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生人际交往个案分析与干预

2023-01-02 23:54
华东纸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舍友自卑辅导员

许 琳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江苏 徐州 221000)

0 引言

自卑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在高职生中普遍存在,并以各种形式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主要包括缺乏安全感、自信心低、社交畏缩、害怕与人打交道等。而大学是学生们认识自我、历练自我、提升素质的人生舞台,大学生人际交往不仅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且还与其道德品行、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状况等密切相关。如何应对由自卑心理引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是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应当面对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一名性格孤僻、自卑内向的女大学生,通过分析其成因,并运用各种策略进行干预,有效地减轻了其自卑心理,提高了其学习和生活质量。

1 案例简介

背景资料:小Z同学是财务管理专业的一名女大学生,今年19岁,正读大二。

外表:体型肥胖,穿的衣服很旧也很随便,色调灰暗;经常低着头,避免与人目光接触,走路步子小;与人交流时,很拘谨,语速很慢,平时不苟言笑。

家庭状况:该生出生于一个农村家庭,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年幼时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将该生交由爷爷奶奶抚养。虽然父亲常年不在家,但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常常控制她的零花钱,嫌她花钱大手大脚。奶奶很慈祥,最疼她,但在她刚踏入大学时就因病去世。

个人成长史:幼年时期,该生作为一名留守儿童,从原生家庭获取的关爱较少。从小学习成绩就不好,初中毕业没考上高中,就读于离家较远的职业中专。期间因体型肥胖受到班级同学的排挤,同学不愿和她玩,她自己也很少主动去找朋友。曾因同学的孤立和排挤有过心理疾病史,性格较为敏感,觉得同学在背后议论她,有过自杀意念,并在心理咨询机构做过治疗。

存在问题:奶奶去世,与父亲关系不好,性格孤僻,自卑内向,不愿意和他人沟通;学习成绩差,上课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学习吃力;同学不愿和她交往,人际关系不佳,行为被动。例如,只要家人不问,从不主动与家人交流其在校表现;上课时有部分内容不太理解,不好意思请教老师;与舍友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一味妥协,不懂得拒绝别人。同时,根据大一入学时的心理普查,该生的心理测验结果也显示有心理问题,属于亟需心理咨询的重点关注对象。

2 案例定性及成因分析

此案例反映的是女大学生小Z由于原生家庭和成长中重大经历导致性格孤僻、自卑内向,并由此引发的人际交往障碍问题。这其中既有诸如性格内向、自卑等内在原因,也有朋辈压力、家庭环境等外部因素。具体原因如下:

2.1 原生家庭

从小Z原生家庭来看,由于自幼父母离异,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将该生交给爷爷奶奶抚养,父亲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小Z幼年时期获得的关爱较少,这对小Z孤僻、自卑、内向性格的形成有着关键影响作用。

2.2 重大经历

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感情深厚,奶奶去世后,个性愈发孤僻内向。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对小Z来讲,是重大的负性经历:中专时期因体型肥胖受到班级同学排挤。这对于一个女同学而言,心理打击是非常大,所以小Z不愿意和他人沟通,不主动去找朋友,更不懂得拒绝别人,甚至觉得同学们都在背后议论她,有过自杀意念。

问题关键点:

(1)如何帮助小Z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正视自卑,勇敢地克服和超越自卑,学会沟通和交友,懂得拒绝,勇敢Say No。

(2)如何引导小Z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肯定自我、发展自我,从心开始,做更好的自己,从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3 解决思路和实施办法

3.1 用“爱”倾听,安抚学生情绪

某天我正在组织班级学生进场听专题讲座,小Z突然主动过来跟我说心情不好,不想进去听讲座。由于该生之前从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因此听到她的诉求后,我将组织学生进场工作安排给学生干部,把她带到空教室中,鼓励她释放不良情绪,降低心理压力,待其情绪稳定后,与其沟通了解详细情况。

该生与其她三个舍友都是中专同学,平时相处还算融洽,偶尔产生分歧发生矛盾时,都是她在让步和妥协。近期某课程即将结课,任课老师让同学们分组完成作业,她们宿舍四人是一个小组,但其她三个舍友称作业太难她们不会做,让该生独自完成。该生感到很苦恼,一方面作业太难,她也不会;另一方面,类似的事情不止一次,每次她都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而舍友们也把她的忍让和付出当做理所当然。

