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文物考古工作概述

2022-12-31 10:16阿如娜
广西教育·D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中旗遗存古城

阿如娜

(兴安盟文物站,内蒙古 乌兰浩特 137400)

兴安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大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过渡带,因地处大兴安岭山脉中段而得名。南北长约380 公里,东西宽约320 公里,总面积约6 万平方公里,现辖两市三旗一县。兴安盟地处黑、吉、辽三省扇形的中心,东北与黑龙江省,东南与吉林省毗邻,南部、北部、西部分别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和呼伦贝尔市相连,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

在这样一个广袤的区域内考古发掘工作严重滞后,而周边通辽市、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黑龙江省、吉林省考古工作不断取得重要成绩并涌现出不少新的考古发现。一直以来,关于本地区考古学成果及文化遗存面貌进行系统发掘和研究的相关文章较少。为梳理本地区文物考古成果,更深入了解各时期文化内涵,加强与周边地区遗存的联系,本文将兴安盟地区已发现的遗存分为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至辽金元之前、辽金元时期三个时段进行叙述。

一、新石器时代遗存

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调查和发掘集中在科右中旗境内。盖山林先生在1965年对贝子府、界拉百、哈尔巴达、红旗脑色4 处遗址进行调查,并根据几何形印纹陶片,指出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下限到金石并用时期。①他又在20世纪60年代末霍林河右岸发现南布林一号、南布林二号、西查干陶力盖3 处史前遗址,因陶片太破碎,器形已不可辨别,仅公布一定数量的细石器和打制石器。②1975年吉林省文物普查队第一队在科右中旗呼林河沿岸调查时发现23 处新石器时代遗址,采集到细石器、石斧、磨棒等,陶器有素面和口沿有附加堆纹、指窝纹筒形罐、素面和肩部有附加堆纹、弦纹和绳纹小口罐、锥形和柱状鬲足和纺纶等。③

2003年8月,兴安盟文物管理站对嘎查营子遗址进行了调查。该遗址位于科右中旗杜尔基苏木嘎查营子村北一较高丘陵的南坡上,西面有霍林河由西北向东南流过。东西宽约80、南北长约100 米,地面可见有近长方形黑土圈,似应为半地穴式房址,并采集到部分陶片、石器。采集到的陶器纹饰以素面占多数,另外还有少量的之字纹、麻点纹、彩陶等。器形有筒形罐、折沿罐、杯、钵、碗,执笔者指出嘎查营子遗址主要遗存应属红山文化遗存。还有着一些自身文化因素,表现出了较强的地域性特征。④

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于2009年7月复查该遗址,在嘎查营子发现三种史前时期遗存:⑤第一种与辽西地区红山文化晚期遗存接近;第二种和科左中旗哈民忙哈遗址遗存相似;第三种遗存为夹砂黄褐陶花边口沿,口沿下可见一其上施有用平头工具压印而成的连续按窝,风格可以反映出与北方长城地带花边口沿类遗存的密切联系。

2007年哈尔沁遗址古墓遭盗掘而发掘2 座房址。该遗址位于科右中旗巴彦芒哈苏木所在地西约8 公里,房址为半地穴式,有凸门道,居住面中前端发现烧土硬面,部分地方见有一层薄白灰面,未见灶。房址内出土筒形罐、壶、钵,纹饰以麻点纹、蓝纹、素面为主,不见彩陶,出土石器有石斧、锛、磨棒等。⑥发掘者根据嘎查营子和哈民忙哈遗址有一些共同特征对比认为是红山文化晚期遗存。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巴彦套海遗址进行了调查。⑦该遗址位于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巴彦套海艾里(村)东南约2 公里。这是一处遗存类型丰富的遗址,对研究本地区史前遗存有重大价值,调查共发现5 组遗存:第一组遗存中斜壁平底筒形罐与兴隆洼文化有相似之处;第二组与哈民忙哈遗存相似,还可见昂昂溪类型风格;第三组遗存发现最多,以口沿有一周指窝状泥条堆纹装饰器物的风格,但没有发现器足,文化内涵难以定论;第四组以绳纹、珍珠纹和花边口沿为特点的三足炊器为主,年代大约从晚商之际到汉代都有发现;第五组遗存的陶罐,与陈巴尔虎旗西乌珠尔墓葬陶器口沿相似,大体处于唐代中期,为契丹族建立政权以前的遗存。

二、青铜时代到辽金元以前遗存

青铜时代遗存仅在小巴音胡硕⑧等霍林河沿岸的遗址、嘎查营子遗址复查中及巴彦套海遗址调查时发现一些与新石器时代遗存共存的鬲足、花边口沿和窝状泥条堆纹,没有发现完成器物和遗迹单位,文化面貌不清晰。

