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小语言的安全治理
——以德昂族小语言支系汝买语为例*

2023-01-04 23:11杨明宏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支系族群母语

杨明宏,祝 峰

(1.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办公室,云南 芒市 678400;2.云南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学院,云南 芒市 678400)

一、引言

语言安全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目标和价值取向①Ager,Dennis. Motivation in Language Planning and Language Policy[M]. 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 Ltd,2001:80.。语言安全指“语言文字及其使用能够满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需要,不出现影响国家、社会安全的语言问题,具体包括语言文字本身状况和语言文字使用与国家社会安全的关系”②陈章太.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7.。陈章太指出,对重大语言问题重视不够,语言政策乏力,语言规划不周,对语言安全缺乏敏感性和预见性等,都可能造成语言问题,并对国家、社会安全不利①陈章太.语言资源与语言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4):1-7.。沈骑认为,语言安全不仅指语言本身使用、地位和身份认同的安全,也关涉到语言对于国家安全、政治稳定和社会发展等语言外部性问题②沈骑.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语言规划研究:问题与框架[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4(05):103-112.。

做好语言治理是维护语言安全的前提和保障③张四红,刘一凡.中国与周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跨境语言类型及治理[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3):95-103.。2020年1月首届“语言与国家治理论坛”④马云飞.“语言与国家治理论坛”在京召开[EB/OL].(2020-01-20)[2021-07-05].http://www.cssn.cn/yyx/yc/202001/t20200120_5081349.shtml.、11月首届“全球语言治理论坛”⑤查建国,夏立,陈炼.后疫情时代“全球语言治理的问题、视角与路径”[EB/OL].(2020-11-30)[2021-07-05].http://www.cssn.cn/yyx/yc/202011/t20201130_5225735.shtml.的召开,为具体区域的语言治理提供了指导和思路。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分布着数十种跨境语言,占中国语言总数的40%左右。其中发生于我国边疆区域(特别是民族自治地方)与周边国家的双源性语言安全治理问题体现在“语言与民族认同、语言与社会安定、个人语言身份安全等诸多方面,问题主体往往是双重的,甚至是内外联动的,应对往往有两难性质,且治理方式复杂”⑥沈骑.“一带一路”建设中的语言安全战略[J].语言战略研究,2016(02):20-25.。“语言战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目标是促进‘互联互通’愿景的实现。以现实需求为导向,要在语言层面打造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常态化保障机制。”⑦岳圣淞.语言战略构建与“一带一路”在南亚的可持续发展[J].南亚研究,2021(04):1-27.可见,我国新时期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战略规划面临新任务和新挑战。实践表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语言治理”⑧彭泽润,尚永云.习近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语言治理三重视野和新时代语言治理的路径选择[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22(01):69-76.是国家现代化语言安全治理的科学路径。基于语言安全视角,对“一带一路”建设中潜在的语言安全问题有所预见和警觉,保持高度的语言敏感性,维护国家语言安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和谐的跨境语言生态,这既是“一带一路”语言战略和建设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中其维度和作用的重要显现。

同一语言受不同国家语言环境和语言政策的影响,会处于不同的语言地位等级。依据语言等级标准划分,跨境语言有小语言和大语言之分。跨境小语言指一个国家中使用人口在15万以下的非强势语言,跨境大语言指使用人口在15万及15万以上的非强势语言⑨周庆生.中国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及人口状况[J].中国语情,2013(03):15-19.。黄行、许峰指出,从语言威望角度来看,地位等级高的地区语言会向地位等级相对低的地区语言施加影响。从语言本体规划角度来看,我国与周边国家相同的语言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性。我国的语言状况和影响力与周边国家相比,在语言身份认同、文字书面语体制的完善、语言社会使用等级等语言本体和地位规划方面,基本没有优势可言。在与周边国家语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方面,我国媒体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在内的国际传播实力仍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所占话语权十分有限⑩黄行,许峰.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基本情况与问题[J].中国语情,2013(03):5-14.。

