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教、学、评方式,增强课堂学习效能

2022-12-31 10:06廉丽娟鲁兰竹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饮料探究生活

廉丽娟 鲁兰竹 _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五小学

实践性学习的研究者认为,通过扮演实际角色和融入事物关系中进行知识经验学习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可以充分发挥主体性和积极性。当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真正爱上学习。本文以“饮料与健康”一课为例,谈谈如何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中发现问题,通过自主研究、合作探究、真实体验等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做中学”,从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1.改变主题生成方式,问题源于生活,让学习有趣味

“饮料与健康”一课在选题上充分关注了学生的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多学生习惯购买一些饮料代替白开水。还有很多学生表示,自己不喜欢喝水,渴了就买饮料。出于环保的考虑,学校不让学生带瓶装饮品上学,但这也没有阻止饮料出现在教室,很多学生会将饮料灌装在水杯里,甚至还互相攀比。

饮料对学生正在发育的身体会不会有影响?饮料品种那么多,哪些更适合学生饮用?饮料为什么具有那么大的诱惑力……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笔者的兴趣和关注。于是,我们在班级进行小调查,了解学生对饮料的了解程度和偏好,包括但不限于类型、用途和购买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于饮料的了解并不全面,大多数学生不清楚饮料的分类,以及用途和营养成分,购买饮料的原因除了解渴以外,更多的是被口味、包装、品牌所吸引,还有一些学生会因品牌的代言人而去购买。

面对调查结果,有些学生存疑,有些学生不以为然,大家决定要对饮料“一探究竟”。之后,“饮料与健康”主题研究被提炼出来,引导学生研究、实践,让学生能在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探究饮料与健康的关系,让学生将学习与生活关联起来。探究事物的价值,还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辩证思考的能力。

2.改变学习活动方式,促进主题探究,让学习有方法

小学阶段的实践性学习与学生的兴趣有着紧密的联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直接兴趣,其兴趣指向重点在于结合其生活经验,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事物与活动上。对“饮料”这个话题的关注和兴趣,能加速学生的学习和生成。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进行小调查,成为“家庭聚餐饮料买手”。有了兴趣和任务的驱动,学生不仅主动去超市调研饮料类别,更能主动关注家人对于饮料的偏好和身体情况,并提前阅读、搜集与饮料配料表有关的资料。就这样,学生开始了自主学习探究。

只有行动还不够,在探索的路上学生更需要巧妙的方法。教师要改变教学思维,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支架,帮助他们“够到”更多的知识。在“饮料知识深研究”这一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除了每瓶饮料的配料表,还有教师课前准备的包含大多数常见配料及作用的“小锦囊”,桌面上还准备了iPad供学生随时查阅资料。这样,学生能更便捷地参与,主动学习。学生在整个研究过程使用了多种工具,不仅进行了自学、组内探究,更在班级中交流思考,自主性、生成性强。多种学习方法的呈现,让学生在这个主题上有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更为全面的收获。

不仅如此,学生通过课堂“再认识”饮料、学会“挑选”饮料的过程,也是认识生活、体验生活、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本案例中,设计了“家庭聚餐饮料买手”——模拟选择饮料的环节。在课堂上,我们将桌面上的饮料根据分类迅速归位,把教室布置得像超市饮料售卖区一样。学生接触到的都是生活中的真实饮料,不仅种类全而且品种多、选择范围广,还与生活情境相符。同时,教师设计活动时,结合课前调研的结果,让学生为不同的家庭成员以及不同的情况选购,如针对追求美、亚健康、生活压力大等条件,该如何恰当选择饮料呢?这些条件的出现,能够让学生在选择饮料时有更深入的思考。学生在不断思辨的同时对于“饮料与健康”这一主题的研究不断深化。

3.改变学习评价方式,助力协同学习,让课堂有效能

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教师就像裁判员一样,是“发号施令”的角色,独享话语权;学生只是任务的完成者,评价似乎与他们没有关系。这不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和互相交流。所以,在本案例的实施中,评价者的角色更多地赋予在学生身上,教师更多的是评价过程中的组织者。在整堂课的学习中,除了教师提前预设的自我评价项目表以外,学生共同参与的讨论——“多方”对话,也是一种有效的评价方式。

不仅如此,评价还穿插在课程的各个环节。例如,针对某类饮料是否健康这个话题,当学生分享完请其他同学谈谈自己倾听后的见解或收获,让分享的同学被肯定,树立其信心,增强其学习的热情;“家庭聚餐饮料买手”在说明自己为选择对象推荐的饮料时,有相同选择的学生或补充,或辩驳,这样的交流与肯定也是一种评价;学生因选择对象相同而出现的不同意见,由此产生的争论更是一种评价,这有利于学生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尽管学生之间的评价也有偏颇的地方,但这种评价方式的转变——从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的单一评价到倾听不同“声音”的评价,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协同探究、倾听学习与合作互助。除此之外,学生在课后还会收到来自家长的评价。课后,我们组织学生将“饮料与健康”的学习成果和家长分享,在与家长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分享饮料相关知识,推荐适合家庭成员饮用的饮料。家长开始根据孩子的推荐购买饮料,这也是家长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肯定。■

猜你喜欢
饮料探究生活
“0卡0糖”饮料真的健康吗?
饮料换装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分发饮料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少喝饮料
生活感悟
无厘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