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常见传染病预防及治疗方法

2023-01-05 20:23谈龙根
今日畜牧兽医 2022年6期
关键词:兽疫口蹄疫病羊

谈龙根

(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232200)

羊养殖中,由于受到环境、管理、应激、引种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极易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如口蹄疫、布病、羊快疫等,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死亡,给养殖场户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养殖场户要密切留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减少损失。

1 布病

1.1 流行特点及症状

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其病原为布鲁氏杆菌,会对羊群淋巴系统、生殖系统造成巨大危害。健康羊直接接触病羊分泌物、排泄物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等均可感染发病,该病多发于高温季节,尤其是牧区发病率更高。

患病羊会出现高烧现象,呈稽留热,多汗,四肢疼痛,行动不便,走路摇晃。怀孕母羊患病后,易于在6~8月出现流产,流产前病羊口干,食欲下降,精神状态不佳,体温升高,引导流出黏性分泌物。如是公羊患病,则会引发附睾炎、睾丸炎症状,影响生育,降低养殖效益[1]。

1.2 治疗及预防

羊布病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由于该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危害大,传染性强,影响繁殖,因此针对确诊羊应及时进行扑杀淘汰处理。预防时,要做好对养殖场户尤其是牧区人员的宣传工作,树立良好的防控意识,积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首选布氏杆菌病活疫苗(S2)株,免疫有效期长达36个月。要做好日常管理与消毒工作,强化引种检疫,避免引入病羊,带菌羊造成全群感染。

2 口蹄疫

2.1 流行特点及症状

羊口蹄疫也被称之为羊口疮,属于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口蹄疫病毒,病毒传播速度极快,传染性极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冬春季节发病率更高。

病羊有1周潜伏期,潜伏期过后开始发病,初期体温升高至41℃左右,精神萎靡不振,不愿进食,严重的食欲废绝,心跳呼吸频率加快,观察病羊蹄部、口腔以及乳房等多个部门可发现出现水疱及糜烂现象。绵羊患病后,症状集中于蹄部,山羊患病后,症状集中于口腔,当病羊患处水疱溃破后,体温下降症状开始好转,母羊患病后极易造成流产。

2.2 治疗和预防

目前,羊口蹄疫治疗尚无特效药,一旦发现患病羊,要严格遵循“早、快、严、小”的原则和要求封锁疫区,并对全部羊群进行扑杀及无害化处理。封锁隔离并彻底消毒后上报相关单位方可解除封锁。预防时,养殖场户要重点做好引种管理工作,禁止从疫区引种,禁止在疫病高发期引种,引种前落实检疫工作,引种后隔离饲养1~2个月,无异常的情况下方可合群饲养。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优选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OS株),每只羊肌注1mL,免疫有效期为半年,到期后继续接种即可。

3 羊痘

3.1 流行特点及症状

羊痘属于急性热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羊痘病毒,病毒传染性强,短时间内可导致全群感染发病。饲养管理时,如气候寒冷、多雨潮湿、饲养管理不到位,会极大地增加该病发病率。病毒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的,主要传染源为病羊和带毒羊,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尤其是冬春季节有着更高的发病率。

羊痘病毒潜伏期为1周左右,潜伏期过后发病。绵羊患病后,体温高达42℃左右,眼脸肿胀,流出黏性鼻液,呼吸和脉搏频率加快,不愿进食,发病后2d皮肤无毛位置出现红斑、丘疹、水疱、脓疱,溃破后结痂,2周后自愈。山羊患病情况下,体温达到41℃左右,精神状态不佳,食欲下降,观察其阴唇、乳房、尾根等部位可发现有痘疹,个别羊的头部和腹部亦可出现痘疹,并逐渐形成丘疹、水疱、脓胞并结痂,大多3周后脱皮。