我国跨境语言很多处于境内小语言而境外大语言的地位等级,即为受威胁的语言。此外,我国跨境民族的族群支系较为复杂,其中某族群支系可能属于境内小语言支系而境外就为主体语言支系,但我们也常因为境内族群小语言支系所处的边缘地位而忽视了其跨境价值。以德昂族为例,德昂族是分布于云南省西南边境与中南半岛北部地区的一个跨界民族。人口主体分布于缅甸和中国,根据语言地位规划等级,德昂语均为境内外弱势少数民族语言,其中缅甸德昂族约48万人,语言保持一定的活力,属于大语言。而我国德昂族共20556人①周庆生.中国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类型及人口状况[J].中国语情,2013(03):18.,语言活力不足,属于境内小语言。研究显示,我国德昂语处于6b级等级,即受到威胁的语言②黄行、许峰在《我国与周边国家跨境语言的基本情况与问题》(《中国语情》2013年第3期)一文中提到了境内外均为弱势少数民族语言及语言地位规划等级情况。。境内德昂族主要分有布雷、汝买、梁三个族群支系,并常以布雷人为主。然而,在缅甸汝买人却是民族主体群体,其语言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

作为我国“一带一路”沿线区域活力有限、受到威胁、面临转用甚至处于濒危和几近消亡状态的小语言,其安全问题已成为边疆语言治理的重点。境内德昂族本身跨境语言威望明显不足,属于跨境小语言,而作为德昂族小语言支系的汝买语,其境内的现实处境和命运归属引发了我们较多的思考。一是小语言是我国语言战略资源之一,应积极将其纳入“一带一路”语言战略规划中,必须重视其安全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科学性;二是“语言是存在的家”③海德格尔.人,诗意地安居[M].郜元宝,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46.,小语言蕴藏的丰富民族文化是灿烂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作为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其安全联结着文化认同和文化的本土化”④吴慧.全球化场域中的语言安全与中华民族文化认同[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03):165-171.。要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语言治理,就需要积极关注我国跨境小语言的发展及其安全治理问题。基于此,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如何挖掘跨境小语言的跨境价值,保持其跨境地位;如何加强小语言的安全治理能力建设进而推动边疆和谐语言生态建构,推进“一带一路”语言战略。本研究以德昂族小语言支系汝买语为例,探讨我国跨境小语言特点,窥探其现实处境及命运,并根据语言发展的因素从语言内部与外部角度全面探索跨境小语言的安全治理。

二、跨境小语言特点

因地理位置的阻隔、族群居住边界的模糊、族群互动对象的差异、族源历史文化以及族群结构的特殊性等诸多因素,我国德昂族汝买支系具有区别于其他族群支系的特征,凸显了跨境小语言的特点。

(一)使用人口数量少

跨境小语言使用人口数量受限。境内德昂族各族群支系语言使用情况不一,布雷方言使用人数占50%,梁方言使用人数占30%,汝买方言使用人数占20%。境外汝买人主要聚居在缅甸腊戌以北至南坎一带,人口数量较多,而中国境内汝买人仅约4000余人。根据语言的活力从高到低所排的6个级次,崩汝语言(德昂族旧称“崩龙族”,其中的“汝买”支系即属“崩汝”)已属于第5级次,即活力很差,属境内濒危语言⑤孙宏开在《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活力排序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第5期)一文中把崩汝语言(德昂族曾名“崩龙族”,其中的“汝买”即为“崩汝”)列为濒危语言。。境内较少的汝买人口数量必然导致汝买语交际功能处于弱势地位,其族群呈现出边缘性特征。

(二)语言地理分布以散点格局为主

跨境小语言人口分布不一,特别是复杂的族群小语言支系人口分布更是不均,其语言地理分布不像大语言地域分布广且集中,相反是以散点格局为特点。汝买村寨点状穿插在傣族与景颇族的村落之间,几乎没有集中连片的较大聚居区。汝买语使用功能核心区主要集中在瑞丽坝区、山区以及陇川坝区,部分分布在瑞丽江流域的汝买村寨成为母语使用功能的边缘区。就具体分布而言,陇川汝买人主要集中在章凤镇户弄村的费岗、费顺哈、芒棒等村寨,少数汝买人杂居在景罕镇景罕村的景哏及章凤镇的吕保、城子镇新寨村的吕连等景颇族村寨之中。瑞丽汝买人主要居住在勐秀乡广卡、雷门、南桑村,户育乡雷贡、芒海、广宋村,勐卯镇帕色、贺德、芒良村,另外,部分汝买人还散居在畹町回环村与芒市贺焕村等,汝买人散居或杂居的特点弱化了汝买语的使用功能和表达功能。

