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角色认知、适应困境及应对策略

2023-01-06 01:37邹思良黄婉霞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3期
关键词:青年教师思政政治

邹思良,黄婉霞

(川北医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

1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角色认知

清晰认知自身角色定位和使命是适应角色的前提,思政课教师承担着“传道授业解惑的道义使命、实现四个服务的政治使命、立德树人的道德责任、人格要正的榜样责任”[1],其角色所赋予的职责极其重大,不仅限于普通的知识传授,而更在于一种价值的传输和引导。

1.1 旗帜鲜明传播主流意识形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核心阵地,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所在,思政课青年教师这一角色理当担负对学生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责任。“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对象是人,切实维护传播壮大主流意识形态的首要标准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和赞同。”[2]在高校思政课教育实践活动中,这样的标准得到青年大学生的认可与赞同,对学生成长成才诉求乐然于胸。思政课青年教师应在意识形态教育方面“明责守阵”,以政治理想、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能力作为自身政治要强的衡量要素,以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为终身追求。积极主动研究践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武装自身,教育学生。坚持思政课思想性和理论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的统一,廓清真理与误区。旗帜鲜明、理直气壮讲政治,为造就可爱、可信、可贵、可为的时代青年奠定教育主体的坚实思想政治基础。

1.2 心怀家国培育时代新人

在民族振兴新征程的历史背景下,培育心怀家国、担负复兴使命的时代新人成为国家战略命题。青年一代关系未来,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青年大学生能否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关涉全局。社会主义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宣传社会主义思想、培育时代新人是教师的必然要求。青年大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认知判断方面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错误思想的侵扰,这就需要思政教师不失时机地为其拨云见日、指引方向。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中,青年教师与青年学生同是追梦人,亦是圆梦人。二者在年龄、阅历、认知、喜好等方面有更多的相似相通,这更益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优势扎根教学,融入学生,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筑牢学生思想上的理想信念根基,同做新时代的开拓者、奋进者。青年教师更应关注、理解、支持青年,以自身坚定理想信念为青年学生躬身示范,为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1.3 厚积薄发投身教学科研

思政课青年教师肩负传播弘扬主流意识形态、阐述阐明政理政策、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这需要把教书和育人、言传和身教、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统一起来。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发展与时俱进,青年教师应在教学和科研上投入更多时间与精力,厚实理论基础,提高科研水平与教学水平,及时丰富更新国家和党的重大举措和重要思想,并结合教学实践加以运用,适应学生认知结构,就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理论解答,运用新方法新视角推动教学改革。

青年教师应力行课内,聚焦问题、贴近学生,抓住典型的教学案例,增强思政课的内容针对性和理论说服力。将学术前沿和社会热点反映在教学活动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寓教于乐、改革方法,以多元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结合学生思维特点,借用网络平台,采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逐步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掌握网络意识形态话语权。青年教师应力行课外,在掌握学生知识结构和思想动态基础上,进行差异化教学。树立学生主体意识,提升学习主动性。建立开放的教学模式和学生评价标准。参与实践教学,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角色适应困境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大多是硕博毕业,初入职场,自我角色认知还未彻底从受教育者到教育者转变,“物理场域仍为学校,但是,角色身份却从台下转向台上,从知识接受者变成了知识输送者,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时代所没有的其他社会角色,这些转变使得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着一些较为特殊的角色冲突。”[3]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青年教师的角色适应往往并非得心应手,时常会出现各种适应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政治素养缺失,角色本分失位

在“三全”育人过程中,思政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尤为突出,需要青年教师在政治素养、理论素养、能力素养等方面不断充实和提升,这也是引导学生思想进步、促使教师能力增强、推动学校均衡发展的根本所在。

