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宝芬
(长春光华学院 吉林 长春 130000)
青年最富有朝气和活力,是新时代的晴雨表,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也承载着伟大的时代使命。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青年和青年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也围绕青年如何成长成才提出了很多指导性建议和殷切希望。在青年人成长成才的素质和品质中,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责任担当精神处于重要的核心位置,贯穿于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始终。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经典论述,形成了系统化、科学化的青年责任担当理论。习近平的青年责任担当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习近平的青年观之中,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和治国理政的高度,围绕青年人的使命和任务来展开。其主体内容涉及广泛而全面,具有鲜明的时代背景和厚重的理论积淀。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不是书斋中的学问,而是具有强烈的现实观照,是在科学阐释青年责任担当的基础上,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青年人责任担当的养成和发展机制机理,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导引。深入系统地解读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做好青年责任担当的培养和强化工作可以从教育引导青年树立远大志向、加强道德修养、积累知识才干、投身实践四个方面协同发力。
马克思主义政党总是能看到青年人的力量。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的青年思想和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是渊与流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高度重视青年在社会发展变革和国家建设中的责任担当,认为青年是实现共产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早在青年时代,马克思就科学预见到了青年群体的重要作用,把青年人的职业选择与人类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目光远大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倡导青年人把自身的完美和人类的幸福这两个指标作为青年选择职业时的重要依据。恩格斯也高度重视青年人的精神状态对于社会发展走向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他指出:“现代的命运取决于青年人崇高而奔放的激情。”[1]同时,恩格斯也犀利地总结出,青年群体虽然不具有独立的政治力量优势,但是能在革命和实践中凭借自身优势,发挥更大的作用。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青年责任观,结合当时的现实状况,认为不同时期的青年责任担当决定了革命进程,并提出“我们是未来的党,而未来是属于青年”[2]的重要论断。在二月革命时期,列宁认为青年人的能力和素质关乎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他希望青年能够通过深入学习了解共产主义,担负起实现共产主义的重任。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也蕴含了青年在历史发展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心怀天下,在民族发展变革中充当先锋主力,才推动了振兴中华的历史进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责任担当思想,重视并发扬责任担当精神是我们民族的内在基因,经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责任担当内容,在自身成长成才方面,高度重视对个人的品德修养。习近平引用“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的古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知、情、意、行”的基本规律强调在道德认知、道德养成和道德实践方面锤炼自身,要脚踏实地,立足平时“见善则迁,有过则改”,“做好小事、管好小节”。在对待他人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非常重视每个人在人伦关系中的地位和角色,强调个人必须依据自己的身份履行应尽的义务,从“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到“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再到“仁、义、礼、智、信”,以及“忠、孝、节、义”的发展,从亲人之间的伦理准则逐渐过渡到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依据。在国家层面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强调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重要性,在对待义与利的关系时,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大义放在第一要位,形成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言警句和感人佳话。如“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公义胜私欲”“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等,都体现了强烈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至上的责任担当精神和情怀。责任担当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贯穿于个人自身幸福圆满和国家民族发展进步的逻辑步骤,正如儒家所倡导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担当次序。
“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党的事业薪火相传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深远考虑,高度重视对青年人的培养,将青年和青年工作融入中华民族复兴伟业。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产生于当前鲜明的时代大背景下,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智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回应了我们当下以及未来如何培育好青年的责任担当、青年如何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等重大任务和重要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来到了一个发展前景最好,同时也是最为关键的时代,当代青年人成长成熟的个人历程贯穿于我们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之中。强化青年人的责任担当是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要求。在国际国内环境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中国青年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民族复兴的伟业,并不会轻松实现,改革和发展的任务必然更加复杂和严峻,需要青年人勇担重任,敢于担当,善于担当,为国家和民族贡献青春力量。此外,由于青年人思想意识尚未完全成型,特别是西方不良思想文化日益强势的渗透,伴随着自媒体和新媒体的兴盛,一些监管不到位的带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泛娱乐化的内容也会侵蚀青年的价值取向,进而削弱责任担当意识。综上,提高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是青年在新时代背景下积极主动担当作为、大展拳脚的需要,也是在复杂考验中坚守责任担当的立场,廓清思想迷雾,做出正确判断和价值选择的需要。新时代青年要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永不停滞的前进姿态,肩负起重大使命,在历史关键点上勇担当、敢作为,推动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亲人负责,对周围的人和更多的人负责,进而对民族、国家、社会负责,做一个有价值、负责任的人。”[5]其中,自我责任担当是基础,他人和社会担当是深入,国家和民族担当是核心,国际责任担当是升华。内容不断递进,环环相扣,构成了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的精髓和内核,开阔了青年人的胸襟和境界,使青年在成就无悔的青春中最终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自身层面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内容的基础,也是习近平关于青年责任担当观内容的逻辑起点。