(三)不同母语使用类型的母语功能具有差异性特征

受强势与亚强势语言的影响,族群小语言支系母语使用功能的核心区和边缘区会形成不同的母语使用类型,其母语功能具有差异性特征。汝买语的使用分为母语基本保留型、母语衰减型和母语残留记忆型三种类型。母语保留型以瑞丽勐秀乡南桑、广卡、雷门等村寨,户育乡雷贡、芒海、广宋以及陇川芒棒等汝买村寨为典型,这些村寨多数汝买家庭以族内婚姻模式为主,家庭内部及族内母语的使用功能具有稳定性,母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母语衰减型以陇川费刚、费顺哈、景罕村景哏以及瑞丽勐卯镇贺德村等汝买村寨为典型,其汝买家庭族际婚姻明显,部分配偶为傣族或景颇族,少许汉族,母语观不理想,母语族内功能衰退明显,以“母语、傣语、景颇语或汉语”为家庭话语类型的现象逐渐凸显,少数汝买家庭母语的传承链断裂;母语残留记忆型以瑞丽勐卯镇芒良村、帕色村以及散点分布在语言使用功能边缘区的畹町回环寨等为典型,汝买人生活中多数转用傣语,母语族内功能逐渐消失或已彻底丧失。

(四)双语或多语人增多

族群小语言支系最容易发生语言的兼用或转用。王晋梅、周晓梅(2014)指出,语言损耗通常发生在多语言的环境中,由于少数民族语言的话语者随着时间的转移而说大多数语言,大多数语言取代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和功能。这种语言转移在有关少数民族语言的地位和价值的各个领域都有它的根源,区域性语言受限制的或较弱的表达功能常常是话语者自己转换到大多数语言的原因①王晋梅,周晓梅.少数民族语言消失与民族认同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4(01):169-172.。从汝买语使用功能中心区来看,多数汝买人成为双语人或多语人,他们广泛兼用汉语,民语兼用类型也较为多样。如母语基本保留型的南桑、广卡、雷门村寨部分汝买人熟练或略懂景颇语、傣语,而雷贡村汝买人熟练景颇语的达79.5%,芒海村汝买人略懂景颇语的高达96.0%,陇川芒棒汝买村民熟练和略懂傣语的达63.7%;母语衰减区的贺德村汝买人熟练和略懂傣语的达73.9%,费刚、费顺哈汝买村民熟练傣语的达80%以上,景哏汝买村民熟练景颇语的高达96.6%。而处于汝买语使用功能边缘区的母语残留记忆型村寨,汝买人基本或完全丧失了母语能力,他们的家庭内部和外部生活已发生了语言的转用,多说傣语,并兼用汉语。

(五)与境外同族有一定的沟通

我国境内汝买人口数量少,但缅甸汝买人数量较多,是其主体支系。国家“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推进了中缅之间的外交关系,目前中缅汝买人交往频繁。调查发现,母语基本保留区及母语衰减区汝买家庭中有一定数量的境外汝买人的输入,形成了中缅汝买人族内婚姻模式,如瑞丽南桑、广卡、广宋等村寨以及陇川费刚、费顺哈、芒棒等村寨汝买家庭中就有不少缅甸汝买媳妇。境外汝买人的输入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扩大汝买语的使用范围,强化汝买语的族内使用功能。

三、跨境小语言的现实处境

我国跨境小语言在语言威望方面是受境外大语言威胁的,其处境较为不利。由于跨境民族的族群支系主体分布、国别语言环境及语言政策实施情况等差异,我国跨境小语言的现实处境、命运归属值得担忧。

(一)对族群语言支系认知局限,多以主体支系形象想象民族形象

我国少数民族族群支系复杂,外界对于族群小语言支系的认知较局限。以往对族群支系复杂的跨境小语言研究关注点多在代表该民族主体形象的族群语言支系上,而对于处于边缘地带的族群小语言支系的研究关注度不够。从对德昂族研究来看,大多数研究主要以人口集中的芒市三台山德昂族布雷支系为主体研究对象,以布雷人的形象来想象或者取代德昂族的形象,而偏居国境线一隅的点状散布居住的汝买人由于浸没于傣族、景颇族之中,几乎不被外界所熟知。

(二)发生突破语言孤岛困域的运动,母语功能处于衰减态势

在强势及亚强势语言包围中族群小语言不是进行着单纯封闭式的运动,而是发生着突破孤岛困域的语言运动。“德昂村寨就是一个个特质不同的文化单元。对这种在异民族强势文化包围中以较小的民族社区为单元顽固保持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现象,我们可以用‘民族孤岛’加以描述。”①王铁志.人口分布和文化孤岛现象——以德昂族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01):15-22.汝买支系在德昂族族群结构中具有特殊性,属于德昂异质文化孤岛中的孤岛。该支系与德昂族其他支系话语差别较大,双方无法沟通,语言孤岛特征明显。由于汝买与其他语系族群融合较多,汝买语虽属南亚语系的孟高棉语族,但其语言呈现出孟高棉语、壮侗语与藏缅语三者的混合过渡特征。

