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烁丹霞

2023-01-05 05:54戴佳璐
东方收藏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审美鉴赏历史发展

摘要:红色,华夏的颜色。在中华民族的审美基因中,对红色可谓情有独钟,中国人对它的喜爱无需言表,这就是中国人的红色情怀。而在中国的历代瓷器釉色当中,自然也不能少了这一抹红。本文结合色釉瓷器的发展历史,谈一谈对于中国古代红釉瓷器的些许认知,望与各位同好一起交流探讨。

关键词:红釉瓷器;历史发展;审美鉴赏

所谓色釉瓷器,是指在瓷器胎体之上施以带有颜色的釉后,烧制而成的瓷器,其凝聚着中国古代陶瓷工匠的聪明才智。从古至今,色釉瓷器一直是中国瓷器的重要品类,代表了中国最传统的审美观念。纯净素雅的色釉瓷器,深受中国古代皇家贵族、文人士大夫和广大民众的青睐。

笔者在上海文物商店瓷器组的日常工作中,有幸接触到大量的古代色釉瓷器,并对其中的红釉瓷器情有独钟。笔者在此结合个人的研究心得体会,谈一谈对我国古代红釉瓷器的粗浅认识,望各位同好给予指教。

一、起源与雏形:唐宋红釉瓷器

红釉瓷器因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故而在众多的瓷器品种当中成为令人瞩目的焦点品种之一。红釉瓷分为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高温红釉瓷和以铁为着色剂的低温红釉瓷,高温红釉瓷一般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烧造红釉是非常困难的事情,难就难在以铜为呈色剂,而铜的呈色不仅与铜的含量和釉的成分有关,对窑内温度、气氛变化和窑外天气条件也十分敏感,如果温度和烧制气氛掌握不好,铜就会发黑、变绿,甚至产生“烧飞”现象,无法显色。

目前发现最早的高温红釉瓷出自唐代长沙窑,在同时期的邛窑当中亦有烧造。1999年出土于长沙窑蓝岸嘴遗址的唐代长沙窑红釉执壶,就是利用还原焰的原理,成功创烧了铜红釉瓷器。而在长沙窑红釉瓷器被发现之前,学术界一直认为宋代的“钧红”是最早的红釉瓷器,但后来的考古发现推翻了这一结论。

唐代时期的长沙窑,红釉器物的出现带有一定的偶然性质,但长沙窑最成功的就是将铜红釉巧妙地运用于釉面的装饰之上,为此后铜红釉的发展开辟了先河。而由于高温铜红釉的制作要求严格、成品率低,至今存世器物极为罕见,笔者曾于2020年上海博物馆与新加坡亚洲文明博物馆联合举办的“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中看到过一件唐代长沙窑的红釉执壶(图1),该件器物的胎体呈灰褐色,红釉呈红紫色,釉面布满细碎开片,颈部等积釉处微微泛绿。从该器物的发色状态上,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铜红釉彩烧造技术尚不成熟。

进入宋金时期,广西永福窑继承了高温铜红釉工艺;河南钧窑则烧制出了窑变钧红,釉色红中闪紫。

二、创新与延伸:元明清红釉瓷器

元明清时期,红釉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元代时期

进入元代以后,才烧造出了真正意义上的高温铜红釉瓷,这在颜色釉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一时期生产的釉里红,当属中国陶瓷史上的名品。釉里红在元代属于首创阶段,其制作工序与同时代的青花瓷大体相同,是以氧化铜作着色剂,于胎上绘画纹饰后,罩施透明釉,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烧成,因红色花纹在釉下,故称釉里红。从考古发现的实物看,目前所知纪年最早的釉里红瓷器是1979年在景德镇元至元四年(1338)凌氏墓出土的釉里红堆塑四灵盖罐和釉里红堆塑楼阁式谷仓。由于元代釉里红瓷器烧造难度大,传世较少,所以十分珍贵。

