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指标及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价值分析

2023-01-05 03:02苏志坚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2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标志物肝癌

苏志坚

乙型肝炎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机体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其病毒可诱发肝硬化、肝纤维化甚至肝癌等危重病症。在我国,肝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等特征的恶性病变[1]。大部分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在初期发病时往往不具有典型症状,伴随着肝癌的持续恶化和进展,可能会出现肝区疼痛、低热、消瘦、乏力等症状,致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的同时,还会提高其病死率[2,3]。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在临床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病情进展,进一步延长其生存周期[4]。研究指出,凝血指标及肿瘤标志物检验是实验室用于筛查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主要方式[5]。肝脏是分泌、合成机体凝血因子的一项重要组织器官,当患者的肝脏功能出现严重损伤时,容易造成凝血因子消耗障碍。通过检测凝血四项指标有助于反映患者凝血因子的活性水平,有效监测其凝血功能,但将其单独用作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鉴别诊断却难以取得良好效能[6]。肿瘤标志物检验具有微创、操作方便、可反复操作等优势,再加之VEGF 等指标对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相对较高,能够进一步提高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筛查的准确性[7]。为探究上述指标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本文选取本院2020 年6 月~2022 年5 月接诊的58 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另选取60 例良性肝病患者经分组检验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6 月~2022 年5 月本院接诊的58 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作为研究组。纳入标准:①经病理活检已确诊为肝癌者;②与乙型肝炎的诊断标准一致者;③入组前完全知悉研究内容并对同意书进行主动签署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代谢性疾病者;②存在内分泌系统疾病者;③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者;④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⑤精神疾病者;⑥血液系统疾病者;⑦临时脱离或退出研究者。选取同期本院接诊的60 例良性肝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其中,肝硬化患者29 例,乙型肝炎患者31 例。纳入标准:①与《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 年版)》[8]中的相关肝病诊断标准一致者;②停药时间>3 个月者;③对研究事先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肝炎病毒感染者,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戊型肝炎等;②存在其他原因所致肝炎者,如酒精性、药物性和自身免疫性等;③心力衰竭者;④肾脏功能严重障碍者;⑤不愿参与本研究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对研究组患者进行临床分期,15 例Ⅰ期,17 例Ⅱ期,12 例Ⅲ期,14 例Ⅳ期。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方法 在上述两组患者知情同意的条件下依次对其展开肝功能、凝血指标、肿瘤标志物检测。①肝功能检验:在清晨空腹状态下分别抽取两组患者的肘静脉血约2 ml,并将获得的血液样本存储于干燥试管中进行离心操作,操作时间为5 min,离心速率为4000 r/min,对上层血清进行常规分离,使用日立7600-01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肝功能检验,检验期间的各项操作皆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检验指标主要包括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GGT) 以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②凝血四项指标检验[9]: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约3 ml,放入离心机中进行处理,操作时间为10 min,转速为3000 r/min;取上层血清,将其放入-20℃的环境中进行冷冻保存。采用由日本希森美康公司生产的SYSMEX CS-2000i 型全自动凝血分析仪进行凝血四项指标测定,测定的相关指标主要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③肿瘤标志物检验[10]:采用MAGLUMI 4000 Plus 型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进行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水平检验;采用LX20 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测定。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肝功能(TBIL、ALT、AST、GGT、ALP)、凝血四项指标(PT、APTT、TT、FIB)、肿瘤标志物(AFP、AFU、VEGF)水平以及凝血四项指标、肿瘤标志物各项指标的阳性率。①凝血四项正常值参考范围:PT:11~14 s,APTT:25~37 s,TT:12~16 s,FIB:2~4 g/L。②肿瘤标志物指标参考范围:AFP:0~25 μg/L,VEGF:0~160 pg/ml,AFU:5~40 U/L。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TBIL、ALT、GGT、ALP 高于对照组,AST 低于对照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2 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研究组的PT(20.15±2.48)s、APTT(51.16±6.75)s、TT(23.01±4.78)s 均长于对照组的(14.92±2.31)、(25.07±4.09)、(15.58±3.42)s,FIB(1.85±0.37)g/L 低于对照组的(2.83±0.44)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3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PT、APTT、TT、FIB 阳性率分别为68.97%、70.69%、74.14%、84.48%,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8.33%、13.33%、1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凝血四项指标阳性率比较[n(%)]

2.4 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AFP(98.02±8.94)μg/L、VEGF(760.27±88.14)pg/ml、AFU(80.49±6.82)U/L 均高于对照组的(11.74±3.21)μg/L、(186.31±20.16)pg/ml、(65.96±3.84)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表5 两组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2.5 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研究组AFP、AFU、VEGF 阳性率分别为65.52%、60.34%、68.97%,均高于对照组的15.00%、13.33%、1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n(%)]