随着族群语言接触的不断深入,在语言的互补与竞争中汝买语的使用功能和表达功能都在发生着变化。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母语基本保留区和母语衰减区如南桑村、广卡村、户弄村等村寨,语言兼用、语言成分借用的族群语言关系类型非常典型,而母语残留记忆区的汝买村寨语言激烈竞争的结果就是汝买人发生了语言的转用。语言竞争与互补是语言自我调节以求达到平衡的正常运动现象,在正视语言内部运动规律的同时,我们也要对汝买语使用功能核心区母语衰变态势加以重视。这些汝买村寨出现了母语能力和母语水平的代际差异,汝买青少年母语能力和母语水平呈退化趋势,这说明母语使用功能核心区的汝买人有发生语言转用的行为基础。一旦语言转用成为母语使用核心区汝买人语言使用的显性语言关系类型,那就意味着汝买语彻底消失。

(三)语言的文化载体价值引起重视,跨境政治经济属性易被忽视

我国跨境民族语言的地位和活力总体上低于境外相同民族的语言,我国民族语言对相同的境外语言影响甚微。境内汝买支系属族群小语言支系,具有使用人口少、通行地区狭窄、无文字、处于强势及亚强势语言包围下等特点。近几年来,地方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加大保护和传承少数民族文化的力度,努力挖掘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推进魅力少数民族文化建设,汝买语的文化载体功能逐渐得到重视。但因族群结构的特殊性及语言环境的因素,族群小语言的跨境政治经济价值重视度却不够。现实是,境内小语言境外却是大语言,汝买人在缅甸成为民族的主体族群。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命运共同体的战略实施,双边必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沟通与交流。从语言威望角度来看,地位等级高的地区语言会向地位等级相对低的地区语言施加影响。因此,目前我国族群小语言支系的跨境政治经济地位式微值得我们重视,跨境小语言的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四、跨境小语言的安全治理

语言发展受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语言的安全治理要从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着手。语言内部因素指的是语言自身发展的生态问题,而语言外部因素指的是语言演变的生态环境。结合我国跨境语言发展的影响因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跨境小语言的安全治理,从而有效推进边境地区语言生态文明建设。

(一)跨境小语言的内部生态安全治理

同一语言由于语言环境不同会产生语言的变体,其语言要素相应地发生一定的变异。“将语言变异回归到语言生态系统,为语言变异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①贺辉.论语言变异的生态环境与生态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71.缅甸汝买语受到缅语强势的影响吸收了缅语的成分,表现出藏缅语系的语言特征,同时又保留了孟高棉语的底层语。而我国境内德昂族汝买语与其他语系族群融合较多,呈现出孟高棉语、壮侗语与藏缅语三者的混合过渡特征。境内汝买人因与傣族长期互动而采借了其大量的文化因子形成了新的兼容性文化,日常生活的核心词汇与之有较多的一致性。如常用名词、动词、副词,动植物、宗教词汇等基本相同,在亲属称谓上都是以女方为主。此外,因部分汝买人家穿插在景颇村寨之中,其汝买语出现了景颇语成分的借用。另外,受全国通用语的影响,汝买村寨汉语借词较多,特别是在有关家用电器、劳动工具、厨房用品和部分植物及水果等词汇类型上汉语词借用更为明显,其中汉语方言词借用较多。如:核xɤ35(普通话)-ku51tʰou55(汉语方言)、蚱蜢tʂa51məŋ214(普通话)-ma51tʂa55(汉语方言)。此外,注解式的汉语语素也有一定的运用。如:钓鱼tiau51ka51(汉语素+汝买语素),莴笋tɛ55sun51(汝买语素+汉语素)。而母语残留记忆型汝买村寨语言要素完全变异,汝买人家庭内部和外部生活已发生了语言的转用,以说傣语为典型。