北玛尼吐鲜卑墓葬位于科右中旗吐列毛都镇西南5 公里,1991年共发现123 座,清理了残存的26 座墓。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分布较有规律,大体呈南北向平行排列。墓葬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单人葬,分为有二层台基葬和无二层台,头向西北和北,葬式有仰身直肢葬、侧身直肢、侧身屈肢等,有的墓底有桦树皮。随葬品男女有区别,数量多寡不同,多以生活用品居多,铁兵器最多,其次为陶器及少量的铜、骨、松石遗物。还有陶罐内随葬石子,石子大小相差无几的卵石,数量都是7 的倍数为一大特色,可能为刻意为之。北玛尼吐墓地陶器与科右中旗六家子墓地、哲里木盟“舍根文化鲜卑遗存”所出的陶器有共同特征,发掘者认为墓葬年代上限在东汉初期。⑨

关于北玛尼吐墓地的年代潘玲认为六家子墓地除了个别圆底陶器,大多数遗物的年代应在西晋至十六国时期,不会早到东汉时期。而墓地出土的“铜包金戒指”明显两端细,中间粗,形状与上述指环差别很大,但却与十六国至北魏时期北方地区流行的耳环形制非常相似,事实上为耳环。⑩乔梁认为其年代上限不会早于东汉晚期,而就其长颈广肩的陶壶分析,其年代下限可能还要更晚一些。⑪韦正认为其时代不至于晚到东汉晚期或以后,可能为生活在长城以北、以科尔沁草原为中心区域的乌桓遗存。⑫

三、辽金元时期遗存

(一)辽墓

1991年对位于突泉县东杜尔基镇西10 公里,西山村西南3 公里的西山村辽墓进行发掘,共清理11 座墓葬。该墓均为叠涩顶单室墓,由墓门、墓道、墓室组成,由斜坡式墓道,方向在东南向130°到155°之间。10 座发现松木制作的榫卯结构长方形木质葬具,能分辨葬式均为仰身直肢,头向东。随葬品有陶壶、鸡冠壶、唾吁、花口碗、铜镜、银带饰、桦树皮桶、马具和小件铁器,发掘者认为年代为辽代中晚期,为契丹平民墓葬,只是墓葬中木质葬具比较特殊,不似棺而起着棺的作用,在其他辽墓中不多见。⑬

1991年在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苏木西北2.5 公里山峰南坡,发现9 座墓葬,清理1 座合葬墓为代钦塔拉三号辽墓。该墓为砖砌穹窿顶方形多室墓,方向155 度,由斜坡式墓道、墓门、甬道、前室、左右耳室、后室、木椁室组成。木椁室为制作精良的棺床小帐,⑭歇山顶屋宇式木构建筑,内有须弥座尸床,尸床上罩有一层融纱帐,木椁室正顶悬挂银镜,床前摆放供桌,上有瓷碗、磁盘和骨筷。尸床左上角床板上有一个契丹大字墨书木犊,两侧记有筹码符号。尸床围栏与木椁室板壁之间发现1 把绢扇,6包丝织品堆放于尸床左下角地板上。尸床上男士在外,女士在内。头向西北仰身直肢。女性佩戴龙凤形錾花金耳坠,珍珠项链和金花球、琥珀、蓝色多面水晶球项链、镶绿松石金戒指7 枚,錾金金镯1 对。上身右衽绢质单衫,木椁室内有木质梳妆盒和唾吁。前室、西壁、东壁分别绘有侍者、出行、放牧图。墓内出土精美金器、铁器有炭炉、双耳三足釡、执壶、铁勺、熨斗、三足灯、火钳、炭铲、铁斧等,还发现鎏金马鞍架和马具,⑮发掘者断定代钦塔拉三号辽墓年代为辽代早期。

关于代钦塔拉辽墓的丝织品后期有学者进行了专门的研究。⑮该墓出土近20 件服饰,其中暗夹型的纬锦织锦如遍地花卉龟背重莲童子雁雀锦、雁衔绶带纹锦、飞燕花卉纹锦等都是难得珍品,尤其雁衔绶带纹锦袍与耶律羽之墓的雁衔绶带纹锦袍织物相同,款式相近,是辽代早期赐服的典型代表,而且还是唐代晚期赐服形式的遗存。不仅唐代纬锦的发展,同时也是元代缎纹的前身。⑰此外,四枚斜纹做成的绫作面料的服饰、几何纹图案绮、罗织物、缂丝绵帽、裤子和裙子等外套内衣均有,长短夹单全齐,而各种料子很全,对研究辽代服装甚至是相近时期的服装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代钦塔拉墓中出土的直襟和无扣衬衣,大多极薄,无扣说明可以任意地左衽或右衽,弄清了壁画中内衣有时为右衽的形式的原因。此外,墓中还出土了一些带有明显北方民族风格的裤子,如将袜子与裤腿相连的吊敦,还有三角形的内裤也是研究这类服饰不可多得的素材。

