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上的中国精神*

2023-01-05 18:03宋佳辉
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纹样瓷器陶瓷

宋佳辉

(吉林艺术学院 长春 130000)

1 质地之独特

玉石作为一种理想化的器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是中国人一种精神的象征,“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国风·秦风·小戎》)正是中国文化中所说的谦谦君子,像温润的美玉一般,所谓“石之美谓之人之美”。玉质地坚硬、温润,是一种理想化的器物,人们对瓷器的追求实际上也是在追求玉的一种质地和色泽,瓷器的釉面不仅有玉“捩翠融青瑞色新”的质感,还能进行装饰和造型。

北宋时期景德镇烧制的一种青白瓷,类似青白玉的质感,釉色介于青白色之间,胎质极其细腻,又名隐青、影青,体现出宋人的格调,对“温润如玉”这种效果的追求。李清照曾在《醉花阴》一词写道“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指的就是青白瓷枕头。人们常用用“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是对青白瓷生动写照,从中可见古人对青白瓷的喜爱程度,坚硬的质地、温润的触感、明亮的色泽,体现了中国陶瓷文化精湛的工艺,表达了中国人对瓷器审美的基调贯穿始终,也体现了中国陶瓷中所蕴含的丰富观念。

2 器型之独特

《易传》也曾提出“制器尚象”,“制器”指的是形体和规范,任何一件瓷器都是点、线、面的结合,“尚象”意思就是说以象思维为指导,就是要遵循象层面的规律来制器。其实器型决定着器物的基本结构和形态,决定着基本功能,反映出天人合一的追求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瓷器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的时代特点,体现了我国独有的民族特色,每个时代不同的背景表现了明显的时代性,都是在中华大地上诞生的独特器型。

陶瓷可以分为陶器和瓷器。最早的陶器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多是根据生产生活的需要,在改造自然和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制作一些器皿以供生活使用,这些器皿多是仿照一些动植物制作的,后来人们的审美提高,加之一些造型与图案,造型有一些变化,使之更加美观。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造型简单,制作相对粗糙,以大口鼓腹平底钵、平底盘为主;商周造型比新石器时代相对优美,严肃庄重;春秋战国时期器物整体造型优美、生动;秦汉时期造型以“茧”型为主,整体线条流畅;魏晋南北朝器型由浑圆矮胖逐渐转向秀骨清像;唐朝浑圆饱满;宋朝优美清新、秀丽典雅;元朝厚重粗犷;明朝敦厚古朴,造型更加倾向于世俗化;清朝造型丰富,但不如宋、元优美。同一时期不同地域也会风格各异,根据每个时期的瓷器基本特征而总结,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如宋朝的官窑、汝窑、哥窑。康乾时期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的繁荣期,也是器形艺术的集大成的时期,不仅继承了前人的装饰纹样与种类,还出现了新的工艺技法,如单色釉、镂雕、转心等,瓷器制作工艺达到了巅峰,更加注重造型的独特性与适应性。不仅要考虑造型装饰之美,也要考虑实用之美,将造型与纹样进行有机结合,把瓷器的尺度、韵律反复推敲,从而形成一种典雅的美,中国瓷器单从器型上数就有数百种,以完美的曲线诠释中式之美。这不是学来的,而是老祖宗一代代经过不断探索、实践得来的。

纵观陶瓷历史,虽然经历了时代的变迁,直至现在也仍有一种“守正创新”的传承,但也并不排除在传承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倒退性,一部分先人的东西正在减弱甚至消失,审美的价值愈发扭曲。笔者相信,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时代总是在进步,一言以蔽之,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瓷器一直笼罩着形而上者的光环。

3 纹样之独特

陶瓷的纹样既反映了陶瓷发展的历程,又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性,承载了人们的美好祝福和寓意,陶瓷上的纹样不仅装饰美化了陶瓷本身,而且也是一个时代的审美价值。

中国瓷器除了美观还有寓意,器物纹样多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随着年代的不断更迭,器物上也承载着人们的对生活美好的祝愿,从人类早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人面图案与大鱼并列,与网纹为伴,这种反神秘色彩就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或某种原始的信仰,这亦是天、地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原始人类对大自然的一种认知意识。