汝买语发生语言成分的借用、语言的兼用是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化的体现。由于汝买语功能的自限性特点,伴随着社会语境的变革,在构建和谐多语生活的过程中,汝买语依然出现了持续弱化的态势。“语言的差异构成了文化认同的边界,影响了深层次的认同。”②周庆生.语言与认同国内研究综述[J].语言战略研究,2016(01):72-79.跨境小语言的语言要素差异性较大程度地影响着跨境同源民族间的交流,甚至会导致同源同族无法沟通进而产生民族之间的隔阂,其语言差异可以衍生影响至该民族内部的团结乃至跨境民族的团结。可见,境内汝买语的变异、转用、语言的萎缩将影响境内外汝买人之间的交流,进而导致跨境族群之间的隔阂。此外,研究指出,“我国跨境语言的地位和语言活力一般低于境外相同的语言。而且,有些少数民族对其民族语言的认同还会倾向于国外同一民族语言的变体形式,这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的安全发展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我国的跨境语言对境外同种语言变体的发展基本不构成影响,甚至有些民族跨境语言变体形式可能受到境外同一民族的歧视和偏见”①安丰存.“一带一路”背景下跨境语言活力与双向式双语教育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1):56-64.。故此,对跨境民族小语言支系,我们要通过积极建立完善的语言内生态检测与评估体系关注自身语言功能及语言系统的演变趋势及变体态势,并据此制定母语保护有效策略,提升母语的活力,延缓其消亡的速度,防止语言核心要素的变异或丧失,促进语言内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进而减少语言差异导致的跨境不安全因素。

(二)跨境小语言的外部生态安全治理

语言在演化和重构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生态因素,影响着语言的活力,甚至导致语言的濒危。语言外生态包含的生态子系统较多,“语言生态系统的构成因子有自然环境因子(如土壤、生态景观等)、社会环境因子(经济、政治、民族、宗教等)、心理环境因子(情感、性格、年龄、主观意愿、价值观等)……人文生态和心理生态是语言生态的主要构成部分,政治、经济、文化、通讯、社会发展和语言态度等人文生态因子和心理生态因子的变动对语言生态的影响较为明显。……基于语言生态的整体性特征,重构我国濒危少数民族语的语言生态,要关涉到多种生态因子,在多种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基础上维持生态平衡,充分考虑到各项生态因子变动对语言整体生态产生的影响,从多个方面、多个维度保护濒危生态语言的生态系统”②白新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20(06):128-135.。基于此,跨境小语言的生态环境主要指向的是小语言心理生态环境以及小语言赖以生存的人文生态环境③关于小语言生态环境的划分类型本文以白新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广西民族研究,2020年)文章里提到的分类为依据。,从语言外部生态安全角度对跨境小语言开展相关的语言政策及语言规划研究显得重要而迫切。

1.跨境小语言心理生态环境的安全治理。汝买语心理生态环境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该支系族称身份建构中存在的语言认同的模糊性,以及在语言接触下复杂的族群语言关系中汝买人语言使用心理的差异性,其语言认同度直接影响着汝买语的活力。

(1)小语言支系族称身份的建构透视出语言认同的模糊性。因族群小语言支系族源的迁徙演变、族源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其族称的使用惯性和身份主观表述使小语言族群的认同具有滞后性与波动性特征,从而造成了族群语言认同意识的模糊。马晓帆提到,唐代南诏政权结束以后,德宏古代的藏缅语族群已经大部分迁徙到了缅甸。境内濮越同源说认为作为百濮和百越演变过来的汝买人与傣族先民在新石器时代就生活在澜沧江一带,汝买人先民主要是和傣族先民百夷进行社会互动,他们之间的接触早已深刻而持久,在此基础上从孟高棉语族群众分化出来新的族群“傣养”,族群间存在血缘上的融合性。从族群演变历史来观察,汝买人是孟高棉语族群、藏缅语族群、壮侗语族群在同一个地理空间中共生互融的产物。特别是南传佛教的进入,使地方弱势族群汝买支系吸收了更多的傣族文化,他们对族源另一半由濮人与氐羌组合而来的事实进行选择性遗忘。而对于汝买人所进行的傣族身份认同中的文化族群性溯源表述,“从族群组合与分裂的源流脉络来观察,汝买人傣族族源记忆不是纯粹的构建,而是一种半虚构性质的记忆”④马晓帆.汝买人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20.。

在当今跨界互动及国家制度框架建构的作用下,当前的汝买人自觉地展开了族群身份建构的实践,凸显了小语言社会权利的功能。汝买人“对根基性族源的表述与重构把德昂族族源的表述特点与史料以及现实性因素结合起来,以昆明、廋濮、闽濮、茫蛮、金齿族源等不同历史时段的族群建构民族发展演变脉络,还原了德昂族历史前期与氐羌民族交融,后期与傣族接触的动态流变面貌”①马晓帆.汝买人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56.。德昂是岩洞的意思,该族称把德昂族名誉族源神话中的龙与太阳等同视之。这一称谓唤醒了汝买人的族群共同起源意识,他们把身份的存在感通过自我确认转化为民族自豪感。被识别为德昂族的汝买人其族群边界意识逐渐地鲜明起来,其语言认同意识也逐渐明晰起来。然而在瑞丽江流域的汝买村寨里,傣族同源说因广泛流传而成为地方汝买人社会最具群体影响力的族源观,它以一种绵延的历史韧性延续至今,这也是地方语境中的汝买人在族称身份建构中母语认同存在一定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

