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岁时节令器物研究*

2023-01-05 18:03李文靖
陶瓷 2022年12期
关键词:节令谐音吉祥

李文靖

(景德镇陶瓷大学 江西景德镇 333000)

清朝自建立起便十分重视对汉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满汉文化”融合下,在保持满族固有生活习惯下,对中原汉文化进行吸收,如天文历法、时令耕织及民间习俗等在清代得到发展。在这一背景的催化下,民俗文化繁盛,节日民俗在清代以其多样的形式活动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清宫节令器物提供了多种创作素材。同时这些节令器物所具有的民俗性和人文价值,为人们再现清代节日民俗生活提供了资料。

1 节令与节气的关系及含义

说到节令,总会想到与年节有关。在提及“节令画”时,人们第一想到的是过年时张贴的“年画”,但将“节令画”等同于“年画”的这一认知其实是具有一定局限性的,节令画不单指人们所熟知的年画。所谓节令器物包括“节令画”,是以中国传统节日为基础,有关节气时令的绘画。那么什么是岁时节令? 如何界定岁时节令器物? 首先要弄清楚节令的起源。节令的产生与我国古老的“二十四节气”密不可分。上古时期,人们根据星象确定时间,称之为“观象授时”。在成文历法产生之前,节气和节日是合二为一的,根据不同节气从事农事,在不同节日举行庆典,两者都同时进行,节气亦即节日并未分化。但自成文历法的创立,有阳历和阴历之分,造成节气和节日之分。节气按照阳历,以阳历纪农时,节日按照阴历,以阴历纪年月,从而产生了两个并不相悖的节气系统和节日体系。简而言之,由于成文历法的创立,阴阳合历,将原本合二为一的节气与节日系统分化开。原应在同一时期举行的活动不得不在各自相对应的日期举行。例如原本应在特定节气举行的庆典,现按照阴历纪时,在阴历特定日期举行,也就是现在的节日;而庆典从原本的节气中去除,以阳历纪农时,只作为农时周期使用,也就是现在的二十四节气[1]。

因此,可以说节日是从节气中分化而来的,了解了节令的起源,为研究清宫岁时节令器物,特别是在民俗性上来说做了很好的铺垫。

2 清宫岁时节令器物

清宫岁时节令器物按照不同表现形式及用途可分为绘画、节令用瓷、陈设器物三大类。

2.1 绘画

“节令画”兴起于宋代,主要描绘人们年节时的活动场景,常选取某个特定节气具有象征性的物品、动物为参照对象,画面具有吉祥寓意。清代宫廷中,每逢重要节令,都会组织画家进行绘画创作,以表庆贺。在清宫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以下简称《清档》)中有大量的记载。现在所说的“节令画”在当时被叫做“年节画”、“年例画”或“年节备用画”[2]。

乾隆十一年(1746年)一月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年画《开泰图》轴。画中左侧画一湖石上有梅竹,共绵羊3只,石侧旁的一只正俯首吃草,旁边两只中的一只站立环顾,仿佛寻找什么,另一只正跪吮母乳,画面清新和谐。图中有乾隆皇帝御题“开泰图”三字。因“三羊”谐音为“三阳”,“三羊开泰”寓意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是对新一年的祝福。《易经》云“正月为泰卦,三羊生于下”[3]。所以正月年节时分悬挂此画,是对即将来临的春季欣欣向荣之景的向往。后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作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寓意一年吉兆。“三阳开泰”题材绘画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并传达出中国传统吉祥献瑞的美好祝愿。除“三阳开泰”这一节日题材外,根据《清档》记载,有关节令的绘画还有乾隆三年(1738年)十二月的《岁朝图》、乾隆十一年(1746年)九月《上元图》等,其中描绘了乾隆皇帝与家人共度佳节的场景,画中节日氛围浓重,具有鲜明年节特征,不仅再现了清代年节时的宫中盛况,也让人们感受到了从古至今所流传下来的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从中可以看到,节令画这种专门为年节时令所作的绘画,以人们在年节时分的风俗活动为描绘对像,借此反映了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表达了节日祝福,其目的都是为了庆祝节令、迎祥祈吉。

