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的诊断与防控

2023-01-05 20:23魏小利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致病性毒株家禽

魏小利

(定西市安定区畜牧兽医局内官营畜牧兽医站 743000)

随着现代化养鸡业的发展,鸡群的饲养密度越来越大,不同地区之间的流通也越来越频繁,疾病的传播机会业增多。禽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不仅可以感染家禽、野生鸟类、也可以感染人类,严重威胁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发生禽流感,尤其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给养殖场的打击是毁灭性,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此病纳入必须上报的疾病之中。20世纪9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意大利、巴基斯坦、墨西哥等国家都暴发流行过。2004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席卷我国10多个省份,使得900多万只家禽被扑杀,经济损失高达上亿元。禽流感的暴发也促使科研机构、养殖场等单位加快了对此病的研究和防控,并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1 病原

引起禽流感的病原为禽流感病毒,此病毒为RNA病毒,主要侵害家禽等动物的呼吸系统。流感病毒主要有A、B、C三种类型,引起禽流感的病毒为A型流感病毒,此病毒根据毒株的致病力可以分为无致病性、高致病性、低致病性病毒。禽流感病毒很容易发生变异,已经出现了很多的变异类型。禽流感病毒对消毒药、高温、紫外线都非常敏感,用紫外线照射、高温条件下,病毒很容易被灭活。酚类、碱类、醛类等消毒药都很容易杀死环境中的病毒,因此禽流感病毒很难在外界环境中生存。

2 流行特点

2.1 易感动物

家禽、野生鸟类都对禽流感具有易感性,病毒的宿主种类非常广,而且不同的宿主在流感病毒的传播过程中起的作用也不一样。水禽是流感病毒的天然宿主,水禽可以使病毒持续存在。禽流感病毒在不同的宿主体内,遗传组成会发生变化,具有宿主特异性。禽流感的传播范围主要取决于宿主的活动范围以及传染途径。2004年我国发生的禽流感,主要分布在各省的省会以及周边地区、沿海地区、河流湖泊的周边地区等。禽流感的发生还和候鸟的迁移路线有关。

2.2 传染源与传染途径

禽流感的传染源比较多,患病或者带毒的家禽、迁徙的水禽、野生鸟类都可以排毒,尤其迁徙性的水禽成为近些年引起禽流感传播的主要传染源。禽流感的传播速度很快,高致病性禽流感的传播速度要高于低致病性毒株,其感染力要明显高于低致病性毒株。

病禽、带毒禽的消化道、呼吸道、禽体脏器组织中存在着大量的禽流感病毒,这些病毒会随着口腔、鼻等的分泌物或尿液排出体外,对周围的环境或饲料、空气、笼具、饮水等造成污染,成为禽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候鸟的迁徙会把病毒从一个地方带到另一个地方,禽产品或禽群的流通等也是造成传染的主要原因。在养殖生产中,饲养管理不科学、鸡群状况不好,受到应激因素的刺激等都可以加重病情,成为发病的诱因。

3 临床诊断

根据感染后的典型症状可以做出初步诊断。不同品种、生长阶段的禽都可以感染发病,潜伏期也长短不一,其长短和病毒的致病性、感染力、传播途径以及禽类的易感性有密切的关系。

家禽感染了无致病力的毒株以后,一般不表现症状,只在抗体检测中才可以被发现。还有的鸡群感染后,症状轻微或者不明显,发展趋势比较缓和,常常是已发病的鸡群已经病愈,没有发病的才开始感染,病鸡食欲稍有降低,有轻微的呼吸道障碍。这类的禽流感和慢性呼吸道症状很相似,临床上要认真鉴别。

家禽感染低致病力毒株以后,典型的症状为潜伏期变长,病禽精神不佳,没有食欲,生产性能明显下降,有的产蛋鸡群的产蛋率几天内会从90%降到10%以下,要经过30d才可以逐渐恢复。蛋壳的质量下降,颜色变浅,厚度变薄。卵巢功能退化,卵子破裂,肾脏肿大,沉积有尿酸盐。低致病力毒株引起的泌尿生殖道病变非常明显。

