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精促想 诗韵自然
——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与反思

2023-01-05 23:44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8期

哈尔滨市工农兵小学 任 雁

单元语文要素: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目标:

1.会认四个字“慈、毕、竟、映”;会写“莲”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3.产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写景古诗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重点:提取主要信息,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理解古诗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抓关键词语想象画面,感受写景古诗的画面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教学过程:

一、随图入境,印象西湖

师:(出示西湖图片)西湖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大批文人墨客,因此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诗人杨万里,一同欣赏他笔下的西湖。

二、提取信息,读好诗题

1.(板书课题)指名读诗题。根据理解,读好停顿。

2.我们可以在题目中读出哪些信息?

时间——晓,联系《春晓》,理解“晓”就是早晨的意思。

地点——净慈寺(出示图片),净慈寺是西湖边上的一座千年古寺。

人物、事件:送,林子方。林子方是诗人杨万里的好朋友。

3.理解促读。带着理解再读诗题,读好停顿。

小结:读好诗题,就是读懂古诗的开始。

三、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听准字音,关注停顿,划出节奏。

2.学生自由练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好停顿。

3.(课件出示本课需要认的生字。)

读准字音:“慈”是平舌音。

辨清字形:比较记忆“竟”和“竞”。

归类联想识记:“晓”和“映”都有日字旁,和太阳有关。想象画面——早晨的阳光洒在水面上,倒映出太阳的影子。

组词识记:“毕”,毕业、完毕。

4.巩固识字:“采莲花”游戏,读词语。

现在我们一定能把诗句读得更加准确、流畅了。

四、读诗之韵,品诗之美

(一)一首诗就是一首歌

1.师生合作读诗。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

2.(课件中“中”“同”“红”字加重。)试着读读加重的字,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三者的韵母都是ong,读音相似,在一首诗的句尾反复出现,这种现象就是诗句的“押韵”。(板书:押韵。)

3.试着把押韵的字读音拉长,再读古诗,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小结:就是这一个个小小的韵脚,萦绕耳边,让古诗变得像音乐一般婉转绵长,具有韵律感。(板书:一首歌。)

(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

让我们继续读诗、赏景。

1.指名读诗。(课件出示。)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2.你在两句诗中读出了什么?

3.默读圈画。(播放视频)这是西湖四时的景色,每幅画面都令人难忘,六月的西湖究竟是哪里特别,让作者在对比之下发出这样的感叹呢?请默读古诗,画出你看到的画面。

(课件出示。)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指导书写“莲”。“莲”是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窄下宽。上面的草字头代表叶片,下面是表示“连接”的“连”。整个字的意思说明荷叶是一片接着一片,连在一起成长的。

5.这也正合了诗中的一句话——“接天莲叶无穷碧”。闭上眼睛想象,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板书:无穷碧。)

(1)配乐引读诗句,感悟“无穷碧”:

绿色远处仍是绿色,目光所及尽是莲叶。就是——

莲叶接天,所以绿意无穷。真可谓——

(2)在这无穷无尽的莲叶间盛开着“别样红”的荷花,你知道这荷花为什么这么红吗?引导学生关注“映日”。(板书:别样红。)

想象感悟“别样红”。你看,它红得像什么?多美好的画面,试着读一读吧!

(3)朗读感悟。男女生轮读后两句诗。

小结:绿得辽阔,红得耀眼,正如我们的声音交叠在一起,整幅画面相辅相成,相映成趣!一首诗就是一幅大气磅礴、浓墨重彩的画!(板书:一幅画。)

(三)一首诗就是一份情

1.回归题眼——“送”。美丽的景色最易让人沉醉其中,我们似乎忘记了诗人的初衷。(出示课题。)

2.(补充背景资料。)闭上眼睛想象送别的画面,你会对好友说些什么呢?

3.带着理解,再来读读这首诗。

4.古人送别常以酒相送,以歌相送,可诗人却以景相送。这送上的明明是一份浓浓的情啊!(板书:一份情。)

五、熟读成诵,亲近古诗

1.(播放音乐和视频)让我们随着画面背诵这首与众不同的送别诗吧!

2.拓展阅读。其实,描写西湖美景的诗还有很多,其中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也堪称经典。请同学们借助注释自读古诗,用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去感受这首歌、这幅画、这份情。

学生讨论,小组汇报。

交流预设:

押韵:“奇”“宜”押了“i”韵,具有韵律美;

色彩:“水光潋滟”“山色空蒙”“淡妆浓抹”,具有画面美;

情感:“比西子”“总相宜”,抒发喜爱赞美之情。

3.比较两首诗的学习过程,你能说说自己的收获吗?

4.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一首醉人的写景诗像一首歌,传递韵律的美;像一幅画,交叠色彩的美;是一份情,验证了“一切景语皆情语”。

下节课,我们继续尝试从以上几个方面欣赏《绝句》这首诗中的美丽景色。下课!

反思: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中的一首古诗,本单元主题是大自然的秘密,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这是一首以写景代送别之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从学情来看,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古诗了。学生对古诗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具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联系生活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因此,本课的设计旨在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的基础上,感受古诗的文体特点。我把它简单化、具体化为“一幅画”“一首歌”“一份情”。让学生能够明确理解,有法可依,触类旁通,初步树立古诗的文体意识。

古诗学习离不开读和想。所以本节课我设计了多种诵读和想象的活动:一、反复诵读中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读诗题,提炼信息,理解古诗内容;师生合作读,感受韵律之美;男女生轮读,感受画面颜色浓烈;结合背景读,感受浓浓友情。二、想象是古诗的翅膀,我带领学生抓关键词语,结合字形、结合图片和视频进行充分大胆的想象,也让古诗的学习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