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党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2023-01-06 05:25闫梦雨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乡风乡贤文明

闫梦雨

(河南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1]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耕文明国家,要深刻认识到我国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2]的基本国情,充分认识农村、农业、农民在中国的重要地位,重视乡村振兴的战略地位。基层党组织是联系党中央与农村的重要纽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现‘断头路’,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3]因此,必须完善基层党建,坚实领导力量。同时,也要注重基层党组织建设与当地乡风文明的结合,发挥法治和德治双重优势,促进村民自治,共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因地制宜完善基层党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根基在基层,一定要抓好基层党建。”[4]基层党组织是人民群众与国家之间的“最后一公里”,是宣传党的主张、实施党的决策、团结带领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领导力量。另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乡村治理有其特殊性,因此,基层党建也要因地制宜,结合农村社会特征及行为习惯,建立更加切实高效的基层党组织。

1.1 要深化基层干部队伍建设

人才是基层党建的“细胞”,基层党建工作任务艰巨,最终要靠大量人才来完成。人才队伍建设关系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稳固性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培育优秀基层人才是完善基层党建的重要环节。农村基层党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低、老龄化严重、年轻干部流动性强等问题,因此,吸纳培养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优化基层党组织队伍结构十分重要。首先,要培养更多当地可用人才加入基层党建。要建立多渠道基层人才培育机制,吸纳高校毕业生、外出务工青壮年、退伍军人等希望参与基层党建的各类人才。其次,要优化乡村生活环境,补齐乡村公共服务短板,完善人才服务乡村的激励机制,为乡村干部提供舒适宜居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乡村环境能留住人。再次,要防止形成“山高皇帝远”的懈怠情绪,导致基层干部队伍不作为甚至走向腐化。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切实增强基层干部对农村地区的了解,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实施理论学习常态化,坚定基层党员初心使命,保证基层党员纯洁性和先进性。

1.2 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指路明灯,在基层党组织中思想建设尤为重要。基层工作艰苦繁重,很多基层干部容易打“退堂鼓”。再加上很多干部来自城市,对农村地区落后条件心生怨言,对待工作带有消极态度。首先,加强党性教育,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巩固乡村干部公仆意识。强化集中式学习、经常性学习,把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长期工作主题和重要政治任务。基层党组织作为距离人民群众最近的“一公里”,其所作所为人民群众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众工作最忌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农村更是如此,广大农民是最朴实的群体,是否真正为民办事,村民心里十分清楚。其次,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要常学常新,从中汲取管村治村的政治智慧。党员干部要遵循乡村规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坚持科学规划,既要着眼于当下,又要放眼于未来。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乡村工作不能急于求成、贪大求快。农村社会流动性小、封闭性强,很多问题积怨已久、根深蒂固,要以充分的耐心和毅力处理农村工作。

1.3 要强化基层组织体系建设

组织建设是基层党组织的基础,发挥组织优势是完善基层党建的重要手段。强化基层组织建设要注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巩固。首先,要建立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联合治理的组织体系。以党组织为“主心骨”,自治组织为“主力军”,建立“党组织—党小组—党员中心户”治理网格,确保党组织的领导地位。推举德高望重的农村乡贤、老干部、老教师等建立群众自治组织,协助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引导村民实现自治善治。其次,要提升农村带头人整体素质。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要审慎选拔村级党组织负责人,实施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承诺制。打造有思想、有激情、有担当、有业绩的“四有”村支书。还要严格监督、健全奖惩制度,严管与厚爱兼顾。“领头羊”是基层党建的“关键少数”,要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才能支撑起一个坚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

