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监管国企长期股权投资 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2023-01-05 03:17丛龙海吴强王海兰谭霖
山东国资 2022年11期
关键词:企业

□ 丛龙海 吴强 王海兰 谭霖

党中央对国企改革和国资监管的重大部署,对做好国资国企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近期,威海市对市属国有企业2019 年至2022 上半年期间长期股权投资情况,包括基金投资、追加投资和收购股权等开展了专题调研,查找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以此为突破口,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监管,提高投资准确性,提升经济社会效益。

摸清家底,为科学监管作依据

截至2022 年6 月30 日,威海市17 户市属国有企业注册资本974.8 亿元,资产总额847.9 亿元,所有者权益404.7 亿元,营业收入41.2 亿元。拥有各级全资、控股、参股企业173 户,投资总额126.4 亿元。其中,二级企业154 户,为全资企业80 户、控股企业13 户、参股企业51 户(含基金15 只),合计投资118.3 亿元,占投资总额的93.6%;三级企业19 户,为全资企业8 户、控股企业3户、参股企业8户(含基金1只),合计投资8.1亿元,占投资总额的6.4%。

2019 年至2022 年6 月30 日,17 户市属国有企业合计长期股权投资项目62 项,注册资本727.7 亿元,投资总额47.9 亿元。其中,新设企业25 户,为新设全资企业12 户、控股企业2 户、参股企业11 户(含基金6 只),合计注册资本139.9 亿元,投资总额13.6 亿元;股权收购25 户,为收购100%股权企业4 户,收购50%以上股权企业1 户,收购50%以下股权企业20户(含基金1 只),合计注册资本584.3 亿元,投资总额27.4 亿元;增加投资企业12 户,为增投全资企业7 户、控股企业2 户、参股企业3 户(含基金1 只),合计注册资本11.6 亿元,增资额6.9 亿元。

从投资层级看,62 个投资项目中,投资二级企业(含全资、控股、参股)55 户,占投资项目的88.7%。投资三级企业(含全资、控股、参股)7 户,占投资项目的11.3%。

从投资企业分类看,投资国有全资企业24 户,占投资项目38.7%;投资国有控股企业7 户,占投资项目11.3%;投资国有参股企业31 户,占投资项目50%。

从出资构成看,市属国有出资47.9 亿元,吸引社会资本出资104.9亿元,所投企业合计总资本727.7亿元。

从运行情况看,正常经营的企业55 户,其中盈利企业33 户,占比60%,2022 年1 ~6 月份营业收入72.9 亿元,未分配利润22.3 亿元,累计投资收益0.9亿元;亏损企业22 户,占比40%,2022 年1 ~6 月份营业收入4.8 亿元,未分配利润-3.2 亿元。新设立尚未开展经营活动和停业的企业7 户。

从社会效益看,62 户投资企业累计上缴税费8.2亿元,安置职工就业2547 人。从法人治理结构看,各投资企业都按《公司法》规定建立起法人治理结构,其中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都按国资监管要求实行外部董事占多数、外派财务总监和外派纪委书记制度,基本形成各法人治理主体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体制机制。

查找问题,为规避风险作诊断

全过程制度管理体系不够完善,执行不到位。个别企业、个别项目投资决策不规范,投前缺少项目退出计划,前期论证的市盈率、市净率、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关键性指标调整范围较大,为项目后续健康运营埋下隐患。部分投资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不够充分细致,重宏观环境分析,轻经济效益测算,导致项目运营后的投资回报与可行性研究差距较大。经统计,全部62 个项目投资平均回报率只有7%。多数项目实施中缺少跟踪管理,业务执行许多细节尚未通过制度进行约束,投资项目一旦获得批准,具体运营多处于放松监管状态,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基金投资项目普遍缺少与基金管理人的沟通,对基金公司经营真实情况不能及时了解掌握,很难依托制度对业务的开展进行指导与监督,导致项目管理松散,不能有效控制风险。

平衡补偿机制不健全,企业运营艰难。威海平台类市属国企投资项目多为承担的市委市政府战略性投资项目,投资收益低,资金成本负担重,且平衡补偿不到位,建成后的项目不能回购。如产投集团向威海港、威海船厂、天然气管网等进行战略性投资共计32.89 亿元,企业每年需要为该部分投资支付成本约1.97 亿元。威海城投集团投资的海创投资发展公司、综合保税区项目、绿轴市民中心项目等9 个项目,涉及投资27 亿元,累计亏损2819.96 万元。公益类市属国企成本倒挂,政策性亏损严重,经营压力逐年增大。如热电集团投资项目因近几年煤炭价格持续上涨,导致经营亏损严重。水务集团投资环保污水处理项目,受污水运营收支倒挂影响,造成水务投资融资难,解决污水处理提标任务资金来源困难。同时,企业的投资资金大部分是借贷和发债资金,资金产生的利息加大了企业的负担。

投资项目考核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健全。由于投资具有长期性特征,目前企业投资业务周期短则3 ~5年,长则8 ~10 年,短时间内很难见到收益。而考核仅是按照当期实现情况进行,项目的收益与付出不匹配。同时,由于缺少市场化项目跟投机制,导致项目收益对投资团队缺乏有效激励,从而影响投资团队挖掘推进项目、控制风险的积极性。

给出建议,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出思路

加强事前管理。推动企业制定投资规划,围绕主业和优势开展长期股权投资,挑选威海市优质的投资备选项目,择机注入关联资产并引入上下游战略投资者,增强实力,引领产业集聚发展。完善投资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投资决策流程和运行体系,确保投资项目有效运行,提高投资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加强事中管控。在投资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分析,强化投资风险管理,全方位把控项目运行风险。

加强事后跟踪。组织开展投资项目后评价工作,对项目运营后的实际经济效益与可研报告中的预测效益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形成投资活动各环节管理闭环,总结经验,提升投资管理水平。

强化战略性公益性项目平衡补偿和回购,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政府在安排投资时,要切实考虑企业的资金状况和承载能力,合理安排。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赋予相关企业城市特许经营权,如将政府大数据、路灯杆、公共广告位等政府资源交由相关企业开发经营,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将部分优质资源注入相关企业,增加土地资源储备量,增强企业实力。

加强和改进国资监管,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投资项目考核激励。按照项目生命周期科学考核,项目投资初期可对投资数量、金额等进行考核。项目运营期,可根据年度实际收益或公允价值进行考核。项目退出期,在投资收益考核方面设定投资收入与产出比等相关收益指标,对全部投入与产出进行综合考核。

优化容错纠错机制。坚持“三个区分开来”,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在纪律和规矩的框架内大胆创新、开拓进取,落实“尽职免责”,适当提高对投资失误的容忍度。允许企业用自身盈利一定比例来化解投资失败项目形成的损失,以此促进投资业务更好地发展。

加大违规经营责任追责力度。按照企业管理关系和干部管理权限,界定责任追究工作职责,分级组织开展责任追究工作,分别对企业不同层级经营管理人员进行追究处理,形成分级分层、有效衔接、上下贯通的责任追究工作体系和职责明确、流程清晰、规范有序的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