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调周法治疗月经后期的研究进展*

2023-01-04 12:13杨亚楠周建惠石丽琼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经血月经周期滋阴

杨亚楠,陈 星,田 华,刘 蓝,周建惠,石丽琼△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11)

“月经后期”,亦称“至期不来”,其名称和治疗方法最初记录在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中。中医认为,月经周期后延7 d以上,甚至可延至3~5月1行,持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称为月经后期[1-2],其症状复杂、易反复,临床治疗较为困难。现阶段,西医治疗月经后期不良反应较大且远期疗效不理想;中医药治疗月经后期,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调节患者体质、改善机体功能,远期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小。

中药调周法为极具特色的中医药疗法,以“阴阳学说”为基础,研究女性生殖周期各个阶段的阴阳增长和衰退,认识到阴阳在月经周期中的规律运动,并根据阴阳的变化选择用药,在调节女性生殖周期方面非常有效[3]。因此,本文主要从文献、理论和临床三个方面,对近些年来中医调周法治疗月经后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总结展望,旨在为月经后期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

1 阴阳对调周的作用

阴阳为构建世间万物之基础,其对立、转化、消长、互根都具有普遍的规律,于调周而言,阴阳对其作用具体可分为以下两点论述。(1)阴阳相对平衡,稳定月经周期。孤阴不长,独阳不生,月经来潮是在阴阳相互依赖、相互平衡的基础上发生的[4-5]。调周法借助药物,通过外来阴阳协调机体阴阳,为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稳定月经周期,促进生殖健康。(2)阴阳消长,促进周期变化运用。月经周期,是阴阳互生的基础上所发生的一种阴阳消长、动静升降的圆周运动[6]。月经周期性变化,正是在阴阳消长的对抗中形成。经前期肾阳渐盛,阳长到一定阶段“重阳必阴”至行经期;经后期阴逐渐增长“阴长阳消”,阴长到一定程度,“重阴必阳”到达经间期,就形成阴阳的不平衡状态。夏桂成教授[7]曾用“太极阴阳鱼钟图”生动揭示月经周期中阴阳的变化。阴阳消长是在阴阳互根前提下形成的,以阴阳消长前提构成了月经周期变化。阴阳是月经来潮的精髓,气血只是月经来潮的一个现象[8]。阴阳周期性变化如常,经血得以按时泄下,则月经周期正常。

2 中药调周

中药调周法根据月经周期中不同时期的阴阳消长规律遣方用药,达到重建月经周期的目的,在临床上用该方法治疗月经后期病疗效显著[9-10]。以下对各个分期及其用药进行分别论述。

2.1 行经期:养血活血,祛瘀生新 “行经期”又称“月经期”(月经第1~4 d)。这个时期,重阳必阴,“阳”长到极致,血海满溢,在“阳长”作用下可促使胞宫由藏转泻,经血按时得以释放[11]。这个时期的用药应该符合其生理特征,一般的治疗方法为“祛瘀助生新”。杨秉秀教授[12]在治疗该病时,行经期采用“通调”的方法,主张“因势利导”,增加活血和调经药物的使用,经血的流失可导致阳气偏于旺盛,注意补益肝肾之阴,加二至丸。在此期间,王秀云教授[13]顺应该期生理特点,主张活血加快血液循环,消除瘀血以加快新血生长,大量运用赤芍、当归、泽兰、牛膝等活血药物的同时,认为“气为血之帅”,加用理气药。现阶段,张银霞老师[14]以“活血养血通经”为药物治疗的总原则,采用“通因通用”的方法,辅以调节气血,促进经血排出,桃红四物汤加减。黄平教授[15]认为,在此期间,胞宫由藏转泻,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活血调经,着力祛瘀,并使用益母草、丹参、山楂等药物促进血液循环、调节月经。