族称的自我建构映射出各族群小语言支系的族群意识以及族群之间、族群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而族群小语言支系族称的现代重构更能呈现出族群自我认同的情感基础,而这即为民族认同的前提。以母语使用功能核心区为典型的汝买人其族群认同以及民族认同的复兴对瑞丽江流域“傣化”的群体如芒棒、贺焕、芒良等汝买民众来说,无形中会形成一股族内语言认同的影响力。反之,族群的语言认同又加速了汝买族群认同乃至对德昂族的认同。“濒危少数民族语言生态重建的关键在于少数民族成员对自身民族语言的认同与承续,其语言环境建构的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少数民族语言今后的发展走势。”②白新杰.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濒危现象的生态学思考[J].广西民族研究,2020(06):128-135.在族群小语言支系身份的建构中,民族政策是扭转民众族源记忆的重要因素,是促进其语言认同的外在动力。因此,在交往交流交融促进中,国家应注意帮助弱势跨境民族小语言支系进行族群身份的建构,增强其归属意识,积极构建语言生存的良好心理生态环境,这对跨境小语言的发展与安全治理有重要意义。

(2)小语言支系不同母语使用类型下的族群语言关系透视出语言认同的差异性。随着经济的发展及语言接触的深入,族群小语言支系在语言的竞争与互补下形成了多样的族群语言关系。地方语境中不同母语使用类型下汝买支系的族群语言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不同族群语言关系下的汝买人母语的认可度是不一样的,汝买人的语言情感、语言行为趋同性表现出了差异性特征。

勐秀乡南桑、广卡、雷门等村寨属于母语基本保留村寨,汝买文化相对浓厚,当地汝买人表示“母语最重要”,认为掌握母语的目的是“不忘自己的祖宗”,可见他们对母语有深厚的情感,其母语观也较为稳定。而同属母语基本保留区的户育乡广宋、雷贡、芒海等村寨虽然母语的族内功能基本稳定,但村寨汝买人母语观淡薄。生活中受景颇文化影响,该村寨部分家庭内部出现了“母语—景颇语”话语类型,且部分汝买人对于“语言发生转用进而只会说景颇语,或成为汉语单语人”现象表示顺其自然。调查显示,母语基本保留区存在着语言成分借用及语言兼用的族群关系类型,村寨汝买人语言态度较为包容,希望成为多语人。如:南桑、广卡村汝买村民希望自己会说汉语、傣语、景颇语及德昂其他支系方言;广宋、芒棒村的汝买人希望自己会说汉语、傣语;雷贡、芒海村汝买村民希望会说汉语、景颇语等。母语衰减型的汝买村寨族际交往频繁,汝买人的生产、生活、文化甚至宗教受居住区主体民族影响较大,语言兼用、语言成分借用的族群语言关系类型较为凸显,村寨汝买人语言观较为开放,除了希望自己能熟练掌握汉语之外,还希望自己会说傣语或景颇语。村里略懂母语或不懂母语的汝买人已发生语言的转用,只会说汉语、傣语或景颇语。对于“成为汉语单语人或语言转用为傣语或景颇语”“家里人不肯说或不会说母语”以及“同族人在外地学习或工作后回到家乡不再说母语”等现象,很多汝买村民表示顺其自然,在母语衰减极为严重的景哏村,多数汝买村民竟对此表示无所谓。而在勐卯镇芒良村、帕色村以及瑞丽江流域的回环村,语言转用成为地方显性的族群语言关系,母语残留记忆成为当地母语使用的典型类型。他们对自己“略懂”及“不懂”母语的事实持无所谓态度,对于“母语功能衰退转用成傣语”等现象表示无所谓甚至持赞成的态度,对子代传承母语并无期盼。在国家制度框架及惠民政策的推动下,目前被傣化的汝买人在族群身份的建构中虽逐渐认可了德昂族身份,但因受族群历史文化的影响及语言接触等原因,其族群认同并非是他们自觉的行为,多数汝买人表示自己更像傣族。