2.2 节令用瓷

节令用瓷也就是在不同节令使用的瓷器。具《清档》记载,乾隆八年(1743)十二月初九日,“太监胡世杰交御用青花白地膳碗一件,传旨着交唐英烧造。其碗大小、厚薄、深浅、款式俱照此膳碗。外面俱烧五彩各色地杖,花样各按时令吉祥花样,碗内仍照外面花样,俱要青花白地,年节用‘三羊开泰’,上元节用‘五谷丰登’,端阳节用‘艾叶灵符’,七夕用‘鹊桥仙渡’,万寿用‘万寿无疆’,中秋节用‘丹桂飘香’,九月九用‘重阳菊花’之类,寻常赏花用‘万花献瑞’俱按时令花样烧造,五彩要各色地杖,每十件地杖要一色,按节每样先烧造十件。钦此”[4]。这应是关于节令膳碗的最早记载。节令膳碗作为最早的节令用瓷,不仅是在使用时间上有其特定性,且它的装饰纹样具有浓郁的节令特征,在对应的节日使用相应装饰纹样的膳碗,显得仪式感满满,也正因此,体现出节令膳碗与其他膳碗的不同和其珍贵之处。

节令膳碗作为御用品,其制作精良、绘画工整,按照不同年节,选取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及主体物进行表现,在花卉纹样装饰上具有时令性。如上元节(正月十五元宵节)“五谷丰登”膳碗,常以灯笼、香炉、如意、佛手、麦穗等为装饰纹样。从中可以看到,每个单独的图案都有着吉祥寓意。特别是麦穗与灯笼的组合,麦穗代表丰收的谷物与灯笼相结合,寓意“五谷丰登”代表了对年节美好的祝愿。

2.3 陈设器物

清中期所制《紫檀框嵌掐丝珐琅十二扇屏风》作为具有时令特点的陈设器物,有一定装饰性和观赏性,所以屏风内所绘图像多为花鸟,虽不像前面所提到的装饰图案如“三阳开泰”、“五谷丰登”具有强烈民俗性和吉祥寓意,但具有很强的时令特点。该屏风共十二扇,屏心内饰以十二种植物、花卉,与十二月令相对应。每扇屏风具画与当月相应的应时花卉如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这不难使人联想到十二花神杯,同样也是根据不同月令代表花卉来表现主题,并在侧旁题字,具有很强的文学装饰性。该紫檀框嵌掐丝珐琅十二扇屏风同样根据不同月份的时令花卉为参照,与花鸟结合,以工笔画的形式进行展现,如:喜鹊登梅、荷花鹭鸶、杏林春燕、桂花山雀等。不仅对照每个月份相应景色,且具有一定吉祥寓意。如喜鹊登梅有“喜上眉梢”之意,用谐音的修饰手法传达吉祥之意。该屏风釉色饱满,以蓝、绿为主,色调清新雅致。其以紫檀木做外框,亦制作工致。从整体上看,工艺考究、制作精良,堪称乾隆年间优秀作品。

3 清宫岁时节令器物的艺术特色

3.1 创作主题

清宫岁时节令器物在创作主题上,其主要题材内容为描绘节日活动场景,或为迎合节日需要表现吉祥意味的图画,前文提到的风俗节令画,其题材内容基本上都是表现节日文化或游艺活动。比较典型的有十二月元旦期间的《岁朝图》,以拜贺新年为主题,表达了人们对新年喜庆祥和的期盼。除此之外,节令画的创作产生除展现节日文化、游艺活动以外,也与清代挂画习俗有关,人们会根据不同时节选择相适宜的节令画挂于屋内。如《长物志》中所提到的元宵节宜悬挂的节令画有,灯会、傀儡戏表演;端午节宜悬挂的节令画有龙舟竞渡;七夕宜悬挂的节令画有穿针乞巧等,这些都是依托于节日而产生的,表现的都是节日期间的各种游艺活动,寄托着民众寓情于娱的节日情感。从中可以看到人们对节日的热衷与喜爱,以及游艺活动带给人们的喜庆和欢悦之情,这种情感体现了民众对幸福的向往和追寻。

节令画的另外一个主体内容,是具有浓郁的民俗信仰的内容。人们普遍认为“节令画”就是所熟知的年画,虽有一定误区和局限性,但年画也确属节令画的一种。在这类节令画中大多以玉皇大帝、福神、钟馗等作为主体,这都是我国从古代原始崇拜发展而来的神袛崇拜,为求得神灵的庇佑,进行祭奉。

