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赋能下“敏乐”课堂的改革与实践

2023-01-05 04:44金建芳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12期
关键词:善思乐学信息技术

金建芳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也提出:要落实因材施教,创设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因此,我们应发挥新技术优势,探索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服务个性化学习。

我们通过信息技术与学校“敏乐”课堂的深度融合,来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和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

一、技术赋能下“敏乐”课堂主要特质

学校“敏乐”课堂以“乐学、善思、慧言、灵动”为主要特质。“乐学”属于学习意愿范畴,是指学生对学习具有浓烈的兴趣,乐意参与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有积极的情感体验。“善思”属于学习方法范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要学会质疑问难,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独立或与同伴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解决学习问题。“慧言”属于学习成果范畴,是指学生在学习中能大胆自信地发言(包括肢体语言),能就一个问题或主题完整且有逻辑性地发表观点或表达(语言表达、行为表达、作品呈现)。“灵动”属于对课堂综合评价的范畴,是指学习体验积极、方式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整体氛围活跃、学习目标达成度高等综合评价。

“敏乐”课堂特质与校本学生核心素养“乐学善学、主动参与、勇于探究、问题解决、学会沟通、关注表达”相契合。在此过程中,我们通过信息化平台记录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行为,丰富教学组织形式、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体验;整合学习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选择合适的伴随学习工具,连续记录学习数据,并对学生学习状况进行智能分析,教师依据学习数据和分析开展精准指导;学生评价系统完整记录评价过程,教师根据评价过程性数据分析学生發展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必要的建议,引导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技术赋能下“敏乐”课堂研究路径

在“敏乐”课堂的构建中,我们遵循研究路径,借助信息技术,从教与学的各维度,促进“敏乐”课堂“乐学、善思、慧言、灵动”特质的形成。借助信息技术,引入和创造丰富的学习资源,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促进“敏乐”课堂中“慧言”“善思”特征的形成;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直观化、生活化、问题化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理解力,促进“敏乐”课堂中“乐学”“善思”特征的形成;借助信息平台的使用,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敏乐”课堂中“乐学”“善思”“慧言”特征的形成;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评价伴随,通过个性化、精准化、全面化的评价,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促进“敏乐”课堂中“乐学”“善思”“慧言”“灵动”特征的形成(见图1)。

学校“敏乐”课堂聚焦课堂教学的六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时间、空间,即创设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引领,使课堂教学在师生、生生互动中不断推进,优化教学方法,以评价伴随,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乐学、善思、慧言、灵动”的课堂,其核心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三、技术赋能下“敏乐”课堂实施策略

(一)多维整合利用,丰富学习资源,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教育学习资源极大丰富。为有效发挥信息技术促进教育资源方面的作用,学校需要根据教育教学实际,甄别、遴选、构建资源,多维整合利用,才能在丰富学习资源的同时,发挥学习资源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促进“敏乐”课堂中“慧言”“善思”特征的形成。如建立微课资源,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学校在各学科中开展了“敏乐”微课资源库的建设,利用微课“短小、精练、重点突出、从小处入手解决一个问题”的特点,解决学生预复习和课堂自主学习资源缺乏的问题,改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又如切片微校资源,化解重难点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通过在线教学的积累,学校教师拥有了丰富且高质量的空中课堂微校视频资源。线下教学时,充分用好线上的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

教师可以常态化地活用希沃资源,在教学评一体化中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学校组织培训,使教师学会使用希沃平台的在线备课、集课、互动工具、学科助手、班级优化大师。经过培训,教师活用希沃平台上的各类功能和资源,实现备课、上课、集课、作业、评价于一体,打造互动式、体验式的创新教学环境,同时也为教师开辟了网上备课、搜集资料、交流互动、即时测评、数据统计的空间(见图3)。

(二)借助信息技术,活化情境创设,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

教学情境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外显的教学活动形式,营造一种学习氛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我校在构建“敏乐”课堂过程中,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情境的创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助力直观化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现代多媒体计算机为学生提供了文本、声音、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内容。整洁美观的界面设计,清晰美观的图片显示,生动形象的动画表现,和谐悦目的色彩搭配,清晰悦耳的音频刺激,易创设一种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信息技术助力生活化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理解力。学生自己感兴趣的、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有关联的学习素材,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探究兴趣,还能激活学生的理解力,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感觉用具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理解抽象概念。而通过信息技术助力问题化教学情境,更能引发学生深度思考。问题化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发学生深度思考。有价值的问题化的教学情境所含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开放性,即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问题情境,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切,与问题的受众对象的认知水平相符,使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活跃状态。而开放性指问题的答案不能唯一,要有一定的空间,便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教学情境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三)改变学习方式,延展学习时空,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