代钦塔拉三号辽墓的随葬品陶瓷器34 件(套),均为辽地窖口烧制。器型有穿戴壶、鋬耳壶、鸡冠壶、注壶、温碗、梅瓶、板沿洗、盏及盏托、罐、盘、碗等。这批瓷器从塑形工艺、装饰技法、烧制火候等方面看,均极娴熟,而胎釉透出辽地的粗犷之美。该墓葬出土的这批瓷器,经与耶律羽之墓等有明确纪年的辽代墓葬出土器物相比较,也可以作为鉴定辽代早期瓷器的标准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⑱

代钦塔拉3 号辽墓从规格到随葬品无不说明墓主人身份高贵,但是尸床上契丹大字墨书木犊,两侧记有筹码符号出土时已模糊不清,无法再对墓主人身份进行深入研究。

(二)古城研究

关于兴安盟境内辽金元时期城址科右中旗吐列毛杜古城、乌兰浩特市公主陵古城、突泉县双城子、扎赉特旗础伦浩特古城进行了部分研究。

1975年吉林省博物馆对突泉和科右前旗辽金城址进行过调查,蛟流河流域7 座,归流河两岸13座,洮儿河沿岸17 座,共37 座城址,并认为科右前旗前公主陵古城可能为金山县治所,金代属临横府路管辖。金山县下又设二员副招讨司,置左右,为哈拉根台和好田古城。⑲

1975年吉林省西部文物普查时对前公主岭一号、二号古城进行了调查,并获得一批文物。两座古城距离150 米,根据古城形制、出土建筑材料、生活用具、兵器、车马具、货币等分析,这两座古城应建立于辽代,沿用到金代。一号古城修筑坚固,防守严密,布局井然有序,可能是官府驻地;二号古城台基规模小,数量少,且有两座窑址,出土文物又多生活用具和劳动工具,可能是在一号古城官府统辖下以手工业为主的城市。⑳

1978年内蒙古文物工作队、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哲里木盟博物馆对吐列毛杜古城及周边金界壕进行调查,出土大量金代遗物。城前的霍林河即是金代临潢府、泰州的分界河一鹤五河。古城与其北的界壕构成一套边疆防御体系,是金代北部的军事重镇。吐列毛杜古城金时以乌古、敌烈人最多,是乌古、敌烈部族活动的主要地区,为乌古敌烈统军治所,为金山左副招讨。㉑

1981年《东北历代疆域考》一书中将突泉县双城子古城确认为辽代的乌州,并进行了与乌桓相关问题的考证与讨论。㉒

20世纪80年代初期,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发现,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吐列毛都镇罕查干嘎查罕查干北3 公里处的山沟西坡半山腰山崖上的巴日哈达摩崖题字,其中有“春州北七十里”的墨书题字。1981年,张柏忠和孙进己两位先生根据科右中旗哈日哈达和毕其格图哈达摩崖题字中的“春州”提出春州为《辽史》中的失载州,并指出今蛟流河上游的突泉县宝石镇宝石村双城子古城南距摩崖题字,从地理方位及里数上看均与“春州北七十里”相合,所以双城子古城址即辽代春州所在地。㉓

后有学者通过实地考察肯定了李逸友㉔先生说的双城古城有南北两城的说法,而非内外城。双城子古城有南、北二城之分。北城较大,南城较小,南城利用北城南墙为南城的北墙,而东、西两侧城墙内收为南城。㉕

