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制高点”上的求索

2023-01-05 01:18孙宗良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制高点于漪品格

孙宗良

于漪是一名教师,也是一位校长。她不仅是一名杰出的教师,更是一位优秀的校长。她担任校长的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从一个差校、乱校,成长为全国师范类学校的一面旗帜。于漪是一位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一位有着前瞻意识、先进教育理念的教育管理专家,一位对中国当代教育有很大贡献的教育家。

一、学校:三个制高点与三个瞄准

于漪老师认为,学校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如果說,教师在某种意义上决定教育的成败,那么学校在另一个意义上,或者说在一个更为重要的层面上,决定教育的面貌。一支再优秀的教师队伍,他们才华的施展仍然有赖于一个高效有序的教育平台;而要实现所有学生的健康发展,则必须由学校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成长空间。事实上,只有当学校的发展目标与教师和学生个人的生命需要相结合,能够激发出所有教师和学生的潜能,去创造出富有生机的教育行为与学习行为,我们才可能拥有真正成功的教育。特别是对于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学校,更是如此。因此,于漪老师建立起自己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模式,形成了以“确立三个制高点,做到三个瞄准”为核心内容的教育理念。

一是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瞄准未来社会的小学教育,努力把今日的师范生培养成面向未来、终身发展的新时期小学教育的核心力量。于漪老师认为,当代师范生与过去相比,有相同的年龄特征、相似的心理特征,又有当今时代独有的特点。未来的教育要求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有一定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有较好的文化判断力,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还要热爱教育事业,有崇高的生命追求。而要求学生站在时代的制高点,首先学校要拥有这样的制高点。因此,学校必须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导向,创设宽广的发展空间,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可以自由地张扬,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都能得以充分地发挥,让每一位学生的理想和生命追求得以真正实现。

二是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瞄准世界上基础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从严治校,发奋图强,办出水平,形成自己的基础教育的人才高地。于漪老师曾反复指出,师范生的素质不仅关系到一代小学教师的素质,而且关系到国家未来数以亿计少年儿童的心灵成长与人格塑造。因为在每一位师范生的背后,都有一支庞大的少年儿童队伍,他们很快将肩负起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师范教育关系到祖国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有效提高,可以说,今日师范生的素质,就是明日的公民素质,就是后日的综合国力。因此,学校必须形成一种具有前瞻性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策略,营造一种良好的成长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想,让学生主动求取、自主发展,用人类的全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从能力、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全面提升自己。

三是站在与基础教育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高点,瞄准国内、市内兄弟学校的先进教育思想与办学经验,博采众长,办出特色,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于漪老师提出,树立国际竞争意识,不是争一所学校的意气,而是争民族的志气、民族的自尊,争我们综合国力的提升。因而,师范学校应该努力培养这样的教师,他们将不再是年复一年地不断重复自己的工作,而是拥有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学习型教师。他们应该拥有良好的国际视野,拥有良好的竞争能力、合作能力与终身发展能力,不断探索,不断创造,不断地把最新的人类文化成果交给学生,真正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不再仅仅是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发展自己,在发展教育的同时使自身同步发展。

三个高度,三个瞄准,确定了学校发展的战略目标,奠定了学校发展的理论基石,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的摇篮。在这样的学校状态中,教师和学生将形成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他们共处于一个共同体,是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是关怀与被关怀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相互教育、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这样的学校状态中,学生将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着教师所进行的外在塑造,而是作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精神,真正成为自由发展与成长的主体力量。

二、教师:两代师表一起抓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成教化之业者在教师,这阐明了教师对于推动教育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学校工作的成效如何,归根结底看教师队伍,有一流的师资才能有一流的教育。于漪老师认为,教师一定要自我发展,一个不会发展的教师,他的生存空间就会越来越小。因此,她将教师的自我发展放到了队伍建设的核心位置。为此,于漪老师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作为师范学校,面对现在的教师与未来的教师,必须“两代师表一起抓”。

首先,抓教师的人格锻造。她认为,时代的发展给教育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教师如何在教育中去发展学生的人格。因为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品德、陶冶学生的性情,这离不开师生之间思想的交流、情感的影响和心灵的共振。在这些交流、影响、共振的过程中,品德只能用品德来培养,人格只能用人格来影响,这决定了教师在未来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是任何教学机器都无法代替的。因此,要想抓好学生队伍,首先要抓好教师队伍,抓教师的人格锻造,提升教师的人格力量。

于漪老师以“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作为教师人格修养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作为全校教师的座右铭。她在全校反复宣传教师应加强自身修养;教师一定要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在学生心目中形成高大的形象;教师要有良好的德、才、识、能,尤其要建立崇高的事业追求与使命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该成为学生的楷模。与此同时,教师要注意运用表扬与批评相结合的方法,树正气、压邪气,弘扬教师的理想精神,从而培养起一支真正高质量的教师骨干队伍。于漪老师倡导的教师人格目标,影响的绝不是一个学校、一代教师,直到今天,“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仍是无数中华教师的理想追求和行为准则。

其次,抓青年教师的岗位成才。于漪老师深知,教育的未来在青年教师身上。因此,她大力倡导青年教师要追求卓越,打造好德才两方面的扎实基础,实现岗位成长。于漪老师动员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共同做好青年教师工作。一是做好感情沟通,对他们坦诚相待,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帮助,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也要真诚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培养青年教师对学校的信任感与对教育事业的向心力;二是抓培养青年教师的制度建设,组成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发挥中老年教师的示范作用;教研组培养,用集体的力量促青年成长;学校组成专门机构,组织青年教师岗位练兵,定目标、定项目、定内容、定时间、定测评方式);三是抓业务成长的主战场——课堂。如果要问于漪老师听过多少青年教师的课,恐怕她没法说清,但她在每节课后的评课都是那么清晰、独到与深刻,不僅令上课的青年教师茅塞顿开,更令听课的所有教师都受益匪浅。那一次次精彩的评课真称得上是“活的教育学”。于漪老师为青年教师搭建平台,把他们每个人都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上,扬长避短,培养与使用并重,在教育、教学、读书、实践等方面全面培养,激励他们冒尖。在于漪老师的努力下,当年的很多青年教师如今已成为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