在“敏乐”课堂构建实践中,我校教师充分利用电子书包等信息化工具和平台的优势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延展学生学习时空。根据教学需要,教师在课前发布学习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合作探究,完成任务单;课中教师提供微课视频、图片、语用输出框架,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支架和平台;课后提供丰富资源,供学生自主选择,拓展提高。教师通过线上合作,基于真实问题驱动,来提升自主学习能效。在信息技术与“敏乐”课堂构建深度融合的研究过程中,学校一直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鼓励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解决真实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例如,陈老师在教学4A M2U1 Sports单元时,布置了课后自主学习作业:Which club would you like to join?鼓励学生通过线上合作,邀请自己的同学一起加入喜爱的社团。学生设计图纸、设计海报、制作录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求对问题的理解。在小组活动中学生会思考:作业中我们面临的挑战是什么?我能在小组合作中承担什么样的任务?我的同伴能在哪些方面发挥所长?我们如何能做出最优秀的作品?善于绘画或者能熟练使用软件绘图制作的学生制作海报,英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学生负责文本的创作,学生所创作的海报效果比预期更出色。通过线上合作,同伴互动突破了时空界限,方便了志趣相投的学生一起设计自己喜爱的社团海报,突出社团特色,而在邀请他人一同参与的过程中,学生运用有效的合作沟通能力,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了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数据驱动评价,精准以评促学,促进学生“乐学、善思、慧言”

评价,是教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伴随式”评价、“数字化”评价,实现了数据驱动下的个性化、精准化、全面化的评价需求,实现以评促学,融评与学。学校运用希沃平台班级优化大师,进行了“敏乐”日常学习评价。教师从学习习惯、行规养成、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等多维度设置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多元化、常态化评价,及时捕捉学生闪光点,也会记录学生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提升。

而注重过程数据,可以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策略调整,以促进学生健康灵动发展。即时、多维、全面的过程性评价数据,可以记录学生一堂课的表现、一天的表现,也能呈现一周、一月乃至更长时间的表现,从而方便教师精准分析学生个体的发展情况,以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

而“敏乐”课堂所具有的师生双向式数据评价,包括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根据“敏乐”课堂“乐学、善思、慧言、灵动”四个特征,学校分解成具体的、能用数据记录评价的三级指标,教师在现场听课、网络观课后,可以直接从教与学两方面开展双向循证式评价,评价产生的数据,在后台汇总,便于分析“教”和“学”指标的真实数据情况,便于教师反思重建、改进优化,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四、技术赋能下“敏乐”课堂教学模式

(一)差异化教学模式,助力学生均衡发展

学生学习能力、学习需求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适切适宜的学习资源,以便随时随地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学习、复习、巩固。学校体育学科的教师,在线上教学开展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给学生制定差异化的锻炼计划。为了让学生明晰运动要求指令、动作要点,教师录制了系列运动视频,分解动作,供学生开展差异化的学习,同时总结提炼了“差异化”教学模式(见图4)。

(二)微课导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微课导学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课前的前置性学习,运用在线平台推送微课视频和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通过后台收集学生线上学习的数据,既充分了解了学情,又筛选出典型案例作为课中交流反馈的学习素材,真正实现以学定教。在课后练习环节,继续使用线上平台,为学生推送重点、难点的微课,未掌握的学生可反复观看。同时推送线上练习,为个体提供個性化的帮助。

(三)任务驱动模式,提升学生语用表达能力

围绕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以任务驱动模式,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在完成真实或模拟真实的任务中习得语言,运用核心问题来激活学生思维,通过结构梳理,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依托信息平台搭建语用平台,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如英语学科任务驱动式“敏乐”课堂教学模式为:任务导入,激发兴趣;问题引领,激活思维;分段推进,积累语言;语篇梳理,建构结构;语用输出,运用语言;作业巩固,提升能力;评价伴随,主动学习。

(四)数据驱动模式,助力教师因材施教

教育改革的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依托数据驱动大规模因材施教项目平台,我们在课堂教学、作业、评价中不断探索基于各种生态的课堂教学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应用,探索教学过程的数字化转型,来促进因材施教。学校教师以智慧笔数据为依托,探索个性化学习路径;以闵智作业数据为驱动,实现差异化高效作业;以AI课堂数据为支撑,开展诊断式分析指导。技术赋能于“敏乐”课堂的多元实践模式,使教学更具个性化和差异化,能让教师更好地开展因材施教。

通过开展信息技术与“敏乐”课堂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与“敏乐”课堂构建形成勾连,在课堂教学形式、学习方式、作业形式、评价等方面为“敏乐”课堂的构建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最终促进课堂教学结构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和全面主动发展。学校依托技术赋能,对接“敏乐”课堂特质下的评价标准,采集教与学过程中的数据,帮助教师即时收集资源、判断学情、调整策略,精准实施差异化教学,逐步形成“敏乐”课堂数据,驱动精准教学模式,建立了学校微课资源库,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发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校将进一步开展技术驱赋能下教、学、评一体化研究,赋予信息技术与“敏乐”课堂构建深度融合新的内涵,更好地为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学习服务,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善思乐学信息技术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善思篇之瓷艺·琉璃彩作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博学善思 厚德自强
勤学善思避电学陷阱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