王禹浪等根据辽金史料,统计有关辽、金春州的记述,再根据突泉县双城子古城面积规格,认为双城遗址完全符合辽、金州一级古城特征。并指出突泉县双城子古城从历史文献、墨书题字等众多方面与辽、金两朝地理志中失载的春州城相合。还通过与春州相关的一些历史地名认为辽代的长春河是把洮儿河右岸支流蛟流河与汇入洮儿河直达嫩江汇合口。今天的霍林河则是辽金时期的浑河,巴日哈达的虎崖就是辽、金时期的豹子崖。辽、金春州自北魏、隋唐以来交通重镇,㉖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配合引绰济辽文得根水库文物保护工程的基本建设,2020年开始对文得根水库占地范围内的两家子堡城和伊和屯堡城进行了考古勘探发掘。两家子堡址位于兴安盟扎赉特旗巴彦乌兰苏木两家子村西北。堡址处于嫩江支流绰尔河东岸台地,西距绰尔河500 米,西北距金界壕约5.6 公里。平面呈方形,边长约340 米。夯土城墙保存较好,基宽约10 米,残高约3 米,城堡四角设角楼,墙外筑有马面。南墙中部开门,外加筑瓮城,城外有护城壕。此次发掘主要对堡址城门、瓮城及堡内大型建筑址进行考古发掘,揭露面积近6000 平方米。获得南门瓮城的形制、范围、构筑方式、夯层厚度等重要信息。此次采集和出土器物标本100 余件,有陶、瓷、石、骨、铁器等。通过考古发掘,初步探明了堡址总体布局、形制结构,城墙构筑方式,文化面貌,并发现和清理了院落遗址两处。其中Ⅰ号院落遗址内的大型建筑基址是本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发现,为解金代东北路金界壕防御体系中的作用均有重要意义,填补了历史和考古学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充实了金界壕堡城的考古学资料。㉗

础伦浩特(神山)石城位于扎赉特旗北部哈力改吐西南神山和依孙苏博南坡的深山老林中,北距音德尔镇70 公里。此前,对其石城年代、形制研究都有争议。㉘

2018年王禹浪等人对其进行调查认为础伦浩特古城为东、西两座石城,大城为西城,西城东墙下有小石城。又将“大石叮”石刻、大石城、小石城及小石城东南蓄水池等为一个群体,将其定为神山——础伦浩特遗址文化群。其性质,是一处极为高贵的某北方民族集宗教、祭祀、陵园、神祇的重要场所。并指出神山为《辽史》中“奇首生都庵山,徙潢河之滨”的都庵山。大石城遗址是为了维护神祇而修筑的专属封闭区的围墙,小石城就是辽朝皇帝经常来祭祀“奇首可汗”的享殿之所。排除了和明代朵颜卫、朵颜千户的关系。㉙

后又在《都庵山与契丹早期相关史实考》中根据《辽史》和《魏书》等史料进一步论证博格达山是契丹始祖逸豆归之子奇首可汗出生的都庵山,扎赉特旗境内的绰尔河流是契丹族的发源地之一,奇首可汗从都庵山南迁潢河之滨,建立了早期契丹族。㉚

内蒙古大学李哲副教授通过遥感卫星数据、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无人机激光雷达探测技术,认为该遗址为奇首可汗陵墓所在地。㉛

(三)窖藏

1992年春,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苏木西白音嘎查(村)的村民在嘎查南面的一座方形土城遗址东侧发现了一处元代窖藏。窖藏内铜釜1 件、碧玉盘1 件、瓷器9 件;瓷器中有2 件山西霍窑白釉盘,余为景德镇窑制品,有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青花、卵白釉印花、青白釉刻花等品种,器型为高足杯及碗。㉜其中青花貘纹碗、青花龙纹高足杯、卵白釉堆花五彩描金花卉纹高足杯等瓷器中有瑞兽貘等因素,又使用沥粉描金等工艺,是研究本地区区域性经济发展、南北贸易繁盛的物证,同时也为我们探讨该时期当地居民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新材料。㉝

四、结语

兴安盟境内的新石器时代遗存集中在科右中旗境内,材料获得以调查为主。兴安盟周边发现丰富的新石器遗存,如哈民忙哈、南宝力皋吐、双塔、长坨子等,只因本地区遗址分布与考古学文化面貌不清晰,与周邻地区的文化因素的交流影响还未能深入研究。

2007—2009年,由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以“科尔沁沙地及其周邻地区汉以前考古综合研究”为课题,在科尔沁地区系统开展考古工作的规划,并指出9 种新石器时代考古遗存,并按照年代分为6 段。㉞第三次文物普查科右中旗共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存32 处。到目前为止,科右中旗新石器时代遗存已发现兴隆洼、哈民忙哈、红山文化等辽西地区不同考古学文化遗存。由此可见,科右中旗内新石器时代考古学遗存内涵丰富,遗址数量众多,只是缺乏系统全面、有针对性地发掘和研究。