不同母语使用类型下的族群语言关系透视出汝买人语言情感、语言态度及语言行为的差异性,这是当前该族群语言心理生态环境改变的显现,同时也是造成地方语境汝买人族群语言认同困难、语言认同度不高的重要性因素。从族群小语言支系演化的生态安全治理来看,国家及地方应关注小语言支系的心理生态环境变化所可能引发的族群语言认同甚至民族认同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鼓励汝买人积极深入挖掘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内涵,通过开展文化实践建构加深族群的母语情感,提升母语自信,树立母语自觉。另一方面要增强汝买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进民族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情感,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和谐语言生活建构中。

2.跨境小语言人文生态环境的安全治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及世界经济一体化、社会信息化,各国之间加强了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保持小语言跨境地位,加强跨境小语言政治、经济、文化等人文生态安全治理显得越来越重要。

(1)重视跨境小语言的政治安全。作为跨境民族,历史上德昂族的迁徙是双向的且互有对流。中国德昂族主体来自缅甸,布雷、梁、汝静支系是从缅甸迁入的,在古籍中统称为波龙。而从中国迁往缅甸的养人则大部分形成了缅甸崩龙族中的汝买支系,并在缅甸形成了稳定的族群集团。汝买人作为中缅跨界而居的少数民族支系,由于其人口的主体分布在缅甸,历史上由中国迁居缅甸是汝买人族群迁徙的主流方向,中国目前的汝买人村寨很多都是村民建国后迁至缅甸又返迁回国重建的①马晓帆.汝买人民族认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这种迁徙经历使他们在中国华侨的身份中多了一种对缅甸人的认同情感,加之长期以来的跨境通婚、走亲访友和节日、宗教互动,使人们在文化上有较强的亲缅性。当前境内身为弱势族群的汝买人力求通过对根基性族源的表述与重构展示汝买族群建构民族发展演变的脉络,还原德昂族前期与氐羌民族交融的重要历史,希望以此改写族群的边缘性命运。

汝买人族源的重溯凸显了中国德昂族中华民族的认同愿望,对厘清德昂族各支系间的关系、汝买与周围民族的关系以及对于整合跨界少数民族中华民族认同感和中国公民身份意识有重大现实和借鉴意义。然而,从语言威望来说,跨境民族常处于境内小语言境外大语言的语言地位等级,族群小语言政治地位式微是不争的事实。境外汝买语活力对境内汝买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我国境内汝买语濒危至消失,那么其跨境语言的政治地位就此消失。族群小语言跨境地位的稳定程度对维护边疆政治安全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国家对于族群小语言支系一方面要给予语言政策的扶持,强化族群的认同、民族的认同、国家的认同;另一方面要注意增强民众对本族群语言的忧患意识和保护意识,努力维持小语言的跨境地位。此外由于语言活力的差异,我国的民族语言会受到境外同一民族的歧视和偏见,境内一些少数民族在语言态度上会有意无意地更加认同国外的同一民族语言。鉴于此,国家要注意加强小语言族群的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民众的国家自豪感和民族自豪感,并与邻国形成本国语言的良好氛围,树立良好的语言形象,提高民众反渗透的自觉性和能力,有效维护边疆的语言政治安全。

(2)加强跨境小语言的文化安全。“国家文化安全是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以及适应这个国家制度的价值观念、意识形态不能受到实质性的损害,使得这个国家的文化特质得以保持和延续。”①王佐书.中国文化战略与安全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23.当前汝买族群以昆明、廋濮、闽濮、茫蛮、金齿族源不同历史时段发展演变的族源重溯呈现了德昂族历史前期与氐羌民族交融的事实,而这共同的历史源流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把分布在国界两边的民族成员联系起来,加深了跨境汝买人彼此对本民族文化共同的认同情感。当今跨境汝买人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心理意识相近,其共同的传统文化是彼此相互认同的根基,这在国家层面的文化交流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和纽带的作用。由此,我们要重视通过汝买人同源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进双边的交往,努力挖掘跨境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加以保护和传承,增强相互间的信任和同源情感。这不仅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而且有利于跨境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语言具有文化载体的功能。汝买语作为该民族族群文化发展的重要载体,对于本民族族群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境内德昂族因为没有自己的文字,汝买文化的传承主要靠上辈的口传,这使得他们的文化传承具有不稳定性和对语言依赖大的特点,语言的变迁会直接影响到其文化传承的准确性和原生性。随着国家少数民族政策的推进以及少数民族自身对语言文化传承的迫切需求,族群的语言认同作为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基础逐渐得以重视。身处多语环境中的境内汝买人展开文化研习,利用自身所处的地缘优势相继建构了以水鼓文化、龙阳文化和民歌文化为主题的三大文化版块,以开展民族节日庆典活动形式促进双方文化交流,增进了双边民族的情感,并以文化传习的方式增进了民族语言的认同。如今的境内汝买人在加强文化实践建构中逐渐重拾语言的自信,并有意识地在跨界互动中自觉地开展族群语言文化的差异性、本土性的建构,通过保留和体现自身民族独特性的语言文化建设强化汝买族群身份的认同,进而强化了中国德昂族的身份认同。