1.4 要持续深化纪律作风建设

纪律严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而基层党员因为地处偏远且较为分散,政治信仰缺失、工作作风不良等现象表现突出,严重破坏了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和党在农村的公信力。因此,要警惕基层干部不作为甚至腐化。基层干部不作为甚至腐化最容易伤老百姓的心。必须防微杜渐、严打“苍蝇”,有腐必惩、有贪必肃,深入开展“村霸”“四类村官”专项整治工作,切实维护乡村社会和谐稳定,保证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本性。还要完善基层党组织监督机制。乡村社会人情关系浓重,极易出现监督不力的问题。因此,建立有强约束力的监督机制十分必要,要制定基层干部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成立农村纪检小组,定期开展干部述职工作,确保基层监督体系层次清楚、指向明确。

2 培根铸魂厚植文明乡风

文明乡风是乡村振兴的文化保障,文明乡风建设不仅关乎农村文化建设的实际问题,更要符合当地民风民俗,贴近农民现实文化需求,因此,文明乡风建设要注重挖掘内生性资源,既要符合现代生活理念,更要具有当地特色。

2.1 着力思想文明建设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思想就是一个乡村的魂,思想潜移默化的转变是厚植文明乡风的基础,因此,乡村思想文明建设势在必行。必须要明确农村思想文明建设不能搞“阳春白雪”,要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领域下功夫。当群众能在党的教育中获得实实在在的东西,就会自觉听从干部的引导,思想文明建设才能顺利推进。要深入挖掘和整合地方特有历史人文资源,保护乡村特色风貌,利用祠堂、古街、传统村落等文化要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留代表性的乡村公共记忆景观。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民俗活动,加强村民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纽带。另外,举办农民大讲堂活动,传播切实有用的关于健康养生、现代互联网等知识。也可以设立乡村影院,定时播放传统戏剧、红色影视剧、现代题材影视剧等,用村民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现代文明潜移默化地植入村民的大脑。

2.2 制定完善村规民约

村规民约是在党组织领导下,村民共同制定的行为规范,是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重要途径,也是营造文明乡风的有效载体。首先,村规民约的内容必须务实管用。要从村民最关心的利益出发,依据当地切实存在的问题,结合可行的办法制定其具体内容,为乡村善治提供依据。假如当地高价彩礼现象严重,就规定彩礼最高不能超过家庭人均年收入的水平。如果赌博酗酒情况严重,就制定相应的惩罚措施以正风气等。其次,村规民约的制定程序必须合法规范,村规民约的制定必须要在基层党组织、村委会的带领下由村民协商讨论、表决通过。再次,在意见收集上要广开言路、汇集民智,增强村民的参与感和认同感,激发村民自治的内生动力。

2.3 加强推进移风易俗

乡村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陈规陋习是阻碍新型文明乡风建设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一些乡村存在的天价彩礼、大办宴席、聚众赌博等不良风气,产生许多社会问题,影响了乡村工作的顺利开展,如若不加以遏制,甚至可能影响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天价彩礼让婚嫁喜事成为沉重负担,赌博酗酒使得本就收入微薄的农村家庭雪上加霜甚至妻离子散,大办宴席导致严重浪费且加重了村民负担,传统陋习在一些乡村危害极深且根深蒂固。因此,要建设文明乡风必须遏制这些传统陋习。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党员干部首先起到带头作用,拒绝传统陋习。加强文明乡风教育,评选典型先进人物,引导村民崇德行善,重建农村社会公序良俗。其次,党组织可以引领群众建设自治组织,组建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老年协会等,让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有效遏制陈规陋习。再次,要充分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根据当地具体实际出台相关规定,用行政手段干预难以自愈的传统陋习,对于屡教不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严厉处罚。

2.4 发挥乡贤带头作用

乡贤是农村中享有较高声誉的优秀代表,且生于斯长于斯,对当地风俗民情和村民习惯都十分了解,要充分发挥乡贤作用,让乡贤成为基层党组织的一部分,形成党员引领、乡贤带动、村民互动的格局,共同培育文明乡风。可以聘请优秀乡贤担任村委会主任、党组织负责人直接参与乡村治理,也可以搭建为乡贤参与乡村公共事务管理搭建平台,设立“智囊团”“志愿队”等,协助党组织处理乡村事务。此外,还要为积极参与乡村公共治理的乡贤建立激励和表彰机制,对乡贤回报家乡的优秀事迹进行宣传,定期推选、评比新乡贤,调动乡贤积极性,也有助于激发村民见贤思齐、奋发向上的精神,从而助推文明乡风建设。