本地区辽代墓葬数量众多,尤其科右中旗和突泉县境内依旧存在未被发现的辽墓。辽墓经过考古发掘的少,年代也是有早有晚,随葬品多寡不一,其中不乏像代钦塔拉三号辽墓这样高等级墓葬,对研究辽代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吐列毛杜古城、双城子古城、前公主岭古城、础伦浩特石城等保存较好、面积较大,位于交通要道的古城遗址,对这些古城的研究不仅能填补历史空白,还可以佐证地理志等史料。今后关于古城的历史研究可以结合周边墨书题记、详细的考古调查等,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兴安盟地区各个时代遗存丰富,但考古发掘遗存较少,年代空隙大,晚期遗存更是以调查和窖藏的形式发现为主,缺乏系统的考古发掘。考古工作的滞后,对于了解整个地区历史发展造成一定困难,往后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

注 释:

①盖山林.吉林科右中旗的新石器时代遗存[J].考古,1977(03):178-181.

②盖山林.科尔沁右翼中旗霍林河右岸考古调查[J].草原文物,2004(02):7.

③⑧李甸甫,朱声显.科右中旗呼林河沿岸原始文化遗存[A].文物委员会.文物资料丛刊(7)[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④连吉林,朴春月.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遗址调查[J].北方文物,2005(01):6.

⑤郑钧夫,朱永刚.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史前遗址复查与初步研究[J].边疆考古研究,2011(01):13.

⑥连吉林.科右中旗哈尔沁新石器时代遗址[J].草原文物,2011(01):18-22.

⑦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科右中旗巴彦套海遗址调查简报[J].北方文物,2018(03):9-16.

⑨钱玉成,孟建仁.科右中旗被玛尼吐鲜卑墓群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A].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⑩潘玲.对部分与鲜卑相关遗存年代的再探讨[J].边疆考古研究,2013(01):6-8.

⑪乔梁.鲜卑遗存的认定与研究[A].中国考古学的跨世纪反思[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⑫韦正.鲜卑墓葬研究[J].考古学报,2009(03):349-378.

⑬孟建仁,钱玉成.突泉县西山村辽墓[A].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一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

⑭周汉信,哈斯.科右中旗出土辽代木椁室及尸床浅析[A].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⑮兴安盟文物工作站.科右中旗代钦塔拉辽墓清理简报[M].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二辑)[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⑮内蒙古博物馆.内蒙古兴安盟代钦塔拉辽墓出土丝绸服饰[J].文物,2002(04):14.

⑰赵丰.雁衔绶带锦袍研究[J].文物,2002(04):8.

⑱尹建光,李铁军,刘小放.内蒙古代钦塔拉三号辽墓出土的陶瓷器[J].收藏,2014(11):6.

⑲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科右前旗、突泉县辽金城址调查[J].考古,1987(01):11.

⑳吉林省文物工作队,吉林大学历史系考专业.科右前旗公主岭一、二号古城调查记[A].东北考古与历史委员会.东北考古与历史(第一辑)[C].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㉑张柏忠.吐列毛杜古城调查试掘报告——兼论金代东北路界壕[J].文物,1982(07):9.

㉒张博泉.东北历代疆域史[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㉓张柏忠,孙进.辽代春州考[M].呼和浩特:内蒙古文物考古编辑出版社,1981.

㉔李逸友.内蒙古突泉发现辽代文物[J].考古,1959(04):78-80.

㉕王禹浪.兴安盟南部地域文化人类学考察纪行——以辽代春州地望考察为中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10):5-12.

㉖王禹浪,王天姿.辽金春州再考[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12):10-17.

㉗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院内部材料.

㉘陈永志.内蒙古文化遗产丛书·兴安盟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㉙王禹浪,黑龙.础伦浩特遗址调查与主要收获[J].哈尔滨学院学报,2020,41(06):8.

㉚黑龙,王禹浪.都庵山与契丹早期相关史实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5):34-43.

㉛李哲.大兴安岭林下遗址遥感考古初探:发现辽始祖“奇首可汗”墓? [J].第三届中国考古学大会数字考古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综述,2021(11):56-62.

㉜尹建光,谢玲,刘小放.内蒙古西白音元代窖藏出土珍瓷[J].收藏,2014(10):6.

㉝彭善国.内蒙古地区出土的元代瓷器及相关问题[J].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02):4.

㉞朱永刚,陈醉.近年科尔沁沙地新石器时代考古发现与研究的新进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2016(01):7.

猜你喜欢
中旗遗存古城
从佛教文化遗存看天水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性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辽代契丹贵族墓地守冢人居住遗存和祭祀遗存初探
转变形式让党课“活”起来
安居古城
贵州有的唐代遗存
春秋古城一日游
浅析科左中旗有机葵花生产栽培管理技术
浙江安吉汉代土墩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