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腹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2023-01-05 20:23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坏死性胃肠炎肠炎

马 烯

(云南省华宁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652899)

在养猪过程中,猪腹泻疾病较为常见,一旦发生会给养猪产业造成较大困扰。猪腹泻疾病发生概率较高,尤其高发于仔猪,极容易给养殖户造成经济损失。基于此,需对生猪腹泻疾病高度重视,积极做好该病的预防以及治疗工作。

1 常见猪腹泻疾病

1.1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较为常见的一种猪腹泻疾病,该病高发于每年的冬季以及春季。其中,以2月龄仔猪发病率最高。在发病后,病猪主要表现为:呕吐不止、出现喷射状腹泻、机体日渐脱水。病猪粪便颜色为黄白色,恶臭难耐。对病死猪剖检,发现其肠道壁透明,胃底存在溃疡同时颜色为潮红色,肠道内可见大量呈泡沫状的黄色物质[1]。

1.2 猪坏死性肠炎

猪坏死性肠炎高发于养殖密度较大的养殖场,另外长途运输亦是诱发猪坏死性肠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结合临床症状的不同可将猪坏死性肠炎分为急性坏死性肠炎以及慢性坏死性肠炎两种。急性坏死性肠炎病株粪便类似于沥青;慢性坏死性肠炎病猪粪便松软,呈稀糊状。对病死猪尸体剖检,可见其肠黏膜厚度增加,小肠上皮细胞亦明显增多。

1.3 轮状病毒性腹泻

猪轮状病毒性腹泻高发于冬春交替时期,以2月龄仔猪发病率较高。此类腹泻一旦发生死亡率较高[2]。病猪主要症状为严重腹泻以及脱水。其胃脏内部含有大量的白色乳状物,肠壁呈半透明状,厚度减小。

1.4 猪痢疾

猪痢疾高发于每年的4~5月以及9~10月,其中以1~4月龄仔猪发病率较高。病猪主要症状为:食欲不佳、排出黄灰色粪便,若治疗不及时极容易导致病猪水泻,严重时病猪机体日渐消瘦。对病猪剖检,可见其大肠黏膜存在大量褶皱同时存在严重出血现象,肠胃内容物较为稀薄。

2 治疗措施

2.1 猪传染性胃肠炎

在治疗传染性胃肠炎病猪时,需为其补充体液,以防病猪出现严重的脱水现象,同时为病猪静脉安维糖。另外,亦可采用氯霉素等各种抗生素为病猪治疗。

在治疗病猪过程中,还可将适量营养成分以及电解质加入至病猪饮水内。通常,将葡萄糖20g、氯化钠3.5g以及碳酸氢钠2.5g加入至1L水中,混合均匀后供生猪饮用。可为病猪喂服药用碳、鞣酸蛋白片等药剂以抑制其肠道蠕动,制止腹泻。需定期采用0.01%的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猪乳头清洗,在哺乳过程中挤掉第一滴乳汁,以防仔猪感染。可采用沙星类、磺胺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若病猪存在酸中毒现象,为其静脉注射5%的氢氧化钠10mL/kg,以纠正酸中毒。

2.2 猪坏死性肠炎

在治疗猪坏死性肠炎时,一般采取较敏感并且长效的抗生素。例如,可为病猪注射盐酸头孢噻夫,每3d用药一次,连续用药3次。若病猪存在血便现象,需为其肌肉注射补血针。为病猪补充益生菌以及维生素,以修复其肠道黏膜,维持病猪肠道菌群平衡。

2.3 轮状病毒性腹泻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为病猪注射萄萄生理盐水以及5%的碳酸氢钠以补充水分,防止病猪脱水,解除酸中毒。采用氟哌酸、庆大霉素等肠道抗菌药物以预防继发感染。