家禽感染高致病力毒株以后多为急性经过。病禽的病变非常明显,头部水肿、发绀,脏器肿大出血,特征性病变是腺胃、肌胃连接处的乳头和黏膜出血。发病鸡群的死亡率可以高达100%。

4 实验室诊断

4.1 病原学诊断

传统的诊断方法为病毒的分离鉴定,从病禽的气管或者泄殖腔中无菌采集病料,然后经过培养接种到无特定病原体的鸡胚或禽流感抗体阴性的鸡胚上,然后取死亡鸡胚的尿囊液,对血凝活性进行测定。如果为阳性表明感染了禽流感,如果为阴性,需要经过盲传2~3代,如果仍然为阴性,则表明没有感染禽流感。这种诊断方法需要的时间长,操作比较繁琐,而且需要的成本高,不适应禽流感暴发时进行快速诊断。

4.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的诊断方法较多,有琼脂扩散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其中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研究较多,这种方法诊断快速,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而且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的这杯,肉眼观察就可以做出判断,可以用于流行病的调查和暴发期的诊断。

4.3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逐渐被应用到禽流感的快速诊断中。目前,研究较多的方法有三重、多重、荧光定量RT-PCR技术,核酸序列依赖性扩增技术,逆转录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等,有的技术也逐渐应用到禽流感的诊断过程中。

5 防控措施

5.1 预防免疫

防控禽流感的关键措施就是利用疫苗进行预防免疫。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疫苗的种类很多,生产中可以根据发病情况以及定西市的流行特点选用合适的疫苗进行预防免疫。目前,疫苗的种类有灭活疫苗、弱毒疫苗、DNA疫苗、重组病毒活载体疫苗、亚单位疫苗等。

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是传统的疫苗,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免疫效果好。禽流感在流行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变异使疫苗失去保护作用,因此疫苗在制作过程中也要因病原的改变而变化。到目前为止,禽流感全病毒灭活疫苗是防控禽流感的关键措施,鸡群接种后免疫保护力高达90%~100%。

弱毒疫苗也是生产中经常用的疫苗,其免疫效果要高于灭活疫苗,而且弱毒疫苗预防免疫方式为滴鼻、点眼等途径,对鸡群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弱毒疫苗的免疫次数较少,一般不用再进行加强免疫,这样可以降低成本。但是弱毒疫苗也有不利的方面,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较大,可能会出现毒力加强,或者出现变异毒株,这些都影响弱毒疫苗的应用和推广。

DNA疫苗在20世纪90年代开发出来,是一种成本低、高效的疫苗,使用此疫苗不会出现独立返强、毒株变异等情况,免疫效果优于弱毒疫苗。

禽流感亚单位疫苗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发,这种疫苗不含有传染性成分,因此安全性较高,但是这种疫苗成本高,批量生产比较困难,因此在养禽生产中很难推广。

5.2 做好生物安全措施

为了防止禽流感病毒入侵鸡场,要加强生物安全措施。对于进入鸡场的车辆或人员要进行严格消毒,严禁外来人员进入养鸡场。养鸡场内不养殖其他动物,防止野生鸟类进入养鸡场。养鸡场要采取全进全出的养殖模式,两批鸡之间要有至少半月的间隔,鸡舍在空置期要进行彻底消毒。在养鸡生产中,要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预防免疫,尤其要做好传染性支气管炎、鸡新城疫、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提高鸡群对禽流感的抵抗力。平时要做好疫病检测工作,如果发现异常,要及时上报,并积极采取应对措施。

猜你喜欢
致病性毒株家禽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基因测序的临床应用
高致病性FAdV-4分离株fiber2结构蛋白表达和细胞内定位的分析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奥密克戎毒株为何“需要关注”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
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
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
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
台湾地区及多国发生禽流感,以色列发生新城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