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与路径探索

2022-12-31 09:52纪玉蕊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文明意识

纪玉蕊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 300350)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开始逐步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又进一步将生态安全纳入总体国家安全观,但是高校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环境保护实践缺失,在高校中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十分紧迫且任重道远。

一、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现状

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广泛宣传,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已经意识到要保护环境,并建立起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例如在校园中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越来越少,很多同学能够自觉做到节约水电。但是也不排除仍有一部分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甚至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此外,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和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日益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要求也越来越明确,但是除了环境类专业的学生以外,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对此类知识知之甚少,也缺少主动学习的热情和动力。由此可见,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亟需加强,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需要高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并认真开展相关工作。

二、开展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深刻理解新时代我国人与自然关系的新形势新特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2018年5月,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系统部署和安排,此次大会确立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什么样的生态文明”“怎样建设生态文明”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集中体现为“生态兴则文明兴”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实行最严格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的严密法治观、“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的共赢全球观。

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引领者、推动者,是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开展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是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新时代国家安全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16种安全,生态安全作为非传统安全被涵盖在内。将生态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中,这是在准确把握国家安全形势变化新特点新基础上做出的重大部署,对于提升生态安全重要性认识意义重大,侧面也反映出生态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得到广泛认可和重视,以及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

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既包括生态系统自身的安全,即其自身结构是否受到破坏,功能是否健全,也包括生态系统对于人类的安全,即生态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能满足人类生存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作为生态安全的一项具体的实施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生态安全意识,进而决定着我国生态安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也是高校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具体实践。

(三)开展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是由我国生态环境严峻形势所决定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但由于之前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走的仍然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导致环境问题在近几十年集中凸显出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生态环境保护摆在突出重要位置,加大治理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依旧严峻,需要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力量持续努力才能够扭转当前的局面。从幼儿园到高等教育各个教育阶段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作为提升公民生态环境保护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学生在这种持续的教育中受到的熏陶也将会对其思维方式产生良性影响,并进一步以点带面,影响其周围更多的人群。高等教育作为大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前的最后的教育阶段,是加强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阶段,必须充分利用此阶段。

(四)开展大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

新时代大学生不但应该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广博的知识,做到“又专又博”,然而从实际情况来看,非环境类专业的大学生在课堂上接触到的生态环境保护类知识非常有限,因此在高校加快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推动和落实刻不容缓。高校,尤其是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学生作为未来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素质,将生态环境保护理念融入到自己的专业知识中,并渗透到产品和服务中,传递给用户。只有大学生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了,待他们毕业后走入工作岗位时,才能够带动提升社会整体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素质。

三、高校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开展措施

(一)政策及法律法规制定及监管

国家和地方应当从政策和法律法规层面对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进行规定,并监督督促学校认真落实。以天津市为例,《天津市环境教育条例》自2012年11月1日正式施行,该条例首次以法规条文形式对环境教育定义、环境教育开展方式和途径、不同部门在环境教育中的职责和义务等进行了规定。条例第十三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要求,将环境教育内容纳入教学计划,结合教学实际落实师资和教学内容,并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学生参加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应当通过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或者选修课程进行环境教育,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环境素养和环境保护技能。”至今,该条例已施行近10年,但是仍未实现在全市范围内的高等院校和中等专业技术学校开设环境教育必修课程或选修课程的目标,例如,笔者所在学校自2022年起才开设环境保护类的全校公选课。据天津市生态环境局官方网站信息显示,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公民生态文明素质,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制定了《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条例(草案)》,目前该条例处于征求意见阶段。该条例的出台,预计将为天津市生态文明教育活动的开展起到指导和监督的作用。但是,制定相关的条例只是第一步,怎样落到实处才是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具有挑战性的环节,这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地方环保部门应会同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共同制定自幼儿园至高等教育各个阶段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指导意见,监督实施并科学评估教育成效,在规范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使其真正落到实处。

(二)高校实施层面

按照教育部网站信息显示,截至2021年9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3012所,但开设环境类专业的高校数量相对较少。对于未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校,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难度较大,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从开设生态环境保护类的全校公共选修课入手

面向全体学生的高校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应当制度化、规范化,因此应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纳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通识类课程中。例如,对于未设置环境类专业的高校,首先可以在学校开设环境保护类的全校公共选修课程,如“环境保护概论”等;如果条件具备,可以进一步将其设置为通识类的全校公共必修课程,学生在大一或大二的时候学习。课程开设目的是向学生普及基本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防治措施,介绍环保政策和法律法规,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对于以工科类专业为主的应用技术大学,由于大部分学生毕业之后要到生产制造类企业就业,所以还可以开设“清洁生产”课程,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时选修,通过该课程了解清洁生产的定义、内涵、主要内容、实施方法、实施成效等,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生们能够具体和深入的理解清洁生产如何在自己所学专业中开展,从而进一步牢固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2.合理编制教学大纲并设置课程内容