3.2 治疗及预防

针对确诊为羊痘病的羊,治疗时首先对患处皮肤使用0.1%高锰酸钾或者5%聚维酮碘溶液进行彻底清洗,然后涂抹适量碘甘油、紫药水,早中晚各1次,患处溃破后,可肌注青霉素、阿莫西林等药物预防继发感染。亦可辅以中草药治疗,取黄连9g,葛根、紫草、苍术各15g,绿豆、白糖各30g,加入适量水煎液去渣灌服,每天1次,连服3d。预防时,要做好圈舍卫生清洁工作,保证圈舍光照通风良好,及时清理粪污,制定消毒计划,定期使用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药剂消毒,营造舒适的圈舍环境。要做好免疫接种工作,优选羊痘鸡胚化弱毒疫苗,每只羊0.5mL,免疫有效期为1年。

4 羊肠毒血症

4.1 流行特点及症状

羊肠毒血症属于高度致死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D型魏氏梭菌,牧区春夏季及秋季发病率较高,农区及散养户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尤其在进食大量蛋白质饲料后极易发病。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羊,尤其是3~12月龄的羊发病率最高。

该病有1d潜伏期,潜伏期过后突然发病,病羊突然倒地痉挛,症状较轻的羊,往往精神萎靡不振,有的异常烦躁,磨牙、肚胀、空嚼,病羊不合群,行走缓慢,不愿站立,仰头转圈,最终倒地昏迷致死。

4.2 治疗及预防

针对确诊为羊肠毒血症的病羊,治疗轻症羊可利用氯霉素,按照20mL/kg体重剂量肌注,早晚各1次,亦可肌注链霉素500mg+青霉素160万IU,早晚各1次。重症羊配合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1000mL+10%安钠加10mL。亦可采用中草药治疗,取冰片2g,黄丹、枯矾各3g,轻粉6g,黄柏、黄连各15g,将上述中草药加入适量水煎液去渣温服,每天1次,连服2~3d。预防时,要重视饲养管理,确保饲料营养均衡,适口性好,保证饮水卫生,合理控制好多汁饲料喂食量,做好圈舍卫生消毒工作,重点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定期注射三联四防灭活疫苗,能够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2]。

5 小反刍兽疫

5.1 流行特点及症状

小反刍兽疫也被称之为羊瘟,属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其病原为小反刍兽疫病毒,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品种、性别的羊,尤其是3~8月龄山羊发病率最高。病羊及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健康羊直接接触病羊及其分泌物、排泄物即可感染,或者间接接触被污染的饲料、牧草等亦可患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夏秋季节和冬季有着更高的发病率。

患有小反刍兽疫的羊,发病急,体温升高至41℃,呈稽留热,精神状态不佳,反刍减少,严重的停止反刍,流脓性鼻液,有恶臭味,口腔黏膜轻者溃疡,重者糜烂,口角流涎。发病中后期,病羊口腔内部黏膜糜烂坏死,出现水样状腹泻,粪便中有血丝,日渐消瘦,脱水死亡。怀孕羊患病后,极易造成流产现象。

5.2 治疗及预防

小反刍兽疫属于A类传染病,发病率致死率极高,传播速度极快,危害性极大,因此针对患病羊大多不予治疗,应严格相关规定要求对患病羊和同群羊进行扑杀无害化处理,避免疫情扩散。预防时,要做好消毒工作,制定完善消毒计划,疫病高发期每天消毒1次,轮换使用高锰酸钾、过氧乙酸等药物,避免产生耐药性。要重点做好疫苗接种工作,优选小反刍兽疫弱毒活疫苗Nigeria75/1株,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每只羊颈部皮下注射1mL,免疫有效期持续3年。要做好引种管理工作,避免引入患病羊及带毒羊,避免威胁羊群健康[3]。

综上所述,羊传染病的发生,轻则影响生长发育,重则导致死亡,因此养殖场户积极做好诊治工作尤为重要。通过分析羊养殖中常见传染病的临床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旨在保障养羊业的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兽疫口蹄疫病羊
牛口蹄疫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羊小反刍兽疫病毒抗体检测试纸条研制成功
关于羊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的研究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对肉羊瘤胃积食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
病羊识别要点
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监测报告
口蹄疫
小反刍兽疫的防控不可松懈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