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意义、问题和路径优化

2023-01-05 14:01
当代教研论丛 2022年10期
关键词:生命幼儿园幼儿

刘 佩

(南宁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是指幼儿园为幼儿的生活发展创设环境,组织涵盖生命本质和生长需求的教育活动。[1]幼儿园开展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幼儿身心安全,而幼儿安全的前提是要懂得生命的重要性,但目前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中存在忽视安全行为的实践,忽视生命重要性的情感体验,忽视家校社会的多方合作等问题,以致幼儿园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安全教育质量停滞不前,因此需要从生命化教育视野出发探讨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

一、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意义

1.安全教育是幼儿了解生命,保护生命的基础

生命化教育是以生命为主体,尊重天然生命、充实精神生命、呵护社会生命并促进三者共同发展的教育。教导幼儿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热爱生命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教育任务。[2]2001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提出幼儿生命安全是幼儿园开展一切活动的前提。而身体是进行活动的物质前提,每一个孩子都拥有自己的身体,每天都在和自己的身体打交道,但这并不表示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充分的认识,[3]如牙齿为何会掉落、心脏为何会跳动等问题,孩子并不清楚。幼儿园安全教育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情感接受水平,教师采取游戏化、情景化和艺术性的活动,如《会动的牙齿》《我的心脏》等可以帮助幼儿感知自己身体各器官的作用,让幼儿充分发现身体的美;《我来当妈妈》整合教育活动《我家的豆豆》等让孩子亲身经历一个妈妈怀孕、生产与养育孩子的艰辛,感知植物的发芽、生长与凋零,知道生命来之不易,可以使幼儿科学地认识生命,学会主动珍爱生命和保护生命。

2.安全教育是幼儿关爱生命,提升质量的关键

幼儿园教育要以幼儿为本,让幼儿从小建立科学的生命观点。《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提出学校应当依照国家课程规范要求,教育教学内容要重视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意识,提高学生自我爱护能力。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安全教育是幼儿在一日生活中掌握生命安全知识与自我保护能力,而安全教育活动质量的好坏是在组织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和结果上体现的,教育活动中教师会将生命化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实施中,可以让幼儿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体验学习,感受交流、分享、合作所带来的成就感,掌握如何处理不良情绪的方法,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从而提高生命质量。教育是在人生命生长的过程中,促进个体生命品质而进行的社会活动。而人是精神生命、社会生命和物质生命的统一体,关注生命生长的质量,就是促成生命完好、和谐开展的教育。[4]

3.安全教育是呵护幼儿生命,全面发展的重点

安全教育呵护幼儿生命是指幼儿不仅对人的生命,乃至对动植物的生命生长都充满着敬畏与热爱,教师要用爱、信任、尊重和理解促进幼儿生命自由生长,尊重幼儿发展的前提,要与幼儿建立信任感,用心倾听幼儿,蹲下来与幼儿进行沟通和眼神交流,用行为来降低师幼之间的心理距离等。对于幼儿的全面发展问题教师要具有正确的观念,幼儿正处于人生长发展的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其身体、生理、认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去成长,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去实践和感触。教师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要尊重个体意愿,即个体的情绪愿望、行为方式、兴趣爱好和生活方式等,[5]在进行安全教育集体活动时,如让幼儿自己上厕所、喝水、擤鼻涕及做游戏,当有些幼儿不听取规则时,教师要耐心询问幼儿的真实想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要鼓励幼儿在基于自己的兴趣之上多尝试其他区域活动等。安全教育活动充满生命关怀的气息,教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本质,呵护幼儿生命尊严,教育便可点化和润泽幼儿的生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问题

