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诊学习之感悟

2020-12-27 10:57张玺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8期
关键词:脉象手指信息

张玺震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0 引言

脉诊是中医四诊之一,是医者对切按被诊者腕部桡动脉所获得的指下感觉进行推理分析,以辨别机体状态的一种诊察方法,也是一种在不断的临床实践过程中所得出的“以常衡变”、“以变识病”的中医适宜特色诊断技术。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脉诊技术对中医诊治疾病具有关键的作用,正如《王符潜夫论》中说:“凡治病者,必先知脉之虚实…然后为之方”。脉诊也是四诊当中难以习得的一门诊断技术。它通过应用人体手指的感知觉来感知脉搏搏动和运动态势,这种感觉主观性强,难以用准确的语言予以描述,即使在学习和通读诸多关于脉诊书籍后,但临证时仍会不知从何下手,因此,脉诊历来就有“在心易了,指下难明”之说,由此也造成了各家脉法对同一种脉诊描述和解释不一,脉诊的学习、传承和普及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笔者在学习和应用脉诊的过程中,感悟颇多,总结如下。

1 夯实脉诊理论是基础

学习中医脉诊,首先要了解其发展历史,才能理解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司马迁在《史记》中说:“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脉诊从扁鹊开始已用于临床实践,而后《内经》中的三部九候论、《难经》中独取寸口、张仲景的平脉辨证皆有不同角度的对脉诊进行阐发,王叔和的《脉经》、李时珍的《濒湖脉学》、吴崑的《脉语》等都是历代传承的脉诊著作。时至今日,现代许多医生从多角度、多学科、跨学科入手,对中医脉诊赋予了新的内容,使得脉诊内容更加丰富,从而使学习脉诊者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为以后从脉进行辨证思维训练奠定坚实基础,成为了开启脉诊学习和发展的基石。

其次,学习脉诊应牢记脉象种类,并理解脉理。脉诊中蕴含中丰富的信息,因而需要学习的内容较为复杂,很多脉象描述形状相似、主病相同,但其仍有一定的学习要点和规律性。第一、在学习脉诊时,首先掌握将八纲辨证应用于脉诊中,病脉的判定可根据浮沉分表里,迟数定寒热,虚实定盛衰。第二、要辨明脉象形成原理及其表征的临床意义。懂得脉象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对应关系,不仅便于理解每种脉象的形成的过程,而且有助于脉象与疾病与症状之间的关联及对应关系,是在临床诊治疾病时正确判断的基本功;第三、广泛涉猎脉诊相关著作。脉诊发展历史过程中众多著作传承到今,现代脉诊多家流派也各俱特色,实际上不管古今脉诊大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去解释脉象,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若我们在学习脉诊时,掌握对某个问题的不同观点与看法后,可以拓宽思路、灵知辨证思维,临床实践能够举一反三,更加强了自己的辨别诊察能力。在“心中了了”的基础上进行实践练习,不仅进一步加深脉诊理论基础,而且促进理论理解与临床实践应用的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技法实践是关键

临床实践是中医学应用的必由之路,尤其是脉诊,必须“活学活用,勇于实践”。从书本上学来的脉理知识不会用便毫无价值,应用到临床实际工作中诊治疾病才是目的,才能形成自己的关于脉象的理解。这就要在适当的时候,大胆地实践,以得到尽可能多的脉诊体会。中医诊法有很多是经验积累的结晶,还需要自己反复体验和论证,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验和感悟。

脉象信息是通过手指的触觉功能获得的,手指的触觉可以分为14 种感觉,如触压觉、振动觉、运动觉、实体觉、温度觉、位置觉、质地识别觉、速度觉等等[1]。这14 种感觉可以通过不断的脉诊训练形成相关反射弧,在人的大脑中形成脉象关于脉形、脉势、脉位和脉数等方面的特征记忆,从而增加手指在诊脉过程中的敏感性。