践行自身层面责任担当的过程就是个体磨炼自己、提升自我修养的过程。在德智体美劳五个素质素养方面齐头发展、相互促进,是青年遵循我国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践行自身层面责任担当的内在要求。在德行和价值观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第一位的就是崇德修身。他还阐发了德与才的关系,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守住道德底线,一个人的才能方用得其所。习近平总书记用穿衣服扣扣子的道理比喻价值观的养成,勉励青年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就要扣好,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知识能力方面,拥有过硬的知识本领,这是堪当大任的能力支撑。关于如何增长本领和能力,习近平总书记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青年人要珍惜韶华,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把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引用“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习是修身之本。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在陕北梁家河艰苦的环境中仍然不忘记学习,涉猎了大量文史哲知识,为未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在身体素质方面,拥有强健的体魄也是践行自我责任担当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一个人的体能和身体素质,从平易近人的长者角度把身体状况和精神状态的关系用精准的语言娓娓道来,如拥有好的身体“内在有激情,外在从容不迫”、锻炼身体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等经典论述。习近平总书记督促青年要注重作息规律,并熟知青年人作息的误区,告诫青年人多运动,少熬夜。
对他人和社会层面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的深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属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对他人和社会层面的责任担当,关系到一个人实现人的社会化,最终实现人生价值。在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思想中,对他人的责任担当就是心系他人,热心服务社会。青年大学生是这个时代最有朝气和潜力的群体,当代青年要带头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和需要帮助的困难地区的人民做实事。习近平总书记鼓励青年要做社会文明新风的弘扬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扶危济贫、扶弱助残,多做实事好事。青年大学生应当在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积蓄力量,敢于担当、善于担当。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进行人际交往与互动的开端,是践行责任担当的第一个场域,做到孝老爱亲,父慈子孝也是履行家庭责任担当的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倡要弘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美德,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的理念,鼓励人们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也用自己的行动做出了生动的表率,弘扬了优秀的革命家风传统。
青年人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的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提出殷切嘱托,寄予深厚期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家和民族层面的责任担当任务中,主要包括维护国家主权担当和文化传承创新担当。国家领土是中华儿女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文化就是中华儿女的心灵归宿,二者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载体和灵魂。青年人要担负起国家和民族之责,摆在第一要位的就是捍卫国家领土完整和拥护祖国统一。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在拉进两岸关系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在澳门大学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就寄予青年人殷殷嘱托,指出“一国两制”事业的继续探索、继续发展如今历史性地落到了青年人肩上,青年人要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时光,创造有信念、有梦想、有奋斗、有奉献的人生。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了中华民族儿女的内心世界,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熠熠生辉,具有旺盛的生机和活力,在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很多讲话中引经据典。他强调:“要让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6]青年人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担当,付诸实践,积极传播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领悟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创造性地融入时代元素,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增强文化自信。
国际层面的责任担当是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的升华部分。青年是国家和世界的未来,新时代青年要兼具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同时也是推动世界未来的力量。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交织,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瞬息万变,全球发展鸿沟突出、全球治理赤字加剧等问题严峻。中国秉持做负责任的大国角度,应积极主动担当作为,需要中国青年人挺身而出,贡献青春力量。因此,当代青年应肩负起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发展和繁荣的青春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青年在国家间沟通和交往的重要角色,他指出,“青年人情趣相近、意气相投,最谈得来,最容易结下纯真的友谊。”[7]各个国家间由青年人搭建起的沟通桥梁有助于增强国与国之间的交流和互信。习近平总书记希望青年在立足本国的同时具有国际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尊重世界文明差异,能通过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展示国家形象,弱化民族和制度差异带来的隔阂,减少分歧,增进团结,传递和平和善意。依据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新时代青年的理想与担当关系到世界的未来走向,新时代青年要担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之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讲好中国故事,发扬天下为公精神,在全球化大背景下积极作为,为应对全球性问题贡献智慧和方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贡献,让青春在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青年的理想信念、道德素质、本领才干、实践锻炼四个方面。这些方面是践行青年责任担当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履行青年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更是衡量青年责任担当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大学生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应以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为指导,把培养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作为责任担当的目标,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责任担当的准则,把积累知识才干作为责任担当的重要保障,把鼓励积极投身实践作为责任担当的终极指向,循序渐进地践行责任担当,使青年大学生成为不愧于时代、无悔于青春的时代新人。