现实境遇中,大多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符合社会主流,但也存在着个别青年教师因政治素养缺失而造成的角色失位越位现象。部分青年教师政治站位不高、缺乏政治责任感,仅仅停留在谋生境界,简单地将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一般纯粹的业务工作,课堂上讲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私下自己却未真正信服,对教学任务以外的其他专业政治理论学习比较抵触。个别青年教师政治信仰淡化、政治敏感度欠缺,关注的焦点未聚集在国家社会发展变化上,不主动了解时事热点、不积极提升理论水平、不自觉增强政治素养,谈不上“让有信仰的人来讲信仰”,更有甚者,以限制思想自由来规避懈怠政治理论学习。理想信仰淡薄、政治追求缺乏,不能从内心深处坚信马克思主义,也就无法从理论与哲学的高度对社会现实的敏感问题进行回应,无法解答学生思想中的困惑。

2.2 教研关系失衡,角色定位偏移

“教学与科研是大学最主要的两个职能,是教师的两项基本工作,许多高校都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情况,导致了日常工作中教学和科研投入精力的失衡。”[4]受限于时间和精力,对于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说,兼顾二者是又一重大难题。

一方面,思政课青年教师一般都具硕士研究生学历,往往具备该专业的独立研究素养和兴趣,并且在其求学经历中,科学研究的比重大于日常教学。从学生到老师,或许物理场域仍是高等学校,但需要承担的职责完全不同,需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进行教学准备。经过几年的历练成长,熟悉了日常环节后,教学任务往往也会随之增长,繁重的教学任务与重复的教学内容容易引起青年教师倦怠,科研工作得不到投入时间,精力的增加也会引发青年教师的焦虑,这都严重妨碍了思政青年教师的正确角色定位。另一方面,在高校当前评聘体制的影响下,青年教师不得不在教学与科研间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这种环境下,部分青年教师为了评定职称,将重心与精力放在科研项目与论文发表上,从而忽视思政课程改革与开发的重要性,未能履行好教书育人的角色职责。”[5]在现实的教学与科研双重压力下,难以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点,这不利于青年教师角色适应。

2.3 师生关系失调,角色能力欠缺

“思想品德形成发展是主客观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外部制约和内部转化的辩证过程。”[6]126思政教师的外部作用是这一过程的物质起因。在现实中,青年教师往往因自身经验和能力欠缺而导致师生关系的失调,影响育人实效。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把握思想和价值判断的尺度,从而树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找到人生价值与意义”[5]。

教师这一主体是思政课思想与价值碰撞的开端和源头,对塑造良好的思想品德关系重大。所以,常讲“师者为范”“为人师表”,“身教”的榜样示范往往能够强化“言传”的口头说教,青年思政教师不仅在知识方面,更在思想道德、政治信仰方面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偶像”,用言行力量和人格魅力让知识与理论直抵学生心田,润物无声。

“教育双主体”的理念不断发展,某些人认为的教师是高高在上的“布道者”,不可“冒犯”的绝对权威地位一去不返,思想活跃、意识独立的当代大学生往往厌倦单一结论式灌输。思政课教师只有以尊重了解学生为前提、以提升理论能力素养为基础,才能让深奥的理论鲜活起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建立起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解答学生思想疑惑、克服心理障碍、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3 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角色应对策略

“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7]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思政课青年教师同样也是实现立德树人、开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的重要力量。帮助青年教师积极面对角色适应压力、从容走出角色适应困境,对教师自身成长发展和思政教学质量提升都有着重要作用。

3.1 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

青年教师要始终做到“政治要强”,在思考教育的根本问题基础上,结合思政课立德树人功能定位,深究思政教师应当“为谁教”“教什么”“怎样教”的基本问题。将关注学习理论经典著作、学术前沿同深刻领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统一。强化角色认同,增强职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职业理想,确立对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认识与信念,以真情真理教育学生,传播社会主旋律和社会正能量,将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养与师德修养作为终身奋斗目标。

