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探讨
——以黑龙江为例

2023-01-02 01:08郑逸飞居潇凡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2年3期
关键词:公铁客运货运

吴 俊,郑逸飞,居潇凡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14)

1 引 言

交通行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先行领域,随着“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各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也明确提出推进各种运输方式统筹融合发展。2019年,黑龙江省交通运输厅内设铁路处、民航处,标志着大交通管理体制初步形成,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迎来重大机遇。

2 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内涵理解

从世界交通发展历程来看,各种运输方式朝着分工协作与协调配合的方向发展是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国外发达国家从20世纪40~50年代开始对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行研究[1],强调各种运输方式在充分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分工,高效的协同和可持续的发展,从而避免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同质化竞争,达到了“共赢”的境界。

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重点在于各种交通方式的分工与协同[2,3]。运输方式的合理分工是高效协同的重要前提,首先通过经济技术条件比选,通过分配各种运输方式在一次运输全过程的角色,确定由何种运输方式承担主线运输,确定何种运输方式承担集散运输后,再通过方式之间的协同配合完成整个运输过程,达到运输方式融合发展的最终目标。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前提是需求,“融”是“合”的基础,“合”是“融”的手段,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连结并不是全部都需要强制性地衔接在一起,而是在具有经济效益的运输方向上,通过一定程度的方式分工协同,最终目标是实现运输过程的效益最大化、运输成本最小化[4]。

3 黑龙江综合化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现状

3.1 各种运输方式的分工现状

营业性公路是目前黑龙江客运的主要方式,2020年完成营业性公路客运量7 608万人次,占比超过54%,服务短途城际出行特征明显,但受私家车影响,运量自2014年来呈现持续下滑态势。黑龙江铁路网基础较好,2020年完成铁路客运量4 590万人次,占比达到33%,近年来铁路客运占比持续提升,是省内中短途出行的主要载体。航空是黑龙江客运量规模第三大的方式,2020航空客运量占比达到1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航空客运的平均运距达到了近1 800 km,是出省长途客运的主要载体。黑龙江在中长距离的出行尺度下缺少有效的客运服务方式,一方面是由于全省人口分布主要集中于齐满绥和哈大组成的T字通道上,省内长距离出行少,另一方面是因为长距离高速铁路、省内航空等方式供给不足,一次出行通常由各种客运方式联合完成[5,6]。

从各种方式承担的货运量来看,铁路、公路承担了全省98%以上的货运量及99%的货运周转量,其中公路运输占据主导,2020年公路承担了全省63%的货物运输量,以服务省内短途运输为主,铁路承担了全省22%的货物运输量,以服务出省长大干线运输为主。受制于黑龙江内河资源及季节等因素,水运货运量占比不足1%。出省货运中公路、铁路货运量占比基本对半,省内货运主要由公路承载。从货种分工方面,煤炭、粮食、金属矿、木材等物资是铁路货运的主要服务对象,而食品日用品、农林牧渔产品是公路货运的主要服务对象。

3.2 各种运输方式协同现状

客运协同设施层面,黑龙江具备两种以上区域出行方式的综合客运枢纽共计9个,地市覆盖率38%(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佳木斯、绥化),集中于南部走廊及哈大绥地区。服务层面,在旅客运输组织上实现多方式联运的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依托哈尔滨枢纽机场开展的空-(巴士)-铁联运,黑龙江已相继开通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和佳木斯三条“空铁联运”线路;二是依托各铁路站点实现的公铁票务一体,发展公铁联运无轨站,目前已覆盖黑龙江省绥化、黑河、鸡西、安达、讷河等25个县市、23个较大乡镇。

货运协同设施层面,全省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综合货运枢纽在20个左右,其中公铁枢纽17个,水铁(穆棱-大连港)1个,公航(嘉荫、绥化)2个。服务层面,开展的货物多式联运主要有海铁联运、公水联运、公铁联运三种方式。海铁联运一是通过大连港的海铁联运,是黑龙江省主要联运的运输链,主要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进行生活物资、大宗产品交换;二是通过海参崴港的海铁联运,发展对俄、日韩产品出口。公水联运主要发生在抚远、同江、黑河等沿边口岸,由公路运输木材、食品、粮食、机械制品、矿建材料等至抚远、同江、黑河等口岸,转水运至哈巴、布拉格维申斯克、犹太自治州等地。公铁联运主要是绥芬河口岸对俄的联运,以及省内节点城市在中欧班列货源集散过程中的联运,主要由铁路-铁路运输,公铁联运量较少。省内节点城市的公铁联运主要分布在哈尔滨、牡丹江和鸡西等地。

3.3 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存在问题

总体来看,黑龙江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尚处起步阶段,主要表现在:一是设施支撑能力不足,综合客运枢纽地市覆盖率不足40%,且7个综合客运枢纽实际均是公、铁场站分开布置,使得目前的无轨站、空铁联票等模式大多是在软性层面进行探索,阻碍了运营一体化组织等更深层次发展。多式联运设施和跨方式的货运组织模式空白明显,大部分铁路物流站点大部分铁路货场不具备整列装车能力,既不具备有效运能,阻碍了联运的发展。