诊病必先诊脉,只有在反复实践过程中才能掌握脉象与证候的对应关系。脉是一个综合感觉,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断地反复练习。而且这个练习应当多靠临床实践,靠在病人身上练习,从治病审证中练习。这种练习需要专注,不可好高骛远,要让自己的视野与能力相当,才能达到最好的练习效果。所以,“由浅入深”是手感练习中的自然过程,也是理论学习中的必经阶段。

3 善于总结促提升

3.1 常见错误

3.1.1 诊脉手法与姿势不正确

初学者往往忽视诊者的正确手法以及被诊者的标准姿势,虽然这两项不能用于诊断病情,但却是获得正确脉诊信息的基本功。诊脉方法是获得正确诊断的前提,若被诊者前臂过伸或过屈会直接影响气血运行而造成脉象改变,诊者手法错误会混淆或错过重要脉象,从而影响判断。

3.1.2 概念不清,原理不明

学习脉诊首先熟悉脉形及体状,能够识别脉象,才能进一步根据其所主病机、病证进行诊治。若对脉象的概念模糊,摸脉时不能准确识别病理脉象,则可能遗漏或者误判收集到的病情信息;或者对脉象形成原理和所主病机不明确,则即使能够识别脉象也不能得出正确证型,易混淆或误诊。故在临床过程中需要脉诊理论与实践验证、结合,在临床经验不断增加的同时,对脉象的概念和理论不能似是而非、得过且过,需要反复回味,不断体悟。

3.1.3 未练脉诊,诊则求病

初学诊脉时,在没有掌握识别脉象的情况下,总想根据所学脉诊知识诊出被诊者的疾病或症状,这是初学者非常容易陷入的误区。预设脉象,以症对脉,则不利于形成脉象客观的触觉认知,受到主观臆想的脉象感觉的影响,甚至错失手下其他丰富的脉象信息。故诊脉前不能预先想象患者会出现的脉象,不能以症对脉象。即使感受到病脉时,也应考虑季节、性别、年龄、高矮、肥瘦等影响因素,平脉范围因人而异。

3.1.4 环境不佳,虚静不达

心境欠佳,如充斥烦躁、愠怒等情绪,或者身体不适,不能达到“持脉有道,虚静为保”的状态,均会干扰诊脉者对脉象信息的提取,影响诊脉的准确性,降低诊脉者效率。三心二意是不能保证完美地诊查脉象,这就强调在学习中医诊法时需要专心致志、心无杂念,不要一边学习一边思虑其他事情,这样是难以把中医诊法学好的。

3.2 多元化学习方法的应用

传统28 脉,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逐个攻破。先从一种脉象练起,等练习纯熟后再进行下一个脉象的练习,依此类推,将28 脉逐个击破,最后在反复实践与体验中形成自己的体会。在脉诊练习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对比法、画脉图法、取类比象法等等,多样化方法结合以促进脉诊学习。

3.2.1 对比法

28 脉中脉象大多是相互对应、相辅相成、成对出现的,用于描述脉象的某一性质,如粗细针对脉形、数迟针对脉数、浮沉针对脉位、滑涩针对血流、来去针对脉搏波等,对比着进行诊脉练习,不仅对掌握平脉和病脉的大致范围及触觉训练有所帮助,且脉象病理意义及所主病大多数是对立的,对比学习促进对脉象某一性质的反复训练及思考,学习起来事半功倍。

3.2.2 感觉训练法

脉象是一种复合感觉,人应用手指的14 种触觉可感知多种脉象信息形成“感觉”,才能进一步对特殊脉象进行关联而形成“知觉”[2]。开发手指的感觉在需有在平时进行有意识的手指训练,如触压香烟以训练触压觉、触碰振动的音叉以训练振动觉、触摸不同速度流动的水流以训练运动觉等等,以加强手指感觉的灵敏度,促进诊脉时手指对各种感觉的分化。

3.2.3 取类比象法

取类比象是古代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应用于脉象学习中是一种灵活有效的学习方法。如古代医家对传统脉象的描述:关于弦脉“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关于滑脉“入盘走珠,往来流利”,涩脉“如雨沾沙,如轻刀刮竹”等,使诊者与生活中常见的、已经熟悉的视觉相联系,抓住视触觉的共性特点,将视觉易于转化成为脉象的感知觉。即使在初次诊脉过程中也能形成深刻记忆,概括指下会出现的整体感觉。