这一观念从宫廷到民间,根深蒂固于民众观念之中,对神灵的虔诚崇拜成为最普遍的风俗信仰,体现了人们驱邪求吉的心理。值得注意的是,节令画内容从祭祀类活动慢慢发展到表现节日文化或游艺活动,行为主体转为人本身,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理想,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3.2 图案符号

由于节令器物的产生与节气时令、岁时节日有关,所以在装饰图案上也始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创作,其图案符号不仅具有时令特点,且都带有吉祥寓意。比如年节时张贴的“福禄寿三星”代表长寿、加官晋爵、财源广进。门上张贴的“钟馗像”有镇宅驱邪的作用。根据年节和用途不同,在题材选取上有一定针对性,且某些图案会被人为的披上“吉”的含义。前文所提到的乾隆十一年(1746年)《开泰图》轴一般在春节张挂,希望在岁首好运降临,一整年好运连连。图中“三羊”象征“三阳”,三阳开泰作为一年开头的祝福语,寓意冬去春来,阴消阳长,祝愿一年有吉兆。之所以选取羊为表现主体,一方面是“羊”与“阳”谐音。另一方面,羊本身性情温顺、儒雅温和,一直以来是人们的好伙伴,甲骨文中的“美”便从“羊”转化而来。可见人们对羊的评价之高。在许慎《说文》中云“羊,祥也。”由此可见古文中“羊”字与“祥”字相通,是吉祥的化身。选取羊作为表现主体,不论从自身还是象征意义上来说都是最佳的表现图案。因节令器物有很强的时令性,在图案选择上会选取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可根据图案辨别属于哪一节令器物。如七夕节绘牛郎织女,清道光年间鹊桥仙渡膳碗,现藏天津市文物交流中心。碗外壁四开光分绘仕女焚香参拜、织女阁楼高坐和牛郎图像,周围祥云缭绕,每组祥云间各绘喜鹊一只,碗内以青花绘制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图。整个膳碗的装饰图案指代性极强,画面带有美好期盼。总体来说,节令器物上的图案符号,其各种物像传达了美好寓意,这些带有吉祥寓意的符号也成为了节令器物装饰上的特定符号。

3.3 表现手法

节令器物在装饰上的表现手法大致可分为四种:谐音手法、象征手法、谐音与象征相结合手法、运用典故(即以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虽表现手法多样,但在装饰图案上都紧扣主题。

3.3.1 谐音手法

如前文提到的“鱼”与“余”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这也作为我国传统吉祥符号,有时与莲花结合即寓意“连年有余”。“羊”与“阳”谐音,经常绘制三羊代表“三阳开泰”用于一年之初,表达人们对新年的祝愿。

3.3.2 象征手法

如中秋节丹桂飘香,绘桂花、赏月、吃月饼等图案有时绘有兔子嬉戏等。中秋是团圆的节日,中秋赏月、吃月饼象征团圆美好,月亮与月饼都为圆形,取其形而延其意,象征团圆。

3.3.3 谐音与象征相结合的手法

如将蝙蝠和寿桃组合在一起,象征福寿双全,常用于过年时分。蝙蝠象征“福”;寿桃象征“长寿”。

3.3.4 运用典故手法

即前文提到的七夕节时选取牛郎织女作为设计元素,以神话传说故事为主体,寄托人们美好祝愿。牛郎织女不仅是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同时也代表着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这四种表现手法,充分与图案符号相融合,紧扣年节主题,传达出吉祥寓意。

4 结语

通过对清宫岁时节令器物的研究,从器物分类到艺术特色,都围绕节令展开,节令器物的产生依托于民俗节日,带有一定民俗色彩,具有独特的艺术气质,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愿与期盼。同时节令器物本身所具有的民俗性和人文价值,也为人们了解清代社会民俗提供了资料。

猜你喜欢
节令谐音吉祥
立 秋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同敲吉祥鼓 共度欢乐年
与人为善 一路吉祥
勇闯长龙阵
五月节令百草之艾 日暖桑麻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熏
《谐音词里的民俗》
正月节令百草之柏叶
谐音词的规则
廿四节令鼓队震响华大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