3 多元齐下提高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5]要将坚强的基层党组织和文明的乡风转化为乡村治理效能。基层党建要充分发挥法治约束作用,文明乡风则更能起到德治润滑作用,而通过基层党组织和文明乡风的双重指引,村民更能形成自治组织和自觉意识。如果说党建引领和文明乡风是乡村治理的“鸟之两翼,车之双轮”,那么,村民自治就是推动乡村治理的“鸟首”和“车头”。飞鸟不能无翼,马车不可无轮。自治、法治、德治任意一方都不可被偏废。法治、德治要为基层群众自治保驾护航,乡村治理才能行稳致远。

3.1 发挥自治促进作用

自治是提升乡村治理效能的内生动力。基层党组织要建立健全社情民意联络机制,搭建村民参与乡村事务平台,定期收集反映民意,广泛开展走访活动,深入村民生活。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让村民更广泛地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此外,基层党组织要注意规范基层自治活动。自治也是依法开展的自治,要依法依规成立基层自治组织、规定组织职责、议定自治决策,自治活动不得侵犯村民权利、违反法律规定。同时,在培育文明乡风时要强化村民的责任感,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定期举办宣讲向村民普及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价值和程序,让村民认识到实现自治的优势及参与自治的方法,提升村民参与基层自治的意识和管理能力。只有让村民真正成为自己的“鸟首”和“车头”,乡村治理效能才能实现真正提升。

3.2 发挥法治保障作用

法治是推进乡村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保障。“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6]在中国,乡村是法律意识较为淡薄的地方。因此,乡村法治更需要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第一,要提高乡村干部的法律素养,培养乡村干部用法治思维、法治手段解决乡村矛盾的意识,提高村干部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乡村矛盾的能力。第二,要强化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村民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让村民懂得在必要的时候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遇事主动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第三,要维护法律执行力和权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杜绝用法律吓唬群众以规范群众行为。第四,基层党组织要完善权力清单,做到权责明确,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法治理念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

3.3 发挥德治根基作用

德治是贯穿乡村治理全过程的重要根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7]文明乡风是对村民进行道德约束不可替代的力量。因此,在发挥基层德治方面要充分利用文明乡风的作用。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写道:“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8]“礼”即维持中国乡村社会持续数千年自发形成的道德伦理。在乡村社会,道德就是良心,如果做事不道德,会产生羞耻感并遭受村民唾弃。因此,乡村治理必须认识到这一特征并充分利用好德治优势。首先,要引导村民树立新型道德观。例如:引导村民维护当地生态环境,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不齿。其次,做好村民坚实后盾,让道德因素在乡村充分发挥作用。正如费孝通先生所指出的,乡村实际上是最讲忠孝仁义的,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但是由于物质条件的匮乏,或者有苦说不出、有怨不得诉等情况产生一些不良风气,而导致邪气压正气。因此,党组织要在乡村地区主持公道,帮助村民拨开云雾,为乡村德治扫清障碍。

从摆脱贫困到乡村振兴,农村工作一直是党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基层党组织是开展农村各项工作的重要抓手。加强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作用,将党中央的各项政策与农村实际相结合是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回答的问题。乡村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以党建引领、乡风浸润、治理有效推动新型农村的建设,努力探索因地制宜、符合规律的乡村振兴道路。

猜你喜欢
乡风乡贤文明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打造一村一馆 传承乡风文明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请文明演绎
乡风
漫说文明
厚植勤劳脱贫的乡风家风
文明乡风聚人心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