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海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

2023-01-03 20:50白静李云海黄敏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2年23期
关键词:云海气机脾胃

白静,李云海,黄敏

(1.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北 武汉 430065;2.湖北中医药大学附属新华医院/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北 武汉 430015)

0 引言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中医一直注重调理脾胃,并对脾胃相关疾病予以极大的重视。脾胃居于中央,有“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之论,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1]。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两者纳运相成,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水谷精微的吸收[2]。注重脾胃,对养身防病具有重要意义,脾胃相关疾病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李云海,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北中医药大学金匮教研室主任,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二十余年,主攻中医内科、妇科、皮肤科及各种疑难杂症,受《金匮要略》、《伤寒论》等古籍的影响,对治疗脾胃相关疾病具有独到的见解和经验,在治疗脾胃疾病的选方用药上也有显著的疗效,笔者有幸可以跟师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收获颇多,现将李云海教授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临床经验介绍于下,希望与各位学者互相交流借鉴,共同促进脾胃相关疾病诊治的进步。

1 临床经验

1.1 重视调和脾胃自身,条畅脾胃气机

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上,李云海教授首先注重调理脾胃自身,尤其在条达脾胃气机的通畅。脾气主升,以升为顺;胃气主降,以降为和,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输布周身,胃气下降,将水谷下降于小肠而泌别轻浊,两者升降相因,共助气机运行。此外,脾升胃降既可引肾水上济心火,又可引心火下温肾水,使心肾相交;还可引肝升之气克制肺降之气,亦可引肺降之气克制肝升之气,使肝肺协调[3],因此称脾胃为元气升降之枢纽。一旦脾胃之升降出现问题,气机不畅,脾气无法上升,水谷夹杂而下,出现泄泻、完古不化;胃气无法下降,可见恶心呕吐,呃逆嗳气,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五脏六腑之间紧密联系,脾胃气机失调,同样影响心肾水火不交、肝肺左右失调,可见脾胃气机运行通畅在机体的重要性。

《金匮要略》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表明脾胃的功能正常与人体的健康息息相关。李云海教授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受仲景思想的影响,格外重视调和脾胃,条畅气机,以调整脾胃气机之升降为指导思想,广泛运用黄芩、黄连等苦寒之品与半夏、干姜等辛温之药配对组方,伴以大枣、甘草等药调和脾胃,常用方药如枳实汤、半夏泻心汤等,这些都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1.2 运用整体观念与五行学说,多脏腑调治脾胃疾病

中医“整体观念”将人的五脏六腑比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脏腑都不可独立运行。中医五行学说认为,脾脏与其余四脏之间存在着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关系[4]。这种五行生克关系维系着五脏之间的协调平衡,一旦四脏有病则可影响脾脏,同时脾脏疾病也会影响其他四脏,进而为从脏腑相关入手间接对脾胃系疾病进行多脏腑调治奠定了内在依据[5]。

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上,李云海教授注重调治脾胃自身的重要性,但并不拘泥于仅仅治疗脾胃本身,而是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多脏腑调治。如脾与肾先后天相互资生、相互促进,脾运化水谷有赖于肾气及肾阴肾阳的资助与促进,肾所藏的先天之精与化生的元气也有赖于脾运化的水谷之精及化生的谷气的充养和培育,因此一旦脾系或肾系出现问题,不可避免会影响另一方,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上,常常使用温补脾肾之法。此外,脾与心、肝、肺之间也紧密相连,健脾补心、调和肝脾、补脾益肺等治法也广泛应用于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总而言之,立足脏腑相关,对其余四脏分别进行调治,对临床脾胃相关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5]。

1.3 善于运用古方,灵活化裁,倡导个性化治疗

李云海教授十分重视中医经典文献,常教导学生们多阅读古籍,从一些经典方中汲取经验,灵活运用到临床中来。如半夏泻心汤这一经典名方,是李云海教授诊治脾胃病时经常运用的方剂,《金匮要略》原文记载:“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6]《伤寒论》中也记载:“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在临床上看到相关症状,李云海教授常常考虑是否可以结合半夏泻心汤治疗,临床实践也证明半夏泻心汤在治疗呕吐、泄泻、胃痞等疾病方面的确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经典古方之所以留存下来,是一代代医家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它们禁得起历史和临床的考验,并得以继承和发扬,因此不能摒弃,要学会从经典中学习与借鉴,用于指导医者今日的选方用药。但是李云海教授强调,对于经典古方不能照搬照抄,一方面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革,一些古方中药物的计量、药效已经发生了改变,无法发挥本有的效果,另一方面每位患者的病情都有其独特性,每一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个人体质都不相同,同样的方药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每个人身上有不同的疗效,因此在选方用药上,一定要针对患者个人实际情况,结合古方灵活化裁,采用最合适的治疗方法。