(二)明代时期

从明永乐时期开始,景德镇便能够烧造出釉色纯正的红釉瓷器。此时的红釉瓷器不但继承了明洪武時期的工艺技术成果,施釉均匀,釉面莹润,烧成火候恰到好处,釉色鲜红明艳,还解决了洪武朝釉中泛黑、色调不纯的工艺缺陷问题,故而有“永器鲜红最贵”之说。正如明人王世懋所说:“我朝永乐、宣德间,内府烧造,迄今为贵。其时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

红釉的烧制技术发展至宣德时期方才成熟,相较永乐时期更胜一筹。宣德时期的铜红釉殷红灼烁、宝光耀目、红中透紫、浓重深厚,因其甚似红宝石一般,因而得“宝石红”之美称。宣德红釉的器型以盘、碗多见,大多无纹饰。器物在高温烧制过程中,器物上部釉汁向下流动,由于口沿部分釉层减薄,使器口呈色变淡,宛如一圈灯草围于器物口部,在器物口沿处大多有自然形成的“灯草口”现象,红白分明,相互映衬,更显艳丽华贵。明代永宣的红釉瓷器在单色釉领域里树立了一座高峰,更是后世争相模仿但难以超越的标杆。

明中期以后,高温红釉瓷烧造工艺逐步下降,至嘉靖时,宫廷不得不下令以低温矾红釉取代。

(三)清代时期

经历了一段时期的衰落后,红釉瓷的烧制直至清康熙时期才重新“拾回”高温红釉瓷的烧制技术,同时在仿制“宣红”的过程中又衍生出不少新品种,如郎窑红、豇豆红、霁红、珊瑚红、胭脂红等,开一代未有之奇。在这里给予重点介绍:

1.郎窑红

郎窑红是在清康熙时期江西巡抚朗廷极在督理景德镇窑务时所创烧出的新品种,乃根据明宣德时期“宝石红”釉色而演变出来的一种高温铜红釉。通常在郎窑红瓷器的口沿处会有一圈白釉,像极了“灯草口”,整件器物底部边缘积釉较厚,釉汁凝聚处红釉发色为黑红色。窑工为了防止流釉不渗底足,用刮刀在圈足外侧刮出一个二层台,其目的是阻挡流釉淌下,这就是郎窑红瓷器制作过程中一个非常独特的技法,在民间故有“脱口垂足郎不流”的说法。

2.霁红

霁红是高温红釉瓷器的一种,也称祭红。霁红釉创烧于明代早期,在宣德后就停止烧制,一直到康熙晚期复烧成功,并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很高的工艺水准。康熙时期,霁红的色泽红艳、深沉,红釉色泽多泛黑红;雍正时期,霁红的釉质与色调比康熙更为成熟,偏正红色;乾隆时期,霁红器除御窑厂烧造外,民窑也逐渐多了起来。

3.豇豆红

康熙年间景德镇的工匠还烧制出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颜色釉——豇豆红,其烧成难度很大。这种红釉与其他红釉器的做法截然不同,烧制时先在坯上施一层底釉,盖上一层网布后对其进行吹釉,然后入窑高温用还原焰烧成,烧成后因呈色变化较多,必须重叠数层,并依靠窑火气的调节,使铜的还原氧化恰到好处,方可变成红色与绿色相间。这种绿色是因为红釉因氧化而产生绿色窑变,营造出内绿外红色调。《饮流斋说瓷》有云:“豇豆红,此色亦由祭红变化而来,以类于豇豆,故以豇豆红呼之。釉中多有绿苔点,或大片绿斑,亦有纯红者,以康熙款者为最多……豇红之所以可贵者,在莹润无比,居若鲜若暗之间,妙在难以形容也。”豇豆红瓷器的器型有八种(图2),为八件文房用具,分别为盘螭瓶、菊瓣瓶、莱菔瓶、柳叶瓶、太白尊、镗锣洗、印泥盒和苹果尊,器物底部均写“大清康熙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俗称“康熙八大码”。其中,莱菔尊、苹果尊、盘螭瓶最为稀少,若能凑齐这“八大码”,无疑是难能可贵的。

4.胭脂红

胭脂红是康熙年间从西洋传入我国的一种低温彩釉,是在烧成的薄胎白瓷上施以适量黄金为着色剂,在800℃左右的低温中烧制而成,由于釉中含金,因此也常被人称为“金红”。其颜色有浓淡之分,浅淡者称“胭脂水”,浓重者称“胭脂紫”,比“胭脂水”更浅淡者称“淡粉红”。

