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途径探析

2022-12-31 04:36林旭
大众文艺 2022年22期
关键词:淮安市淮安红色

林旭

(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淮安 223003 )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调研时,经常瞻仰当地的革命遗迹,并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这使我们认识到,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政课,是完善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抓手,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举措。具有悠久革命传统的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数量众多,种类丰富。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这先天优势,将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发挥它们的吸引力、影响力,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

一、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主要特征

1927年9月,淮安地区历史上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淮安县特别支部在横沟寺成立,淮安地区的红色革命史自此开始。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淮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重要的根据地和解放区。刘少奇、陈毅、谭震林等老一辈革命将领曾在这里战斗;大胡庄战斗、刘老庄战斗、车桥战役等,都在这里发生;开国总理周恩来更是在这里诞生、成长。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英烈在淮安大地上抛头颅、洒热血,使得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资源,且特征十分显著。

(一)种类繁多

根据淮安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结果显示,淮安共有革命旧址129处,其中包括“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8处”[1]。上述革命旧址大致可分为五类:1.党的重要机构旧址;2.重要革命事件遗址;3.革命烈士墓地;4.革命先驱的故居、活动地;5.涉及革命的纪念场所。这些珍贵的革命遗址遗迹,诉说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淮安人民英勇革命的光辉历史,承载着淮安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是城市的历史记忆、红色基因。

(二)分布广泛

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各区县均有遗存。清江浦区有苏皖边区政府旧址等6处;淮安区有周恩来纪念馆等26处;淮阴区有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等11处;洪泽区有江淮大学旧址等9处;盱眙县有盱眙县烈士陵园等20处;涟水县有涟水抗日同盟会旧址等44处;金湖县有金北烈士陵园等13处。

(三)内涵丰富

周恩来纪念馆、周恩来故居集中展示了周恩来光辉伟大的一生,彰显出“六个杰出楷模”的周恩来精神;新四军刘老庄连纪念园承载着不畏强暴、以身殉国的“刘老庄连”精神;黄花塘新四军军部旧址体现着听党指挥、报国为民的“铁军”精神;新安旅行团革命历史陈列馆蕴含着好学上进、勇于实践的新旅精神。这些纪念场所是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而伟大精神的深刻内涵则是红色文化资源的灵魂。

(四)潜力巨大

在充分挖掘当地红色文化的情况下,一系列价值非常高的红色文艺精品被创作出来,包括影视剧《童年周恩来》《黄花塘往事》,长篇小说《大胡庄·1941》《特别党产》,纪录片《红色苏皖边》《车轿战役》,舞台剧《杰出楷模周恩来》《我的刘老庄》,研究专著《新四军在淮安纪事》《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史论选》等等。上述各式各样的红色文艺作品,突显出淮安红色文化资源的巨大发展潜力和旺盛生命力。

(五)代表性强

习近平总书记曾殷切嘱托:“把周总理的家乡建设好,很有象征意义。”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的家乡,淮安有周恩来纪念馆等一批彰显周恩来一生丰功伟绩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先天优势,更是淮安的城市名片。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回信,在信中点赞成立于1935年的“新安旅行团”,使得人们熟悉了成立于战争炮火中的儿童革命团体,也让更多的人认识了淮安、了解了淮安。

二、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体现

红色文化资源是代表红色文化的重要符号,它是历史前进的脚步、时代发展的印记,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凝结和牢记使命的见证。同时,红色文化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具有强大的教育价值。淮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数量巨大、内涵丰富,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鲜活案例和生动教材,对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政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丰富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内容

学生是思政教育的主体,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关键。想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老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应当是我们首先遇到和必须思考的问题。课本上的内容自然要讲,那是基础和本源,是思政育人的关键。但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不能局限于课本,要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2]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最优质的资源、最鲜活的教材,是讲好新时代“大思政课”的资源宝库。将淮安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打破思政教育理论层面上的枯燥性,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课本内容的强有力补充,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创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形式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育的主渠道,需要我们在改进中加强。但思政教育不是书斋里的学问,不能仅在课堂上讲,更应该在社会生活中讲和感悟。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整体上被保护、开发得非常好,同时引入现代科技使得沉睡的文物“活起来”,这就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思政教育的形式。例如,黄花塘新四军纪念馆设置了军事DIY;刘老庄连纪念园打造了“参观+体验+教育”一体式红色学习路线。这些举措改变了思政教育的传统模式,创新了思政教育的形式,所带来的沉浸式体验,极大提升了思政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三)打造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品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建设要向改革创新要活力。在新时代,思政教育的创新不仅应该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上,还要注重挖掘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并与其相融合,凝练出自己的特色。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朽的精神旗帜,更是全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其光辉事迹、崇高品格、高尚情操为世人称颂。他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永恒的价值。因此,我们要发挥淮安得天独厚的优势,把周恩来和周恩来精神作为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用心打造出具有淮安特色的“思政品牌”。

三、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难与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用好最权威、最生动、最感人的教材。许多高校都积极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不少高校已经开始尝试将当地的资源融入到思政教育中,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与此同时,部分高校在探索将红色文化资源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也遇到了困难与不足,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制约因素。