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一个人精神世界的核心,理想信念对于青年人的成长成才极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将理想信念比作人体必不可少的钙元素,如果缺乏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这段形象化的阐述深刻地揭示了理想信念在人精神世界中的重要作用。
引领青年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信念要从以下两点着手。第一,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上,抓住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这一根本,结合原著、原文、原理,结合中国革命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改革开放实践,结合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把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讲深、讲透、讲活。同时,在其他学科和专业知识教学中,要着重强化理想信念的提炼和渗透,培养敢于担当、艰苦奋斗的精神,引导青年被高尚的精神和品质所感染,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第二,在校园文化活动上,要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理想信念教育,如拍摄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城乡面貌变化的短视频或微电影、利用新媒体讲述英雄榜样事迹、开展红色经典剧目展演、举办校园红歌比赛、走出校园参观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使学生在真切的感受中有触动有思考,提高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进而强化理想信念,提升青年的责任担当。
“重莫如国,栋莫如德。”青年人潜力很大,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年比作璞玉,要在日常生活中打磨雕琢自身。青年人只有具备真善美,远离假恶丑,塑造更完美的人格,成为具备高尚品格和节操的人,才能积极带动他人崇德向善。在责任担当的奋进之路上,青春这块璞玉只有勤加擦拭和滋养,践行责任担当,才能保证坚定的立场不动摇,才能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强化道德修养是青年责任担当的准则。
加强青年人的道德修养必须要把握道德教育中的基本规律。第一,要把握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在道德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双向奔赴、共同促进的过程,受教育者是一个个能动理性的个体,本身具有一定的道德基础。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不能机械式地进行道德教育灌输,更不能充当监督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要不断完善自身,启发引导,因势利导,春风化雨地关怀受教育的青年,进而激发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情感,提高青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和道德境界。第二,要把握道德教育与实践相结合的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同样认为道德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而在于实践和行动。要引导和教育青年大学生把道德落到实处,无论在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还是家庭生活等领域中都要自觉按照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规范,从小事小节做起,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把锤炼品德放在首位,做人做事有界限、守规矩,做到崇德向善,提升道德境界。
青年大学生群体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着民族复兴的进程,知识、能力和素质是人才必需的品质,是责任担当的保障和重要砝码。只有具备知识、能力和素质才能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知识、能力和素质既是评价一个人能否做到担当和保障担当成效的综合指标,三者之间也具有紧密的关联,其中获取知识是基础,形成能力和养成素质是人才外在的综合表现。高等院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接受高等教育是青年大学生迈向社会前系统地汲取知识、养成能力和素质的关键时期。为此,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青年人的知识才干。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从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两个方面协同发力,筑牢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利用思政课教学主渠道,优化教学模式,配套科学的学习模式,从而提升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其次,在专业教育方面积极深化改革,根据学校发展定位优化专业建设思路,找到适合的育人模式,建设一批夯实知识基础、培养综合能力的实践实验基地或教育平台。最后,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校园精品文化活动,在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形成特色校园文化,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如设计一系列提升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课外活动项目,提升青年大学生的品格和素养,浸润青年的美好心灵。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重要智慧。新时代青年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夯实责任担当的认知,强化理想信念,锤炼道德修养,提升知识才干。投身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既是践行责任担当的途径,也是责任担当的终极指向。一方面,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形成和确立阶段,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容易出现责任担当的功利化或实践能力弱化等思想问题和能力问题;另一方面,新时代大学生接受教育年限较长,从一个学校到另一个学校,成长环境较为优越,很多青年没有对社会生活有一个全景式的了解和体悟,缺乏基层和艰苦复杂环境的历练,缺少驾驭全局、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一旦遇到困难和挑战就本能地退缩。因此,青年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实践中学真知,悟真理,勇担当,长才干。基于此,各级团组织和高校团委应统筹协调,为青年大学生创造更多的条件和机会参与社会实践,突出实践质量,务求实效。如参与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参与企业实践,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的实际工作;参与公益服务,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参与社区服务,动员大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安排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参与兼职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青年大学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战略的高度,从青年大学生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视角,遵循青年责任担当的形成和发展规律,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责任担当观。这既是国家民族发展高度重视的重要主题,也是青年人成就幸福人生的秘籍,为我们做好新时代青年大学生责任担当的培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和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