2.4 猪痢疾

对于猪痢疾,一般采用四环素、黄连素等高效药物治疗。例如,可为病猪注射5%的痢菌净10~20mL,每日注射一次,连续注射2~6d,以彻底治愈猪痢疾,防止复发。需注意轮换使用各种药物,以防猪只产生耐药性。

3 预防措施

在预防猪腹泻性疾病时,需要在生猪日常养殖过程中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养殖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生猪日常饲料以及水源,及时补充糖分及盐分。

3.1 优化养殖环境

在日常养殖过程中,最适宜生猪生长的环境温度为20℃~25℃,温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影响生猪的免疫力,进而导致猪腹泻疾病的发生[3]。另外,圈舍内清洁状况不佳,环境恶劣亦容易导致生猪免疫力的降低。基于此,在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必须对养殖场圈舍内温度以及湿度严格把控。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生猪养殖逐渐向着集中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养殖人员更需综合调控圈舍内通风状况、光照强度、湿度情况以及草料等各种因素。另外,仔猪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生长发育周期,因而在养殖场内养殖仔猪时,需结合其年龄特点对猪群合理分群,并针对性地提供适宜的圈舍。养殖户还需高度重视妊娠期母猪,为其配备专用生产室、产后母乳喂养室等,充分考虑养殖场实际状况,合理调控圈舍内温度,以降低猪腹泻发生概率[4]。此外,养殖人员还需定期清扫圈舍,营造清洁、卫生的圈舍环境,定期对圈舍消毒处理,将圈舍内的细菌以及病毒等彻底杀灭。

3.2 加强水源及饲料管理

在养猪过程中,养殖户还需对水源以及饲料管理工作加强重视,保障充足的水源及饲料,同时严格把控饮用水源,为猪群提供安全的水质,防止发病原以及病原体通过水源进入到生猪体内,实现水源安全的有效控制[5]。养殖人员还需将饲料置于干燥清洁的环境内,同时及时通风,以防饲料发生霉变,需整齐码放饲料,确保饲料底部架空与地面间的距离超过10cm。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生猪发育特点各不相同,其营养需求存在较大差异,养殖户需为生猪提供适宜的饲料。还需定期为猪群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以及矿物质等,以提高猪群体质,增强其抵抗力,避免出现猪腹泻疾病。

3.3 免疫接种及药物辅助

在生猪养殖中,需结合腹泻疾病发生概率以及养殖场实际状况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工作。在怀孕母猪产崽前20~30d,仔猪断奶后7d内,可为其接种猪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疫苗,以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以及猪流行性腹泻[6];在母猪产前30d、仔猪4d、21d时分别接种猪轮状病毒弱毒疫苗,可预防猪轮状病毒性疾病。

在仔猪断奶至转移至仔猪圈舍时,可将市场微量元素、抗菌性药物添加至仔猪饲料内,以提升仔猪体质,降低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

3.4 定期驱虫

寄生虫感染也容易引发生猪腹泻,这种情况高发于生猪转移圈舍时。基于此,若需转移生猪,需提前对其有效驱虫,以预防生猪腹泻疾病,方便患病生猪的治疗。若生猪即将上市,需及时为其二次驱虫,以确保猪肉及相关制品的食用安全性[7]。需结合生猪实际生理状况针对性的选择适宜的驱虫药物。

综上所述,猪腹泻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威胁生猪的健康,还会影响养猪产业的经济发展。基于此,养殖人员需对猪腹泻疾病高度重视,分析生猪腹泻疾病的发生原因,结合养殖场实际状况优化养殖环境、加强水源及饲料管理、免疫接种及药物辅助、定期驱虫,以降低猪腹泻疾病的发生概率。在发现病猪后,需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保障猪群健康,为养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坏死性胃肠炎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羊急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坏死性凋亡与脑卒中的研究进展*
谷氨酰胺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机制的研究进展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冬季鸡肠炎易发 科学防治有方法
儿童坏死性肺炎46例临床分析
肠炎的症状有哪些
牛胃肠炎的病因分析及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