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西俭“脉诊为先,四诊和参”辨治郁证经验

2023-01-06 04:00何文锦马贤骥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郁证脉象气机

何文锦,马贤骥

(重庆市中医院道门口院部,重庆 400011)

张西俭是重庆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4、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张老从医50余载,擅长内科,兼及儿科感证杂病,对 《内经》虚实理论、病机结构论、气机理论及相反相成方剂配伍理论等有深入研究,对脉学机理有独到见解,创脉气脉质新论。其辨治郁证紧紧依靠对脉象的细微分析,而独特的脉诊思想和经验是其特色。

焦虑抑郁状态又称焦虑性神经症,可归中医“郁病”范畴,明代《医学正传》首次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1]。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障碍轻重不一,大多数人只是短时间的失眠、焦虑、抑郁等,但有些则进展为较严重的精神疾病。现代医学常规处理一般要求服用精神类药品,同时加心理疏导。很多患者都需终身服用精神类药品,中医治疗失眠、焦虑、抑郁等疗效确切,可帮助患者逐步摆脱终身服用精神药品,缓解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张西俭临床以“脉诊为先,四诊合参”为特色,据法辨证施治临床疗效良好,现总结如下。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中称为“脏躁”与“梅核气”[2]。朱震亨《丹溪心法·六郁》提出气、血、火、食、湿、痰的“六郁”论,并创立六郁汤、越鞠丸等治疗方剂。虞抟《医学正传·郁证》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名。历代医家对郁证论述颇多,有从气、从火、从痰、从郁等论治。张老师认为此病属中医脑病,主要是先天遗传、性格特点、情志过极、饮食失节、痰瘀互结、劳累过度等为病因,导致脏气失衡,气机逆乱,郁滞化火、夹痰夹瘀上逆蒙蔽清窍所致。

1 凭脉辨证,把握病机

张老师几十年潜心脉学研究,其诊病尤为重视脉诊,临证总以诊脉为先,然后望、问、闻诊,倡导通过脉诊分析病因病机,验之临床,疗效卓著。张老师提出,认识脉象,除了掌握寸关尺、浮中沉、胃神根及28脉等之外,其基本思维应从分析脉气和脉质、阴阳、气机动向入手揭示病因病机[3]。其中,脉气和脉质分析是老师脉诊的核心内容,而引入气机理论后的多元化分析则是一个新的创新。脉气即脉的气势,指脉中非形质类因素,属中医“气”的范畴。脉气活动表现为力与气机运动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脉力、脉势(脉气浮沉和张缩)、流畅度(畅、滞)及脉率(迟、数)等方面。脉气变化体现了脏腑之气的盛衰及气机升降浮沉的变化,也反映了风、热(火)、寒等无形病邪的盛衰形式。脉质即脉的质地,指脉体的壁质和脉管中的内容物。脉质信息包含在脉体、脉形、脉的充盈度等因素中。脉质的变化反映出人体阴血、津液等阴性物质的有余或不足,以及水湿、痰液、瘀血、积滞等有形之邪的存在与否和盛衰形势。任何脉象都是脉气脉质综合变化的反映,但不同脉象其脉气脉质变化各有侧重。脉象中脉气之升浮、动速、激亢、强力、扩张等变化为脉气之阳盛态,反之脉气无力、郁束、沉伏、涩滞、迟缓等变化为脉气阳弱或凝缩态。脉质饱满、壅实、结滞、坚硬为阴实态。脉质空虚、单薄等则为脉质的阴虚态[4]。

张老师认为,焦虑抑郁患者除常可见的弦、细、数等脉象外,还可见郁象。郁象是脉体扩张和回缩时幅度受限,有一股内力抵抗脉道的张缩运动,从而在指下产生一种脉道运动郁束的感觉。脉象显郁其原因必定是气机郁束,常因寒、热、痰、瘀、毒等内外病邪造成气机张缩受限,是气郁失畅的脉象反映,比较容易与弦、紧、满、涩、实、迟、缓等脉并见,也可以在细、沉、滑、数甚至浮等并见,产生郁细、沉郁、郁滑、郁数、浮郁等脉象。