明清时期官窑瓷器盛行,瓷器一是寄托着对生活美好的祝愿,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统治阶级对宣传封建思想的工具,以龙凤纹、婴戏纹、花卉纹为主。以婴戏纹为例,多以儿童为主角,整体上以刻划、持花等技法去刻划了各种不同的画面,图案颇有童趣,或儿童钓鱼、或童子戏花、蹴鞠等画面、对三五纲常赋予祥瑞之意,婴戏纹中以磁州窑画面最为代表。康乾时期则多绘制福禄寿画面,以云朵、松鼠、蝙蝠等纹样作为点缀,取“福禄寿”之音;龙凤纹多意为帝王、帝后的象征,是青花瓷中最常见的纹样,是在龙凤崇拜的基础上加之世俗化。

从最初的符号到人物、山水、花鸟,发展到现在的几何装饰或者概念性图案,它的纹样装饰之美的进程发展,似乎越来越趋于市场化的。陶瓷纹样贯穿着时代精神的文化特征,在不断探寻的过程中也应该与精神文明相适应,在陶瓷精神探索的过程中,除了技术上的追求,也应该与人们精神世界去契合,带给人们积极的文化价值。

陶瓷的纹饰是不容小觑的,它所表达的内容是人民的信仰与追求,也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重要载体之一。

4 色彩之独特

釉色是构成陶瓷美丽外表的元素之一。将釉施于坯胎表面,经一定温度煅烧而成。从素瓷到彩瓷,釉的技艺不断提高。商代,中国最早的颜色釉——青釉诞生;北齐,白釉初成,给世间留下一抹纯净的色彩;史上最风雅的宋代,全民斗茶玩盏,意外捧出了一个顶级国宝——黑釉建盏。元朝打下广阔疆土,也给景德镇带来了西亚的进口钴料,制出一道霁蓝;最难烧制的红釉,北宋就已出现,但纯正、稳定的红釉直到明朝才降世。宋代美学极具特色,“天青色”是形容汝窑的釉色,相传“天青色”是宋徽宗的一个梦,宋徽宗梦见这个颜色便让工匠进行烧制,用“雨过天青云破处”来给工匠参考,经过各种尝试,有一位工匠在釉料中加入了玛瑙粉,高温烧制后,呈现青翠的釉色,最终将“天青色”瓷器成功烧制出来。从古至今,每一件天青色瓷器都是独一无二的,颜色不蓝不绿,就像“水天一色”那样,难以定性。

釉色经历了一个单色到多彩的颜色,早期从黑、青到白,逐渐发展到风格各异的粉彩、五彩等,这也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表现了人民生活的丰富多彩和对精神理想的追求。

5 工艺之独特

宋应星在《天工开物》总结过陶瓷的制作工序“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

看似一个美观的陶瓷艺术也是经过了练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烧窑、彩绘等工序锻造而来的,所使用的泥土其原料本身,通过与火的结合,从原本暗淡的颜色变得绚丽夺目,这便是陶瓷工艺本身的奇妙之处,泥土从柔软到坚硬,这便是泥土本身强大的可塑性,火以它特有的方式去升华了陶瓷的本身,强化其艺术价值。

我国的陶瓷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远古的陶器可以称为土与火的结合,手法粗糙,陶器主要以粘土为原料,烧制温度主要在800~1 200℃,基本上没有釉,而瓷器主要以高岭土为原料,温度烧制在1 200~1 400℃,绝大多数都有釉;商代陶器并没有多少发展,到周代才在建筑上面广泛应用;隋唐时期是陶瓷繁荣发展的时期;宋代是陶瓷美学的一个划时代时期;元代虽战火纷飞,但也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的创新,其难度大,特殊性强,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是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清代的瓷器集古今技术于一身,在康、雍、乾三朝瓷器方面成就显著。

