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结节病的科学防控

2023-01-05 20:23李桂菊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牛场病牛病原

李桂菊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片角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674205)

牛结节病又称皮肤疙瘩病,由疙瘩皮肤病毒感染所引起,是牛的一种急慢性皮肤性传染病[1]。本病呈世界流行,我国首次报道在20世纪80年代,是不慎从国外引入带毒牛后导致病原扩散,对我国的养牛业造成非常大的影响。为了能帮助大家更加科学地防控本病,下面笔者就此为话题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1 病原简介

本病的病原为牛疙瘩皮肤病毒,这是一种以皮肤皮下组织为主要侵染对象的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中性或弱碱环境中适合生存,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80℃低温条件下保存的病料能存活10年以上,4℃恒温下保存的病料组织4个月后仍能分离出活的毒力不减的毒株,干燥痂皮中的病毒能存活30d以上。脂溶性溶剂氯仿、乙醚等对病毒敏感,醛类、表面活性剂类、强酸强碱类、强氧环境类消毒剂最容易将病毒杀灭,如戊二醛、甲醛、高浓度火碱、碘伏、过硫酸氢钾等,不慎发现病例的牛场可选择上述消毒剂进行全场消毒工作。

2 流行病学

本病呈世界流行,在我国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由于不同牛场管理水平高低不同,发病率表现差异也较大[2]。即使为同一疫区,不同养殖场的感染率及病死率也会有差异,发病率高的能达到70%,低的甚至不到2%,主要和牛场管理存在很大关系。大多数牛感染后表现慢性发病状态,同时对生产性能造成较大影响。除了牛之外,病毒对家兔、山羊、绵羊、黑羚羊、长颈鹿等动物也具有感染性。病原主要以节肢类动物为媒介进行扩散,如蚊、蝇、跳蚤、蜱虫等,由于这些虫子在高温炎热的夏季活动最为频繁,导致夏季是本病的一个高发期。病毒污染饮水和饲料时也能经消化道传播。感染早期病毒在感染的局部组织进行增殖,之后子代病毒进入组织液、血液,并通过血液流动到达全身部位,皮肤组织是最易侵染和寄居的组织,另外,肌肉、肝脏、口腔分泌物、鼻腔、生殖道、精液等组织中也能分离到病原。

3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短的一周左右,长的可达一个月,主要和病毒初次感染量以及牛本身体质有关,和牛场饲养管理水平关系也较大。感染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病毒的复制和全身扩散,病牛开始体温升高,达40℃以上,采食量下降或采食完全废绝,体重不增或降低,淋巴结肿大,皮肤有水肿情况出现。症状持续一周后,体温开始下降,鼻腔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流出,结膜发炎,眼角常留有泪斑,久之发展为角膜炎。之后膝上淋巴结、股淋巴结、颈淋巴结和耳下淋巴结开始突出,腹部、乳房四周、生殖器部位严重水肿,指压留痕。呼吸道、生殖道、口腔、直肠、乳房等处的黏膜组织分布有许多溃疡灶。部分牛还继发肺炎症状,导致呼吸困难。生殖道黏膜受损后,对于妊娠期的母牛影响较大,胎盘容易剥离,胎儿可出现流产。有些公牛还会引发睾丸炎,导致永久性不育而遭淘汰。

4 本病的防控

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也没有专门的商品化疫苗可供预防,临床可采取加强对传染源的隔离,科学对牛场环境进行消毒,提升牛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以及牛群的整体营养水平来降低本病发生率。

4.1 加强对传染源的隔离

发现病牛或疑似感染的牛要做到第一时间隔离,将其在远离生产区的地方单独饲养,隔离位置必须处在下风口,防止空气流动对扩散造成影响,同时对病牛进行整体评估,无饲养价值者走相关流程予以淘汰处理。有些病牛经治疗康复或自然康复者一定要再延续隔离3~4周,因康复后体内仍会带毒一段时间,过早合群容易形成二次传播。

4.2 科学对牛场环境进行消毒

消毒能及时切断病毒的扩散,防止感染牛数量增多。对于本病来讲,消毒可重点从全场消毒、隔离病区消毒和病牛体消毒三方面来抓。全场消毒可采用强氧化剂类和醛类复合型消毒剂配合使用,牛舍的地面可每天撒一次漂白粉,间隔4~6h后再喷洒0.1%浓度的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喷雾消毒过程中注意不要遗漏死角。牛比较集中的采食区、休息区要重点喷洒,活动区保持通风,最好有阳光直晒,保持地面干燥。养殖场门口和牛舍门口设置消毒池,放置2%浓度的火碱溶液,对来往车辆的轮胎以及人的胶鞋进行杀菌消毒处理。病牛体的消毒方面,每天对病牛进行全身喷雾,消毒剂可选用1%浓度的过硫酸氢钾溶液,病牛体表分泌物应及时清理,牛周围2~3m范围内也应重点喷洒消毒。

4.3 提升牛场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已经病死的牛必须第一时间清理走尸体,将尸体运至远离饲养区的地方,先用0.2%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对体表喷洒消毒,再将尸体深埋,深度不小于2m,填埋过程中要在尸体表面撒生石灰粉或漂白粉,同时之前堆放尸体的地方再用热的2%火碱溶液冲洗。节肢动物可成为本病扩散的媒介,有本病发生的牛场要做好苍蝇、蟑螂、蚊子以及环境中多种爬虫的消灭工作。场内杂草丛、臭水沟、死水坑、垃圾堆放地等是很多节肢动物的出没区域,应做好及时清理和填埋。加强养殖场环境卫生的管理及人员防护管理,隔离舍中清理出来的垫料、垃圾、剩料等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4.4 提升牛群整体营养水平

提升营养水平可显著提升牛的体质,从而依靠天然的免疫力来抵抗病原感染。平时饲养过程中可采用粗料加精料搭配饲喂的模式,先粗后细。对于舍饲牛场来讲,夏季是青草茂盛的季节,除了饲喂储存的料外,还要额外补饲青绿饲料,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矿物微量元素等的需求。对于放牧牛群来讲,尽量在草质丰盛,地表干燥,远离污水沟和杂草丛,蚊虫较少,通风向阳的地带放牧。

5 讨论

本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能够治疗,很多牛通过对症用药症状可以缓解,有些甚至还能康复。但笔者不建议对严重感染的牛进行治疗,一是治疗过程时间较长,大多需要一周以上,有的还需要多次反复换药,最终也难以取到理想效果,白白增加用药成本。二是本病即使治疗康复,后期病牛还会带毒较长时间,期间对其他健康牛也是传染源,存在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基层调研过程中,有的养殖场通过接种羊痘疫苗的方法来防控本病,且在很多场取得了一定预防效果,目前这个具体免疫机理还不十分清楚,可能和羊痘病毒、牛疙瘩皮肤病毒存在共同抗原特征有关,具体还有待持续研究证实,但长期受本病困扰的牛场或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可通过该方法进行尝试预防。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养牛企业,一定要注意从国外引种时,发现病牛及时作出退回处理,防止病毒在我国境内扩散。

猜你喜欢
牛场病牛病原
护理高烧病牛应做到“五多”
洛绒牛场
洛绒牛场
在亚丁(二首)
长丝鲈溃烂症病原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
红尾皇冠鱼头洞病的病原分离鉴定及药敏性分析
昆明市妇幼保健院2014~2018年门急诊手足口病的病原构成变化
鱼类烂身病病原研究综述
肉牛舍自走式牛场清粪车的研究
晚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