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用黄牛养殖与疫病预防技术

2023-01-05 20:23斌,咸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驱虫黄牛犊牛

谭 斌,咸 文

(1.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562400;2.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农业农村局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562400)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牛肉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黄牛作为主要的肉牛品种之一,因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补气血、强筋骨的优点深受广大群众的青睐,养殖市场前景广阔。而在黄牛的传统养殖过程中多将饲养作为工作开展的首要内容,忽视了养殖期间对黄牛疾病发生的预防工作,这样的养殖方式不具有科学性。因此,为了更好地对黄牛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进行指导,需要黄牛养殖管理、疫病防控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并对黄牛养殖与疾病防治配套技术进行深刻总结,以促进黄牛产业发展,为提高黄牛养殖业科学管理的整体水平提供基础性参考资料。

1 黄牛养殖过程中的相关技术

1.1 注重黄牛品种的选择

在黄牛的养殖过程中,优质品种的选择对提升黄牛的经济效益尤为重要,这将对黄牛肉质品质造成直接影响。因此,对黄牛品种就应选择优质的品种进行养殖。但目前黄牛养殖业在品种的选择过程中,由于受到公牛数量减少的影响,可采取人工冷冻受精等技术,扩大优质种公牛的辐射范围,以提升当前黄牛的配种成功率及犊牛质量。同时养殖者应根据养殖肉牛还是乳肉兼用牛的需求,综合考虑选择适合的品种饲养[1]。

1.2 严格喂料精细管理

优质的饲料与科学投喂能够促使黄牛快速提升黄牛的生长发育,大大降低料肉比。因此,在黄牛食料投喂时尽量选取如皇竹草、巨菌草、黑麦草等优质牧草,并辅以精料进行饲喂,也可将精料、粗料、糟渣料、青贮饲料、干草饲料等按比率均匀混合投喂,既防止挑食,又确保了营养供应充足。但目前大多数农村饲养黄牛的粗饲料多为麦秸、玉米秸、干稻草等营养价值低,粗蛋白质多、消化能量少,粗纤维含量高的粗饲料,过多采食后可造成黄牛消化道的排空速度慢,影响反刍和消化,建议采取铡短(1.5~3cm)、揉碎(短丝状)等物理方式,结合氨化、碱化、青贮和微生物发酵等化学方式,进一步提高养殖的采食量和有机物质消化率。投料采用少添勤喂,这样的好处在于使牛总有不饱之感,争食而不厌食或挑剔,饲喂次数一般为每日2~3次为宜,育肥期间有条件的可实行自由采食,但需注意饲料发霉、腐败、变质问题。

1.3 注重犊牛的阶段饲养

犊牛的阶段饲养一般分哺乳期阶段(出生至45~60d)、断奶期阶段(45~60d至180d)、育成期(6月龄至配种之前)三个阶段。黄牛幼崽出生后,第一要务是保持呼吸顺畅。应及时将犊牛口鼻内的黏液清理干净,尽快使犊牛呼吸,防止将黏液吸入气管和肺造成窒息死亡,若发现犊牛在出生后不呼吸,可将犊牛的后肢提起,使犊牛的头部低于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倒提犊牛,拍打其背部,使黏液排出,但倒提的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内脏的重量压迫膈肌妨碍呼吸,一旦呼吸道畅通,即可采取交替地挤压和放松胸部进行人工呼吸。及时截断脐带并引导生产的母牛将其幼崽全身的黏液舔舐干净,有助于建立母子关系,同时母牛的唾液对牛犊起了杀菌、消毒作用。

及时让出生后1h内的犊牛吃到且吃饱初乳,通过初乳补充大量优质蛋白抗体与营养物质,既迅速提升幼崽抗病力,又促进胎便排出,间隔4~5h后进行二次饲喂。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要对牛栏进行及时的清扫以保证哺乳环境的卫生,确保犊牛不受到外界细菌、病毒的感染。

一周后,便可对牛犊进行干草采食训练,可选择豆科牧草(紫花苜蓿、红三叶、沙打旺等)或禾本科牧草(黑麦草、鸡脚草、羊草等)等颜色青绿、叶量丰富、质地较柔软、气味芳香、适口性好,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优质干草进行训练。15d~1月龄期间,可逐步饲喂一些适口性较强、容易吞咽且易消化的颗粒性饲料,同时饲料中添加适量食盐、骨粉等,以促进牛犊的快速生长发育。1~6月龄饲喂量应控制在犊牛体重的0.5%~1%之间,以免出现因采食过量而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情况。当达6月龄时,便可进行断奶,同时采用犊牛专用饲料及干草进行混合投喂,目的是逐步锻炼犊牛肠道的消化能力,为犊牛后期生长发育打好基础。6月龄至配种之前,为肉牛育成期的关键时期,犊牛的生长发育速度加快,因此,为保障犊牛的生长充足的营养供给,每日饲料饲喂量建议为犊牛体重的2.2%~2.5%。同时,根据季节不同,适度增加饲料饲喂量[2]。