2.2 经后期:滋阴补肾,以阴助阳 经后期(月经第5~12 d),为卵泡发育成熟的阶段,阳消阴长,经血既下,胞宫藏而不泻。这一阶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滋补肾阴的方式以促进卵子发育。所以,经后期主张“滋阴补肾,以阴助阳”为治疗方法[16]。夏桂成教授[17]研究发现经后期病理特点多为血、阴、精的不足或失调,将月经后期再分为初、中、末期,经后初期是阴血恢复期的主要时期,治疗以养血为基础,养阴为重点,常用当归地黄汤加减;经后中期为卵泡发育重要时期,治疗以滋阴为主,佐以助阳,方用滋阴生肝汤加减。经后末期与经间期相连,治疗主要以养阴促卵泡成熟为基础,辅以活血行气,以辅助卵子排出,效果较佳。蔡氏妇科[18]顺应经后期“阴长”的生理特点,治疗重点为补肾阴促进卵泡发育、子宫内膜生长,予育肾养阴通络方加减,总有效率可达85%以上。张良英教授[19]提出了经后期经血下泄,气血耗伤,子宫藏而不泻,血海空虚渐复,治疗以滋肾阴为主,要调养冲任,促卵泡发育、卵子正常排出,达到促进月经周期恢复的目的,肾虚者,予加味六黄调经汤;气血虚弱者,选用人参养荣汤;痰湿严重患者,方予化脂调经方。黎烈荣教授[20]的治疗偏重于“消中见长”,它在养血滋肾阴基础上,可滋补肾阳,促进阳气阴精的生长,症状轻者加用右归丸,症状重者加用龙鹿胶囊。

2.3 经间期:滋阴补肾,活血通络 经间期又称为“氤氲之时”(月经第13、14、15 d),该期“重阴必阳”,为卵子排出的关键阶段[21]。《证治准绳·女科》中论述:“……此乃生化之真机……”在调理过程中应强化氤氲运动,因此以“滋阴补肾、活血通络”为协助卵子成功排出的治疗方法[22]。罗志娟教授[23]认为经间期阴精充盛,冲任气血运动更加活跃,该阶段治疗应该补肾滋阴、促进血液循环、疏通脉络,自拟桂罗氏调经2号方加减。张文宏教授[24]在经后期治疗时致力于排卵的促进,以活血通络为原则,自拟活血破卵方。侯会景教授[25]在经间期的治疗重点是健脾疏肝、活血通络、促排卵,给药包括当归10 g,牛膝10 g,熟地15 g,香附10 g,赤芍10 g,续断15 g等。

2.4 经前期:温补肾阳,扶阳助阴,益气养血 经前期(月经第16 d到下次行经期前1 d),在此期间,肾阳逐渐变得旺盛,应顺应其生理变化帮助阳气的生长,治疗方法主要是补肾阳,辅以滋阴、调节气血,促使下一次月经来潮[26]。杨秉秀教授[27]致力于在经前期着重补肾阳、补气益血,选用淫羊藿、枸杞子、女贞子、何首乌、黄芪、鸡血藤等药物。张庆文教授[28]认为月经后期病,多因经前期受寒或血瘀所导致的,主张经前期的治疗是注重活血促进血液循环,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蔡氏妇科[18]在经前期顺应其阳气增长的趋势,用药侧重于补肾阳,予育肾培元方。金季玲教授[29]认为,治疗当基于肾阳渐长、血海渐满、经血待泄的生理特征,治疗方法主要是温补肾阳,佐以滋肾阴,临床常用菟丝子、淫羊藿、巴戟天、鹿角霜、女贞子、何首乌、当归、白芍、熟地等。侯丽辉教授[30]认为经前期着重补肾阳,治疗以温补肾阳,行气活血通络为主,佐以滋阴,促使阴血充盛,达到“重阳”的生理状态,为经血按时来潮、孕育胞胎做预备,方予右归丸加减。徐莲薇[31]认为经前期注重活血通经,为月经来潮做准备,治疗以活血通经为主,具体方药以红花9 g,熟地10 g,加赤芍、川芎各10 g,刘寄奴15 g加减,总有效率达83.3%以上。

3 小结

中药调周法是中医的一种特色治疗方法,在临床治疗中取得较好的疗效。在月经后期病的治疗过程中,其遵循女性生殖周期中阴阳增减、气血变更的规律,恰当用药,以促使月经周期恢复如常,达到调治和预防月经后期病的目的,有效提升月经后期病患者的生殖和生活质量。但中药调周法治疗也可能存在不足之处,如(1)临床患者个体差异较大,中医辨证没有固定标准。(2)中药治疗周期较长,需要极高的患者依从性。(3)中药复方作用机制不明确。(4)中药口感较差。尽管中药调周法治疗存在上述问题,但能为之后月经后期病的治疗指明方向。在月经后期病的治疗发展中,临床上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来明确中医辨证的标准完善临床治疗方案,同时与现代科技研究相结合明确中药复方的作用机制,寻求更效的治疗方法来缩短治疗周期从而提高患者依从性,提高月经后期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改善中药的口感。更好的传承优秀中医药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妇科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经血月经周期滋阴
武立胜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秋季养生 重在滋阴防燥
女性怎么知道自己即将绝经
女性经期出现3种情况可能是早衰了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经血颜色发黑是何因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月经周期短,绝经就会提前吗
一朵花就这样熄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