目前,我国幼儿园生命化安全教育质量不尽如人意,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重保护轻教育,忽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生命化安全教育倡导为幼儿提供安全环境的前提下,注重唤醒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促使其具有主动学习安全知识的机能。生命化安全教育需要为幼儿建设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然而一些幼儿园缺乏相关机制的支持,安全教育资源匮乏、安全设备器材存在隐患,安全教育活动存在重保护轻教育,忽视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现象。首先,出于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需要,幼儿园没有区域活动场所、教室、户外游戏活动场所等场所,但安全教育多在教室内进行,缺乏多感官和多场地实践;其次,教师出于便利的目的,教育内容固化,多采用教材所设计内容进行,缺乏生命化安全教育主题活动的设计,如小班安全教育内容《小心被烫伤》《我会过马路》等。这些方式有效地减少了幼儿园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但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幼儿与自然生命之间的接触,剥夺了幼儿了解自身和外界事物的权利,忽视了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确保儿童的安全是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首要任务,但确保安全不可通过过度的束缚来实现。[6]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基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真正的安全教育是儿童应该在自然环境中学习、识别和处理生活中的危险,磕碰、摩擦和摔倒都是成长阶段不可避免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这些过程中幼儿也会培养起自我保护能力和内在的自我调试能力。

2.重知识轻实践,忽视幼儿的主动构建能力

幼儿园安全教育是具有知识性和实践性的集体教育活动。知识性体现为国家教育目的中对幼儿园具体要培养的幼儿要求,它体现在幼儿园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课程中,而实用性体现在儿童与自然环境、客观事物、社会环境等的相互接触中。但从多所幼儿园的实践与考察中可知,由于部分教师遵循传统教育观念,教师有“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责任,存在对幼儿灌输知识的使命,[7]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存在重知识教育而忽视实践教育的情况。这表现在教师专业素养上,在安全教育活动中,教师易于标识自己的权威性。此外,知识的分数化成为家长评价教师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准,间接鼓励教师关注孩子的知识收获,忽视孩子的情绪体验和实践体验;二是对幼儿的认知上,幼儿表象思维能力表明幼儿对填鸭式知识性地学习会出现逆反心理,而教师多采用说教形式的教学方式,如围绕教材和图片进行讲解,完全不符合幼儿的表象思维发展和完整生命发展的需求。

这种重知识轻实践的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现状不利于幼儿培养自我保护能力,也不利于帮助儿童建立积极的生活观,以及促进儿童的生活潜力。幼儿天性生动活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要动静结合,让幼儿在实践中不仅掌握安全知识和技能,更能珍视生命安全。

3.重校园轻联合,忽视家校、社区合作效果

生命化视野下安全教育活动的实现是幼儿园、家长和社区多方协作的成果。但幼儿园安全教育存在重校园自身,轻视家校、社区合作效果的问题。首先,在安全教育资源上,教师开展相关活动多采用教育部门发行的教材或相关专家开发的校本课程等,很少有结合家庭和社区共同商讨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的设置;二是在相关消防安全知识和交通安全知识上,幼儿园多是通过幼儿教师在园区内举行教学活动和讲座,并未邀请社区消防人员和交警来给幼儿做真实示范和演练。其次,在家园合作上,家校沟通不到位,幼儿园关于安全教育知识仅是通过家长会或口头阐述,家长们易轻视幼儿园所言,于是家长不了解安全教育的内容以及具体做法,也不清楚自身在幼儿安全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

幼儿园生命化教育要以安全教育为主,但在坚持生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幼儿园应该建立三位一体的安全管理和教育系统,以幼儿园为主导,社区为保障,家庭为根本。

三、生命化教育视野下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优化

1.生命性为基点,重视安全教育

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安全教育要遵从生命的主体性、整体性、自然性和个性,幼儿才能更好地获得基本安全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自我保护意识,最终回归到对自我生命的关注。幼儿园组织安全教育活动要去重保护轻教育的教育现状,要以生命性为基点,遵从幼儿生长的自然规律,重视幼儿园安全教育和幼儿的自主保护能力。

