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2-12-31 09:52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形势考核

李 彬

(天津滨海职业学院,天津 300459)

2022年4月25日,在五四青年节即将到来之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了中国人民大学,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

《形势与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三驾马车之一,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而开设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但该门课程区别于其他两门课程的特点为:该课程具有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的特点。课程连续三年开设,每学期8个学时,覆盖所有教学班级,要求学生掌握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掌握当前国内、国际形势,理解我国的政策立场,并具备国内、国际政治生态的分析能力,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从而政治上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生活上更加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信念、增强责任意识。

随着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加强,《形势与政策》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在目前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形势与政策》的教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形势与政策》教学现状调研分析

为了解《形势与政策》课程存在的教学问题,调研团队发放了《形势与政策》教学调查问卷,对1248名学生展开了调查,从调研结果分析,职业院校《形式与政策》课程存在如下问题:

首先,教学内容政策性强,学习兴趣不高,通过调查显示,《形势与政策》讲授的内容为国内国际形势、国家重大事项、重要政策举措等,比较宏大,不能贴近学生生活,不能与专业有效契合,导致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不高。这是由课程性质本身决定的,但同时也暴露出教师备课的灵活性不强,不能将政策落地。

其次,教学方法单一,手段缺乏创新,多数学生在调查中反映,《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知识丰富,但课程依然保持原来传统的教学方法,大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互动较少,参与度不高,实践教学有待完善。

第三,教学存在短效性,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教学短效性明显,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同学对上学期学习过的专题没有太多的印象,对教学的内容理解不深,这就证明《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没有形成很好的连续性,没有形成政治氛围和影响力。

第四,课程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此次调研,我们也专门针对已经毕业的同学进行了回访询问,结合其毕业两年内的工作经历,大部分同学认为了解时事、政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利,可以帮助同学更好地把握人生方向。但从目前在校生的反馈,认为课程对自身的发展意义不大,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自主性不高,重视程度不够,需要提升课程的重视程度。面对这样的问题,《形势与政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形势与政策》教学改革创新

职业院校的教育要求和学情特点决定了《形势与政策》的改革方向,首先职业教育更体现职业性和技能性,学生毕业以就业为主要出口,继续升学的学生不占主体,未来主要面向基层管理岗,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因此要求《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必须既有政治高度又接专业地气,同时要求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一)教学内容调整

由于《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内容要求政治性较强,会让学生感觉脱离实际,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教学专题的选择上应本着政治和学情全面考量的原则。首先在政治上,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形势与政策教学要点》的框架展开选题,选取国家重大政治事项、选取国内国际热点展开教学,实现教学目标,其次,在学情上,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及专业特点开展选题,并进行内容设计,一年级对于大学充满未知,内容选择注重情感认同,目标锚定,大学规划;二年级大量的专业课学习,让学生们开始考虑未来的发展,因此注重专业融合、德技并修,选择跟专业相关的专题,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专业融合;三年级则强调履职践诺、知行合一,选择与工作相关的专题,利用学生毕业实习实践开展“形策”课的毕业实践,在实习过程中融入“形策”的调研报告,最终完成三年的学习,培养社会责任。以本学期的专题为例,一年级的同学可以选择冬奥专题便于建立情感认同,二年级可以选择共同富裕专题等,可以与专业建立联系。

而相同的教学专题,在教学内容上也尽量做到“专业有别”,以“共同富裕”专题为例,在经济商贸类专业,侧重国家经济政策中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部署的讲解,通过经济类的案例和教学设计展开教学;在建筑、机电类则侧重技术创新、大国工匠精神的融入。但最终都归纳于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才有的特征,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要通过共建共享才能实现的政治核心。

(二)教学设计创新

《形势与政策》课程由于每学期只有8个课时,学生重视程度不高,课堂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是造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需要进行课堂革命,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首先,变输入导向为问题导向,抓住课前建设,《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应体现“问题导向”,即教学内容应该体现学生关注点,教学团队建立“课前沟通”机制,至少在上课前2周与学生建立联系,为课程预热,并推送学习资料,要求学生读原文、悟原理,调研学生对相关问题的了解情况,以及提出的质疑,并将这些质疑转化成教师上课的内容,梳理出问题链,一个一个逐个击破,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

其次,变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抓课堂改革,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教师主体,即侃侃而谈的“主讲”方式,走下讲台、走入学生。教学团队设计了“五步”教学法,即通过“课程导入——时政分析——专题讲授——释疑解惑——总结提升”完成专题的学习。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例如科技感十足的线上VR党史展览馆参观活动、“大学生讲党史故事”活动、绘制人生规划树活动等,灵活多样的手段吸引学生、丰富多样的环节引领学生。教师主导过程要体现教师的专度和高度,具有很好的设计和创作能力,能够将教学知识转化成问题链,并贴合不同的专业进行分析例证,能够结合时事以古论今,讲好中国故事,将知识讲深、讲透、讲活。