在跨境民族的文化接触和文化交流中,一方面我们鼓励跨境民族充分利用语言同源和习俗同宗的民族优势开展跨文化的深度交流,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到我国跨境民族小语言支系存在跨境语言文化上的不安全因素。汝买语属境内小语言而境外则为大语言,因此要注意关注境外活力较强的语言对境内同族语言的影响,尽快组织开展边境地区语言文化安全情况调查,掌握边境地区该族群是否存在跨境文化渗透与反渗透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有关族群小语言支系语言文化安全工作规划。与此同时,因跨境民族熟悉境外风土人情和文化需求,我们可以借助境内族群小语言优势,对境外同族群民众进行中国政策的解读,增强其说服力,从而极大限度地减少双边文化交流中的误会和隔阂,进而促进跨境族群小语言支系的文化安全发展。

(3)提升跨境小语言的经济价值。跨境濒危语言是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一个交集,以境内濒危小语言汝买语为典型的跨境小语言研究在如何挖掘跨境经济价值,如何在沿边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跨境小语言的特殊地位等方面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语言的经济价值是语言作为资源的价值属性的重要方面。边境地区经济走廊的建设加深了境内外经济社会的联系,实现了“民心相通”,为彼此的政策沟通和经济往来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此外,跨境民族是我国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各国资源禀赋各不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高低差别,再加上自然地理条件的限制,在不能广泛参与国际贸易的条件下,经由跨境民族的跨界流动,通过边贸和边境地区合作开发的发展,边境地区可以吸收本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知识存量,促进知识、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积累,推动地区经济的发展和赶超。”①吴世韶,钟瑞添.跨境民族与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研究——以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16(04):33-38.随着经济的发展,跨境小语言支系自给自足的经济模式得以瓦解,如今的中缅汝买人组建跨境联营的生产和经营方式,种植甘蔗水稻等农作物、柠檬经济林果、饲养禽畜以及大力发展橡胶业。双边良好的经济双向交流离不开语言这座桥梁,语言在民心相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跨境汝买人同族同语增进了双方的互联互通,促进了双边经贸的合作。可见,跨境民族的小语言支系在推动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新发展中确实发挥着特殊作用。对于处于境外大语言、境内小语言地位的汝买语来说,其语言的经济价值是较为凸显的,境内汝买语的萎缩必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跨境同族间的经济交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以及我国“一带一路”经济共同体的建构,“将跨境少数民族语言与国别经济相结合,打造刚性需求市场,将少数民族语言的民族文化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是保护跨境少数民族语言的有效方式”②阎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加强我国语言规划[N].人民日报,2017-10-26(10).。因此,我们应该对族群小语言的跨境经济价值加以重视,应关注跨境小语言的活力情况,在强化跨境小语言文化载体功能和社会权利功能的同时,注意挖掘跨境小语言的经济功能,探寻跨境小语言民族经济价值的转化路径,增强小语言的跨境影响力,并最终有效服务于“一带一路”语言战略。

五、小结

我国少数民族小语言支系的发展、跨境价值及其安全治理值得国家关注,并应对此开展一系列衍生性探索。我们在强调认识跨境语言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的同时,更应强调对跨境语言的整体科学的认知,要特别关注容易被忽视的跨境小语言的特殊地位及其演变趋势,重视跨境小语言的发展趋向,重新审视和完善我国现行的少数民族小语言支系的跨境规划,寻求有利于跨境小语言发展的有效路径,做好跨境小语言的安全治理,从而有效服务于国家语言战略。

猜你喜欢
支系族群母语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母语
新兴族群的自白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广西凌云地区背陇瑶的支系研究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苗族支系服饰色彩探析
彝族祭祖大典“耐姆”是彝族自称形成和分支的重要原因
循先贤足迹 探乐教真谛——评《先觉者的足迹——李叔同及其支系弟子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