1.4 熟练掌握药性,用药力求简练精悍

由于脾、胃生理特征的不同,在用药上的注意事项也不同。脾喜燥恶湿,治疗上多选用清燥化湿之品;胃喜湿恶燥,治疗上多用滋润柔和之品。李云海教授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巧妙将两者结合起来,既不过度使用辛温燥湿之药,防止伤阴太过,也不一昧使用滋补柔腻之药,以免阻碍气机。这就要求医者熟练掌握药性,根据各类药物的习性组合施方。

李云海教授在选方组药上主张“小而精”,力求简练精悍,在保证药物疗效的前提下,运用的药物数量、剂量不宜过多。脾胃相关疾病的治疗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使用药物的周期也较长,选用“小而精”的药物不仅可能减轻脾胃的负担,也可以稍微降低病人的经济压力。

1.5 强调“治未病”,调整生活饮食习惯

《黄帝内经》最早提出“治未病”这一理论,《伤寒论》、《金匮要略》将这一理论运用到临床中并将其发展,李云海教授深受张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上格外推崇“治未病”。“治未病”不仅是未病先防,也包含既病防变、预后防复,可以说“治未病”思想贯穿疾病发展前、中、后各个阶段。

脾胃是人体消化生理的核心,任何饮食的摄取都取决于脾胃的运化功能,包括各种营养补充品等,最终都要通过脾胃的消化、吸收和输送[7]。《脾胃论》有云: “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自倍,则脾 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此诸病之所由生也。”说明疾病的发生与脾胃的盛衰密切相关[8]。《灵枢·五味》记载: “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更是直接说明胃气的有无影响着疾病的预后好坏,因此面对脾胃相关疾病,我们要做到顾护好脾胃,将疾病防患于未然中。

除了调理脾胃预防相关疾病,李云海教授还倡导大家调整个人生活饮食习惯,在诊治脾胃病人的过程中,不断嘱咐患者少食辛、辣、生、冷,保持心情舒畅,合理保持运动,养成积极健康的生活习惯。李教授认为仅仅依靠药物治疗脾胃疾病,只能缓解一时的痛苦,为了保证高生存质量,人们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习惯。

2 验案举隅

(1)刘某,男,42岁,2021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胃脘间断不适两年余,现症:喜温喜按,伴反酸,偶有腹胀,夜寐欠安,纳呆便溏,小便频数,舌淡苔腻,脉弦细弱。中医诊断:胃痞(脾胃气虚证),治拟健脾益气,行气和胃,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拟方如下:香附15g, 砂仁10g ,白术15g, 茯苓10g, 陈皮10g ,法半夏10g ,丹参10g ,太子参15g , 厚朴10g ,枳实10g ,瓦楞子10g ,海螵蛸10g ,鹿角霜10g ,黄连10g, 干姜10g ,炙甘草6g。7剂,日一剂,水煎服,温水分服二次。

2021年10月17日二诊,患者诉胃脘不适稍有好转,追诉手足欠温,大便次数增加,多在晨起时,舌淡苔腻,脉脉沉弦。守上方加补骨脂、肉豆蔻各10g。7剂,日一剂,温水分服两次。

