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布病的症状表现与综合防治要点

2023-01-04 14:26
甘肃畜牧兽医 2022年3期
关键词:氏杆菌圈舍母羊

陈 华

(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肃南 734400)

羊布氏杆菌病(简称羊布病)高发对养殖工作的顺利开展会带来不利影响,为了更好地防控羊布病,需要明确其症状表现,作出科学诊断,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1 症状表现

年龄不同的羊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抵抗力不同,因此患病所表现的症状存在一定差异。成年公羊患有羊布病后临床症状较为明显,具体表现为发热、易出汗、关节肿痛,并且会对生殖性能造成不利影响,出现各种炎症,如睾丸炎、附睾炎等,从而影响配种能力。此外,通过配种还可能传播给母羊。母羊患病会影响正常发情和受孕;孕期母羊患病会出现流产现象,流产前母羊精神异常亢奋,在圈舍中来回活动,可能会出现分娩症状,其阴道黏膜潮红肿胀,乳房肿大异常,即使产下羊羔,大多都是死胎、病胎[1]。

2 传播途径与发病特点

布鲁氏杆菌易在羊群中感染和传播,尤其对孕期母羊影响较大。一旦怀孕母羊感染,非常容易流产或产出死胎,其排出的羊水、胎盘、分泌物中均含有大量布鲁氏杆菌,传染性非常强。此外,病菌还可能存在于患病羊的皮毛、尿液、粪便、乳汁中,导致疾病传播,且病菌在羊身上的潜伏期较长,患病羊可能长期排菌,时间可持续3个月以上。人与患病家畜密切接触后也容易感染疾病。

布鲁氏杆菌也能够经由消化道、呼吸道、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以及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密切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或是被污染的肉、奶制品均有可能进行传播;蜱虫叮咬也容易造成疾病高发。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羊均有感染的可能性,且该疾病一年四季均有可能发生。

3 诊断

结合患病羊临床症状,可对疾病进行初步确诊。若需进一步确诊,可通过病理学诊断以及实验室诊断等方式。

通过解剖病死羊的流产胎衣,可发现胎衣表面存在大量的脓性渗出物,流产胎儿内脏大多存在肿大出血情况,淋巴结表面存在分散的坏死病灶。病死公羊其睾丸和附睾存在坏死化脓的情况,精囊中有大量出血点与坏死病灶存在。

采集患病羊的新鲜血液,分离后获得血清进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滴入1滴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过4 min后可发现血液出现凝集,将凝集的血清筛选出,再进行1次凝集试验,可发现血清呈阳性反应[2]。

4 羊布病综合防治措施

4.1 加强布病宣传力度

羊布病不仅会对羊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也会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养殖人员一定要重视该疾病。畜牧部门必须强化宣传,通过多种方式如悬挂条幅、摆放展板、设立宣传台、发放宣传单的形式让养殖户了解羊布病的发病特点、预防方式及危害等,营造良好的疫病宣传氛围,使农牧民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4.2 做好养殖场羊布病检疫和净化工作

日常养殖过程中,需做好养殖场羊布病的检疫与净化工作,重视羊群抗病能力的提高,降低羊布病的发生概率,这对于羊布病的综合防控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在羊布病流行的养殖场或是周边,以及羊布病高发季节,注意做好疾病防控工作。一旦出现疑似患病羊只,须及时淘汰,保证各养殖场能够达到羊布病净化区的各项标准,为畜牧业发展以及公共卫生安全保驾护航。

4.3 坚持自繁自养,为羊创设良好的生长环境

为降低羊布病的发病概率,养殖场可选择自繁自养的养殖方式。如确需引进羊种,须做好产地检疫工作,并且在引种后做好隔离饲养,经过严格检疫确认布病检测结果为阴性后,才可以混群饲养。羊在进入羊舍前,需对圈舍进行彻底清洁消毒。饲养时要控制好养殖密度,做好圈舍的日常通风工作,注意控制好圈舍中有害气体含量,以免其对羊的呼吸道产生刺激导致羊免疫力下降,还需控制圈舍温度、湿度[3]。注意保证圈舍中光照充足,这是因为布氏杆菌对紫外线较为敏感,阳光直射能够获得较好的杀菌效果。此外,圈舍应远离污染区域,同时交通便利,从而为羊群生长提供一个安静的环境。