3 讨论

肝癌是一种流行于亚洲和南非的常见性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5 年死亡率高达60%~70%,经手术、放疗、化疗以及介入等治疗手段进行干预后,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限,但始终难以彻底治愈本病。研究显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是引发肝癌的一个主要因素[11]。对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充分考虑,主要是因为乙型肝炎病毒能够与生长调控基因产生相互作用,促进肝细胞异常增殖的同时,还会对肝细胞凋亡产生抑制反应,最终使肝癌得以发生和发展。随着生活结构的持续转变,各类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近几年来呈增减不一的趋势,但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患病率却在持续增长,不仅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日常生活与工作,而且还对其生命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为延长病发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严格控制疾病的持续进展,临床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诊疗干预措施。研究指出,只有科学、可靠的临床检验数据才能为疾病治疗方案的设计和拟定提供参考依据[12]。由此可知,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筛查与诊断工作中选择正确、高效的检验方式十分重要。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TBIL(71.43±7.33)μmol/L、ALT(62.24±6.35)U/L、GGT(241.85±25.59)U/L、ALP(296.34±30.09)U/L 高于对照组的(46.62±2.75)μmol/L、(58.63±4.92)U/L、(163.48±17.54)U/L、(214.52±22.36)U/L,AST(64.82±9.31)U/L低于对照组的(75.43±7.73)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从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等良性病变逐渐进展至肝癌阶段,肝炎病毒的传染性、繁殖能力也会随着肝功能的持续损伤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上述结果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考虑与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患者病情不断进展与恶化,容易导致大量肝细胞坏死,减少依赖肝细胞的乙型肝炎病毒繁衍与复制,从而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13-15]。肝脏是生产并存储与机体凝血功能相关因子(如Ⅱ因子、Ⅶ因子、Ⅸ因子、Ⅹ因子等)的重要器官,当肝脏功能发生异常时,患者的凝血功能、凝血因子数量均会遭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临床常表现为皮下出血、皮肤青紫淤斑等征象[16,17]。APTT 的敏感性相对较高,常被当做筛查内源性凝血障碍的重要指标,当其检验水平不足15%~30%时,表示患者凝血异常。PT 指标多用于反映患者的外源性凝血障碍情况,当患者存在PT 指标延长,主要是由凝血因子缺乏所致。TT 指标的延长能够表示患者血液当中的肝素大量增多;FIB水平显著降低,则表示患者可能伴有肝硬化的相关症状。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研究组的PT(20.15±2.48)s、APTT(51.16±6.75)s、TT(23.01±4.78)s 均长于对照组的(14.92±2.31)、(25.07±4.09)、(15.58±3.42)s,FIB(1.85±0.37)g/L 低于对照组的(2.83±0.44)g/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PT、APTT、TT、FIB 阳性率分别为68.97%、70.69%、74.14%、84.48%,均高于对照组的10.00%、8.33%、13.33%、15.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提示,将凝血四项指标的检验结果作为临床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时的参考依据,可产生较高的指导意义。

在监测原发性肝癌时,临床多选择AFP 指标。研究指出,80%以上病发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患者在临床检验中可表现为AFP 水平明显升高,再加之该指标的特异性相对较高,可被作为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一种标志物[18,19]。吴良银等[20]经研究发现,VEGF参与了大部分恶性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等活动。VEGF 物质主要来源于肝细胞,随着该物质的不断分泌,可提高患者的血管通透性,促进肿瘤细胞的持续生长与繁殖。作为一种溶酶体酶,AFU 在肝脏中具有非常高的活性,伴随着肝癌细胞的进一步繁殖,可显著降低其水解能力,导致底物堆积的同时,还会显著升高其AFU 水平。经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实施肿瘤标志物检查,并对比其AFP、AFU 以及VEGF 等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水平,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AFP(98.02±8.94)μg/L、VEGF(760.27±88.14)pg/ml、AFU(80.49±6.82)U/L均高于对照组的(11.74±3.21)μg/L、VEGF(186.31±20.16)pg/ml、AFU(65.96±3.84)U/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FP、AFU、VEGF 阳性率分别为65.52%、60.34%、68.97%,均高于对照组的15.00%、13.33%、16.6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凝血四项、肿瘤标志物等指标在病发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患者中均呈异常表达,积极开展上述指标检验工作,有助于尽早诊断患者病情,同时还能为后续治疗方案的拟定提供一定助力。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标志物肝癌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多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
XB130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全面化心理行为干预在妊娠合并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中的应用观察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