2021年10月31日三诊,患者诉胃脘不适明显好转,腹胀、反酸减轻,大小便次数稍有减少,舌淡红苔薄,脉弦。守上方7剂。

2021年11月14日四诊,患者诉上诉症状基本好转,无其他不适,守上方去海螵蛸、瓦楞子、补骨脂、肉豆蔻,7剂,巩固治疗。一月后随访,症状好转,至今无复发。

按:患者以胃脘不适为主,诊断为胃痞,结合其喜温喜按,纳呆便溏等症状及舌脉象判断为脾胃虚弱证。脾胃虚弱,无力推动气机运行,胃气下降失司,出现反酸不适,脾气无法上举,故大小便增多。在选方用药时,应以补益脾胃,条达气机为主要方向。患者反酸不适,运用瓦楞子、海螵蛸收敛制酸;患者脾胃虚弱,痰阻气机,以黄连、干姜合用辛开苦降,调节气机。久病多瘀,李云海教授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时,常根据病情长短及变化选用行气化瘀药物,本方运用丹参通经止痛,活血化瘀。患者二诊追诉晨起泄泻次数增多,是典型脾肾阳虚症状。前文提到脾肾先后天相互资生,脾胃久病必将影响肾系,故选用补骨脂、肉豆蔻温肾助阳,温脾止泻。嘱患者服药期间禁食油腻、辛辣刺激之品,适当运动,遵嘱执行。在后续的治疗中,随症加减,效果显著。

(2)王某,女,39岁,2021年5月9日初诊。主诉:间断腹泻1年余,加重1月,2021年4月肠镜提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现症:腹痛欲便,里急后重,便粘液脓血,颜色鲜红,便后痛减,每日3~5次,小便短赤,肛门灼热,纳食欠佳,渴喜冷饮,矢气频作,舌淡红苔黄腻,脉滑数。中医诊断:痢疾(大肠湿热证),治拟清热利湿,调气行血,方选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拟方如下:白头翁20g ,黄连10g,黄芩10g,黄柏10g ,当归10g,芍药10g,木香10g,槟榔10g,肉桂6g,葛根15g,炙甘草6g。7剂,日一剂,水煎服,温水分服两次。

2021年5月16日二诊,患者诉腹痛缓解,仍有少量脓血便,大便次数减少,追诉情绪紧张,夜寐欠安,舌淡红苔腻,脉弦滑。守上方加酸枣仁30g,合欢皮10g,7剂,日一剂,水煎服。

2021年5月23日三诊,患者诉腹痛明显好转,脓血便基本消失,大便每日1-2次,余症状基本恢复正常,守上方去肉桂,14剂,日一剂,巩固治疗。

2021年6月20日四诊,患者诉诸症基本好转,紧张情绪基本消失,希望继续服用药物巩固疗效,守上方去酸枣仁,合欢皮,7剂,日一剂。3月后随访,症状未复发。

按:患者的症状是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表现,曾间断口服水杨酸等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药在治疗该类病症有很好的疗效,故患者寻求中医的帮助。初诊时患者诉腹痛,排粘液脓血便,大便每日3~5次,判定为痢疾,结合肛门灼热、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及舌脉象,考虑为大肠湿热证,且热象更重。《伤寒论》中说过:“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故也,白头翁汤主之。”故李云海教授选用白头翁汤为主方,结合芍药汤治之。本方重用白头翁清热止痢,黄连、黄柏、黄芩共奏清热燥湿之效,为防止寒凉太过,加少许肉桂,取其辛温之性。治疗痢疾,离不开“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中自除。”这一治则,故选用芍药、当归行血和营,木香、槟榔行气导滞,患者口渴较甚,加用葛根生津止咳、升阳止泻,全方清热燥湿,调和气血,故症状自愈。患者因长期腹痛腹泻,情绪紧张,精神抑郁,夜寐欠安,二诊时加用酸枣仁、合欢皮宁心解郁安神,并嘱咐患者避免过度紧张,保持心情舒畅,随着症状的好转,患者的精神也逐渐放松,在药物治疗和心理调节的双重作用下,其症状基本自愈,治疗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3 小结

李云海教授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二十余年,在治疗脾胃相关疾病上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建树,不仅擅长从各类古籍医方中汲取经验,也积极与患者沟通,在临床实践中取得收获,再运用到临床与教学工作中去,笔者在跟师过程中受益颇多,认为治疗脾胃相关疾病要根据实际情况辨证施治,因证寻法,以求达到最好的疗效。

猜你喜欢
云海气机脾胃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他到底是谁
藏在云海里的梦
这个假期你去哪儿
便携电子打气机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新年心愿宝宝有个好脾胃!
细嚼慢咽护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