4.4 做好消毒清洁工作

患病羊容易出现隐性感染,已经感染的羊是主要传染源,由于疾病的传播方式较多,健康羊只要与患病羊进行了接触,就很可能感染该病。此外,蚊虫、老鼠等都可能导致该疾病流行传播,因此一定要重视消毒清洁工作。要及时清理养殖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分泌物,制定完善的消毒清洁制度。除了做好墙壁、地面、空气的消毒工作之外,还需对各种饲养器具进行彻底消毒。科学使用各种消毒剂,同时保证药物的使用剂量科学。应定期更换消毒剂,以免出现耐药情况。

养殖人员进出圈舍需做好消毒工作,同时穿好专门的防护衣物,佩戴口罩、手套等做好防护。养殖场应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保证消毒设施齐全。每个养殖场门口应设置消毒池和消毒通道,人员、车辆经过彻底消毒后才可以进入养殖场。养殖场内要科学设置养殖区、活动区、隔离区、产房、仓库等区域,保障各项养殖工作有序进行。

对于养殖产生的各种粪污,要及时进行有效处理。及时清理栏舍内的剩余草料和粪污,可通过堆积发酵等方式,将其变为肥料。只有做好消毒灭源工作,才能有效消灭环境中的致病菌,有效防控疾病,保护易感羊群。

4.5 做好疾病监测工作

每个季度对羊只进行1次体检,及时筛选出阳性病例。同时,密切观察羊的进食状况、精神状况、体温等,一旦发现异常,及时确诊并采取措施,避免病情的大范围扩散。对于患病羊要及时做好隔离,还需对其生活过的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此外,需对其同圈舍的其他羊进行有效监控,监测其身体状态,假如出现患病严重的羊,必须及时扑杀,对其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以免导致疾病的二次传播[4]。每年最好进行1~2次羊布病的筛查工作,种公羊与种母羊是重点筛查对象,若是种羊没有患病可能,那么其他羊的患病概率不会增加。一旦检查出阳性病例,需及时淘汰,并结合养殖实际,增加布病检测频率,每年至少检查2次,连续3年未有新病例即可以适当降低检测频率。

4.6 加强羊群饲喂管理工作

应做好羊的科学饲喂工作,保证羊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充足的营养物质,从而提高免疫力。日常要进行合理分群,科学放牧,多饲喂一些干净的多汁牧草,并且搭配全价饲料,满足羊对于各种营养物质的需求,控制好饲喂量,注意少喂勤添,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同时注意饮水干净卫生,温度不宜过凉,以免刺激羊的肠胃。日常可以在羊饮食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中草药等,能够对疾病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并增强免疫力。饲料要定时定量投喂,在更换饲料时,要循序渐进,不能突然更换,以免产生应激,导致羊难以适应,致使疾病高发。

4.7 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做好羊布病的免疫接种工作是防控羊布病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养殖场需结合羊存栏情况、健康状况以及布病流行情况等,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并为待接种羊只建档立卡。接种时注意区分羊只,患病服药的羊、种公羊、哺乳期羊可暂缓免疫,在免疫档案上做好相关记录,便于追根溯源,以免出现重复接种或是遗漏接种等情况。接种工作要在干净的环境中进行,接种人员穿戴好防护设备,一般常用的接种疫苗多为活疫苗,使用前需置于2~8 ℃环境中进行保存,并在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之后按照相关要求进行接种。当年的新生羔羊,可结合检疫呈阴性结果,使用“猪2号弱毒活菌苗”进行接种,也可以直接服用。羊不分大小每只饮服500亿活菌。可选择肌肉注射的方式,每只羊25亿菌[5]。

4.8 做好羊布病的治疗工作

羊布病的传染性强,同时疾病的治疗难度大,日常需重视对该疾病的防治。对于检测阳性且无治疗意义的羊,需采取直接淘汰的方式进行处理,可立即扑杀,同时对尸体进行无害化处理。对于症状稍轻的羊,由于羊布鲁氏杆菌对四环素类、氨苄西林较为敏感,所以在治疗时也可以首选上述药物。另外,还可以选择中药治疗该病。

5 结语

在羊养殖工作中感染羊布病会影响羊的健康生长,还会降低养殖效益。因此,要做好羊布病的防控工作,避免其大范围扩散。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重视该疾病的防治工作,并采取多种有效方式防控羊布病的发生与扩散,促进羊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氏杆菌圈舍母羊
鸭巴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羊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和防控措施
多杀性巴氏杆菌细胞分裂相关基因的筛选
繁殖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试论羊布鲁氏杆菌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种新型肉鸡圈舍的研究和应用
繁殖期母羊饲养管理技术
冬季种猪蹄裂的防治方法
吃狼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