首先,在生命化视野下教育者组织安全教育要树立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教师自身要有朝气蓬勃的生命力,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对成长的渴求,当教师自身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喜欢思考,这样才能使教师自身所教的内容充满生命的活力,使幼儿的学习过程充满欢乐。其次,安全教育的教学目标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的实现,要让儿童乐于学习基本安全保障知识和自护、自救方法,学会保护自己,懂得珍惜生命。[8]如大班安全主题活动《我很爱干净》,让幼儿通过视频观察自己所熟知同伴的良好习惯,知道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使自己有美好的生活,也会带来愉悦的心情,因此会更珍爱生命的每一天,此活动就有体现生命化教育视角下的情感体验。最后,在教育实施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生命特性,研究和洞察儿童的天性,使教育能够与幼儿生命发展的节拍相契合,不断升华幼儿的生命性。与传统的教师以知识为主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相比,以尊重生命生长性、整合性、主体性和个性化的教育活动更能支持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创新思维,满足幼儿个性化和社会化的成长需要。

2.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参与实践

教育是教育实践主体与受教育者学习主体之间的学习互动活动,即主体间的相互学习,它要求教师和幼儿之间平等对话,教师要把幼儿看做有独立人格的人。3-6岁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此阶段幼儿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第一,要看到实物才能思考,第二,需要操纵或摆弄实物才能理解某些名词。[9]因而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时要最大限度上去传统的灌输式为主的教育方式,鼓励和支持幼儿的接触式和操作式的学习方式,提升教育过程的可操作性和可体验性,从而使幼儿在安全教育活动与生命环境的双向互动中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首先,要重新认识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它是以幼儿为主体,需要与幼儿的一日生活进行接轨,与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区域活动和衔接环节相互衔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安全态度和安全行为,教师要抓住生活中的教育契机开展安全教育,通过合理途径使教育融入幼儿真实的生活。如大班安全教育活动《怎么保护胃》,在课堂上通过小熊吃饭的故事和相关视频,幼儿们知道了吃饭要专心、要细嚼慢咽才有助于肠胃蠕动和吸收营养,在午餐等待环节教师可利用小熊吃饭故事提醒幼儿吃饭不说话,要专心。其次,为提升安全教育活动的教育价值,为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教师要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倡导情景式、体验式的教育形式。如中班安全教育活动《我会过马路》,教师可选定空旷的场所画好斑马线,自制红绿灯,模拟交通道路,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使其对安全知识感受更加深刻。安全教育活动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在教室、操场、走廊、社区等多场景和视、听、触等多感官的配合下丰富安全知识,养成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意识。

3.校内外为联合点,协调教育力量

教育中提倡社会是环境,学校是阵地,家庭是后方。生命化教育视野下的安全教育永不会停止,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一起携手,才能为幼儿构筑一道生命安全屏障。[9]幼儿的生命安全经验的获得需要依赖多方联系与合作,过于重视幼儿园内部,易于造成幼儿学习的片面性,会导致幼儿从一个情景转换到另一个情景中所呈现的学习经验具有不可转移性和连续性,从而阻碍了幼儿学习的完整性,也未尊重幼儿生命的完整性。因此组织幼儿园安全教育活动时应避免重校园轻联合,忽视家校社区三者的合作效果,要建立多方合作,资源整合和环境的协作联系。

首先,要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一是幼儿园要与家庭树立一致的安全教育理念,保障生命化安全教育的有效实行,如安全教育活动中的教育目标、教育规范和教育行为幼儿园和家庭都要保持一致;二是要构建多元有效的家园合作形式,幼儿园可定期开展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长园地等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游戏设施、安全管理制度、消防设施的安全性等。也可通过现代通信技术如微信、电话、微博、网站等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使幼儿园进行的相关安全教育内容与父母同步。其次,社区是幼儿生存的现实环境,幼儿园的发展也离不开社区的支持,在进行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知识时,可邀请社区消防人员给幼儿示范正确的用火用电的行为。最后,有条件的可带幼儿去社区进行角色实践演练,这不仅能扩宽幼儿的安全教育知识,为幼儿创设学习的机会,也能促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在真实的情境中得到升华和转移。

猜你喜欢
生命幼儿园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我爱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