(一)部分大学生主体意识淡薄

当代大学生的主体已经是00后,这是一个个性张扬、追求自我的群体。一方面,由于追求自我意识和自由意识,他们容易忽视自身道德素养和政治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他们易于获得国外各种文化和思潮,一些西方社会的普世价值容易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使其“三观”的形成出现偏差。这就导致不少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抵触红色文化学习。不可否认,红色文化也确实与当代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距离,这就使得不少学生因为不了解而缺乏认同感,因为不了解而盲目去排斥。

(二)部分教师文化素养欠缺

首先,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思政教育中,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还需要强大的运用能力,这对于思政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其次,不少思政教师对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的历史和价值了解不够、研究不深,这就无法发挥好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第三,教学方式陈旧老套。传统的教学方式,即教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思政教育面临的新形势,用这样的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更是弊端丛生。第四,缺乏探究精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创新,但如果教师仅是带领学生走马观花似的参观,结束后机械性布置作业,不注重探究教学新思路,那么只能“把好经念歪”。

(三)政府、高校未形成教育推动力

从政府角度看,淮安市政府对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开发、挖掘还不够。淮安市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点多量广,但多数呈现单体规模不大、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协同联动较少,综合效应未充分发挥。同时,限于财政资金的约束,在开发利用、后期维护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在深层内涵挖掘方面也有待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所蕴含的新时代价值挖掘不够。从高校角度看,在相关配套机制方面还不够完善。部分高校对思政教师教学质量考核的标准陈旧、单一,无法提供思政课改革创新的肥沃土壤。很多思政教师对地方红色文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全面。

四、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实现途径

红色文化资源是现实生活中优质丰富的教育资源,将其融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不仅符合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要求,而且能够使思政教育更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的本土素材、生动教材,我们应从学生、教师、政府、高校等角度,积极探索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途径。

(一)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

第一,帮助大学生认识到学习红色文化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代大学生只有把红色文化弘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才能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第二,倡导大学生参与红色教育社会实践。思政教育不能仅停留在“教室小课堂”,要充分运用“社会大课堂”。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要倡导学生多去这些地方参观、瞻仰,实地感受红色文化。第三,引导大学生主动学习红色革命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学生中加强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国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改革开放史等的教育。”[3]红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部红色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形成的,是在近代以来的奋斗中凝结而成的。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淮安大地上发生了数次战役,涌现出了无数革命先驱者,这段红色革命历史值得大学生去学习,是思政教育最生动的教材。

(二)提升教师队伍素养

今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好的学校特色各不相同,但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有一支优秀教师队伍……需要我们的教师既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涵养德行、成为‘人师’。”[4]首先,教师要提升自我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思政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思政工作的效果。面对思政教育的新形势以及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新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全方面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修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其次,教师要能够准确了解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情况。想发挥当地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教师就必须全面了解淮安这些革命遗存的历史背景以及其中蕴含的革命精神,储备丰富的红色文化知识,具有足够的红色文化素养。再次,教师要主动创新自己的教育方式。既然要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作用,就不能再采用呆板枯燥的说教方式,要多去尝试体验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互动式教育学等。

(三)促进红色文化资源多维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要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这就为我们如何运用好淮安市的红色文化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面对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分布相对分散的状态,政府要加强各红色遗存的协同联动,破除因管理体制上的条块分割、归属不一,而导致红色文化资源碎片化、孤立化的局面。其次,政府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上要加大经费投入。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综合配套服务,大力做好红色文物修缮、保护和管理工作。同时,还要进一步整理、挖掘新的红色文化资源,使相关资源体系更加充实完善。再次,要深挖红色文化资源背后的故事及其中蕴含的巨大精神价值,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学习性、教育性、参与性融为一体,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多层次、全方位地凸显其教育意义。

(四)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第一,高校应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主动联系建立红色实践教育基地。高校应该积极主动与相关红色资源管理单位进行联系,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资源,建立校外红色实践教育基地,达到开展思政教育与传承红色文化的双重联动效果。另外,高校一方面可以聘请实践教育基地的专业讲解人员为校外兼职思政教师,优化红色思政教育的师资力量;另一方面,提倡校内思政教师兼任实践教育基地的讲解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淮安红色文化,利于相关教学的开展。第二,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高校应当注重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其改变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运用淮安的红色文化资源,使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形象,提升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三,高校要尽量为教师提供相关的教学资源和交流平台。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教育,对很多教师来说是一次创新,更是一种挑战。在教学过程当中肯定会遇到很多不理解、不适应的地方,这就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向取得成效的人学习。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交流机会、搭建交流平台,让国内有这方面成功经验的学校和教师传经送宝。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要求。

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淮安人们在民族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有着特定的物质载体与丰富的精神内涵,具有物质性与精神性的双重价值。在思政教育处于改革创新的大环境下,我们应多角度地积极探索将淮安市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在形式上与内容上进行创新,使思政教育变得有温度、有深度、有效度,真正达到春风化雨、启智润心的效果。

猜你喜欢
淮安市淮安红色
淮安市推进应急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天下第一笋”——淮安“天妃宫”蒲菜
淮安市加强对泗州城遗址的建设引导
红色是什么
梨园寻梦淮安缘
凝眸古城淮安
喜看淮安“空中走廊”
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南集中心小学五(2)中队
红色在哪里?
追忆红色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