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供给路径研究

2023-01-02 23:54吴建宏
华东纸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理论课供给

吴建宏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 401331)

1 引言

2019年4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简称“双高计划”),该意见成为新时代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这对于提高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换言之,该文件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也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同高等普通教育一样,迈入“双一流”建设的阶段。

1 “双高计划”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要求

“双高计划”文件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需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为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重要贡献”。[1]这就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设定了课程目标要求,即培育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具备崇高理想信念和高度文化自信的,能够扎根中国大地,具备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这样的目标要求可以得出“双高计划”指导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1 涵养家国情怀

文件中明确指出“引导广大师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2]。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同样技术无国界,但技能者有自己的祖国。家国精神培育旨在于使学生牢记自身的“身份属性”,时刻以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高度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担当,进而敦促自身加强思想理论武装和职业技能培养,所做一切均以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的需要为首要考量因素。第二,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从国家发展的角度来讲,目前正处于两个百年历史交汇点的奋进时期。从个体的角度来讲,个体物质基础条件和精神丰富的满足程度前所未有。但仍然需要坚守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拥有理想、坚定信念,个体才能不断奋发拼搏,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进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建设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

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状况分析

“供给”原是经济学词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领域,简而言之“供给”解决的是“谁在供给”、“供给给谁”和“供给了什么”的问题。从“供”方面讲,“谁在供给”是指供给的主体,也就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体,包含三个依次递进层面:国家层面、高职学校层面、思政课教师层面。“供给给谁”是从“需”方面讲,主要是指高职学校中的学生。“供给了什么”就需要根据“谁在供给”来回答,同样也包含三个层面:国家颁发的一些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及领导人的重要讲话;高职院校在上层规定的基础上,结合地方特色和专业特色的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在上级规定和校级安排上为思政课教学提供的供给。出于研究的针对性考量,下文仅针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状况进行分析。

2.1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供给状况

师资队伍是影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举足轻重作用,但目前一些职业院校教师“存在数量不足、质量欠缺、结构不合理、标准不清晰等问题”[3],也有研究将思政课教师的类型归结为:博学多才、犀利睿智、知心理解、风趣卖萌、敦厚长者、照本宣科、不知所云七种类型[4]。由此可见从质量上来讲,高职院校的思政课老师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

2.2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供给状况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且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滞后于新媒体发展,新载体拓展不利;比如实践教学法往往是一种经验式教学,与专业教育缺乏耦合,未实践之前就已经知晓实践结果,实践按部就班,为了实践而实践,很难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真知。学生渴求有意义的社会考察、志愿服务,认真开展调查等。辩论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对社会热点发表己见,是很好地让学生表达自身观点的有效途径,但也存在局限,这种教学方法看似比较新颖,实则由于思政课课堂学生规模大、人数多,参与学生有限,效果也就可见一般。

3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供给路径

精准思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征,[5]强调寻找问题、对准焦距、抓住重点环节,精准解决。“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也需要并可以实现精准供给。在价值取向上应处理好两对关系。第一是守与变的关系。守是指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门特殊课程,在高职教育中举旗定向,必须“坚守正道”,坚守它的独特属性: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思想性是课程的初心、政治性是课程的使命,理论性是课程的要求。变是指时代和实践均在变化,社会更加多元、开放、平等、共享,新环境、新技术、新思维使得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其教学场域和教学逻辑也必然发生变化。第二是时与度的关系。时是指时效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因时而进、因时而新,抓住新时代、新环境下高职学生特点,紧跟高职学生的兴趣变化,以他们乐于接受的图式开展教学。度是指深度性。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挖掘理论深度,突破平面教学,对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关切进行积极回应,讲好中国故事、讲出信仰力量,引导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深度思考,展现思政课的思想引导、价值判断选择功能。因此“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就是以“双高计划”所列目标为指引,满足新时代高职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弥补现有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存在的差距,补齐短板,增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精准性,进而提高思政课的感染力和实效性。在处理好以上两对关系的基础上,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供给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3.1 师资队伍精准供给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6]高职思政课老师必须先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明确掌握和及时了解思政课发展规律特点,通过多种形式例如理论再学习、课题研究、学术交流等始终站在思想政治教育最前沿,更好地服务于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其次,要多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善于运用新媒体,增强与学生的共同语言,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及时掌握学生之所思,学生之所想,搞清楚、弄明白学生关注什么并将这些关注与思政课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解答学生困惑,提高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度。再者,高职思政课教师还要与学生多交流沟通。除了课堂答疑、课间休息外,开辟更多途径,比如召开座谈会、交流会或者线上视频、邮箱写信等途径,加深师生双方的交流,经过思维的碰撞,增强思政课的说服力。最后,高职思政课教师还应该做到教学、科研成果双向转化。在教学过程中,能够遇到有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一些问题,思政课老师可以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加强思考,形成教育教学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又会反过来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的提高,两者互相促进。

3.2 教学方法精准供给

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截止目前思政课教学方法一直不断变革,从最传统的板书到PPT,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网上慕课,新媒体的加入使得思政课教学方法的种类越来越丰富,这些教学方法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但是过分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却往往影响教学内容的质量。因此相比较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更重要的是找到真正适合思政课程、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于普通高等教育而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必须更加注重校企协同育人、实践育人和劳动育人。在实践、劳动中让学生体会让学生思政课的价值。高职学生也只有投入到实践中,才能感受思政课理论的魅力并拥有获得感。

3.3 教学内容精准供给

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在理论深度上进一步加强,用理论的真理性彻底性说服学生,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真信、真学、真懂、真用。教学内容应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灵活多变地满足学生的不同口味,满足学生期待。还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灵活取舍,剔除删减中小学阶段已经反复学习的内容,对重难点内容加大课时量。“新”字也同样重要,要避免陈旧老套的教学内容,及时结合当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拉近教学内容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体现教学内容的时代感和学生的认可度。针对高职学生的特殊培养模式,将工匠精神的养成教育与课程有机融合,精准对接产教融合,采取工学结合的教学内容,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学习、日常车间能力锻炼和企业实习经历结合在一起,完善人才培养。此外,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区域特色、院校特色开发校本思政课程,比如将当地和学校相关的红色资源、爱国人士、专家技能人才等内容写进教材,使学生增加对学习内容的亲近感和对家乡的热爱。

4 结束语

精准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样态。“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准供给能够缓解思政课教学中供需失衡问题,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总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和“双高计划”指导下,高职院校实施思政课精准供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感召力、感染力和培养高质量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理论课供给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