最后,作为师范学校,于漪老师还注重增强学生的“为师”意识。今日学生即为明日教师,因此必须从今日做起,提高学生严格塑造自己的自觉性。学生一进校就向他们灌输“为师”的意识,把“为师”“为学”“为人”结合起来,在全体学生中开展“当代师范生的形象”等系列教育,并千方百计地把文字表达的内容内化为师生的认知、情感和自觉的行动,使“为人师表”的思想在学生心中扎根。这样,“两代师表一起抓”,抓出了教师的凝聚力,抓出了学生的进取心,真正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教学相长,促进了教师队伍的良性发展。

于漪老师不仅在校长岗位上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多年来,她先后担任首都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四所大学的兼职教授。她义不容辞地担当起了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的重任,为此,她主编了《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共18本),还主编了《现代教师学概论》,为今日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奉献着一个老教育工作者的全部经验与心血。

三、风格:营造优良校风,锻造崇高品格

从站上校长的岗位起,于漪老师就坚信,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她坚持“依法办学,以德立校”,她认为教育管理工作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既要抓好法律规范,又要在师生的精神世界中撒播做人的良种,寻求全方位的育人规律。也只有当学校以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与思想导引去有效激发起成员的奉献意识与创造精神,使全体成员明白在学校里的生活和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超越物质和技术层面的高层次的需要时,教育才可能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因此,她把加强校风建设、锻造学校品格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突破口。

于漪老师认为,学校是创造和保存人类文明的场所,是培养智慧和素养的地方,是传递人类精神和创造知识的最佳处所,是一个充满了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具有独立品格的思想熔炉,是一个拒绝庸俗、坚持操守并努力用思想、知识、精神去呼唤社会良知、引导社会前行的精神家园。因此,学校必须以健康的思想去影响学生,以积极的文化去熏陶学生,以良好的道德情操去教育学生,正因如此,学校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化品格和文化精神。于漪老师认为,学校的品格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淀形成的、反映着一个学校的理想目标、思想信念、学识风范和行为准则的价值体系和群体意识,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宗旨、理念、精神、氛围等作为育人阵地的核心要素,反映了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学校的品格是学校的灵魂所在,也是营造良好育人环境的必要条件。

因此,于漪老师在校长的岗位上,狠抓振奋精神,提升学习动力,优化学校环境,规范品德行为,陶冶思想情操,在锻造良好学校风气、形成学校品格的同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在塑造风气、锻造品格的过程中,既要以“敢”字当头,敢抓敢管,常抓不懈,并于细微处下功夫;也要理解当代师范生的心态,坚持正面疏导,在“善于”上做文章。例如,针对师范的部分女学生注重外在美、过多地追求穿着打扮、心思不放在学习上这一情况,于漪老师引导大家多角度地开展讨论,花大气力进行疏导,如开展“师范生应该追求什么”等专题讨论,明确学生的成长目标,提升学生的精神追求,塑造学生的崇高思想境界。

有了优秀的学校品格,并不等于拥有了高尚的文化品位与良好的育人环境,要让学校充分发挥育人作用,还必须将它转化为一种氛围、一种风气,成为教师与学生自觉的生命追求,使它转化为师生的行动准则,成为学校的标识和品牌。于漪老师在学校大力提倡朴素美、庄重美、大方美,组织学生自己设计校服、设计发型,并进行民主评定。经过疏导,学生穿校服、剪短发,把追求穿着打扮的“美”转换到追求心灵美、行为美方面来。同时制定一系列的校规校纪,强化行为规范的训练。于漪老师深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靠的是思想先行,说清道理;靠的是管理到位,坚持不懈地训练;靠的是自我教育,督促检查。要让学生懂得,健康成长必须有自我约束力,必须培养自己对美的追求。

于漪老师常常说,我们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学校如果不能给学生更多的正面引导,如果不能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明辨是非的文化判断力,如果不能培养起学生对负面文化的阻隔能力和抵御能力,就不能建立起有效的教育,就不能完成国家与社会赋予教育的重任,因而,学校的风气和品格将发挥其他教育行为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一所现代学校必须具备的要素之一。

于漪老师多年的努力,锻造了学校优良的品格,良好的校风化为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给学生以熏陶与感染的同时,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丰富了学校的精神追求,强化了学校的教育效果,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最有益的场所,从而给学校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思想财富。

于漪老师无论作为教师,还是作为校长,在她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永不停息的追求精神。于漪老师曾举浮士德的例子说明人类必须永远追求。她说:“时代前进了,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满足,意味着生命的结束。”于漪老师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几十年了,今天,我们解读校长于漪,依然鲜明地感受到那种“制高点”意识和卓越的理论创建。也正因为这样一种追求精神与超越意识,直到现在,耄耋之年的于漪老师,仍然在思考着、实践着、行动着,孜孜不倦地上下求索,让生命和使命结伴同行。这,也正是校长于漪给我们、给今天教育的深刻启迪。

猜你喜欢
制高点于漪品格
美国抢占网络作战制高点的谋与动
各国争抢氢能产业制高点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人民教育家”于漪:坚守三尺讲台,胸怀江河世界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中华品格童话故事》
数说雄安新区七大战略制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