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爱国主义“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022-12-31 10:06吴宗聪北京市崇文小学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入队爱国主义模块

吴宗聪 _ 北京市崇文小学

学校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并实施了“根”课程,以文化为主线推进课程建设,引领学生在观念上树立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

1.基于学生认知水平和五大课程群开发“根”课程

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有限,爱国主义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习惯养成教育等为主。因此,在课程目标制定上,“根”课程严格遵循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基于学校“以情移情”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利用情感去体验和感知并升华为爱国情感和国家信念。在课程内容方面,“根”课程依托五大课程群开发并实施:一是开设德育课程群,包括入队仪式、升旗仪式、爱国展演和毕业课程四个模块。二是开设科技课程群,包括科技大事、科技人物和科技参与三个模块。三是开设体育课程群,包括体育大事、体育人物和体育参与三个模块。四是开设艺术课程群,包括艺术人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建筑和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四个模块。五是开设劳动课程群,包括“今日我帮厨”“我是小厨师”“情境大体验”三个模块。

2.课程实施体现趣味性、体验性和教育性

“根”课程的实施路径多样,集趣味性、体验性和教育性于一身。学生在可沉浸体验、可观摩参观、可发挥长处的教学环境中升华爱国主义情感。

手脑并用,知识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一方面,学校从知识层面强化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另一方面,从实践层面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断升华。例如,在德育课程群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通过入队前的知识教育和入队时的仪式教育,让学生认识中国少年先锋队,了解红领巾的象征意义。

资源开发,家校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学校地处东城区,在爱国主义教育上拥有得天独厚的社会资源优势和家长资源优势。例如,在学习《詹天佑》一课时,语文教师组织学生走进中国铁道博物馆进行参观,让学生深刻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及“人字形”线路的重要意义。

综合交叉,跨领域交流融合凸显成效。我们关注教育过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始末,从而增强育人效果。例如,我们把京剧学习与音乐课进行交叉,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京剧进课堂”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其学习民族传统艺术的兴趣。

知行合一,继承传播内化于心外显于行。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逐步了解、吸收、内化了传统文化;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认同并逐步增强了文化自信。例如,学校戏剧社团成员参加乌镇戏剧节,全程用英文将《山海经》的精华介绍给中外观众,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猜你喜欢
入队爱国主义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今天我入队——入队仪式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入队誓词
今天我入队了
入队风波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集成水空中冷器的进气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