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活动、活学、活用”的课堂,重塑课堂生态

2022-12-31 10:06刘卫红李海岳北京小学通州分校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环节育人

刘卫红 李海岳 _ 北京小学通州分校

“活动、活学、活用”的课堂即“三活”课堂。建设“三活”课堂是指从育人的角度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改革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推动学生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转型为“素养本位的能动学习”。为推动“三活”课堂建设,学校系统构建了“三型五类”活力课程体系,探索形成了“五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

1.基于育人导向,架构“三型五类”活力课程体系

课堂建设离不开课程体系的支撑。我们注重课程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以整体主义课程观为指引,系统架构了注重整体性思维的“三型五类”活力课程体系。“三型”是指基础型、拓展型和发展型三个课程领域,侧重价值的生成;“五类”是指体艺类、语英类、道德与法治类、数科类、综合实践类五个类别,侧重内容的挖掘。

“三型五类”课程体系的开发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基础型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保障学生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达到课标的要求;拓展型课程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解决学生“吃不饱”的问题;发展型课程给学生提供真实的探究与实践空间,发展其核心素养。“三型五类”课程逐步进阶、互为补充,从零散的课程建设向整体的课程体系建构发展,从分隔式育人向整体性育人发展。

2.基于“三活”教学理念,打造“三活”课堂

一是“活动”引领。教师通过把教案转学案,构建以“学”为主体的课堂,在实施过程中注重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回答教学实践中的“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我们设计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学案,梳理出每节课的核心问题,制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具体的活动任务,让教学活动服务于学习认知的过程,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二是“活学”贯穿始终。表现在学生的学习始终贯穿“学在主动、发展思维、提炼方法”三个维度。“学在主动”强调激发学生面对真实问题时的内驱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力。课前,教师通过任务单、任务发布会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设置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主动置身于问题中;课中,教师以学案为载体,以核心问题为引导,注重全程性评价,培养学生不惧困难的意志,主动合作探索,不断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课后,给学生布置探究性作业,引领学生持续探索。“发展思维”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高阶思维能力。高阶学习是指有意识地运用知识解决复杂任务的过程。教师在学案设计过程中利用“知识深度框架”及“学习中的认知策略”工具,评估自己所设计的活动是否处在较高的思维层次,是否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挑战性,是否推动学生深度学习和促进核心素养落地。“提炼方法”强调探究学科思想方法是学好一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在学案中设计“迁移应用”“成果集成”板块。“迁移应用”主要检验学生学科学习的思想方法和体验学科学习的价值。“成果集成”关注两个方面:首先,建立和完善认知结构,即学生能否结构化回顾、总结、归纳、梳理当节课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成果展示;其次,学习反思和思维升华。在“成果集成”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需要提供学习支架和科学引领,帮助学生完成结构化思维提炼,提升元认知能力。

三是“活用”检测效果。评价量表是诊断教与学的一种工具。教师在课前要设计好评价量表,让学生明确,通过当节课的学习要达成什么样的学习目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参照评价量表进行自我反思:自己已经掌握哪些知识、能否解决问题、还能否做得更好。学生在对照评价量表反思的过程中,努力达成评价量表上知识与技能的最高标准,从而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核心素养得以发展。

3.立足“三活”课堂,探索形成“五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

长期、稳定的课堂质量,必须依托相对稳定、优化的课堂结构。因此,我们通过课堂结构的变革实现课堂教学的转型,逐渐形成了“五环节”的课堂教学结构。

首先是“激趣导行”环节,激发学生内驱力。教师要做好“先行组织”,要依据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经验,基于学习情境,为学生指明学习方向和路径,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习动机。同时,要创设课堂整体学习的“大情境”,为问题解决作好铺设,兼顾教学重难点,做到课堂激发兴趣有吸引力、学生明确目标有内驱力。

其次是“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三个环节,培养学生的研究力、探究力和表达力。三个环节是一个完整的“新知建构”过程,教师要围绕学科基本概念和学习目标,创设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设计探索性问题,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学习共同体中解决学习难点,借助激励性课堂语言建构师生、生生互动的空间,让思维碰撞起来,从而培养“会倾听、会质疑、会实践、会表达”的“四会”学习习惯。教师在学习环节交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维参与,重视课堂生成,以此培养学生的研究力、探究力和表达力。

最后是“拓展应用”环节,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教师精心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分层作业,注重检验学生综合拓展运用知识的能力。检验的维度不仅关注学科知识,还融合学科内外课程。检验的范围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引导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对新知的认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活”课堂理念下的“五环节”教学结构,改变的是课堂的教学生态,使教师从“碎片化的教”到整体思考、精心设计学生“有深度的学”。让课堂真正成为培养学生素养的场域,实现育人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环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珠”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