现存放于博物馆中的色彩绚丽、琳琅满目的瓷器多出自这个时期。划花瓷器的划花工艺,是指在瓷器半干坯体表面,用尖状的竹木工具均匀划出纹样的一种装饰工艺具有朦胧之美;清代末年,采用了“三烧制”和双勾分水填色的制瓷办法,在1 350~1 400℃高温烧制,耐磨损、耐酸碱,永不褪色的五彩瓷,是陶瓷工艺划时代的创举。

中华民族独特的制瓷工艺,历经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原料、技法、烧制温度等都考验着一个工匠的能力,似乎也是因为火的加入,更增加了些许韵味,它的不氧化、耐高温等一些特点可跨越千年不朽。

6 中国绘画与陶瓷艺术相结合

陶瓷绘画是中国独有的绘画形式,中国绘画和陶瓷艺术最早的关联始于新石器时期的陶瓷艺术,二者相互交融,相互发展,体现着民族精神的萌芽、发展及形成。其所绘制的动物、植物、纹饰等透露着远古人类的日常生活、审美需求、精神信仰,即意与景的统一,简单的意图历历可见,例如马家窑文化中《舞蹈纹彩陶盆》是新石器时期陶器的代表,三组生动的舞蹈场面再现了原始时代热烈的场面,淳朴粗犷却又清晰动人。因此,二者将生活中的美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唤起了人们对美的感受,绘画也将一个二维空间通向线条与釉色融合的三维空间,不断强化着陶瓷的艺术价值,促进了中国绘画在陶瓷中的继承和发展。

笔墨即精神,笔墨语言表现了中国绘画的神韵和意味。中国绘画对粉彩和新彩影响最大,“珠山八友”树立了瓷板画典范,最明显的体现出中国绘画传统笔墨技法和陶瓷艺术结合在一起,用线绘画,点染山石;陶瓷中的古彩描线融入了中国画白描的技法,康熙官窑中的人物绘画大多采用高古游丝描,长短不一的线条在瓶身上传递出从宣纸到陶瓷的完美转换。

中国画讲究墨分五色,青花瓷就是采用了中国画中浓淡分明的笔墨技法,将笔锋的力度与墨的浓淡在尚处于土培状态的瓶子上进行描绘,通过高温烧制,将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手法完美结合,带给了观赏者全新的审美体验。

齐白石先生对写意画强调“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寥寥几笔、惟妙惟肖,中国画的笔墨意趣在陶瓷艺术上都有体现,二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所在,是人们的精神产物。

陶瓷与绘画的相结合,其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和呈现方式,其本身由材料所带来的局限性与陶瓷的相结合,也是在不断地突破与延伸,两种方式的共通与融合,不断地强化了两者的艺术价值,跨越了艺术的边界。

7 结语

综上所述,陶瓷是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符号之一,彰显着中华民族特有的审美品质和精神追求,实现中国陶瓷的全面复兴,是当今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所在。在我国当代艺术文化多元的情境下,涌现出诸多新的面貌,但始终不能忘记中国陶瓷精神的本质,以形会意,实现中国陶瓷艺术的全面复兴。

陶瓷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手工艺,也应紧随时代,创造出具有蕴含时代精神和时代审美意识的器物造型语言,应尽可能的去摆脱固有的窠臼,对兼具传统陶瓷语言进行新的陶瓷语言创新。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征,今天的人们应学习与研究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发展及制作工序的演变,去开拓自己对当代艺术的认知以及结构对既有思维的程式,肩负起中国当代陶瓷器物的文化与责任。用陶瓷这个文化符号,把新的时代特征、时代精神、时代审美去表现出来,创作出具有新时代人文精神与美学特色的陶艺。

猜你喜欢
纹样瓷器陶瓷
蒙古族图饰纹样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瓷上莲 历代瓷器上的莲花纹样
瓷器中的文人雅趣
《2020年杭州亚运会纹样设计》
载歌载舞话陶瓷——瓷之舞
陶瓷艺术作品
2008年至2016年4月罐类瓷器成交TOP20
德化陶瓷 闽中精粹
经典的艺术几何纹样
“洪州窑”瓷器赏与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