第三,变“快闪”教学为持续性教学,抓课后延学,每学期8课时的授课方式,让师生很难达到有效沟通。为了防止《形势与政策》教育断线,提升教学效果,教学团队建立课后延学机制,改变传统“课程结束”即“教学结束”的状态,继续跟进学生,做到学生随问随答,坚持每周为学生推送时事新闻,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能力等,并建立学生一生一册“形策”档案,以期在大三授课时便于学生梳理三年的《形势与政策》学习,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同时鼓励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各种社会活动,将课上的理论转为为人民服务的行动。

在课程改革中,可以设置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学生碎片化的时间开展第二课堂学习以解决《形势与政策》教学短效性的特点。在第二课堂,学生们可以参与“时政角”等活动,共同讨论时事新闻,共同分析国家政策,共同学习,不断提高。

第四,变理论教学为理实一体,抓实践教学,实践教学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形势与政策》的实践教学本着“请进来、走出去、动起来”的原则开展。所谓请进来,就是针对教学专题聘请企业劳模、就具体专题展开教学,用这些专家、劳模的深刻内涵提升课程的高度。所谓走出去,就是通过参观访问、社会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深刻理解政治理念和实施成效,在参观访问过程中提升政治素养。所谓动起来指的是学生通过下乡、竞赛、支教、政策宣传等形式参加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将对党的理解,对国家的热爱落到实处,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五,变传统课堂为“智慧”课堂,抓信息化改革,面对低头族的“00”后,如何有效地提高第一课堂的“抬头率”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我们将手机变成教学的武器,通过手机建立联系,管理课堂,完善教学,通过微信QQ等渠道强化沟通,通过动画、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通过VR党史展览馆提升教学体验,通过听书平台、学习强国APP丰富教学资源。实现线上、线下全面教学。

第六,变传统考核为“过程考核+创意考核”,并不断探索增值评价,《形势与政策》课传统的考核方式大多为命题作文的方式,通过合格或不合格的方式等级计分,这种考核方式的优点是能够快速地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缺点是方式单一,不能够全面地体现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态,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重视。

考核是教育教学的重要一环,应该体现教育公平,对学习认真、态度端正的同学应该通过分数加以区分,因此应该改变传统的等级积分制改为分数积分制。同时可以开展有特色的考核方式,改变传统“随堂”论文的方式,采取“过程考核+创意考核”的方式,所谓过程考核,就是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表现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记录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政策把握度等,通过考勤、互动、专题讨论等加以全面评价。

所谓创意考核,就是将专题考核设计为创意考核形式,例如绘制海报、改编视频、实践工坊、“古今对话”等形式,例如在十四五规划这一教学专题,可以设计“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我的人生规划书”考核项目,学生完成人生规划并将个人规划与国家发展联系起来;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可以设计“我爱我的祖国——为20大的召开谏言”等创意考核项目,并针对谏言进行合理性分析论证。

所谓增值评价则是评价学生通过学习所增加的社会价值,包括是否参加班级活动、是否积极热心公益、是否努力工作、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是否准确等。增值评价是评价学生的思想状态,难度较大,因而增值评价应该贯穿于《形势与政策》三年的教学之中,评价的主体也不局限于任课教师,而是包括辅导员、企业导师、同学同事等,全方位、多视角地审视学生思想状态和发展情况。评价的内容也应具体全面,具有可操作性。

三、《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的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面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与政策》课程必须改革,这对教学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教师吃透政策原理,不断加深理论根基,教师团队可以充分利用集体备课的机会提升理论基础,同时还可以通过挂职锻炼等方式参与到实际工作之中,增强教师的政治理论深度和领悟力。其次,要求教师不断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从教学基本功开始,不断加强教师的知识学习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全面提升教学效果。第三,要求教师不断拓宽知识领域,做到专业融合,思政课教师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对思想政治理论“专”,又要对行业发展“能”,要结合学校的专业设置增加相关专业知识,可以借助课程思政平台,与专业课教师建立优势互补的联系,不断提升自己对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理解。第四,要求教师提高责任意识,主动担当作为,将工作做细,用心教学,共情教育。教育讲究的是亲其师信其道,《形势与政策》课程每学期的课时少,与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就少,因此比较难于与学生建立情感沟通。因此,特别强调教师的责任意识,教师做到主动联系、积极引导。相信只要认真教学,学生一定能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并在老师的行为示范中不断提升个人素养。

总之,《形势与政策》课程建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国内国际形势多变的情况下,我们更需要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在现在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和自媒体通道畅通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借着信息化的手段完善教学改革,我们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学会主动思考、独立思考,我们更需要《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师主动担起责任使命,认真理解国家政策背后的民情政理,深挖国内国际形势背后的文化基因,将课程讲深、讲透,真正让学生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形势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家庭年终考核
2011年中亚形势回顾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