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01-05 03:02吴清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22期
关键词:益生菌胃炎杆菌

吴清秀

慢性胃炎是临床儿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患病率。慢性胃炎患儿多有泛酸、上腹疼痛、嗳气以及食欲减退等常见症状,可给其身心健康和正常生长发育带来严重影响[1,2]。有关临床研究表示,多数慢性胃炎患儿常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所以临床治疗的首要目的是将患儿炎症消除,同时还需要及时根治Hp 感染,不然可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而引起一系列疾病,如胃溃疡等,可危害患儿的身体健康[3,4]。目前,小儿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多采用药物方式进行治疗,其中常用方法为三联疗法,三联疗法常用药物包括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其中克拉霉素抗菌效果良好,奥美拉唑抗菌性和抑酸效果高,阿莫西林是半合成青霉素药,其青霉素药性强,联合应用可缓解小儿症状,但是该疾病的Hp 致病性、耐药性均会持续增强,严重影响患儿整体治疗效果[5,6]。益生菌是有益人体的一种活性微生物,其能够在体外有效抑制Hp 的发生、发展,近年来,临床已逐渐将其与三联疗法联合使用于小儿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的治疗中,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症状,可改善其胃肠功能。本研究对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的62 例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患儿采取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 年1 月~2022 年1 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患儿62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 例。对照组中,男15 例,女16 例;年龄最小6 岁,最大14 岁,平均年龄(8.77±1.42)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3 个月,平均病程(1.59±0.41)个月;体重最轻19 kg,最重50 kg,平均体重(35.06±3.66)kg。研究组中,男17 例,女14 例;年龄最小7 岁,最大14 岁,平均年龄(8.81±1.52)岁;病程最短1 个月,最长3 个月,平均病程(1.55±0.38)个月;体重最轻19 kg,最重50 kg,平均体重(35.13±3.58)kg。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了解且准许本研究。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表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n,)

注:两组比较,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小儿体征、表现满足《消化科》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7];②小儿及家属知晓该研究且自愿签订同意书;③临床治疗配合度高。排除标准:①临床治疗配合度欠佳者;②合并严重肾、肝、心功能障碍者;③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3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三联疗法治疗:口服奥美拉唑(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295)0.5 mg/kg,2 次/d;口服克拉霉素(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10960187)7.5 mg/kg,2 次/d;口服阿莫西林(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国药准字H23020932)20 mg/kg,3 次/d。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益生菌治疗,选择酪酸梭菌活菌片(Miyarisan Pharmaceutical Co.,Ltd.,国药准字SJ20140080)口服,1 片/次,2~3 次/d。两组患儿均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GSRS评分和GIS 评分、炎性因子(IL-6、IL-8、TNF-α)、肠道菌群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Hp 转阴率、复发情况。利用GSRS 和GIS 评估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胃肠功能,GSRS 共包含15 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范围为1~7 分,总分15~105 分,分值越低表示胃肠道功能越好;GIS 共包含10 个项目,每个项目分值范围为0~4 分,总分为40 分,分值越高表示胃肠道症状越差。肠道菌群:于治疗前后培养检测小儿粪便,根据操作步骤培养和计算肠杆菌、乳杆菌、酵母菌、肠球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和B/E,以B/E 值为衡量肠道的定植抗力,其数值越大则表示胃肠道不易感染。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呕吐、嗜睡、纳差等。治疗后对两组患儿进行随访6 个月,比较两组根除Hp 效果与复发情况[8-10]。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GSRS 评分和GI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SRS、GIS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GSRS、GI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SRS 评分和GI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SRS 评分和GIS 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L-6、IL-8、TNF-α 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IL-6、IL-8、TNF-α分别为(5.03±0.71)、(6.41±1.11)、(7.74±1.0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82±1.14)、(12.32±3.05)、(12.39±3.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pg/ml)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比较(,pg/ml)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菌落数和B/E 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菌落数和B/E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肠杆菌、酵母菌菌落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肠道菌群指标比较()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与对照组的12.9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2.5 两组Hp 转阴率及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儿Hp 转阴率高于对照组,随访6 个月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Hp 转阴率及复发情况比较[n(%)]

3 讨论

慢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好发于小儿,该疾病存在不明显规律性腹痛、可反复发作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反酸、嗳气、上腹疼痛、食欲减退等[11]。大部分小儿慢性胃炎常合并Hp 感染,如果Hp 未及时根除,病情进一步恶化,会诱发严重疾病,可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12,13]。临床目前对小儿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主要采用三联疗法进行治疗,克拉霉素为常见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常用青霉素药物,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而奥美拉唑存在较高的抗菌性以及抑酸效果,临床在慢性胃炎治疗中将这些药物联合使用,虽然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仍然无法修复小儿胃黏膜,会使其整体疗效降低[14,15]。为此,本文对本院收治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GSRS、GIS 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GSRS 评分(17.43±3.71)分、GIS评分(11.30±3.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26±4.08)、(20.27±3.9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IL-6、IL-8、TNF-α 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IL-6、IL-8、TNF-α 分别为(5.03±0.71)、(6.41±1.11)、(7.74±1.09)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7.82±1.14)、(12.32±3.05)、(12.39±3.5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与张雪萍等[16]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IL-6(5.08±1.46)pg/ml、IL-8(6.53±2.09)pg/ml、TNF-α(7.95±1.83)pg/m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相近。表明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患儿采用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能改善小儿胃肠功能,可使其炎性因子有效降低。究其原因:微生态治疗方法属于新型治疗方法,该治疗方式能够为治疗Hp 感染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在临床上益生菌属于活性微生物,有益于人体,其主要扎根体内生殖系统以及肠道中,可使有益的健康物质分泌出来,能够平衡人体的微生态,酵母菌、双歧杆菌、酪酸梭菌、放线菌、乳酸菌、嗜酸乳杆菌等均是有益人体的细菌和真菌,益生菌能够有效抑制Hp 的发生、发展,具有抑制、调节胃黏膜免疫和炎性反应的作用,在相关肠道菌群失调疾病治疗中使用益生菌可以发挥其重要作用,所以,现已被广泛使用于临床治疗中[17,18]。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肠杆菌、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B/E 等肠道菌群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肠球菌、乳杆菌、双歧杆菌、B/E 等肠道菌群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Hp 转阴率93.55%高于对照组的67.74%,随访6 个月复发率3.23%低于对照组的25.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临床采用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儿,可保护小儿胃黏膜,使其胃肠道的微生态得到改善,调节肠道菌群,进而能降低疾病复发率。究其原因:据有关研究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抑制Hp感染患儿炎性反应和胃黏膜免疫,能够降低TNF-α、IL-6、IL-8 等炎症因子水平,减轻其机体内炎症反应;此外,益生菌还能使小儿胃黏膜得到保护,通过对其胃肠道内的微生态环境进行改善,进而有效调节小儿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减少病情复发现象[19,20]。同时,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略低于对照组的12.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小儿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使用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其治疗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临床使用益生菌辅助三联疗法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合并Hp 感染,能够改善小儿胃肠功能及调节肠道菌群,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疾病复发率,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益生菌胃炎杆菌
中药治疗猪慢性胃炎病的研究
容易导致慢性胃炎的六件事要知道
复合益生菌在高蛋白日粮水产养殖动物中的应用
益生菌与水产动物肠道健康
益生菌发酵甘薯汁的工艺优化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乳杆菌属分类学地位变迁后菌种名称英解汉译检索表(二)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侧孢短芽孢杆菌A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