二是运营组织中未能充分考虑与其他方式的衔接。铁路、公路的运营协同不足,由于黑龙江现状高速铁路主要连接的是哈尔滨及绥化、大庆、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等大中城市,因此由哈尔滨出发前往省内其他中小城市及县乡镇时通常需高铁与普铁、公路之间形成配合,但目前来看高速铁路与普速铁路、营业性公路的衔接情况总体不佳,以哈尔滨为例,出发到达省内其他51个20万以上人口节点出行中,7个为铁路直达、7个为铁路-铁路换乘,23个为铁路-公路换乘,2个为常规公交接续换乘,12个无有效公交服务,而7个铁路-铁路换乘案例中,等待的平均用时116 min,接近全程1/3的时间用于等待换乘列车,减弱了高铁的整体时效性,制约了高铁等快速方式运输效率的进一步发挥。货运则由于多式联运设施不足,在全省418个铁路货运站中,具备多式联运功能的不足5%,万平方公里数量不足0.5个,设计能力普遍较小,联运成本反而高于单一公路运输成本,难以满足多式联运运输要求。

三是管理体制机制约了各种运输方式的融合发展,黑龙江各种运输方式的现状运营基本处于独立状态,现行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主要是按照运输方式来划分,影响了全行业的宏观调控和各种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7,8]。

4 黑龙江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对策研究

4.1 综合交通融合发展的总体思路

围绕国省相关上位规划要求、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运输需求、各运输方式经济技术特征以及综合运输融合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客运方面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重点应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高铁主导的客运运输通道,高速铁路是我省综合时效性和成本优势最高的客运方式,在超过150 km的运距均有市场,宜加快构建适合全省城镇空间格局的高铁主骨架,推动普速铁路、公路班线传统方式由通道性功能向接续性功能转变。二是重点围绕铁路客运场站发展公铁间联运,从黑龙江省情来看,在各大城市前往边远县市节点时,高铁后续与普速铁路、公路班线接续需求依然旺盛。三是围绕机场枢纽发展空铁间联运,从全省经济、人口发展及客运量分布来看,哈尔滨是未来全省资源要素和人口要素的集聚地,也是省内外联系的门户,特别是在旅游交通成为全省新经济增长点下,宜加快配套打造综合客运枢纽。

货运方面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重点应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构建铁路主导的货运运输通道,面对全方位对外开放和“五大安全”新定位,未来我省内外物资运输将进一步旺盛,无论是传统大宗物资或是集装箱等新型方式,均依赖于铁路主线运输实现降本增效。二是围绕中心城市、重要大宗物资产地的公铁间联运,构建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等主要城市的集装箱运输联运体系。围绕主要工矿厂区、粮食产地的大宗物资运输,加快补齐设施及运输短板。三是围绕中心城市、重要大宗物资产地谋划铁水联运,目前均以省外港口为节点发展联运,未来宜结合省内航道提档升级,推动铁水联运发展

4.2 加快补齐联程联运设施短板

客运方面,宜加快打造哈尔滨机场空铁综合客运枢纽,仿效德国法兰克福机场模式接入高铁联络线并推动合场改造,实现机场接入全省高铁网络,为进一步的空铁联运创造条件,针对省内长途客运公铁衔接不畅的问题,宜以牡佳客专、铁伊客专等高铁项目沿线站点为依托,整合所在城市公路客运场站,实现最小化换乘距离,对于哈绥铁客专等待建项目宜提前谋划公铁综合客运枢纽布局和场站设计方案,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宜同场布置,实现枢纽内部的无缝衔接。货运方面,宜依托绥芬河站、哈尔滨南站等绥满铁路沿线到发规模较大的铁路货运场站布局完善多式联运设施,同步完善重要物流园区、内河港口的铁路专用线建设,为货运联运组织打下良好基础。

4.3 多方位推动联程联运一体化组织

推动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运输服务和运营组织上的一体化。客运方面,依托铁空、公铁综合客运枢纽,结合场站客流到发情况协调铁路、公路排车计划,实现落地立刻换乘等高效率组织模式,有条件时宜推动铁路电子客票普及,并通过APP、小程序等方式投递接续换乘指引信息,条件充分时可依托手机终端推动一票到底的联程联运票务模式。货运方面,推动多式联运设施完善的同时宜加快建立多式联运信息平台,口岸节点宜完善电子货单、电子支付等系统,实现货主、承运者等多方信息的完全交互,同时考虑到货运多式联运起步期大多需要资金扶持,交通部门应积极推动多式联运政策研究,包括出台多式联运相关财政补贴细节、制定多式联运承运人相关的减税、免税政策,为多式联运的发展创造良好契机[9,10]。

4.4 探索有利于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管理体制机制

探索建立有利于跨方式一体化建设和运营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是推动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客运方面应重点考虑包括:在重要空铁、公铁综合客运枢纽建立由市政府牵头,铁路局、公路中心等管理部门及公路班线公司、公交公司等运营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公司、管理部门或领导小组,就综合客运枢纽建设、运营等事项通过协商谈判等形式达成一致意见后执行,管理部门应对综合客运枢纽建设和运营标准规范予以制定,对运营企业行为进行监督。对于货物联运来说,重点在于围绕多式联运场站建立物流企业、公路铁路管理部门、公安以及海关部门(口岸)的协同机制,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5 结 语

综合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输效率的有效手段,是黑龙江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研究提出黑龙江应加快补齐联程运输设施短板、推动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完善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优化对策,以促进客货运跨方式深度融合发展,为黑龙江省全面建成“六个强省”,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公铁客运货运
海上钢铁巨龙 一图看懂平潭海峡公铁大桥
中核公铁
村 路
百花齐放的“定制客运”,能否拯救道路客运市场?
波音公司试飞电动垂直起降货运无人机
打造物流“航母”,中国西部现代物流港启用公铁联运新布局!
AT200大型货运无人机实现首飞
提高客运驾驶人安全意识
台湾客运业:高铁躲过破产危机?
货运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