学校层面要健全青年教师培养机制,将政治信仰作为入职的基本要求,逐步提升思政教师准入门槛。一是建立健全青年教师理想信念教育机制,加强对青年教师价值观的正确引导固化;二是逐步完善师德师风宣传机制,提升青年教师政治素养要求,并将政治信念、师风师德等纳入绩效和职称的考核范围;三是改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机制,引导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校内外培训学习和组织活动,将党史教育等内容有机融入岗前培训,提升政治针对性;四是动态、定期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关心青年教师成长发展需求,了解青年教师在现实工作生活中的压力,帮助其获得职业角色认同感和归属感。

教育主管部门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政策体系。了解青年思政教师的基本状况,把握青年教师适应发展的各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精准出台相关政策,以党建为引领、以教育引导为手段、以切实解决问题为着力点,规范教师权利与义务,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保障,推动青年教师政治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构建思政课良好氛围,为思政课青年教师增强角色认知、提升政治责任感,创造良好环境。”[8]

3.2 明晰职业规划,平衡教研关系

教师职业规划是执教生涯的总体图景,主要包括:职业的定位、目标和通道三个方面。青年教师只有明确职业定位、设定职业目标,并为之付出长久努力才能够找到教学与科研的平衡点,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不断实现自我价值。

青年教师应当学会自我调适,积极面对种种角色冲突与压力,把握角色本质,辩证而非对立地看待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一方面,马克思主义不能丢,对科学思想武器的学习领悟要持续不断,久久为功。理直气壮地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新成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心入脑,融入日常教学实践之中,找到研究问题的切入点,提升思政课的理论深度、价值温度、历史广度,使科研为教学服务。另一方面,青年教师要把自身的特点优势发挥出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适应调整,对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进行深入反思与总结,以站稳讲台作为先进理论同教学实际相结合的契机,及早明晰自身职业定位、发展目标、前进方向。

院校层面应加大对青年教师培养的统筹规划,将教学技能培训和比赛作为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导师机制,通过资深教授和青年教师结对的形式,帮助青年教师迅速融入工作角色,提升其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也可通过集体备课评课、教学讨论观摩、专家讲座指导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内涵式成长,激发其教学信心,提升其科研能力,加强教学和科研之间的有效联动,使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协调协同发展,找到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平衡点,从而形成既能站稳讲台,又能做好科研的青年教师队伍。

3.3 提升业务水平,优化师生关系

在思政课中,教师具有“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发动者、组织者、实施者”[6]150的多重角色身份。青年教师只有对该角色的达成情感认同、满足能力要求,不断优化师生关系,才能扮演好“传道者”和“引路人”的角色。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明晰角色职责。从政治高度对思政教师这一职业进行深入的独立思考。将家国梦想与职业理想相结合,担负起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引路人的重责。二是涵养道德情操,坚守道德底线。在言行举止上成为学生潜移默化学习的道德榜样,在春风化雨中影响学生的认知与行为。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引领学生在探求“真”知的同时,启发其“善”与“美”的价值追求,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三是累积扎实学识,占领学问高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与时俱进,涉足前沿领域,改善知识结构,以个人独特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成为其求学路上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四是培育仁爱之心,关爱学生。以心怀仁爱作为师爱师德自觉的表现,只有师爱先行,才能使学高身正的师者所传之道被学生接受并认可,并逐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年教师要以自身师爱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关乎家国情怀的大爱之情,自觉扮演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学校层面应充分关注青年教师在理想价值、道德技能的协调发展。一是完善青年教师入职培养机制,强化入职培训,提升青年教师规范化训练;推进“青蓝工程”,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帮扶,发挥“以师带徒”的作用,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二是健全激励机制,在绩效体系中突出学生培养、学生指导、教学改革等方面的成果,激发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从物质与精神两个方面激励青年教师将教书与育人相统一。三是建立青年教师心理辅导机制,将心理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中,依据具体情况制订心理辅导计划。为青年教师定期开展专题心理讲座,动态关注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心理咨询干预,帮助其适应自身角色、调适师生关系,以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来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从而在职业发展道路上逐渐实现自身成长与自我价值。

猜你喜欢
青年教师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用人文关怀激励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