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同时,在此阶段母牛及犊牛的疾病防控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例如:肠胃炎、肺部感染、病毒性疾病及风寒感冒等。在犊牛进食的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吃奶时间及量的多少,以及犊牛的精神状况、饮食及排泄是否正常,确保犊牛的健康生长[3]。

2 黄牛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

2.1 做好日常消毒工作

养殖圈舍及周围环境的脏、乱、差与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想要养好肉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首先要重视牛舍及周围环境的日常消毒工作。养殖户应结合养殖场的自身实际,科学合理地制定日常消毒工作计划,确保黄牛养殖环境卫生干净,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及传播。每年的春、秋季多是疾病发生和传染的时节,因此在此期间应加强对黄牛圈舍及周围环境的消毒工作,消毒溶液可用2%~5%的烧碱溶液、0.05%~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3%~5%的甲醛溶液、3%~5%的煤酚皂液、12%的石灰乳溶液、2%的烧碱溶液与5%的石灰乳混合液等,结合养殖场实际采取喷洒、浸泡、洗涤等方式进行消毒。并且做到每日至少清扫圈舍粪便1次以及清洗食、水槽2次以上。进出牛舍时,严格执行换鞋、换衣等工作,杜绝饲养人员随意串舍。对已发病的黄牛及时做好隔离治疗工作并设置专人管理,进入隔离舍人员不得再次进入其他圈舍,避免疾病的传播。在夏季蚊虫滋生时节,可使用专业杀蚊虫的药物对蚊蝇聚集的地方进行喷洒,同时结合畜牧专用蚊香进行驱蚊杀蝇,以降低蚊虫叮咬导致的疾病传播风险,保证黄牛的健康。

2.2 定期做好驱虫工作

牛的寄生虫病一直是困扰肉牛高效养殖的因素之一,因其具有数量多、繁殖快,且具有发病缓慢、隐秘等特点而不易被养殖人员察觉,从而导致不能及时治疗而影响黄牛肉产品质量,大大降低了养殖效益。因此,定期做好牛群驱虫工作十分关键且必要。养殖人员因根据当地寄生虫流行情况来确定驱虫时间,采取灌服、皮下注射、表皮涂抹等方式进行驱虫。目前主流的时间为集中在春、秋季,春季可使用左旋咪唑、芬苯达唑等给黄牛灌服,秋季可使用阿维菌素、伊维菌素等给黄牛进行灌服,寄生虫严重的养殖场,可间隔7~10d再进行一次驱虫。驱虫药应严格按照药品使用说明进行用量,并建议采用3种以上驱虫药配合交叉使用,以提升驱虫综合效果。同时建议安排在下午或者晚上进行,便于清理驱虫后的粪便,并采取堆积发酵等方式,杀灭成虫和虫卵。为避免用量不当而出现中毒现象,在大面积驱虫工作开始前可以先采用抽样实验的方法进行驱虫效果观察[3]。

2.3 科学合理做好疫苗接种

定期接种疫苗是科学、有效预防黄牛疾病发生及传染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养殖人员在黄牛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应根据黄牛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以及不同季节,做好相应疫苗的接种工作,以此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目前,养牛必须接种疫苗的病种有口蹄疫、破伤风、传染性胸膜肺炎、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病)等。其中,口蹄疫可在每年的春、秋两季进行O型疫苗免疫,犊牛破伤风需在出生后24h内皮下注射破伤风类毒素疫苗,传染性胸膜肺炎可在6.5~8月龄进行注射,针对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病),养殖户可灵活选择适宜时间通过皮下或肌内注射进行牛巴氏杆菌病灭活菌苗接种。

3 小结

目前,肉用黄牛的养殖在我国仍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但想要最大限度地提升肉用黄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在做好品种选择、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犊牛的精细化饲养的同时,更要重视牛舍及周围环境的严格且彻底的消毒,以及牛群的定期、全面驱虫与科学、合理、规范的免疫接种,确保肉用黄牛养殖质量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驱虫黄牛犊牛
犊牛腹泻病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生猪驱虫正当时
犊牛肺炎巧防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犊牛疾病的预防保健措施
制作泥巴黄牛
驱虫产品怎么选
家里主子这么多驱虫怎么办
夏季猪群驱虫抓好五点
车101:给黄牛做中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