

根据病程发展,为防止继发感染,可合理选择、使用少部分抗生素类药物。药物选择要结合各场(户)实际,避免耐药性及滥用抗生素。

2.5.4 中药治疗

以清热解毒,化湿和中,祛风散寒为主,辩证施治。处方根据症状加减:柴胡100 g,知母60 g,葛根45 g,黄芩60 g,黄连20 g,苍术45 g,藿香60 g,姜半夏50 g,桔梗40 g,荆芥30 g,甘草25 g,混合打粉,用开水冲调后候温,1 次灌服,1 天2剂,连用5 天。

3 支气管炎

奶牛支气管炎是指奶牛支气管黏膜表层或深层的炎症,多因受寒感冒、机械或化学因素及继发感染引起,以咳嗽、流鼻涕、不定型热、支气管喘鸣音及肺部啰音等为特征[11]。

3.1 发病原因

3.1.1 受寒冷刺激

受寒感冒是引起支气管炎的主要原因。奶牛机体因寒冷刺激,致使抵抗力下降,支气管黏膜防御机能减弱,此时如遇体内外的病原微生物侵入、大量繁殖,就可感染致病。

3.1.2 物理、化学因素刺激

如吸入过冷的空气、粉尘、刺激性气体(如氨气、氯气、烟雾等)刺激气管黏膜引起发病;异物进入气管引起吸入性支气管炎(如灌药不当误入气管等)以及过敏反应(如花粉、粉尘过敏等)引起支气管炎等。

3.1.3 继发性因素

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某些传染病(如口蹄疫、恶性卡他热)、寄生虫病(如肺丝虫病)及其他炎症(如咽喉炎、胸膜炎)等。

3.2 临床症状

临床上一般根据支气管炎的性质和病程分为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3.2.1 急性支气管炎

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病初为干咳、痛咳,随炎性渗出物增多转为湿而长的咳嗽,有黏液咳出。鼻孔流出浆液性、黏液性或黏液脓性的鼻液。体温升高、呼吸加快,重者可表现呼吸困难,可视黏膜发紫。胸部听诊肺泡呼吸音增强,可听到干、湿性啰音,叩诊无变化[12]。

3.2.2 慢性支气管炎

主要症状表现为经常慢性、持续性咳嗽。病程较长,可达数月至数年,夜间及进食、运动后咳嗽加重;人工诱咳阳性;流黏液性鼻涕;全身症状不明显,久病消瘦;听诊肺部有干啰音、吹哨音或哮鸣音。

3.3 临床诊断

临床上可根据病史,结合咳嗽、流鼻液和听诊有干啰音等呼吸道症状初步诊断,结合X线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确诊。

3.4 预防措施

本病预防的重点是防治感冒及流感等疾病,可采取对因、对症治疗,早防早治,防止继发感染。避免或减少物理、化学因素刺激及过敏因素影响;如吸入过冷的空气、粉尘、消毒剂,投药损伤,过敏反应等。牛舍应通风良好、温暖向阳,冬季保暖性好,清洁干燥;季节气候突变时,注意奶牛防护。

3.5 治疗

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镇咳祛痰。

3.5.1 抗菌消炎

可选用抗生素类及化学合成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如选用注射用青霉素400 万U,注射用连霉素200 万U,0.5%普鲁卡因注射液20 mL,气管注射,1 天1 次,连用3~7 天。或使用注射用头孢噻呋钠2 g、双黄连注射液200 mL,0.9%氯化钠注射液1 000 mL或5.0%葡萄糖注射液1 000~2 000 mL 静脉注射,1 天1 次,连用3~7 天。

3.5.2 镇咳祛痰

可选用复方甘草合剂、氯化铵、乙酰半胱氨酸等药物镇咳祛痰。

3.5.3 对症治疗

如对严重呼吸困难的病牛,可注射麻黄碱或氨茶碱缓解;对炎性渗出物排除困难的病牛,可用碳酸氢钠等无刺激的药物雾化吸入,稀释气管中的分泌物,以利于排除。

3.5.4 中药治疗

中兽医辩证施治,可分为外感风寒和外感风热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和慢性支气管炎。

(1)外感风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风寒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以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为主。可选用荆防止咳散加减:荆芥40 g,防风30 g,前胡30 g,桔梗20 g,紫菀30 g,杏仁30 g,苏叶25 g,远志20 g,陈皮30 g,甘草15 g,混合打粉,用开水冲调后候温,1 次灌服,1 天2 剂,连用3~7 天。

(2)外感风热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

外感风热引起的急性支气管炎,以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为主。可选用款冬花散加减:款冬花40 g,知母30 g,黄芩30 g,前胡30 g,桔梗20 g,炙紫菀30 g,杏仁30 g,炙桑皮35 g,地骨皮30 g,浙贝母30 g,陈皮30 g,枇杷叶30 g,甘草20 g,混合打粉,用开水冲调后候温,1 次灌服,1 天2剂,连用3~7 天。

(3)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以益气敛肺、化痰止咳为主。可选用参胶益肺散加减:党参60 g,阿胶60 g,黄芩45 g,炙紫菀30 g,炙冬花40 g,知母30 g,前胡30 g,桔梗20 g,杏仁30 g,炙桑皮35 g,地骨皮30 g,川贝30 g,陈皮30 g,鱼腥草60 g,甘草20 g,混合打粉,用开水冲调后候温,1 次灌服,1 天1 剂,连用5~14 天。

4 其他呼吸道感染

其他呼吸道感染常见的有牛支原体感染、牛巴氏杆菌病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等,均为病原微生物侵入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13,14]。支原体感染可致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并可诱发慢性支气管肺炎;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败血型传染病;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病是由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均具有发病迅速、传染力强的特点[15,16]。

5 小结

奶牛呼吸道疾病是季节变换、寒冷刺激情况下,常见多发的疾病,可对奶牛养殖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17,18]。养殖场(户)要加强奶牛的饲养管理,注意防寒保暖,保护易感牛群。出现时,要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处理),并注意消灭传染源[19]。

猜你喜欢
病牛支气管炎注射液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晚秋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牛病毒性腹泻的兽医治疗分析
浅析牛子宫脱出的症状和治疗方法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