3.2.4 专注训练法

诊脉全过程中要保持“虚静为保”的状态,这就需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获得脉象信息并抓住主要特征。在平时诊脉时就应养成专注的习惯,诊脉时先不问诊,做到专心致志。并且有意识的训练注意力,即将注意力集中到手指的某种特定感觉上,如用图形觉感知脉形的曲度和弦直,感受后持续一定的时间,再把注意力转移到下种感觉上,由此训练不断提高注意力和定力。

3.2.5 图示法

图示法是将感知觉转化为视觉可见的方法,通过画图对脉象进行清晰直观的描述,不仅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手指下的感觉,还能促进主观认识的形成。根据诊脉的指感画出具体的脉图,注重查独,利于相似脉象的区分以及对特殊脉象的记忆,重点关注太过脉,对后期脉象总结及诊治水平的提高皆有所帮助。

3.2.6 情景再现法

多临证多切诊是认识各种脉象的必经之路,且是良好手感形成及脉象经验积累的过程的前提。但是重复所学脉象的机会和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情景再现法可以随时重复体会在切诊时诊到的典型脉象或特殊脉象,可结合图示或文字等简单记录,在多次回放过程中增强对脉象的熟悉并得出自己的认识。同样,在学习其他中医诊法时,也须经常“情景再现”,才能真正内化到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

3.2.7 设立操作流程

初学诊脉者要根据自已实际情况规划诊脉实施的流程。可以先总后分,先寸后关再尺,即先用食、中、无名指三指共诊,再分别诊寸、关、尺三部,先得出整体的脉象,再获取单部脉象的信息;继而诊各部脉时通过举按寻细致分层的切诊,分别掌握浮部、中部、沉部的脉象信息,随着诊脉技术的提高还可更细致的进行分层;而后通过脉形、脉数、脉势、脉态、血流、脉搏波等不同角度仔细体会脉象,避免遗漏重要信息。诊脉之时,先要找到脉象大方向,以把握身体整体状态,再对脉象进行深化和细化,通过对兼杂脉的分析,达到将临床中疾病的病因病机与脉象相互对应的境界。

3.2.8 归纳总结法

各个脉象逐一熟悉后,可根据脉象不同方面的特性进行归纳。依据脉的相似性如弱脉、虚脉、散脉归为一类,也可根据脉象形成的原因、某一疾病或证型常见脉象,如寒证、痛症常常出现紧脉、弦脉,等等进行归纳。掌握易混淆脉象的不同点,有助于减少临床时的误诊,总结常见疾病所主脉出现的病理意义,记录临床诊脉时所遇问题及思考,以此扩充脉诊知识体系并提升诊脉能力,从而增加诊脉熟练程度并缩短诊脉时间,使获取脉诊信息的效率最大化。

3.2.9 思维训练法

在脉诊学习有一定积累后,需要进行一定深度的脉诊思维训练。掌握脉象识别及脉象意义基础上进行诊脉,往往收集大量的信息,在众多信息中先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思辨、推理,然后通过脉象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所指代的生理及病理意义,并推断出疾病时间、空间发生发展过程及变化,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思辨过程才能完成。

综上所述,诊脉是一门功夫。掌握脉诊技术是成为一名上医、大医或明医的临床基本功,是传承中医的必由之路。脉诊的学习非一蹴而就,需要习脉者要有恒心、有决心和信心,需要深入进行临床实践,刻苦钻研思考,不断积累经验,善于总结提高,运用科学的多元化学习方法,通过高超的脉诊技术可以提高诊治能力,并致力于脉诊在临床中的切实应用及广泛推广,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脉象手指信息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手指操
订阅信息
情绪对脉象的影响研究综述
脉象采集分析系统的设计
笔穿手指
冠心病的脉象研究
展会信息
手指上诉
关于脉象在疑难病诊治中作用的一些认识