在地方统一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学指导意见发布之前,高校可以利用自身优势,同时向已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高校学习借鉴成功经验,结合所在地区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教学大纲。

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不建议直接参照目前已有的各种教材,因为这些教材一般是为环境类专业的学生编制的,内容涵盖面广且专业性强,不太适合基本上不具有环境类相关知识的大多数学生。为了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可以采取专题教学方法,专题可以设置为大气污染与蓝天保卫战、水污染与全球水资源危机、固体废弃物污染与垃圾分类、我们身边的污染、白色污染与限塑令、环境污染与身体健康、生物安全、能源与环境。此外,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中须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生态安全等相关理论、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最新政策、法律法规等融入其中,一方面能够使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实现课程思政,另一方面也能从更深刻的层次帮助学生们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任课教师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可以编写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校本教材。

在教学过程中,为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学生身边的各种常见环境问题引入,如每年冬天北方严重的雾霾污染,通过视频的播放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到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接下来再引入相关的环境问题的基本知识,如大气污染的定义及什么是雾霾,介绍污染产生的原因、雾霾是如何产生的、主要污染物的危害、污染的治理措施、如何防治雾霾的产生等。在过程中可设置小组研讨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取不同的主题内容进行调研报告,一方面可以作为教师讲解内容的补充,同时学生在收集材料、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可以更深入地学习某一专题的内容,在认识到生态环境恶化的严峻形势之后,有望能够增强他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3.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实践环节

在教学形式上需要注意,单纯理论学习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而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优化课程学习效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践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许多学生正是在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中树立了对人民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对于具备条件的高校在课程内容中可以安排实践环节,带领学生走访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园区,进行实地考察,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分析其中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产生的原因,污染将导致哪些严重的后果,企业怎样才能改善目前污染严重的情况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既用到了“环境保护概论”的相关知识,也用到了“清洁生产”的相关知识。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如自来水厂、大气环境监测站、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厂等,通过参观学习,促使学生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而且能够认识到污染物治理的过程的艰辛,从而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中能够自觉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将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等理念融入其中,并带动和影响周围的人投入到环保工作中,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4.加强师资培训,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到专业学习中

师资是学校开展各类教学活动的最基础同时也是最核心的力量。通过对不同专业的专业课教师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培训,使教师树立起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在专业内容中挖掘出生态环境保护元素,并积极探索将生态环境保护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如对于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师在讲授《能源与动力工程概论》这门课时,在讲授传统的火力发电内容,可以融入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火力发电厂燃煤造成的大气污染类型与危害,及如何能够减轻污染,通过这个过程能够增强学生对于环境污染的了解和认识,并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受到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熏陶,其思维方式也会相应有所改变。在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他们在工作中也会自觉地将生态发展环境保护意识注入到自己的理念和行动中,进而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素质会实现显著的提升。

5.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

向学生灌输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帮助学生树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生态环境保护实践,这不是一门选修课就能完成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多方力量的长期努力。以全球、全国性的环境保护活动和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日为契机,每年定期在校园内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宣传活动,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校园文化建设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如世界自然基金会于每年3月份开展全球性节能活动“地球一小时”,可以在校园中加强宣传,通过组织学生参与这种大规模的全球性活动,激发学生们保护地球的责任感,以及对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的思考,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付诸实践。此外,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主题日也有很多,如国际湿地日(2月20日)、中国植树节(3月12日)、世界水日(3月22日)、世界气象日(3月23日)、全国各地的鸟类周(四月中的一周)、世界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世界荒漠化和干旱控制日(6月17日)、国际保护臭氧层日(9月16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12月29日)等等,可以借助学生社团等团体,每年选取几个主题日开展主题日活动,活动形式可采用如主题讲座、展板宣传、有奖知识问答、主题征文、演讲、参观学习等形式,一方面能够增加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能在反复的灌输中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理念。

6.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不言之教,无形而心成”。学校可以通过在校园内投入使用一些科技含量较高的、节能的设备或是节能措施以实现节约水电等资源的目的,如针对学校教学、办公和生活区域的楼道等公共区域的长明灯问题,可以将其开关更换成声控开关,这样长期下来能够节省大量的电能;在宿舍楼区更换节水龙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用水量。这些节能设备的更换虽然在前期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但是可以减少水、电等能源的消耗量,同时也是宣传生态环境保护知识的良好契机,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四、结语

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在各阶段的教育中均具有独特且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作为大部分学生走入社会前的最后的教育阶段,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阶段。高校应把握好这个机会,切实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教育,努力将学生培养成生态环境保护的实践者、推动者。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文明意识
环境保护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请文明演绎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漫说文明
发挥地方立法作用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