2 典型病例

邓某,女,49岁,2021年3月2日初诊。反复发作性头晕、头痛、头胀、眼胀、胸闷、气短、手抖、情绪激动易怒、易惊、易恐、坐立不安、心神不宁、精神不能集中,身半以上热, 身半以下凉,夜汗潮热阵作上冲,影响睡眠,绝经1年。舌红苔淡黄腻,双手脉郁甚不扬,前台阶形,寸关中位,气偏盛,尺部极沉,左沉细,右沉郁稍细。病机肾虚冲任不足,肝郁气逆失健运,湿热内郁,逆气合湿热上冲。治以补益冲任,疏肝降逆,清热解郁。药用仙灵脾15g,仙茅10g,巴戟天15g,砂仁15g(后下),黄柏30g,当归15g,炒二术各10g,茯苓15g,炒枳实10g,川贝粉6g(冲),石斛15g,炒三仙15g,通草10g,竹茹15g,代赭石15g,生石决30g,蝉衣10g,豆豉15g,郁金10g。7剂。2021年3月9日复诊,潮热汗出失眠减轻,眩晕减轻,颈部僵硬感减轻,手抖也较以前减轻许多,精神好转,体力改善,舌红苔薄白轻腻,偏布舌根。双手脉沉迟偏细,左少力,含郁力。病机肾气不足,肝经气郁内热,胃运不健。治以补益肾气,疏肝健脾解郁。药用仙灵脾15g,仙茅10g,巴戟天15g,砂仁10g(后下),黄柏15g,当归15g,法半夏10g,川贝6g(冲),竹茹15g,炒枳实10g,炒川楝子10g,白蒺藜10g,制香附10g,郁金10g,蝉衣10g,豆豉15g,浮小麦30g。14剂。服药后心情平稳,无头晕痛,颈僵痛感消失,紧张时也再无热气上冲头目的感觉,食纳可,眠可,大便可,小便正常,一切复常。

按:双手脉郁甚不扬,气机束郁之象明显。脉象前台阶形,寸关中位,气偏盛,为肝郁气逆,逆气合湿热上冲,故可见身半以上热,身半以下凉,夜汗潮热阵作上冲。更年期妇女,肾虚冲任不足,营血渐亏,故尺部可见极沉细之脉象。方以仙灵脾、仙茅、巴戟天补肾阳,强冲任;黄柏、砂仁、炒二术健脾化湿和胃;代赭石、石决明平肝镇逆,竹茹、蝉衣、淡豆豉、郁金宣郁理气除烦;同时辅以茯苓、通草健脾渗湿、川贝、石斛清热益胃;枳实、炒三仙疏肝解郁和胃,共奏补益冲任,疏肝降逆,清热解郁之功。经治疗患者脉象仍沉迟偏细,含郁力。加用炒川楝子、白蒺藜、制香附平肝理气解郁,浮小麦益气除热止汗,共服药3周病愈。

3 讨 论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闷不适,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郁证的病因总属情志所伤,使肝气郁结,心气不舒,从而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张老师依据《黄帝内经》“有者为实,无者为虚”的理论,认为气机偏盛、偏聚处为实,偏衰、偏散处为虚,诊脉时触手所及之脉气壅盛者提示机体相关部位气血壅盛,而脉来触指即有向两边发散感提示机体相关部位气血空虚。临床中重视疾病病机,潜心研究脉学,创脉气脉质新说,临床以“脉诊为先,四诊合参”为特色,临证多获良效。

猜你喜欢
郁证脉象气机
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探索脉学的学习方法
适时调整郁证诊疗思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便携电子打气机
从“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探讨郁证从肺论治
LNG加气机现场检定方法的解析
浅析LNG加气机工作原理及现场检定方法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治郁调为要
关于脉象在疑难病诊治中作用的一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