5.珊瑚红

康熙时期成功烧制成珊瑚红,其釉色均匀闪黄、釉面均匀光润,可与红珊瑚媲美,故称“珊瑚红”。珊瑚红釉盛行于雍正、乾隆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制瓷业在迅速地发展,珊瑚红釉的种类也越来越复杂,从原先的单色釉,然后施釉到局部,还在单色釉的基础上加饰金彩、五彩、珐琅彩、粉彩相结合,现笔者将其分成以下几类:

⑴珊瑚红地单色釉

康熙时期珊瑚红发色橙红鲜艳;雍正时期釉色相对比较深,而且釉层厚。

⑵珊瑚红地五彩

在康熙和雍正时期的部分五彩作品中,也经常以珊瑚红为地,如珊瑚红五彩九秋同庆图碗(图3),乃康熙时期创烧的新品种。其弧形深壁,口略撇,矮圈足,器内平素无纹。外壁以珊瑚红为地,绘牡丹萱草等花卉,枝叶繁盛,淡青伴浅黄,朱红倚丁香,色彩缤纷,细致清妙。其制作方法是先描绘在珊瑚红为地色的碗上,然后用墨彩勾勒出九秋圖的轮廓,再填上红、蓝、绿、紫等色彩。通过色彩浓淡的变化表现出花叶的阴阳相向,非常完美地展现出了花卉的立体感。

⑶珊瑚红地粉彩

以珊瑚红为底色,红釉为地,粉彩绘制各种纹饰。在高温下烧成红釉器,再在其上绘饰图案,然后低温下烘烧而成。

⑷珊瑚红地珐琅彩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雍正时期的珊瑚红地珐琅彩花鸟蒜头瓶(图4),其以珊瑚红为地,使用珐琅彩绘碧桃和翠竹,腹部绘有小鸟数只,蜜蜂飞舞于花丛,呈现出一派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既做到了浓重的色彩对比度,又保留了华贵之气息,可谓美不胜收。

⑸珊瑚红地描金

在清代之后,制瓷者为了使金色在瓷器上能够长时间保存,使用金粉调和的方式,纹饰用毛笔沾取金粉绘制,这样一来,珊瑚红釉面上金彩艳丽,尽显皇家富贵之气。

6.仿漆釉

笔者在工作当中曾上手过部分乾隆时期的仿漆釉作品,这种釉色是指在器身施以朱红釉,并以雕刻表现纹饰,其效果与漆器中的剔红无异, 从而达到类似漆器的视觉效果。

三、结语

灿若霞光的“中国红”是中华民族最爱的颜色,它热烈、喜庆的特质也在历代瓷器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抹窑火淬烧出的“中国红”,将它的无限诗意印刻在中华民族的审美中,令人惊艳与叹绝,值得我们珍视。

参考文献:

[1]杨静荣.高温铜红釉瓷器的鉴定[J].美术观察,1999(03):68-70.

[2]何国森,殷鹏.瓷器鉴定那些事——千窑出一宝 祭红釉瓷器[J].收藏家,2019(04):63-66.

[3]杨静荣.颜色釉[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4]朱裕平.鉴识单色瓷[M].福州:福建美术出版社,2002.

[5]耿宝昌.明清瓷器鉴定[M].北京:紫禁城出版社,1993.

[6]萱草园主人.浅谈明清官窑中的“珊瑚红”[J].收藏界,2006(09):62-65.

作者简介:

戴佳璐(1990—),女,汉族,上海人。上海文物商店助理馆员,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瓷器。

猜你喜欢
审美鉴赏历史发展
写景散文的审美鉴赏
用比较法赏析《声声慢》中十四字叠词
高中作文“真写作”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我国性别平等教育的历史发展考察
艺术鉴赏的经验性论纲
基督教对欧洲中世纪的历史影响研究
西方音乐学理论的历史发展及其思考
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美育
对偶修辞格的研究述略
国家能力的历史发展与政治社会学五元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