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民办高校大学生求真、向善、尚美教育

2023-01-02 23:54王姝鹏
华东纸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求真民办高校中华

王姝鹏

(湛江科技学院 广东 湛江 524094)

0 引言

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如期实现离不开民办高校的参与。民办高校不仅要培养中国制造2025的急需人才、教育学生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本领,而且要承担服务国家制造业转型发展、培养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的精神,使之成为职业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新时代大国工匠。因此,开展求真、向善、尚美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1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求真教育

民办高校要为中国制造2025输送合格人才,不仅要塑造大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通过培育大学生求真、向善、尚美精神,使之成为是新时代大国工匠的内在素质。因此,民办高校要把求真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

1.1 传递真知

“真”标志着与客观实际的一致,反映了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科学规律。我国工业化建设的新中国工业成长的历程包含着丰富的真理性认识成果,已经成为大国工匠共同遵循的价值准则。因此,民办高校要在专业教学中向学生渗透工匠精神的精髓,始学生明确学好专业课程、今后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的目的在于求真,进而坚定今后成为大国工匠的自信。

1.2 弘扬求真精神与方法

遍观大国工匠,其立身、处事、制造无不脱离“求真”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使工艺绝活儿传递下去。因此求真已经积淀成应用型人才成才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传承至今。此外,在“求真”的方法方面,传统文化中包含的内容丰富而具体。例如,孔子提出,追求真知,要做到“不耻下问”,“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宋代理学认为,知识的获得需要实事求是地反复推究事物的原理,即“格物致知”。正是因为“求真”的精神不止,方法不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真理智慧才能凝结成晶,历经历史磨砺而生生不息,日益精深博大,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民办高校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体验先进的工艺手段,因而必须将求真精神作为未来工作、处事、作人的态度、精神、方法,使生产技艺在内心中从“形”的层面上升到“神”的高度,以传递求真精神、求真方法为重要目标,才能真正实现大国工匠之“真”的境界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通。

2 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向善

思想政治教育是民办高校的中心工作之一。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包含知识教育的内容,更包含道德教育的要求,注重传递对人性社会的价值认识成果,引领学生自觉向善。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而厚重,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时代发展新形势将其凝练为“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重要方面,这些精神美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为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源泉沃土。

2.1 加强品德引领

道德教育强调个人道德品德的培养。道德教育的目标即为教人向善,“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善’对于个人方面就是指个人的思想行为要满足国家社会‘应然’的道德要求。”1首先,要“讲仁爱”。中国人奉行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崇尚“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爱”原则,倡导仁义礼智信的全面的道德修养。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当代大学生中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2其次,要“守诚信”。诚信不仅是历史上中国人所尊崇的人生哲理,更跨越时空而世代相传,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中,成为当代大学生品格塑造的关键。最后,要“崇正义”。公平正义是人类共同的永恒追求。“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中华民族正是在对正义的不懈追求中形成了以义为先、宁义勿利的义利观,形成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献身精神。当代大学生处于价值观、是非观形成的人生关键期,面临着多样选择、多重诱惑、多种陷阱,只有引导其坚定正义的信念、恪守公平的原则,才能树立起崇高的理想,担当起时代的重任。

2.2 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

人是生活于社会之中的人,个人的思想修养与行为素质水平会对整体社会风气产生直接的巨大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善”对于社会方面就是要为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人才,通过道德教育引导未来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遵循社会伦理规范、实现社会共同理想,与人为善,于己为善,引领人人向善的社会道德风尚。首先,要“重民本”。“民本”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本理念,集中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人民至上的人文精神。在当代中国,党中央高度重视与人民群众的血脉联系,而作为未来的应用技能人才,民办高校学生更要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自觉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培养为人民服务的习惯。其次,要“尚和合”。“和合”崇尚以“中”为用、以“和”为贵的处世之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品质。和合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的民族深情、团结统一的价值取向、贵和尚中的思维模式、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2,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精神之钙。最后,要“求大同”。“大同”社会是中国古人的“中国梦”,“大同”理想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向当代大学生传递“求大同”的社会理想,有助于增强其对中国梦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同,从而引导其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力奋斗。

3 积极开展审美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尚美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为一种尚美的文化,“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和创造,成为中华民族深层心理结构的精髓。”3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除了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角度外,还应关注审美的角度,即通过审美教育培育当代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精神品格,引导其用“发现美”的眼睛看世界,不断提升审美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3.1 审“美的形式”

审美教育要研究“美的形式”,从对外在美的品鉴中获得爱的情感体验。美的感觉最初产生往往与人的感官需要直接联系。例如,在中国原始文字中,“美”的字形是用“羊”和“大”两字来表现的,“羊大则美”,因而最初的美是对味道鲜美、形象丰硕等意义的综合表达。之后,山川河流、草木花卉、飞禽走兽、美食美器等,皆因满足人的某种感官需要而进入人的审美视野之中,引起人的愉悦情感体验。然而,这种最初的直接的美感往往出自人的爱美天性,要使天性赋予的最初的审美可能性转化为主体自觉的、现实的审美活动,必须通过审美教育开发和利用天性。一方面,审美教育能够激发人的情感动力,如此,自然万象、科学技艺、文学艺术等的外在之美因升华为热爱之情而变得更加持久深刻;另一方面,审美教育能够唤起人的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并借助社会发展提供的广阔技术平台生发出更多美的形式,使世间百态,各美其美。

3.2 尚“美的本质”

审美教育要探讨“美的本质”,从对内在美的体悟中提升人的精神品格。内在美的本质表现为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即“真”与“善”的统一。“美是以真和善为前提,美和真与善之间有着相互促进作用。”4孔子认为“里仁为美”,即达到仁的境界是美好的。孟子认为“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即人性的善良出于本性,充实就是美。此外,儒家常借用山、水、玉、石等自然物来类比喻示人的美德,这些均表现出美与善的内在统一性。至于道家,则崇尚一种归宗自然之美。庄子认为,“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种简约朴素之美具有超功利的精神境界,实现了审美与伦理的融通。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深厚的尚美传统,渗透着真善美相统一的理想与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美的内蕴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达到“真”与“善”基础之上的“美”,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塑造和情性心灵的陶冶,也有助于整个社会伦理风教的全面改善。

4 结语

文化之所以能够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就在于其包含着真善美的境界。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目标。在当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使青年一代具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必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善美内蕴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推动民族文化的弘扬和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推动新时代思想政治较教育内容的丰富发展和时效性的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求真民办高校中华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传承家风 求真 求美——朱玺臻小朋友的绘画追求
张锦绣
阎生德
漂洋过海赴少林 一文不名求真功从少林洋弟子到一国外长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