3.2 积极引导,建立信任关系

耐心听完小Z的表述后,首先鼓励小Z勇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建议她平心静气地跟其舍友袒露心声,表明态度:大家一起完成小组作业;其次发挥朋辈力量,建立帮扶小组,针对小Z同学小组作业不会做问题,安排学习委员帮助她及其舍友完成小组作业,邀请乐于助人的同学和小Z一对一结成互助队子,帮助其克服学习困难,增加学习积极性,树立学业信心,鼓励她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积极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积极融入班集体,多与班级优秀同学沟通交流,向他们看齐;最后常去该生宿舍走访,了解其生活日常,使其从内心深处感到温暖和支持,从而卸下防备,确立基本的信任关系。

3.3 发掘学生潜能,提升自我价值感

在宿舍走访过程中发现小Z擅长绘画,且对于Office、PS等办公软件的操作能力较强,做事认真富有责任心。因此,在她空闲时间经常叫她来办公室做事,如:统计每日健康信息填报数据、设计封面海报等,鼓励她加入学院综合管理部和新闻宣传部,多接触老师同学、多学习技能,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在工作中,小Z充分挖掘了自身的优点和克服困难的潜力,发现了自己的长处,找到了自信。她将精力投入到学习和感兴趣的事物中,将重心转移到努力自我提升上,不断提升充实自己,努力使自己变成更优秀、更加受欢迎的人,在与同学的相处中也更加从容、自信、开朗。

3.4 家校配合,全员育人

联系小Z父亲,告知该生在校状态,小Z父亲积极与我沟通该生的成长过程和性格特点,我也借机会与其探讨成长经历、家庭氛围对学生的重要影响,希望其多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给予她必要的家庭支持,并与其口头建立定期电话沟通交流机制。与任课教师积极沟通,让他们给予该生课堂情况的关注,并在学业方面进行指导。经过多方努力,目前该生状态良好,学习成绩明显进步,从全班第21名进步到全班第7名,越来越自信,越来越开朗。

4 经验与启示

4.1 重视原生家庭对学生的影响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迈进。”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的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孩子认知能力、社会性情感及各种人格品质的发展。[1]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比生长在双亲家庭中的孩子,更为敏感、自卑、情绪化等。

作为辅导员,要在学生入学时通过学生档案全面熟悉学生的基本信息,查阅学生家庭结构及成员情况,把握第一手资料。进校后,善于观察,对于有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对于单亲家庭学生,要一对一沟通谈话,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赋予更多的关注与关心,让他们感受到温暖,让他们愿意敞开心扉,接纳生活,树立信心,同时进行家校沟通,共同关注学生成长。

4.2 重视大学生人际交往问题

大学是学生们认识自我、历练自我、提升素质的人生舞台,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学生更好的在校生活和学习,反之不好的人际关系则会让学生的生活陷入混乱,直接影响其健康成长与发展。

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主体在学生,但也需要辅导员、班主任的支持和引导。特别是在新生刚入学的时候,面对陌生的环境有诸多的不适应,有的学生比较内向,突然离开了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关键和技巧,面对陌生人就不知道怎么去融入,进而产生心理问题。因此需要高度重视,如:开展主题班会对全班同学进行教育,强调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开展“尊重与理解”、“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技巧与策略”、“心理问题敞开说”等一系列活动,转变学生观念,拓展育人功能,构建多维育人体系。

4.3 力争社会的支持助力,开展家校合作

辅导员在帮扶特殊学生的时候,绝不应单兵作战,一定要力争其他社会力量的支持,协调各方面教育资源,共同推动学生成长。[2]

首先应善于发挥大学生群体的力量,鼓励特殊学生参与积极正面的集体活动,特别是校园心理健康普及活动。[2]其次,创新学生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建立宿舍心理联络员—心理委员—辅导员以及班—院—校三级心理联动机制、宿舍长—生活委员—班长—辅导员四级班干部团队建设机制、朋辈咨询制度等,及时掌握学生的各种动态发展,关注学生的细微变化,有问题能够及时得到倾诉和轻松化解。最后,家长作为大学生的第一监护人,有权也必须知道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状况。平时多与家长联系,与家长互通学生信息,更全面地掌握学生情况,形成家校共育,构建立德树人的教育合力,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5 结语

通常情况下自卑心理是一系列心理问题的源头,对个人的未来发展和融入社会都会带来极大的影响。[3]据调查自卑心理在高职生中普遍存在,为解决由自卑心理引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问题,本文针对具体案例,提出了用“爱”倾听,安抚学生情绪、积极引导,建立信任关系、发掘学生潜能,提升自我价值感、家校配合,全员育人等干预手段。结果表明这几种心理干预方法有效地缓解了学生的自卑心理,使其慢慢走出原生家庭的影响,从“心”开始,做更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舍友自卑辅导员
同一条毛巾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让自卑成为一种前行的力量
无债一身轻
一个自卑者的自白:“觉得做什么都不行”
战胜自卑,让生命之窗开出自信之花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新技能
自卑的地方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